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牧民其其格家的「美麗蝶變」

2020-12-13 澎湃新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牧民其其格家的「美麗蝶變」

2020-09-09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乾淨筆直的柏油公路通到各家各戶,整潔的村道被綠樹環抱,房前屋後野花競相綻放,綠油油的玉米靜享陽光的沐浴,牲畜欄裡不時傳來「哞哞」的牛叫聲……初秋時節,行走在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鎮鹼灘村,這樣的畫面著實讓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你們來啦!快先到屋裡坐!」走進鹼灘村佔地20畝的察哈爾奶食加工基地,女主人其其格放下手中的機器設備,熱情地招呼著。環顧主人家,乾淨透亮的瓷磚地板、簡潔素雅的房間布置、便捷高效的家電設備、甜蜜溫馨的家庭合照,目之所及,皆是一幅安居樂業、幸福美滿的景象。

東側的一排平房是製作奶食的場所。記者看到幾名工人正在忙碌工作,有的將發酵好的酸奶倒入鍋裡進行熬製,有的正將奶漿擠成條狀奶酪進行晾曬。走廊最東側的房間是烘乾間,晾曬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奶制食品,兩臺大風力電扇正在進行「風乾作業」。整個製作坊間處處瀰漫著誘人的奶香味兒,令人垂涎欲滴。

「姐,您把灶臺再擦一下啊,咱做奶食得講究個乾淨。」安頓完廠間裡的工作,其其格特地換了一身蒙古袍,欣然接受了記者的採訪。鏡頭前的其其格個頭不高,一頭利落的短髮,臉上漾著樸實的笑容,眼神中卻透著一股子堅定勁兒。

今年48歲的其其格是鹼灘村的牧戶,早些年,由於夫妻倆沒有固定工作,兒子又在上學,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也想把奶食製作這門傳統技藝重新撿起來,2010年,她和丈夫巴雅爾商量再三,在自家的一間小平房裡開始了他們的奶製品制銷事業。

「剛開始都是我們夫妻倆做,由於我們村其他牧民家的牛奶銷不出去,我們就用比市場價還高一點的價格把同村牧民的牛奶全部收購過來。每天天還沒亮我們就去收牛奶、發酵、熬製、晾曬,銷售。雖然辛苦些,但是很開心,日子過得也很充實。」其其格興奮地說,2019年夫妻倆註冊了「賽艾勒」商標,奶製品產品技術、改造、質量和管理上都得到了較好的完善和發展。這兩年奶食品的銷量很好,僅2019年的銷售額就達到了120萬元。今年疫情緩解後,銷量更是節節攀升,預計年銷售額300萬,純利潤能達到40萬元。「起初我們日鮮奶加工只有500斤,現在能達到4000斤了。從早上八點到中午十二點,來我家買奶食品的人很多,一上午的時間掙個兩三千塊錢是不在話下,製作的奶食當天就能全部賣完。」說話間,其其格難掩喜悅之情。

「咱們這兒毗鄰黃旗海,水草豐美、宜農宜牧、是蒙古族聚居村,也是奶牛養殖大村,本地奶牛產的牛奶不僅營養價值高,製作出的奶食品也是新鮮可口,質地醇厚。」

巴雅爾介紹,現在自家生產的奶製品主要有奶豆腐、奶酪、奶渣、奶油、黃油、奶皮子等,不僅在烏蘭察布十分暢銷,在呼和浩特、錫林郭勒市場上也均有銷售。

一直以來,其其格、巴雅爾夫婦倆始終堅持沿用傳統工藝方法製作奶食,雖然耗時又耗力,但他們卻仍樂此不疲,盡心盡力。用其其格的話說,只有用雙手製作出的奶食,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有靈魂的好奶食。憑藉著這門手藝,其其格、巴雅爾夫婦讓奶製品走出草原,走進市場,使奶製品銷售成為家中增收致富的產業之一。當我們問起其其格今後的發展時,她的回答平實質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能會擴大規模,但不管怎麼樣,我都會保留和傳承蒙古族傳統奶食製作這門技藝,儘量不使用機器設備去製作奶食。我的兒子每逢寒暑假也都會回來幫我們打下手,現在兒子的手藝可不比他爸爸差!」其其格眼眉含笑,頗為驕傲地說。

