在上海歷史博物館的「海派旗袍展」現場,刻著描寫張愛玲的一句話:「愛玲穿一件桃紅的單旗袍,我說好看,她說:『桃紅的顏色聞得見香氣。』」
海派旗袍是極具上海地域文化特色的服飾,她誕生在1920年的上海,是傳統文化與西式文化融合的典範。8月9日下午,「衷藏雅尚•海上流暉——王水衷捐贈服飾展」開幕式暨文物捐贈儀式在上海歷史博物館舉行。臺北中華文物學會理事長、臺灣收藏家王水衷先生將其珍藏的338件海派旗袍等服飾和相關飾品慷慨捐贈,並表示這些海派文化的優秀作品能夠入藏上歷博,是呼籲海峽兩岸同胞共重中華文化之根。
據悉,王水衷捐贈的服飾以海派旗袍為主,還包括清代旗女袍服、長馬甲、倒大袖上襖等。其中典型的長馬甲、倒大袖圓下擺上襖、陰丹士林旗袍、火腿紋印花旗袍等均是具有代表性的珍貴服飾。本次展覽選取王水衷捐贈海派旗袍70餘件,分「時尚盛宴文化沙龍」、「現代女性摩登生活」、「民族工業上海製造」三個板塊,此外還特別設置了影視放映區,播放《海派旗袍的小故事》。
上海歷史博物館館長胡江表示,上歷博作為全面收藏、保護、研究、展示上海城市文化的綜合性博物館,一直以來盡心徵集各類與上海有關的文物、文獻和重要史料,並努力利用館藏文物、文獻來向公眾展示紅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目前上海歷博已收藏各類藏品11萬餘件,此次王水衷的捐贈進一步豐富了上歷博的服飾收藏,讓海派旗袍回到她的發祥地,也表達了兩岸藏家對傳統文化的關懷。
來源:中國日報網、澎湃新聞網
《藝術博物館》雜誌編輯劉蓓、繆亞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