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連家船民的新生之路

2020-12-23 騰訊網

「聽阿公講過去苦,沒有文化真痛苦,全村漁民上千個,沒有識字一個人……」9月3日,記者見到福建省福安市溪邳村黨支部書記江寬全時,他用方言哼唱起過去的故事。歌詞講述著一個特殊的群體——閩東海上「連家船民」。

江寬全告訴記者,千百年來,他們的祖輩以船為家,捕魚為業,一直渴望改變「漂泊江海、居無定所」的悲苦生活。上世紀80年代末,連家船民大規模搬遷上岸,溪邳村便是在這個大背景下迎來了新生。到今天,「連家船民」已徹底成為歷史。千年浮萍終於有了紮根的土地,海上漂泊者的後代,迎來富庶小康的新生活。

從「海上漂」到「搬上岸」

「我上岸了,我的孩子們命運也改變了,他們讀了書,再也不用像我們以前那麼苦。」53歲的福建省福安市下白石鎮下岐村村民江成財提起這些年生活的變化,他仍舊十分感慨。20多年前,江成財一家人搬遷上岸,如今住在一百多平方米的小套房裡。

記者在下岐村走訪時看到,一排排整齊的樓房依山面水,一條條筆直的巷道從村頭通到村尾,家家門前貼著寓意平安喜樂的對聯。年過八旬的老船民連紅成高興地說:「被叫了大半輩子『曲蹄』,沒想到還能過上現在的好日子,黨的政策真好。」

下岐村是閩東最大的連家船民集中安置點。村裡老一輩船民,雙腿彎曲,走路「羅圈腿」,這是常年在窄小船上屈膝勞作導致的身體變形。船民十之七八都有風溼病、關節炎,在舊社會被蔑稱為「曲蹄」,受盡歧視和欺凌。

在過去,「一條破船掛破網,祖宗三代共一船,捕來魚蝦換糠菜,上漏下漏度時光」,就是「連家船民」貧困生活的真實寫照。「我們祖孫三代住在那邊,我爸爸我兒子,我兩夫妻都住在船上十幾平方米,特別苦,碰到颱風季節,就在船上雨下了,風大浪大,我們命生死都不安全。我們去海上討點小魚小蝦,就到街上換一點地瓜米啊什麼。」江成財提及以前「海上漂」的辛苦生活,仍舊十分感慨。

歷史上的下岐村,漁民長期在漁船上生產生活。上世紀90年代,下岐村新建漁民新村和漁民安置點,解決了511戶、2310名漁民搬遷上岸問題,漁民生產生活面貌得到根本性改變。

「現在有了房子,孩子都在上學,年輕一點的還會出海捕魚,老人則在家裡。」下岐村村民江五全正在自己的漁船上忙碌著。他告訴記者,現在,他還是堅持老本行——捕魚。捕魚的季節過了,他就會到岸上去找一些自己能做的工作。

一輪連一輪,一棒接一棒,船民們陸續搬遷上岸。截至目前,寧德市2.5萬連家船民全部上岸定居,走上了幸福之路。

從「住下來」到「富起來」

9月3日,在下岐村,工人們頂著烈日在白馬下岐軍民融合公園工地施工,爭取早日投用。曾經「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一直過著海上漂泊生活的連家船民,如今建起了公園,年近半百的江五全告訴記者,「沒想到,如今我能住進這麼好的房子裡。」說起如今的生活,他始終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

由於從小在漁船上住著,沒有受過教育,江白弟只會講方言和一些簡單的普通話。他告訴記者,他家搬到岸上已有十餘年時間,生活越過越紅火。55歲的江白弟現在還會出海捕魚,沒有出海的時候,他會幫著妻子一起織漁網、織蟹籠。

採訪過程中,江白弟多次仰起黝黑的臉,羞澀地表示自己聽不懂、不會說。然而此時,巷子裡的小朋友騎著小小的自行車路過,嘴裡用普通話喊著「往邊上騎,就不會堵車了」,老少兩代人的差異十分明顯。