從10年前只有一間毛坯房用來製作奶食的小作坊起步,到如今擁有300平方米的數間製作車間、十餘名工人的小型企業,10年努力,牧民其其格和巴雅爾夫婦倆終於對著奶製品這個行業喊出了「芝麻開門」,讓自己走上了致富路,過上了好日子。

「我們今年還開辦了牧家樂,一天能接待五、六桌客人,生意還算不錯。」記者看到,院子裡修葺一新的12間潔白蒙古包已經投入使用,工作人員正在為客人服務。其其格還計劃來年在自己院子裡種滿時鮮蔬菜,將自己的牧家樂打造成一個集休閒、娛樂、住宿、購物為一體的度假之地,為更多的遊客提供便利。

「現在,我們的腰包鼓起來了,日子也越過越有奔頭了。」看著自己蒸蒸日上的生活,其其格不由感嘆:美好生活都是雙手創造出來的,奮鬥出來的「幸福」最踏實。(記者/賽娜)

來源:烏蘭察布日報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牧民其其格家的「美麗蝶變」》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潭衝河的美麗蝶變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人們期待更高質量的發展,渴望生活在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的優美環境之中。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託布裡哈提村幸福生活踏歌來
    脫貧,希望所在;攻堅,力量所在;奔小康,目標所在。(圖:博州零距離)  博樂市阿熱勒託海牧場託布裡哈提村是2013年集中搬遷的牧民定居點,全村300餘戶村民中98%是哈薩克族牧民。2017年,博州稅務局「訪惠聚」工作隊進駐以來,入農戶、察實情、出點子,帶領全村黨員群眾投身在因地制宜推進鄉村振興、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火熱實踐中。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東烏旗家庭牧場成為牧民增收致富「新引擎」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東烏旗家庭牧場成為牧民增收致富「新引擎」(附視頻)開欄語為深入挖掘我旗各地各部門「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反映全旗各族幹部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小康故事,東烏旗融媒體中心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敬請關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新莊村:綠葉蝶變「黃金葉」
    經過多次商討後,村兩委班子成員一致認為,要想把產業做大做強,必須整合資源,打破單家獨戶分散經營的種植模式,走合作化發展的路子才能讓群眾增收致富。有了思路,說幹就幹。2010年12月,黎川縣新莊烤菸專業合作社掛牌成立,入社社員僅6戶,入股資金2萬元。
  • 「微電影」《幸福草原》我們一起走向小康生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幸福草原》是青海日報社編委會策劃執導、新媒體傳播中心拍攝製作,以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常牧鎮下崗查村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路上的生動實踐為背景拍攝製作的微電影故事的主人公才桑加,是下崗查村的一名普通牧民。從清晨草原的第一縷陽光到星輝斑斕,在看似平淡的一天中,才桑加一家人的生活在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生態建設扶貧、教育扶貧、社會保障兜底扶貧等一系列精準扶貧政策惠及下,充盈著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地處草原深處的下崗查村曾經環境封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全村400戶,160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51戶,581人。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肅南:把優質服務「送」到群眾的棚舍裡
    【視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肅南:把優質服務「送」到群眾的棚舍裡 2020-12-17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杜蒙羊」助脫貧 群眾發「羊財」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杜蒙羊」助脫貧 群眾發「羊財」 2020-08-07 1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二)
    2019年,博後村民宿在海南省美麗鄉村民宿評比中獎牌獲得數量排名第一,還有三家民宿獲得了「海南省十佳民宿」,兩家民宿獲得了「海南省品牌民宿」等榮譽。近年來,博後村先後被評為海南五星級美麗鄉村、海南省衛生村、海南五椰級鄉村旅遊點、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博後村村民人均收入從2013年的7400元增長到2019年的24520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看,小康路上的幸福笑容
    有一種話語是暖陽,有一種笑容是希望,有一種幸福是小康……脫貧攻堅最大的任務是讓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小康路上最美的風景是貧困群眾綻放的笑容。 夏末秋初,記者跟隨「亮麗北疆、幸福小康」內蒙古跨盟市記者交流採訪團走進興安盟、通遼市各旗縣區、蘇木鄉鎮、嘎查村,處處能感受到脫貧攻堅工作給貧困群眾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到處洋溢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喜悅,在鏡頭下呈現出一張張收穫幸福和希望的笑容。 這些「笑容」,見證了貧困群眾生活苦去甘來、如意幸福,是小康路上最美的風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草原有了網,手機能放羊——看呼倫貝爾大草原...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1日電 題:草原有了網,手機能放羊——看呼倫貝爾大草原牧民生活變了樣新華社記者安路蒙、賀書琛現代化牧場,手機上放羊,住磚瓦房,牧民變股東……內蒙古草原牧民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正悄然發生變化。盛夏七月,記者深入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探訪新型牧民的新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鄉村變得「淨、綠、美」
