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世界工廠」縮影 東莞商業街:危中尋機,強者愈強

2020-12-22 紅星深度

▲作為世界聞名的製造業城市,廣東東莞被譽為「世界工廠」

在廣東東莞虎門公園附近見到張敏時,他正蹲在路邊吃快餐。見到紅星新聞記者,他嘴角一抹,笑了:「特殊時期,有點狼狽。」

為避免人員聚集,快餐店只提供飯菜讓食客自提,不能在店裡扎堆吃飯。飯點到了,上班族就在快餐店門口排隊打包,之後,有蹲在路邊吃的,也有坐在附近商場臺階上將就的……就這樣,他們囫圇著完成日常的營養補給。

不過,即便吃得不講究,張敏也已心滿意足,他說:「你不知道,在家憋慌了!」

近日,隨著各地疫情的減輕,交通運輸開始逐漸恢復,廣東多地的公司絕大部分員工已返崗,生產線正式復工運營。而東莞的一條條商業街,也開始逐步恢復活力。

但開工延遲、市場復甦較晚,在產業鏈上還是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這是「世界工廠」的企業們面對的共同挑戰。他們盼望著復工大勢的到來,也在努力尋找著自己的「破局」之道。

/ 員工 /

結婚,還能不能再推遲

東莞地處廣州和深圳之間,被稱為「世界工廠」。工廠對市場的反應,有著天然的敏感性。

▲廣東東莞

張敏今年29歲,廣西柳州人。目前,他在東莞虎門鎮金寧路一家服裝企業做設計,每月收入1.4萬元。在父母資助下,去年年底,張敏在虎門鎮富麗華花園買了套二手房,準備年後翻修,於今年十月結婚時入住。

按他目前的收入,月供6000多元沒問題,但疫情突然來襲,讓他意識到,一切還沒到讓他足以樂觀的時候。

「去年,企業利潤下滑得厲害,老闆已開始裁員。」張敏說,好在他是名設計師,不到萬不得已,老闆不會對設計師「下手」,因為和其他員工相比,設計師是企業的「核心資產」。問題是,如果經營持續下滑,裁員「擴面」將成為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為此,張敏在支出上有頗多的考量:「結婚,能不能再推遲?」

如果不是因為疫情的到來,張敏在虎門二手房的裝修已進行一個月。但計劃趕不上變化。

張敏說,3月份是夏裝生產和發貨的黃金期,但廠家收不到款,就無法生產。服裝行業的運營模式是「收款發貨」,但疫情特殊時期,很多門店無法開門,即便開門也沒有顧客。這樣,銷售商在進貨問題上,就會猶豫並推遲。

▲東莞一家製衣企業。圖據雅虎新聞

此外,3月份也是服裝企業新品發布會和訂貨會的高峰期,但今年顯然不可能準時了。「預計到4、5月才可能正常化。」

張敏說,在一些入春較早的地區,商家已開始催公司發貨了,但正常生產還需布料市場等開業配合,「目前,除超市等日用品商場開業,沒有哪個專業市場開業,布料市場不開業,我們服裝企業的生產就遇阻。」張敏說,老闆不可能大量囤積布料,這畢竟影響到資金流。

「我女朋友去年7月研究生畢業,收入一般,且工作不穩定,如果我失業怎麼辦?」張敏有些擔憂,「父母幫我們出了首付,不可能還要他們幫我還房貸。」

所以,張敏原本裝修婚房來結婚的需求,也不得不延遲。

/ 經銷商 /

晚開業一月多月,顧客還未上門

同樣在金寧路,有一家集瓷磚、衛浴和門業等裝飾材料於一體的大型零售和批發市場——金茂國際家居中心。

▲金茂國際家居中心

3月7日,紅星新聞記者來到金茂國際家居中心發現,儘管已有部分店鋪開門營業,但店裡,營業員比顧客還多。記者進入B座二樓發現,只有1家銷售瓷磚的鋪位開門,老闆李女士正在裡面打瞌睡。

李女士介紹說,十年前,她就在金茂國際家居中心銷售陶瓷了。「我們今年開業比往年晚40天,但從目前看,疫情對行業的影響還遠未結束。開業了,但沒生意。」李女士說,年前有些客戶交了訂金,說好年後開工,但裝修已經決定推遲了。