「當前村民的安居樂業是20多年來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從無到有,腳踏實地,奮勇拼搏,共同致富。」下岐村黨支部書記鄭月娥說,下岐村一直在積極摸索漁民上岸後的穩定生計問題,幫助他們平穩度過「搬遷-上岸-定居-生活」四個階段。自搬遷上岸後,連家船民有了更多的生計來源,村裡的漁民從單一的捕撈業,擴展到水產養殖業、海上捕撈業、商貿服務業和工程建築業。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連家船民上岸定居後,面對的不再是漂泊無依的悲苦之海,而是耕耘牧漁的致富之海。

溪邳村村民劉明福探索出「瓶養章魚」技術,開了人工養殖章魚先河,獲利頗豐。如今,全村有20多戶村民在人工養殖章魚。村支部委員翁友鈴1998年上岸後借了2000元,開始網箱養魚,第二年就還了錢。村裡現在和他一樣養魚的有20多戶,多的一年賺二三十萬元,少的也有十來萬元。

一點一滴鑿通幸福路

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壽寧縣下黨鄉鄉親們的回信中指出:「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下岐村村民們備受鼓舞,信心滿滿實施「二次創業」。

去年,下岐村被列為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下岐村緊緊圍繞產業發展這一主軸,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動力和後勁。村裡以海上養殖綜合整治為契機,著力於養殖業的生態轉型,發展塑膠和抗風浪新型漁排養殖、池塘仿生態養殖以及池塘立體化混合養殖,組建海鮮深加工聯合體,開辦海產品加工廠,逐步形成規模。

同時,發展養殖塘創收基地、海鮮一條街、升級漁排改造3個村財項目,鞏固下岐村灣塢農場養殖塘創收基地,建設海鮮集散中轉站冷凍倉庫。「我們將舊漁民棚戶區改建成『海鮮一條街』,通過將養殖塘、冷凍倉庫、海鮮一條街店面出租的方式增加村財收入,目前項目已進入拆遷階段。」鄭月娥告訴記者。

「正因為有了穩定的產業和一技之長,疫情對村民收入影響不大。隨著復工復產的穩步推進,村民們的生活恢復正軌。現在酒莊生意非常好,貨運站也不錯,我打算明年進一步擴大產業。」兒時三兄弟穿四條褲子,如今經營海鮮批發、貨運中轉站和一家酒莊的江成坤說道。

從海上到陸上,連家船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永不止步。下岐村以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著力改善人居環境。目前,已完成200幢房屋立面和坡屋頂改造。

「再沒人嘲諷我們是『曲蹄』了,連家船民已挺直了腰杆。」鄭月娥說,「上岸又脫貧,我們終於實現了祖祖輩輩船民『住有所居、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幼有所學』的家園夢。」

