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辰 額頭吻#、#陳小希哭了#、#胡一天 上海#......當這些關鍵詞最近頻繁出現在微博熱搜榜上的時候,小官才發現這部劇確實是火了!
如果說夏天是屬於古裝劇《雙世寵妃》的、秋天是被懸疑劇《白夜追兇》霸屏的,那這個冬天就是被《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甜到掉牙的。根據藝恩數據統計,《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上線首日播放量就已突破1億,截止今日(11月27日)該劇播放量已經突破10億大關。
復盤近幾年的影視劇市場,我們發現像《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太子妃升職記》《雙世寵妃》《河神》這些不依靠流量明星、不依靠大IP的小而美作品逐漸憑藉優質內容逆襲,甚至能夠帶紅新人演員,「內容為王」這一口號也逐漸演變成為影視市場的大勢所趨。
天價片酬、面癱演技、濫用替身……今年以來一件件關於小鮮肉們的負面新聞把流量明星推上風口浪尖,在這個網劇逐漸反超電視劇的時代,「大IP+流量明星」這一此前固定的爆款標配似乎已經失靈,而「精品IP+優質新人」已經成為行業新態勢。
縱觀網劇市場上的爆款之作,大多數演員陣容和IP體量都絕對稱不上豪華。《太子妃升職記》裡盛一倫、張天愛均是新人,整個劇組主演陣容裡最出名的可能就是男二號於朦朧了;《雙世寵妃》裡的男主角邢昭林也是新人;《春風十裡不如你》的男女主角跟前兩部作品相比可能有些名氣,但似乎也稱不上一線流量明星;《白夜追兇》更是啟用快要過氣的潘粵明。
除了使用新人或者非流量明星外,這些作品也有另一個共同點:不是改編自冷門IP就是使用原創劇本,和此前備受追捧的大熱IP絲毫沾不上邊。
無獨有偶,《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同樣啟用全新人陣容。雖然《小美好》背靠華策這樣一個大型的影視公司,完全可以找到一線流量明星,但是秉持挑選貼合角色的原則,對於男女主角的最終人選,製片人戴璐遲遲未能做出決定,「直到開拍前十天才定下胡一天和沈月。」
而更令人意外的是,男女主演的片酬在全部成本中只佔了10%。在這個演員片酬動輒千萬的時代,我們似乎已對「演員片酬佔比超80%」這種新聞變得麻木了,反而演員片酬只佔10%的劇讓人產生了興趣。
雖然片酬只有10%,但胡一天和沈月可以說完成了那些80%片酬演員無法達到的效果。或許正是因為是新人,所以才能演出這部青春劇裡面所需要的那份單純。胡一天實力演繹高冷學霸江辰大寫的「雙標」:對其他人臉盲,對陳小希卻一臉寵溺;沈月則把陳小希身上的傻傻的堅持展現得淋漓盡致。
也正是因為看過他們的演技,所以當小官看到越來越多的飯圈好友被胡一天圈粉、賣明星行程信息的名單裡開始出現胡一天名字、新版流星花園杉菜敲定沈月、幾天前胡一天那堪比「春運」的接機場面時,並沒有過於驚訝,根據網劇市場定律,一部爆款總能捧紅幾個新人,何況他們的演技和顏值確實都是過關的。
另外《小美好》雖然是根據小說改編,但它在華策整個的IP庫中並不能算頂級,甚至只被定為B級。之所以能夠吸引那麼多的觀眾,無疑證明了這部劇所具有的超高的「網感」。
根據藝恩數據統計,在中國網民年齡結構中,20-29歲佔比最高,超30%。於他們而言每天都伴隨著快節奏的生活、忙不完的工作,所以輕鬆、歡樂的劇總能戳中這批觀眾的心;再加上《小美好》中所具有的高甜屬性更是可以擊中90後、00後,甚至80後的少女心。就像戴璐在採訪中說的那樣:這部劇的目標用戶是從00後到60後各年齡段的女性群體,因為每個女生都對愛情存有夢想。