    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根據部署,此次主題採訪報導把視角聚焦在「人民眼中的小康」,將圍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述普通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展現廣大群眾為過上好日子的拼搏與奮鬥,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攻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小康故事,小康人生;小康家庭,小康社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離城區很近!看這個美麗屋場著「新裝」……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離城區很近!為推動農村呈現生產美、生活美、生態美的全新面貌,年初以來,回龍鋪鎮回龍鋪村立足村情實際,依託自然生態和產業布局,突出村莊建設的風格和品位,從道路硬化黑化、村莊綠化美化、小微水體治理等方面,加速推動美麗屋場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其中沙皮塘美麗屋場的變化尤其引人矚目。
  • 浙江衛視播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譜寫「兩山」新篇章》,永康...
    ,我市作為經濟強市,更是承載著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使命,為記錄好呈現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壯舉,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永康人公眾號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報導。
  • 宜居民富產業強,這裡的村民都樂開了花|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本期「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欄目走進濮院鎮新聯村。   「集鎮入口要建小公園了。」「廟智港旁邊還要多一條漫步道嘞。」   村子發展起來的最終目的是讓村民共享小康生活。一直以來,新聯村倡導尊老愛幼的風尚,從2015年起,村裡向60、70周歲以上的老人分別發放500元、1000元的補助金。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②|老家河南,今朝更出彩!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全面小康質量高成色足、脫貧攻堅進度符合預期,成就舉世矚目。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聚焦全國脫貧攻堅重點工作區域「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持續進行中第二站我們來到河南圖為2019年通車的運寶黃河大橋。一橋飛架,天塹變通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長三角百家媒體看海鹽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長三角百家媒體看海鹽 發布日期:2020-10-23 09:17 信息來源:海鹽新聞瀏覽次數: ■全媒體記者 馬卓儀 劉行  潘成豪  見習記者 鄧黎傑本報訊 昨天上午,「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長三角百家媒體看海鹽」大型媒體採訪活動正式啟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東莞對口幫扶韶關仁化康溪村,大力開展「產業...
    今年,隨著旅遊扶貧的開展,一幅山環水繞、幸福安居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在徐徐展開……貧困戶走向小康生活「不能再給國家拖後腿了!」天氣一放晴,鄒水生黃月娥夫婦就來到自家田裡忙碌著,逐步回升的氣溫也不能阻擋夫妻倆往返田地和雞圈的腳步,「好日子就是在雞圈和菜地之間走出來的」。
  • 「記者手記」我們一起走向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記者手記】我們一起走向小康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從韓懷清家到荔園堡村,從荔園堡村到整個南梁,革命老區舊貌換新顏,貧困山村變成了小城鎮,三代人趕上了好時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在荔園堡採訪,眼前展現的是草長林茂、牛壯羊肥、谷豐藥香的美麗新畫卷,生機勃勃、充滿希望;時時刻刻感受到的是老區人民不等不靠、拼搏實幹、奮力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勁頭兒。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家和萬事興
    6月16日一早,記者來到井岡山市硃砂衝林場行洲村陳壬招家採訪。  陳壬招今年48歲,是個勤快人,一心想把自家的小日子過好,無奈夫妻關係緊張,曾經她在茨坪鎮一家餐館打工,丈夫卻跑去鬧事,久而久之沒有人敢再請她做事,丈夫在家也無事可幹,日子越過越苦。  看著別人家日子過得有滋有味,自家卻三天兩頭吵架,兒子到了27歲,也沒姑娘看上他。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扶貧幹部一小步 貧困戶一大步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扶貧幹部一小步 貧困戶一大步 2020-08-03 15: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