由於對未來收入的不確定,很多不是特別急的裝修,就被擱置或取消了。

金茂國際家居中心十多年前開業運營,在虎門鎮算是小有規模的建材城。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它是由三個老闆租用虎門鎮小捷滘社區居委會的地皮,然後建鋪出租。鋪位租金按地段、位置和樓層的不同,每平米33-70元不等,一樓的好位置,租金甚至高達80元/平方。

「每個卡位面積50平方米,商家通常租5-6個卡位打通來經營建材。」李女士介紹說,商家實際承租的鋪位租金,從幾千元到9萬元不等,具體看租賃的面積,通常月租金在2萬元左右。「我們希望房東能免2月份的租金,3月份租金可以減半。」

小捷滘社區居委會主任萬惠珍告訴記者:「金茂的物業是私人的,不是社區的,儘管地皮是社區租給他們使用,但還沒到期。」

萬惠珍說,今年3月2日,為減輕企業負擔,社區對凡每平方米租金超過18元的自有物業(廠房、鋪面),2月份租金減半徵收,早前已繳2月份租金的,可順延到下月減半徵收,僅2月份減半徵收,村集體就讓利72萬元。

李女士也表示,現在不完全是交不起租金的問題,即便減免租金,有沒有生意也是問題。李女士說,從目前來看,市場需求延後,在5月份以後,是否恢復常態,仍不得而知。

李女士面臨的困境,也是許多個體經銷商普遍遭遇的難題。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廣東是全國個體工商戶第一大省,個體工商戶共710萬戶,涉及到的就業人員千萬計,他們的順利復工復產,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作用。

為此,日前,廣東市場監管部門打出一套「組合拳」,精準面向個體商戶:指導辦理銀行貸款,減免社保費、稅費等。鼓勵網際網路平臺放寬個體工商戶的入駐條件,降低服務費用,支持線上經營,在線下協調有關部門保障個體經營者用工的基礎上,擴大營業面。此外,延長年報時間至今年年底,減免個體戶在疫情期間的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費用。

/ 廠家 /

政策助力,生產線逐步復工運轉

在裝修材料陶瓷的生產線上,佛山市蘭桂坊陶瓷集團布局有160多名員工。此外,負責銷售的另有100多人。公司員工總計約300人。董事總經理李桂生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表示,員工無法迅速返崗,也是公司推遲開工的直接因素。

▲陶瓷生產

「省際客運要麼停運,要麼減少車次,火車也隔位賣票,所以到2月底,回來的員工也不多。」3月16日,李桂生告訴紅星新聞,好幾個湖北籍的員工,至今歸期未定,即便回來的,也還要隔離14天。

好在隨著各地疫情防控形勢的普遍轉好,交通運輸開始逐漸恢復。3月15日,該公司絕大部分員工已返崗,生產線正式復工運營。

「往年我們銷售公司正月十二日開工,工廠生產時間是正月十八日。」李桂生說,今年開工晚了一個多月。

但開工晚,也因供應鏈也受到了影響,比如設備維修商、材料供應商等等,一環扣一環,某個環節放緩,必然制約其他環節進展,所以產業鏈整體運轉就被推遲了

▲瓷磚生產現場

市場復甦較晚,是企業面對的重大挑戰。

據李桂生介紹,今年2月銷售量只有去年同期30%,3月份銷量是去年同期的50%,「但這在行業裡,已很不錯了。」

「過去一個多月,陶瓷行業的整個產業鏈處於停擺狀態。」3月16日,陶瓷行業商業觀察家曾星亮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說,據他對陶瓷行業的觀察,消費者端,沒人買磚。經銷商端,沒有開業或才剛剛開業,但還是沒人上門買磚。廠家的磚窯也才剛剛開工。

好消息是,廠家也並不是在單打獨鬥,他們的困境也被看在眼裡。

3月12日,廣東省省長馬興瑞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採取針對性措施,支持幫助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復工復產:階段性降低用工、稅費、社保、水電氣等運營成本,加強融資支持、加大資金紓困力度,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強化涉企服務保障,切實為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平穩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持。

