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東烏旗家庭牧場成為牧民增收致富「新引擎」

2020-12-16 內蒙古日報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東烏旗家庭牧場成為牧民增收致富「新引擎」(附視頻)

開欄語

為深入挖掘我旗各地各部門「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反映全旗各族幹部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小康故事,東烏旗融媒體中心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敬請關注。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視頻拍攝、製作/額爾敦 王澤華

文圖/武爽 額爾敦

七月初的草原天氣變幻莫測,前一分鐘還豔陽高照,後一分鐘滾滾密雲便從遠處移來。雷聲陣陣,風聲中夾雜著青草香,遠處放牛的牧人眼看著就忙碌起來了。圖門格日勒的家中飼養著90頭西門塔爾牛,在大雨來臨之前,他要把牛群趕回自家搭建的牲畜棚。

家住嘎達布其鎮尚都嘎查的圖門格日勒,是東烏旗農科局在上半年認定的31家家庭牧場中的其中一戶代表。隨著全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東烏旗牧民的生產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牧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就成為一條必不可少的新興路子,「家庭牧場」這一新型牧業經營主體的出現,更是為加快構建新型牧業經營體系提供了思路。

2016年,他就開始積極了解肉牛養殖的相關信息和政策扶持,小規模開始養殖肉牛。2018年,認為時機成熟的他,立刻選擇從旗內搬回尚都嘎查,並開始蓋造自己的新房。到記者採訪當日,圖門格日勒的新房已經完工一段時間,民族風格的內飾和現代化的家電共同構成了這棟二層小樓。

「今年農科局給我們認定了家庭牧場的資格,而且我們家今年就接生了50多頭牛犢,都是沒有雜交的良種肉牛,都是值得開心的事情。農科局對我們草牧場經營科學化這方面也提供了很好的幫助。畢竟草牧場的科學化經營能夠讓牧戶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也能讓草牧場的植被質量保持穩定或者提高。」圖門格日勒坐在他熟悉的草原上耐心地跟我們講解著。

近年來,東烏旗為進一步提高牧民算帳養畜能力,提高牧區生產經營水平,開始了規範家庭牧場管理工作。選樹培育了一批科學養殖、算帳養畜示範戶,期望他們能夠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讓牧民切實感受到合作養殖、科學養殖帶來的好處。

在巴彥都蘭嘎查生活的斯琴圖,不僅是嘎達布其鎮人大代表,也是嘎查集體家庭牧場的一員。為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斯琴圖與附近四戶牧民一起組成了家庭牧場,他們也在今年被旗農科局認定為標準示範化家庭牧場。這件事情給了斯琴圖很大的動力,「這說明我們做得好嘛」斯琴圖有些靦腆地說道。

由傳統家庭小規模分散經營向家庭牧場適度規模經營轉變,是現代牧業發展必由之路,也是促進新牧區建設和發展的重要舉措。斯琴圖藉助著算帳理財和精養肉牛的優勢,牧場是越經營越紅火,今年為止他的牧場已經養殖超過200多頭西門塔爾牛,自然受孕的良種牛一年四季都在生產牛犢,這種精養模式所帶來的產業價值是巨大的。由於近兩年肉類市場價格的上漲趨勢,斯琴圖將掙來的錢繼續投入畜牧養殖,不僅蓋造了新的牛棚,也為自己蓋造了一棟新居。

家庭牧場作為新型牧業經營主體,符合牧業生產特點和家庭經營的特徵,不僅保留了牧戶家庭經營的內核,還能夠讓廣大牧民通過發展家庭牧場拓寬生態致富路,更好地增收致富。據了解,東烏旗自2015年以來,全旗經農科局認定的家庭牧場累計達141戶,預計2020年底將達到170戶。

