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網友說覺得60hz的蘋果手機比120hz的安卓機還要流暢絲滑,真是這樣嗎,有哪些原因?對於這個問題,有人說很有可能是因為過渡動畫原因,安卓的系統過渡動畫直接遺傳了最早安卓2.0版的至今,沒有什麼改動,無論設置1.5x,1.0,還是看著最效率的0.5x,都始終沒有iPhone那種專屬優化的如水般的感覺,iPhone的過渡動畫那種感覺,就像推開一扇推拉門,從推到推到頭每一步清晰可見非常流暢。安卓的過渡動畫則就像跳幀的動畫,讓你覺得推這扇門一卡一卡而且是有中斷的,所以無關於刷新率。
通俗地說,就像PC,你光有高刷新屏,遊戲幀數卻不高,沒用。講真,刷新率這種東西,如果不是真的數碼愛好者,真的是很難感知的。或者你壓根就沒感受過安卓的高刷,那對於60hz的蘋果基本是感覺不出來的。要說覺得60hz的蘋果手機比120hz的安卓機還要流暢絲滑。我是不敢苟同的。因為即使軟體再牛逼,硬體的差距是實打實的在哪放著的,無法改變。但是如果一個沒感受過120hz的屏幕說出這樣的話,也無可厚非。
其實,對於今年的iPhone 12全系沒上高刷新率,我也是感覺很失望的。但對於蘋果足夠了解的用戶也看透不說透,對於每年擠牙膏的產品線更新。如果今年5G給了,還給你高刷新率,那明年擠啥。呵呵,再一個,對於不上高刷新率,蘋果應該還有另外的考慮,那就是續航。對於iPhone 12兩千多毫安時的小電池,配上了5G,已經捉襟見肘了。如果在加上高刷,別說iPhone 12 mini續航尿崩,全系尿崩都不足為奇,再等等吧,再等等吧,很多人都提前放話給你了,13香啊,到時候讓你感受一下什麼是真正的絲滑。
個人認為流暢不流暢是由很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有的人覺得不死機不卡就是很流暢,高刷火起來以後又有一部分人覺得流暢不流暢看刷新率,其實都不太準確。第一、屏幕刷新率,基礎肯定是屏幕刷新率,足夠高的刷新率才能讓整個動畫看起來是聯動的,而不是高速PPT。這裡必須要軟體、硬體同時達到高刷才有意義,如果軟體輸出的畫面只有30幀,那60hz的屏幕也只是同一張畫面顯示兩次而已,沒有意義,也徒增功耗。第二、畫面跟手,動畫足夠流暢,但是如果能感覺到屏幕顯示效果和手指的操作,明顯存在一個時間差,那也會給人帶來卡頓感。
比如你點了一個app,雖然動畫很流暢,但是你能能明顯感覺到他0.5秒以後才響應,這也是卡頓。這一方面與屏幕的觸控採樣率有關,另一方面又跟手機的響應優先級有關。前者決定搜集用戶操作信息的頻率,後者決定晶片處理數據的優先級。IOS屏幕優先級很高,性能優先提供給屏幕,操作響應快,這方面蘋果佔優勢。比如有許多手機,從遊戲界面退出到主頁面的時候,你也能感覺到有一小段的時滯。IOS在遊戲中途查看後臺,遊戲畫面停止,同時整個畫面能緊跟手指的動作而做出放大或縮小的反應,手指快速滑動也不影響,這就會讓人覺得流暢。
幀率穩定不掉幀,人眼可以從低幀率自然過渡到高幀率,但適應了高幀率以後再出現低幀率,就會異常敏感。王者榮耀60幀用戶看其他人玩30幀應該深有體會。對於高刷屏幕的手機來說,一方面取決其系統本身的穩定程度,會不會時不時出現短暫掉幀現象。另一方面又與app的適配相關,一旦從系統級120的動畫跳躍到60的app以後,會給人帶來很強的割裂感,這也會使人不適。第四、動畫本身的精緻程度、動畫本身越複合人的認知,越容易給人帶來舒適感,而這種舒適感也是流暢感的一部分。
符合拋物線的運動軌跡,就像從地上往桌上拋一塊磚,當他恰好在最高點的時候平穩地落上去會給人帶來舒適感一樣。還有穩定的加速度,緩慢加速又緩慢減速。如在瀏覽網頁時,手指上劃,如果動畫能夠模擬得像冰壺在冰面上滑行、緩慢地減速並緩慢地停下,同樣也會給人帶來舒適感。在動畫這一方面,目前IOS和MIUI做的比較好一些。當然,並不是所有人對每個方面都那麼敏感,有的人可能就會對某些方面感知不強,但也有的人在某些方面異常敏感,而放大了這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