/ 契機 /

危中尋機,強者愈強

在曾星亮看來,疫情期間,廠家暫時面臨廠房租金、員工工資等壓力,對於企業來說,也是對自身資金管理水平的考驗。

李桂生慶幸此前沒有把攤子一下子鋪得很大。「一看勢頭很好就拼命擴張,疫情一來,企業就會很難熬,甚至關門。」

李桂生將這次危機當成規範企業經營管理的契機。因為市場變幻非常大,有些在自身預判之內,有些是突發的,如何應對這次突發疫情,非常考驗企業的能力和積累。

▲位於佛山的中國陶瓷產業總部基地

「企業生產的資金調配和儲備要充足,這樣才能確保公司正常運營,轉危為安。」李桂生說。

在疫情防控期間,蘭桂坊陶瓷通過線上辦公,並運用抖音等新型營銷模式來拓展業務。

「這是倒逼出來的。」李桂生說,過去儘管他們也嘗試,但還是以線下銷售渠道為主,疫情發生後,不得不探索和挖掘新營銷模式,「整體來看,效果比想像的好。」

危機危機,危中有機。這點,曾星亮和李桂生都有共識。

「首先企業要活下去,接下來的復工就要做到防疫和生產兩不誤。」李桂生說,安全生產是第一位,確保疫情不流入、不擴散,否則一旦因疫情再度停業,帶來的影響將是致命的。

曾星亮認為,這次疫情對企業來說,未必都是壞事。一方面可以發現哪些員工是真正可用的,另一方面老闆也能更好地發現問題,並及時調整企業發展戰略

在曾星亮看來,這次疫情對於那些開發和創新能力不足的企業,將面臨被加快洗牌和淘汰的命運,但抓住機會,創新發展,規範化經營,企業就可以變得越來越強

「弱者將被淘汰,強者愈強。」李桂生這樣形容這次疫情帶來的挑戰和機會。

紅星新聞記者 王春 韋星 發自廣東東莞、佛山

編輯 李彬彬

紅星新聞記者 韋星 攝

相關焦點

  • 在東莞,一些外貿工廠,一夜之間就沒了
    眼下,「世界工廠」東莞正在上演這樣唏噓的一幕幕:   3月18日,泛達玩具有限公司因外貿訂單取消導致業務量驟減,資金鍊斷裂,突然宣布結業;3月21日,東莞精度表業有限公司稱Fossil取消或暫停原生產訂單,導致公司出現重大危機,面臨隨時關停的風險。
  • 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相信大部分的球迷朋友們都有聽說過這樣一個術語:「馬太效應」,通俗的解釋就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應用範圍十分廣泛,幾乎各行各業都有出現,類似內涵的術語還有「贏家通吃」,「二八效應」,「帕累託法則」等等。馬太效應的核心在於積累優勢,但不是每一位「強者」或「冠軍球隊」都能抓的住。上文中的大球會邏輯稍微修改一下就會變成奪得冠軍→球迷增加、收入增長→滿足於現狀、出售核心球員→聯賽中競爭力減弱,無緣冠軍→球迷失望、球員離隊、收入減少→球隊實力越來越弱,嚴重的從此一蹶不振。
  • 「世界工廠」東莞「疫」中重塑供應鏈
    當下,疫情席捲全球,製造業尤其是外貿企業普遍承壓。《經濟參考報》記者在「世界工廠」東莞調研發現,疫情衝擊下,有的企業「遭遇退單、銷量萎縮」,困難重重,但也有不少企業力爭上遊,在危機中尋找機遇、創造機遇,化「危」為「機」,供應鏈正在因「疫」重塑。「危」與「機」的辯證法,正在抗擊疫情的大潮下清晰上演。
  • 強者愈強,《乘風破浪的姐姐》或難跑出「黑馬」?
    當然,對於我這樣的路人觀眾而言,主要是看熱鬧,對於這個賽果,第一感覺是,30位姐姐裡強者愈強,《乘風破浪的姐姐》或許難以跑出「黑馬」?在聊這個問題前,先簡單解釋下,首先,這裡的「黑馬」是相對而言的,30位姐姐畢竟都是有些資歷的女藝人,本身已經具有一定的實力、資源與人氣,只是彼此之間確實有些差距,而且這個差距似乎比想像中要大。
  • 東莞一工廠面臨關停:海外疫情衝擊歐美訂單中斷,外貿企業迎至暗時刻
    業內人士認為,精度表業只是外貿企業受困的一個縮影,在全球疫情衝擊之下,歐美客戶無暇下單,原有訂單也全部暫停或取消,導致中國工廠復工後根本無訂單可生產。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波及中國的出口,一些原本實力雄厚的企業也概莫能外。
  • 新供應鏈 新業態 新渠道——「世界工廠」東莞抗疫抓生產見聞