近年來,我旗以家庭成員為主,以現代化技術為生產要素,適度擴大了養殖規模化程度,實現了畜牧業經營方式的轉變和增產增效。同時,通過政府部門和宣傳平臺的良性引導,促使牧民正確理解和釐清合理消費與算帳經營的邊界,以避免不顧經濟實力的盲目消費、不計投入產出的盲目擴大經營。推廣家庭牧場生產經營模式,不僅能提高牧民畜產品商品生產能力,更能使經營主體職業化、規模適度化、管理規範化、生產標準化、經營市場化得到有效統一。

來源:《東烏珠穆沁旗宣傳平臺》官方微信

相關焦點

  • 新疆北塔山牧場:公路通到羊圈旁 牧民增收致富忙
    原標題:新疆北塔山牧場:公路通到羊圈旁 牧民增收致富忙  「以前牧民賣牛羊,要趕著牲畜走四、五公裡的山路才能裝車,現在柏油路不僅通到了連隊,還通到養殖區的羊圈旁,汽車一來就拉走了。」12月7日,正在山坡上放羊的安尼瓦爾·哈特蘭說起交通給牧場帶來的變化,高興得眉飛色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牧民其其格家的「美麗蝶變」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牧民其其格家的「美麗蝶變」 2020-09-09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看,小康路上的幸福笑容
    有一種話語是暖陽,有一種笑容是希望,有一種幸福是小康……脫貧攻堅最大的任務是讓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小康路上最美的風景是貧困群眾綻放的笑容。 夏末秋初,記者跟隨「亮麗北疆、幸福小康」內蒙古跨盟市記者交流採訪團走進興安盟、通遼市各旗縣區、蘇木鄉鎮、嘎查村,處處能感受到脫貧攻堅工作給貧困群眾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到處洋溢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喜悅,在鏡頭下呈現出一張張收穫幸福和希望的笑容。 這些「笑容」,見證了貧困群眾生活苦去甘來、如意幸福,是小康路上最美的風景。
  • 牧民致富新方式!草原牛奶變口紅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牧民致富新方式!草原牛奶變口紅】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的烏蘭毛都草原上,牧民金榮建起一個奶食品加工廠,車間窗外就是自家牧場,擁有天然奶源,可生產奶皮子、奶豆腐等十幾種蒙古族傳統奶食品。去年開始,她還從網上自學用牛奶、馬奶製作手工口紅、香皂,年收入達50萬元,帶動300多名婦女就業。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杜蒙羊」助脫貧 群眾發「羊財」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杜蒙羊」助脫貧 群眾發「羊財」 2020-08-07 1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善岱鎮什拉村:因地制宜搞養殖實現脫貧
    「我們現在一共有250多隻羊,今年冬天可以處理七八十隻,估計能賣到七八萬塊錢。現在國家政策很好,讓我們家在2018年甩掉了貧困帽子,2019年徹底脫貧,實現了穩定增收。接下來,我們還打算自己努力,繼續把羊養好,把日子過好。」回想起這些年的變化,妻子葉永芝的激動溢於言表。
  • 發展犛牛產業 促農增收致富
    圖為在色甫淨土牧場,犛牛悠閒地吃著草。 拉薩融媒記者 王 雪攝  色甫淨土牧場位於曲水縣達嘎鎮色甫村色甫溝,佔地12.29萬畝,獨有的氣候及地理優勢使得這裡水草豐茂、植被種類豐富,是犛牛養殖的天選牧場。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託布裡哈提村幸福生活踏歌來
    (圖:博州零距離)  博樂市阿熱勒託海牧場託布裡哈提村是2013年集中搬遷的牧民定居點,全村300餘戶村民中98%是哈薩克族牧民。2017年,博州稅務局「訪惠聚」工作隊進駐以來,入農戶、察實情、出點子,帶領全村黨員群眾投身在因地制宜推進鄉村振興、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火熱實踐中。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甜!甜!甜!西瓜圓了致富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甜!甜!甜!「近期,我們折橋鎮高原『美都』西瓜已經陸續成熟,為了充分展示我們特色產業取得的一些成效,和市民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我們鎮上定於7月11日、12日,在折橋鎮苟家村甘苟路和慈王村分別舉辦折橋鎮高原『美都』西瓜採摘節,屆時將舉辦『美都』西瓜免費品嘗等系列活動,歡迎廣大群眾前來參加採摘活動。」折橋鎮副鎮長張志強說。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草原有了網,手機能放羊——看呼倫貝爾大草原...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1日電 題:草原有了網,手機能放羊——看呼倫貝爾大草原牧民生活變了樣新華社記者安路蒙、賀書琛現代化牧場,手機上放羊,住磚瓦房,牧民變股東……內蒙古草原牧民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正悄然發生變化。盛夏七月,記者深入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探訪新型牧民的新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百香果裡的「致富經」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百香果裡的「致富經」 來源: 2020-12-25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肅南:把優質服務「送」到群眾的棚舍裡