在網劇時代,不依靠流量鮮肉、不依靠大IP,只靠內容取勝的作品越來越多,影視人高呼的「內容為王」也逐漸從口號變成了現實,這是可喜的現象。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解密》《親愛的翻譯官》《楚喬傳》……這一部部爆款影視劇讓背後的製作公司——華策成為了影視公司中的頭部翹楚。而華策之所以能夠屢出爆款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一直堅持的「內容為王」戰略。
今年年初,華策CEO趙依芳曾用《以內容為基石,文化產業要跳起來發展》作為選題發表過一番演講,在演講中她提到,她始終堅信內容為王、回歸初心,良心製作、匠心打造,用好的故事來滋潤人心。
自2015年開始,華策一直使用「SIP戰略」(熱門IP+人氣明星+精良製作),在這一戰略下,華策近幾年確實爆款頻出,成功打入年輕一代用戶市場。
根據華策最新披露的2017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2017年1-9月實現營收24.97億元,同比增長6.0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08億元,同比增長9.93%。這樣的成績在三季度影視公司幾乎都賠了錢的情況下十分罕見,這也印證了「SIP」戰略的成功。
深諳爆款之道的華策這次卻選擇了與「SIP」背道而馳的策略,這不免讓人產生疑惑:華策為什麼會做出這一有風險的選擇?
雖然在電視劇劇市場上如魚得水,但是華策與慈文、歡瑞等公司相比,它在網劇市場上的發展速度並不是很快。而《小美好》背後的製作團隊華策劇可愛工作室,沒有堅持以往慣用的「SIP」戰略,反而大膽使用小IP、新演員。這對已經形成爆款工業體系的華策來說,更像是在網劇領域的一次試水。
「《小美好》在公司評的是B級,當時做的時候領導就不是很同意,但我自己很喜歡,就說服領導把它買下來了。」戴璐這樣說。確實,在擁有海量劇本的華策IP庫裡,多得是SSS、SS這樣的熱門IP,跟它們相比《小美好》確實有些冷門。
所以《小美好》播放量突破10億,話題度超50億的結果,也再次證明了華策堅持內容為王的初心;而這次試水的成功,也讓華策邁入了一個新的臺階,畢竟從市場來看,不依賴於知名IP和流量演員的優質作品才是檢驗一個影視公司的最佳標準。
從今年9月份五部委聯合下發的十四條新規中三條涉及影視從業人員這一點上,不難看出國家對於影視相關人才培養的重視。確實我們國家目前缺乏一批能夠支撐的起優秀作品的導演以及能夠寫出精彩劇本的編劇。
在此政策之下,像「山下學堂「這樣明星入局開辦的培訓學校興起,但是行業對此似乎並不看好。反而根據華策三季度報,教育已然成為了華策的一個經濟增長點。
除了頻出爆款的「內容為王」策略外,華策還搭建起了一套完善的人才體系。
在上遊,通過不斷聚攏頭部導演、編劇、藝人等主創團隊資源,來打造創意人才資源生態系統。今年上半年公司通過「事業合伙人」機制和股權激勵計劃激發了團隊人才的創造活力,並且華策也給予年輕人發展的空間,據了解華策一線團隊已經全面年輕化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美好》背後的劇可愛工作室正是華策工作室制度、30支創意軍團中的一員,這支以「新人」為主、成軍只有一年半的工作室,已經成功證明了年輕團隊更能夠讀懂年輕受眾的心。
在下遊,華策更加注重新人培養。前不久,華策影視聯合四方共同建立了浙江傳媒學院華策電影學院,此前華策還聯合克頓組建過華策克頓學院,著力進行製片人課程教學,為公司培養新製片人助力。
正如趙依芳所言,人才是製造爆款的基礎。相信在這樣完備的體系下,華策的未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