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阿公講過去苦,沒有文化真痛苦,全村漁民上千個,沒有識字一個人……」9月3日,記者見到福建省福安市溪邳村黨支部書記江寬全時,他用方言哼唱起過去的故事。歌詞講述著一個特殊的群體——閩東海上「連家船民」。
江寬全告訴記者,千百年來,他們的祖輩以船為家,捕魚為業,一直渴望改變「漂泊江海、居無定所」的悲苦生活。上世紀80年代末,連家船民大規模搬遷上岸,溪邳村便是在這個大背景下迎來了新生。到今天,「連家船民」已徹底成為歷史。千年浮萍終於有了紮根的土地,海上漂泊者的後代,迎來富庶小康的新生活。
從「海上漂」到「搬上岸」
「我上岸了,我的孩子們命運也改變了,他們讀了書,再也不用像我們以前那麼苦。」53歲的福建省福安市下白石鎮下岐村村民江成財提起這些年生活的變化,他仍舊十分感慨。20多年前,江成財一家人搬遷上岸,如今住在一百多平方米的小套房裡。
記者在下岐村走訪時看到,一排排整齊的樓房依山面水,一條條筆直的巷道從村頭通到村尾,家家門前貼著寓意平安喜樂的對聯。年過八旬的老船民連紅成高興地說:「被叫了大半輩子『曲蹄』,沒想到還能過上現在的好日子,黨的政策真好。」
下岐村是閩東最大的連家船民集中安置點。村裡老一輩船民,雙腿彎曲,走路「羅圈腿」,這是常年在窄小船上屈膝勞作導致的身體變形。船民十之七八都有風溼病、關節炎,在舊社會被蔑稱為「曲蹄」,受盡歧視和欺凌。
在過去,「一條破船掛破網,祖宗三代共一船,捕來魚蝦換糠菜,上漏下漏度時光」,就是「連家船民」貧困生活的真實寫照。「我們祖孫三代住在那邊,我爸爸我兒子,我兩夫妻都住在船上十幾平方米,特別苦,碰到颱風季節,就在船上雨下了,風大浪大,我們命生死都不安全。我們去海上討點小魚小蝦,就到街上換一點地瓜米啊什麼。」江成財提及以前「海上漂」的辛苦生活,仍舊十分感慨。
歷史上的下岐村,漁民長期在漁船上生產生活。上世紀90年代,下岐村新建漁民新村和漁民安置點,解決了511戶、2310名漁民搬遷上岸問題,漁民生產生活面貌得到根本性改變。
「現在有了房子,孩子都在上學,年輕一點的還會出海捕魚,老人則在家裡。」下岐村村民江五全正在自己的漁船上忙碌著。他告訴記者,現在,他還是堅持老本行——捕魚。捕魚的季節過了,他就會到岸上去找一些自己能做的工作。
一輪連一輪,一棒接一棒,船民們陸續搬遷上岸。截至目前,寧德市2.5萬連家船民全部上岸定居,走上了幸福之路。
從「住下來」到「富起來」
9月3日,在下岐村,工人們頂著烈日在白馬下岐軍民融合公園工地施工,爭取早日投用。曾經「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一直過著海上漂泊生活的連家船民,如今建起了公園,年近半百的江五全告訴記者,「沒想到,如今我能住進這麼好的房子裡。」說起如今的生活,他始終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
由於從小在漁船上住著,沒有受過教育,江白弟只會講方言和一些簡單的普通話。他告訴記者,他家搬到岸上已有十餘年時間,生活越過越紅火。55歲的江白弟現在還會出海捕魚,沒有出海的時候,他會幫著妻子一起織漁網、織蟹籠。
採訪過程中,江白弟多次仰起黝黑的臉,羞澀地表示自己聽不懂、不會說。然而此時,巷子裡的小朋友騎著小小的自行車路過,嘴裡用普通話喊著「往邊上騎,就不會堵車了」,老少兩代人的差異十分明顯。
「當前村民的安居樂業是20多年來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從無到有,腳踏實地,奮勇拼搏,共同致富。」下岐村黨支部書記鄭月娥說,下岐村一直在積極摸索漁民上岸後的穩定生計問題,幫助他們平穩度過「搬遷-上岸-定居-生活」四個階段。自搬遷上岸後,連家船民有了更多的生計來源,村裡的漁民從單一的捕撈業,擴展到水產養殖業、海上捕撈業、商貿服務業和工程建築業。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連家船民上岸定居後,面對的不再是漂泊無依的悲苦之海,而是耕耘牧漁的致富之海。
溪邳村村民劉明福探索出「瓶養章魚」技術,開了人工養殖章魚先河,獲利頗豐。如今,全村有20多戶村民在人工養殖章魚。村支部委員翁友鈴1998年上岸後借了2000元,開始網箱養魚,第二年就還了錢。村裡現在和他一樣養魚的有20多戶,多的一年賺二三十萬元,少的也有十來萬元。
一點一滴鑿通幸福路
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壽寧縣下黨鄉鄉親們的回信中指出:「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下岐村村民們備受鼓舞,信心滿滿實施「二次創業」。
去年,下岐村被列為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下岐村緊緊圍繞產業發展這一主軸,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動力和後勁。村裡以海上養殖綜合整治為契機,著力於養殖業的生態轉型,發展塑膠和抗風浪新型漁排養殖、池塘仿生態養殖以及池塘立體化混合養殖,組建海鮮深加工聯合體,開辦海產品加工廠,逐步形成規模。
同時,發展養殖塘創收基地、海鮮一條街、升級漁排改造3個村財項目,鞏固下岐村灣塢農場養殖塘創收基地,建設海鮮集散中轉站冷凍倉庫。「我們將舊漁民棚戶區改建成『海鮮一條街』,通過將養殖塘、冷凍倉庫、海鮮一條街店面出租的方式增加村財收入,目前項目已進入拆遷階段。」鄭月娥告訴記者。
「正因為有了穩定的產業和一技之長,疫情對村民收入影響不大。隨著復工復產的穩步推進,村民們的生活恢復正軌。現在酒莊生意非常好,貨運站也不錯,我打算明年進一步擴大產業。」兒時三兄弟穿四條褲子,如今經營海鮮批發、貨運中轉站和一家酒莊的江成坤說道。
從海上到陸上,連家船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永不止步。下岐村以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著力改善人居環境。目前,已完成200幢房屋立面和坡屋頂改造。
「再沒人嘲諷我們是『曲蹄』了,連家船民已挺直了腰杆。」鄭月娥說,「上岸又脫貧,我們終於實現了祖祖輩輩船民『住有所居、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幼有所學』的家園夢。」
來源:中國水運報
作者:全媒記者 王有哲
責編:尹宇龍
審核:洪波
重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