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網絡的快速發展,一些所謂的網絡用語也隨著被廣大網友給「發明」了出來。比如「屌絲」、「剩女」,這些種種網絡用語有些是具有正能量的,可是有些在我看來,非但沒有正能量的意思,反而帶有一點侮辱性。你們可能以為這只是調侃,不用太當真,但是對於被貼上這些標籤的人來說,可能就不是簡單的調侃了。
比如剩女」這個網絡用語。顧名思義,剩女的意思就是「剩下的女人」。
怎麼來的呢?
就是說在現如今。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的大現象下,超過30歲,還未找到配偶的女性就被稱之為【剩女】。
在我看來,【剩女】這個詞彙始終有些嘲諷侮辱的意思。雖然如今男女比例失調,男人比女人的總體基數大,因此很多人認為大多數時候,擇偶的選擇權應該是在女人手中的。因此,他可能覺得出現剩女的情況屬於不正常的,於是乎自然而然的就把剩女定義為沒人要的女人了。
正因為如此,有人就對【剩女】這個詞彙嗤之以鼻,他是誰呢?他就是文化部原部長、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王蒙。
提到王蒙,可能年輕一輩的人可能對他很陌生,不過老一輩的讀者提到王蒙,一定離不開兩個字:青春。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王蒙在他18歲的時候就開始寫《青春萬歲》。這本書是50年代的年輕人的青春,他們集體活動,他們天真浪漫。《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我想大家應該都看過吧,同樣,這本書也在王蒙的筆下,書寫著青春、熱情。
所以王蒙才會對【剩女】這個詞彙嗤之以鼻。
《圓桌派》曾經有一期節目,王蒙是作為嘉賓參與錄製。在聊到網絡用語的時候,王蒙就直言,表示對於網絡用語有些不能接受。尤其是【剩女】這個網絡用語。他是這樣說的:「剩女,最不是人話了,說這種話的人都應該掌嘴。」
言外之意,「剩女」是個帶有侮辱性的詞。因為適齡未婚女青年早結婚晚結婚都是自己的選擇,無論怎樣選都應該得到外界的尊重,而不是有意地對她們貼上「剩女」這個標籤。
王蒙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因了發明一句話而搞得所向披靡者,多半大有水分。大而無當的論斷下邊不知道有多少漏洞和虛應糊弄。過猶不及。過於偉大或過於卑微,過於高明或過於愚蠢,過於奇特或過於陳舊的話語,都值得懷疑。
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不要陷於標籤之爭,以為將這個世界劃分為各個標籤就可以讓這個世界變得井井有條了?不,恰恰相反,反而是更加歪曲了。
要善於使用概念,而不是被概念所使用所主宰。
在我們中國古代,其實已經有很多集大成的思想家、哲學家,他們的很多話都蘊含著最簡單又有教育意義的道理,比如孔子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我們不知道聽了多少遍了,可是有人真正把它做到了嗎?拿「剩女」這個網絡用語來說,不就是典型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例子嗎?自以為是在調侃別人,殊不知這是在傷害別人。
人最大的不良,往往是在於看到旁人的缺點而看不到自家的毛病。
王蒙的這套《給中國人年輕人的智慧》的書,精選了孔孟老莊四大經典中的箴言,從精進、原則、得到、個性四個維度切入,同時融入王蒙先生的人生感悟加以透徹解讀。
其風格簡潔明快,內容深刻卻貼近生活,讓讀者在輕快的閱讀中,汲取經典的無窮智慧。
你將了解孔孟老莊的思想精神升級經營人生的思維方式學會智慧地保持個性與獨立涵養心志,提升境界。海納百川,包羅萬象,85歲的王蒙依舊年輕,依舊不斷拓展著他的「年輕」邊界。#王蒙#
想購買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商品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