    【視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肅南:把優質服務「送」到群眾的棚舍裡 2020-12-17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記者手記」我們一起走向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記者手記】我們一起走向小康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習近平總書記說,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村有特色產業,戶有致富門路,韓耀高、康志芳夫婦倆相信只要勤奮努力,收入不會差。扶貧先扶智,國家助學政策為韓懷清的三個孫子打開了通往更廣闊世界的大門,他們正向著自己的夢想展翅高飛。從韓懷清家到荔園堡村,從荔園堡村到整個南梁,革命老區舊貌換新顏,貧困山村變成了小城鎮,三代人趕上了好時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靈臺:西屯店子村...
    在這個美麗富饒的村莊鍾靈毓秀,人居產業共得益彰景象萬千,春華秋實物阜民豐欣欣向榮,文明村鎮正輝煌崛起,脫貧攻堅正收官衝刺,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也已經全面揚帆起航,五大引擎激發農村基層治理新動能,決勝全面小康邁向了新的徵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趕水鎮土臺村 :「稻鴨共生」闖出增收好路子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趕水鎮土臺村 :「稻鴨共生」闖出增收好路子 2020-09-14 13:2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中心莊村:北蟲草「循環種植」助農增收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中心莊村:北蟲草「循環種植」助農增收 2020-11-02 13: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砍樹到看樹 阿爾山靠林致富的小康路
    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生態文明建設十分關心,他多次指出,要努力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祖國北疆構築起萬裡綠色長城,強調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在位於大興安嶺腹地的內蒙古阿爾山市發展生態旅遊、拓展林下經濟,走出了一條與林為伴、靠林致富的小康路。在阿爾山白狼鎮鹿村,鄭曉林正忙著帶遊客參觀鹿園。鹿園裡30多隻母鹿下羔率今年頭一次達到了九成以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家禽屠宰服務裡走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家禽屠宰服務裡走出致富路 信息來源:融水苗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 發布日期:2020-12-09 09:19 【字體:大中小】 「我們公司加上基地一共有10戶貧困戶長期務工,平時需要零工時也儘量找周邊貧困戶來幫忙,我脫貧以後,也想盡我的能力幫助更多的貧困戶增收。」在龔漢科的幫助下,20多戶貧困群眾通過產業發展和就業實現脫貧,三合村貧困戶潘江花就是其中一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新莊村:綠葉蝶變「黃金葉」
    在新莊村,像黃秀清這樣靠種植菸葉致富的菸農還有不少。近年來,新莊村菸葉生產保持穩定發展,菸農生產生活得到了明顯改善。經過多次商討後,村兩委班子成員一致認為,要想把產業做大做強,必須整合資源,打破單家獨戶分散經營的種植模式,走合作化發展的路子才能讓群眾增收致富。有了思路,說幹就幹。2010年12月,黎川縣新莊烤菸專業合作社掛牌成立,入社社員僅6戶,入股資金2萬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二)
    夢想在小村莊綻放譚中仙是土生土長的博後村人,大學畢業後在廣州打拼10年已小有成就,如今他成為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博後村靠近亞龍灣,過去每到旅遊旺季村旁道路堵得水洩不通,但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遊客從村口路過,卻吃不上『旅遊飯』」,譚中仙每年從廣州回家過年,看見村裡破舊落後的模樣,心裡很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