    新華社廣州5月12日電題:新供應鏈 新業態 新渠道——「世界工廠」東莞抗疫抓生產見聞新華社記者車曉蕙 黃浩苑 丁樂海外市場萎縮、國際渠道受阻,當下,有「世界工廠」之稱的東莞正處於經濟抗疫的「一線」。產業鏈齊全、供應鏈完整是東莞成為國際製造基地的核心優勢。東莞市商務局副局長黃朝東說,東莞以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運轉贏得抗疫先機。東莞市邁思普電子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電源適配器的民營高科技企業。公司銷售副總經理張和勝預計,全年訂單將增長30%到40%。疫情發生以來,邁思普優化供應商格局,約九成的原材料能在珠三角解決。法國和日本的兩個新客戶接連下訂單。
  • 東莞一工廠面臨關停,海外疫情衝擊波來襲!歐美訂單中斷
    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波及中國的出口,一些原本實力雄厚的企業也概莫能外。3月21日,東莞著名的成表廠東莞精度表業有限公司(簡稱「精度表業」)就在廠內發布公告,主動勸退員工另謀高就,並全廠放假至少3個月。3月23日,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馬樺也宣布,因全球疫情發展態勢,第127屆春季廣交會確定不會在4月15日如期舉辦。業內人士認為,精度表業只是外貿企業受困的一個縮影,在全球疫情衝擊之下,歐美客戶無暇下單,原有訂單也全部暫停或取消,導致中國工廠復工後根本無訂單可生產。
  • 從助力打好疫情阻擊戰到危中尋機做好「雲」經濟 抱團戰「疫」復工...
    奧康的「雲+」布局,正是新時代溫州人精神在疫情下的縮影。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的發祥地。目前,近70萬溫州人在世界131個國家發展,其中38萬人活躍在「一帶一路」沿線;175萬溫州人在全國各地創業,在268個地級以上城市建立溫州商會。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廣大溫商「抱團作戰」,化危為機,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戰「疫」復工路。
  • 【復工復產】「鞋都」東莞厚街逆勢突圍
    &nbsp&nbsp&nbsp&nbsp新冠肺炎疫情對東莞傳統製造業造成衝擊,2020年上半年,鞋帽、毛織、衣服等產業深受影響。日前,央視《經濟半小時》記者來到「鞋都」東莞厚街,聚焦疫情下的企業困境及其危中尋機、逆勢突圍的辦法,並推出專題報導《東莞厚街外貿調查》。
  • Fossil東莞代工廠停休3個月,歐洲疫情對中國時尚業影響幾何?
    鑑於疫情的周期,務虛消費將進一步讓位於務實消費,在時尚領域,代加工廠這個其中一環,隨著國際品牌「暫停鍵」開始受到影響。3月24日,一則東莞代工廠公告在腕錶零售商朋友圈流傳,來源正是美國腕錶品牌Fossil在華代工廠。公告稱,最重要客戶美國Fossil品牌已全部停止下單,同時取消或暫停原訂單,導致工廠無法正常開工,經營出現重大危機,面臨隨時關停的風險,全廠放假暫定3個月。
  • 受海外疫情影響,東莞多家工廠撐不下去了?
    在抗住了國內疫情的影響之後,近期又受到了國外疫情爆發的影響,國內一些依靠外單的工廠開始有點撐不住了。根據網上的爆料顯示,3月21日,東莞精度表業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受疫情影響,公司最重要客戶美國品牌「Fossil」已全部停止下單,同時要求取消或暫停原生產訂單,導致工廠無法正常開工,公司出現重大危機,所以該公司董事會作出了一些決定:「如接受全體員工辭職,急辭即走不扣除代通知金。
  • 被稱為「世界工廠」的東莞要模仿深圳地產?
    那些年,即使你沒去過東莞,也聽過它的傳說。這裡除了被稱為「世界工廠」。「世界工廠」落地中國的第一站是在廣東,而廣東的第一站是在東莞,1978年9月15日,東莞的太平手袋廠拿到了「粵字001號」的執照,成為中國對外加工行業的第一家公司,以此為起點,東莞也成為中國製造的重要基地。
  • 在商業街,東莞厚街商店關門,所以人們很難去茶館
    眾所周知,正是疫情流行期,特別是上半年,很多人不能出門,只能呆在家裡,所以有些人根本沒有工作,更不用說經濟了。當時,每天吃飽飯非常好,因為疫情很厲害,很多人根本沒有準備,突然間疫情爆發,讓人們驚慌失措,我相信在段時間裡每個人都會感到非常害怕!
