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不好是不是做不好外貿?英語水平好=外貿業績高,很多人總是這樣認為的。看著別人的英語說的很流利,很多人的自信心就下降很多,覺得自己之所以外貿做的不好,就是因為英語拖了後腿。
把自己的業績推脫在自己英語水平的問題上,那麼到底是不是只能英語好才能做外貿呢?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為什麼呢?
不是所有老外都說英語
我們做外貿是做全世界的生意,除了英語外還存在著大量非英語國家,比如中東地區,大面積使用阿拉伯語,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還有非洲使用法語,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還有一些別的小語種,比如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日語,韓語等等。
在我做外貿的過程中碰到不少老外客戶,英語很蹩腳,甚至不會英語。對於這種客戶,不管我們英語好不好,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
外貿jackson有兩個老外客戶,他只會當地國家的小語種,我們是通過谷歌翻譯軟體聊的,居然也下單了,而且合作一直不錯。
老外也會說中文
大量在中國設立分公司的老外,雖說是老外但是中文溜的一塌糊塗。去柯橋,走在大街上,隨便找一個印度佬,中東佬,都中文說的很溜。
會不會英語都沒關係,認識很多在紹興開門市部的,很多都不會英語,但是有國內的老外帶著其他老外去,那些老外充當翻譯,有些門市部裡面都沒有人會說英語,但是出口量做的很大。
很多柯橋的印度佬,他不需要我們英文說的多少,對他們說中文說英文都是一個樣,甚至在中國待的久了,更加喜歡說中文。還有碰到過的土耳其人,只會土耳其語和中文,英文他沒學,我們英語好不好這個時候就沒什麼關係。
現在大量在中國開貿易公司的老外,就算我們一句英文不會說,我們如果把這些老外都能拾起來也能外貿做的很好。
不是每個會說話的人都會做銷售
同內貿一樣,不是每個會說中文的人都能當銷售。做外貿是銷售,還要產品、價格、談判等等因素。不少人覺得就是英文不好才不敢打電話,其實你中文很好你也未必能夠很自然的給國內一些公司打電話。
不少人中文很好,但是不會談判,膽子很小,沒有一點談判邏輯。做外貿是需要會微笑、會主動、會溝通、會業務、會算帳、會看人、能熬夜、能早起、能受氣、能抗壓、懂捨得、懂政治、懂娛樂、受得了氣,守得住閒...除了英文需要的東西太多了。
是綜合多種因素才能做好外貿的,英文不好和其中缺了一點其實是一樣的,多了那項能做的更好,缺了那項也不是不能做。
做外貿的英語並不需要很複雜
外貿就是正常的日常交流,並不需要很專業的術語,無非是掌握一些本行業的單詞,還有一些fob等外貿術語。外貿很多時候也是在網絡上通過郵件、whatsapp之類的聊天工具與老外交流,現在英語翻譯工具也已經非常發達了,有非常多的工具已經能夠整句整段的翻譯,準確度也很高。我們跟客戶談判一下價格、談論一下付款方式、談論一下交期等等都是藉助翻譯工具能很順利的完成。
背誦一些模板句型,之後用到郵件中,現在也有非常多的從開始開發客戶到成交後的維護整個系統的過程。
碰到有時候聯繫不上客戶了,要打電話的,那麼我們也可以事先準備一些想要說的草稿,碰到實在不懂得也不用過於著急,報一遍自己的郵箱,可以一個單詞一個單詞的說。
所以我們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與其說是不是英語好才能做好外貿,不如說我能把外貿做好,如果我的英語好一點,我就能把外貿做的更好。
業績還不是很理想的外貿人也不要因為英語不好而把這個原因全部歸結到英語之上,最先做的也不是學英語,這樣花大量時間在英語學習中就本末倒置了,英語不太好也是能先把業績做起來的,我們首先要做的應該是輕鬆的開發一些老外客戶,在實戰的過程中有目的性的刻意的與他們用英語交流,在實戰中把英語學好,並且在此過程中還能接到一些訂單增加一些信心,與老外交流肯定是學英語最快的途徑。
對於同一個人來說要想在外貿道路上走的更遠,那麼就像鍛鍊能讓我們身體更好,把英語學好後期業務做大了總會有海外拜訪,海外參展就很在外貿道路中走的更順。
歡迎轉載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