來源:中國水運報

作者:全媒記者 王有哲

責編:尹宇龍

審核:洪波

重點推薦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弱鳥先飛今翱翔——閩東寧德振興啟示錄
    從擺脫貧困到走向小康,從飽經失落到放飛夢想,閩東之變凝結著廣大幹部群眾的智慧心血和不懈努力,充分印證了「弱鳥先飛、後發先至」的發展辯證法,有力見證了「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的奮鬥力量。  從擺脫貧困到富美小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龍門鎮:東三十里舖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龍門鎮:東三十里舖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2020-10-12 0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二)
    全面小康之路越走越寬廣「習近平總書記來視察玫瑰谷時特意叮囑我們要回報土地、回報老鄉,帶動更多老鄉奔小康,總書記這份赤誠的老鄉情始終感染著我」,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玫瑰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瑩女士回憶起2013年總書記來考察時的囑託仍記憶猶新。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龍潭村的復興之路
    央廣網北京8月14日消息(記者彭建軍 福建臺記者劉學)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福建屏南縣龍潭村依託傳統古舊村落,通過文創賦能,大力發展農村新經濟業態,把日漸荒廢的「空心」村建設成「村活、人來、業興、文盛」的美麗小康村。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⑧|楓南村民幸福「三連升」
    ,小康點亮生活。2020年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元年,也是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建設關鍵之年,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嘉善發布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欄目,講述全縣人民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故事,為奮力推進「雙示範」建設,努力打造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重要窗口的重要窗口」注入動力。   今天來看第八篇《楓南村民幸福「三連升」》。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牧民其其格家的「美麗蝶變」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牧民其其格家的「美麗蝶變」 2020-09-09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木廠村的「別樣」新年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木廠村的「別樣」新年 2021-01-04 2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徵集作品展播」讀書,讓我家走上了小康之路
    父親參加工作後,我們家的日子慢慢好起來。但由於家底薄,日子依然貧困。這也影響到了父親的婚姻,沒有人願意嫁到一個連一件像樣家具都沒有的家庭裡做媳婦。祖母只好四處求媒人,還好,在媒人的撮合下,我的母親選擇了我們這個家。父親深知讀書的重要性,我們姐弟三人出生後,父親特別關注我們的學習。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家和萬事興
    6月16日一早,記者來到井岡山市硃砂衝林場行洲村陳壬招家採訪。  陳壬招今年48歲,是個勤快人,一心想把自家的小日子過好,無奈夫妻關係緊張,曾經她在茨坪鎮一家餐館打工,丈夫卻跑去鬧事,久而久之沒有人敢再請她做事,丈夫在家也無事可幹,日子越過越苦。  看著別人家日子過得有滋有味,自家卻三天兩頭吵架,兒子到了27歲,也沒姑娘看上他。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國內首個沉浸式...
    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宣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宣傳部署,由徐州市檔案局、徐州市委研究室、徐州市檔案館、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徐州市史志辦、徐州市總工會主辦,該館通過徐州城鄉普通家庭「衣食住行娛購健學」等全方位的巨大變革,以小見大呈現國家發展、社會變革。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五堡鎮小泉子村:趕著雞鴨鵝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五堡鎮小泉子村:趕著雞鴨鵝奔小康 2020-07-22 00: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鄉村變得「淨、綠、美」
    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根據部署,此次主題採訪報導把視角聚焦在「人民眼中的小康」,將圍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述普通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展現廣大群眾為過上好日子的拼搏與奮鬥,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攻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小康故事,小康人生;小康家庭,小康社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耄耋老人如何C位出道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耄耋老人如何C位出道 2020-07-30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黃金華:奮力擁抱幸福新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黃金華:奮力擁抱幸福新生活 2020-10-18 16:5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賈家莊邁上小康路(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從村辦工業廠區變身文化生態旅遊村賈家莊邁上小康路(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本報記者 喬 棟 朱悅華 董絲雨特色小吃、傳統作坊、工藝品店引人駐足,歡笑聲、叫賣聲不時傳來……沿著青石板路前行,賈家莊民俗特色商業街——賈街就在眼前。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②|老家河南,今朝更出彩!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全面小康質量高成色足、脫貧攻堅進度符合預期,成就舉世矚目。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聚焦全國脫貧攻堅重點工作區域「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持續進行中第二站我們來到河南圖為2019年通車的運寶黃河大橋。一橋飛架,天塹變通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看,小康路上的幸福笑容
    有一種話語是暖陽,有一種笑容是希望,有一種幸福是小康……脫貧攻堅最大的任務是讓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小康路上最美的風景是貧困群眾綻放的笑容。 夏末秋初,記者跟隨「亮麗北疆、幸福小康」內蒙古跨盟市記者交流採訪團走進興安盟、通遼市各旗縣區、蘇木鄉鎮、嘎查村,處處能感受到脫貧攻堅工作給貧困群眾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到處洋溢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喜悅,在鏡頭下呈現出一張張收穫幸福和希望的笑容。 這些「笑容」,見證了貧困群眾生活苦去甘來、如意幸福,是小康路上最美的風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侯紅章:莓香四溢促增收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侯紅章:莓香四溢促增收 2020-12-22 21: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美好生活博物志:從「的確良」到珍珠纖維 上海...
    在上海,人民群眾從脫貧到小康,總是早走一步,但建設更高質量小康社會,奮鬥從未懈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激揚每個人的能量和夢想,上海的志向已更高遠。從今天起,新民晚報啟動「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特別報導。
  • 浙江衛視播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譜寫「兩山」新篇章》,永康...
    ,我市作為經濟強市,更是承載著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使命,為記錄好呈現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壯舉,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永康人公眾號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