  • 從「世界工廠」邁向先進位造業之都,東莞兩會代表委員有建言!
    新朋友點擊「莞香花開」可快速關注從「世界工廠」邁向先進位造業之都看看東莞兩會代表委員如何為東莞建言獻策!」今年初,省委深改委印發《東莞市建設廣東省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實施方案》,提出力爭到2022年,培育形成1個產值超萬億、3—5個產值超千億的世界級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努力從傳統「世界工廠」向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先進位造業之都」轉變,構建起支撐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名片。
  • 疫情下「世界玩具工廠」大幅停擺 進出口這門生意該怎麼做?
    來源:觀察者網原標題:疫情下「世界玩具工廠」大幅停擺,進出口這門生意該怎麼做?世界最大的玩具產業帶出口受阻作為「世界工廠」,中國是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已經形成了大量分工細、產業鏈完整、製造水平與國際接軌的產業帶。從義烏的日用小商品到東莞的小家電,從諸暨大唐鎮的襪業到晉江陳埭鎮的鞋都……分布著眾多特色鮮明的產業帶,聚集了大量產業鏈上中下遊的配套製造工廠。
  • 防控疫情東莞工廠說:過年留下來吧,給你發1500紅包!
    疫情散發性爆發,特別是北方的冬春疫情防控壓力極大,石家莊的朋友現在也是各種努力,全國其他地方也建議就地過年!特別是東莞的一個工廠,更暖心,除了口頭勸慰,更是拿出1500元獎勵留莞過年的朋友!照我看,我肯定把這1500大洋拿了,留在東莞多喝一頓早餐,給孩子多封幾個紅包,體驗體驗廣東的春節也是好的,疫情防控,中國已經犧牲了很多,眼看要勝利了,今年起碼比去年好太多了,去年大家哪裡都不能,今年起碼大家還能出門,該喝茶喝茶,泡腳的泡腳,只是別跨省,跨市流動,給防控帶來壓力,這比去年幸福太多了!
  • 從「東莞製造」到「東莞智造」!東莞企業為500強企業定製自動化...
    在東莞東城一個無人車間裡,擁有機械臂的機器人將產品裝進箱子,自動噴碼機器則協助進行箱子噴碼工作,緊接著,轉運機器人將包裝好的產品運送至工廠的月臺,等待著的貨車將一箱箱糖果送往商場和倉庫。在東莞萬江,一家企業正在為500強企業定製自動化生產線,這些生產線通過精密的加工、安裝完成後,送到國際知名品牌企業的車間裡,加入手機、通訊設備等產品組裝、檢測工作中,最後進入銷售端,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用品。以上,是東莞企業日常工作中的場景。
  • 【雙過半】新奧能源:危中尋機 科技研發再發力
    6月4日,廊坊新奧燃氣設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械轟鳴,智能機械臂有節奏地上下擺動完成精準作業,3條智能燃氣表生產線正在滿負荷運轉,每天有1.3萬臺智能燃氣表走下生產線,銷往全國200餘個城市和地區。生產車間外,工人們正忙著將1.4萬隻智能燃氣表打包裝車,運往福建等地。「今年2、3月份企業受疫情衝擊比較大。
  • 在線教育冰火兩重天:強者愈強,弱者倒下
    經濟觀察報記者 任曉寧 北京報導 7月2日,北京仍在疫情中,多數人依舊宅在家中。經濟觀察報記者從北京西二旗來到東三環,33公裡之間,路邊幾十個廣告牌只有一個廣告主:猿輔導。在身邊一片綠底待租廣告牌的陪襯下,紅色猿輔導的廣告異常顯眼。
  • 世界工廠解外貿困局 「莞貨內銷」成關鍵
    來源:時代周報4月9日,東莞美光眼鏡製品有限公司(下稱「美光眼鏡」)工廠裡機器轟鳴。不出數秒,一個個經雷射切割的眼鏡框走完流水線。工人們戴著口罩,埋頭按序進行後續的打磨、焊接、組裝、包裝等工序。這樣的生產場景,要持續至六七月。「預計上半年訂單下降10%,下半年訂單還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