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東烏旗家庭牧場成為牧民增收致富「新引擎」(附視頻)
開欄語
為深入挖掘我旗各地各部門「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反映全旗各族幹部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小康故事,東烏旗融媒體中心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敬請關注。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視頻拍攝、製作/額爾敦 王澤華
文圖/武爽 額爾敦
七月初的草原天氣變幻莫測,前一分鐘還豔陽高照,後一分鐘滾滾密雲便從遠處移來。雷聲陣陣,風聲中夾雜著青草香,遠處放牛的牧人眼看著就忙碌起來了。圖門格日勒的家中飼養著90頭西門塔爾牛,在大雨來臨之前,他要把牛群趕回自家搭建的牲畜棚。
家住嘎達布其鎮尚都嘎查的圖門格日勒,是東烏旗農科局在上半年認定的31家家庭牧場中的其中一戶代表。隨著全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東烏旗牧民的生產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牧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就成為一條必不可少的新興路子,「家庭牧場」這一新型牧業經營主體的出現,更是為加快構建新型牧業經營體系提供了思路。
2016年,他就開始積極了解肉牛養殖的相關信息和政策扶持,小規模開始養殖肉牛。2018年,認為時機成熟的他,立刻選擇從旗內搬回尚都嘎查,並開始蓋造自己的新房。到記者採訪當日,圖門格日勒的新房已經完工一段時間,民族風格的內飾和現代化的家電共同構成了這棟二層小樓。
「今年農科局給我們認定了家庭牧場的資格,而且我們家今年就接生了50多頭牛犢,都是沒有雜交的良種肉牛,都是值得開心的事情。農科局對我們草牧場經營科學化這方面也提供了很好的幫助。畢竟草牧場的科學化經營能夠讓牧戶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也能讓草牧場的植被質量保持穩定或者提高。」圖門格日勒坐在他熟悉的草原上耐心地跟我們講解著。
近年來,東烏旗為進一步提高牧民算帳養畜能力,提高牧區生產經營水平,開始了規範家庭牧場管理工作。選樹培育了一批科學養殖、算帳養畜示範戶,期望他們能夠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讓牧民切實感受到合作養殖、科學養殖帶來的好處。
在巴彥都蘭嘎查生活的斯琴圖,不僅是嘎達布其鎮人大代表,也是嘎查集體家庭牧場的一員。為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斯琴圖與附近四戶牧民一起組成了家庭牧場,他們也在今年被旗農科局認定為標準示範化家庭牧場。這件事情給了斯琴圖很大的動力,「這說明我們做得好嘛」斯琴圖有些靦腆地說道。
由傳統家庭小規模分散經營向家庭牧場適度規模經營轉變,是現代牧業發展必由之路,也是促進新牧區建設和發展的重要舉措。斯琴圖藉助著算帳理財和精養肉牛的優勢,牧場是越經營越紅火,今年為止他的牧場已經養殖超過200多頭西門塔爾牛,自然受孕的良種牛一年四季都在生產牛犢,這種精養模式所帶來的產業價值是巨大的。由於近兩年肉類市場價格的上漲趨勢,斯琴圖將掙來的錢繼續投入畜牧養殖,不僅蓋造了新的牛棚,也為自己蓋造了一棟新居。
家庭牧場作為新型牧業經營主體,符合牧業生產特點和家庭經營的特徵,不僅保留了牧戶家庭經營的內核,還能夠讓廣大牧民通過發展家庭牧場拓寬生態致富路,更好地增收致富。據了解,東烏旗自2015年以來,全旗經農科局認定的家庭牧場累計達141戶,預計2020年底將達到170戶。
近年來,我旗以家庭成員為主,以現代化技術為生產要素,適度擴大了養殖規模化程度,實現了畜牧業經營方式的轉變和增產增效。同時,通過政府部門和宣傳平臺的良性引導,促使牧民正確理解和釐清合理消費與算帳經營的邊界,以避免不顧經濟實力的盲目消費、不計投入產出的盲目擴大經營。推廣家庭牧場生產經營模式,不僅能提高牧民畜產品商品生產能力,更能使經營主體職業化、規模適度化、管理規範化、生產標準化、經營市場化得到有效統一。
來源:《東烏珠穆沁旗宣傳平臺》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