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是奇思妙想不斷湧現的時期,尤其是軍工基礎較好的那些國家,都進行了大膽的武器嘗試和革新。
由於歷史的原因,美蘇這種戰勝國我們永遠不知道他們到底研發了什麼,而德國則被扒了個底朝天,讓我們能夠見識到那些壓箱底的東西。
一、突擊虎坦克
二戰中後期,面對著傳統裝甲部隊失去了閃電戰的優勢,德國面臨了新的困局,開始想了新的辦法。
一方面,自己的王牌武器虎式坦克,雖然野戰無敵,但是巷戰中就拿一些重要的工事目標辦法不多。
88炮打坦克在行,打步兵有點找不到感覺。
另一方面,看到蘇式坦克「大炮上車」的啟發,德軍也深受啟發,原來簡單粗暴的1+1是可以等於2的。
蘇式su-122以及su-152讓人看到了大口徑榴彈炮和坦克車體結合後的作戰效能,於是,把無敵虎式的車身與大口徑榴彈炮結合起來的想法,就出現了。
而且,要搞就搞最大的,由於沒有合適的火炮滿足德軍的需求,它們把目光轉向了海軍——艦用61型火箭發射器(Raketenwerfer 61)」,它可以將數百公斤的炸藥射向水下,摧毀藏匿於淺海的敵軍潛艇,德軍將它改裝成了380MM的榴彈炮。
從測試結果看,這款突擊炮的改裝還是符合了德軍的需求的,只不過由於彈藥設計過於複雜始終沒法大規模量產,突擊虎在戰爭中也缺乏亮眼的表演。
最終在二戰結束後,和另一款鼎鼎大名的鼠式坦克一起,被蘇軍繳獲。
二、夜視儀
今天,仍有大量國家無法自主生產夜視設備,但在二戰中的德軍中間,就曾研發並且試裝過。
德國在30年代初開始對夜視裝置這一划時代科技領域進行了探索,並很快將它應用到戰爭中去。
雖然早期,因為電氣設備和機械原因,故障率一度難以得到保障,但是的確證明了夜視功能的可行性。
1942年,德軍又研發了車載夜視觀瞄系統,並裝備了自行火炮和豹式坦克。而且批量提供給了一線部隊,可是此時德國陸軍參謀部依舊沒有重視起來,據說一個將軍曾經說道:「我們不需要這類東西,我們的戰士將以公平的騎士精神贏得這場戰爭」。
最終,在1944年德軍全面喪失制空權後,夜間不敢開啟照明設備的情況下,重要開始普及使用夜視裝置。並被列入最優先補給和訂購物資。幾個月以後,一定數量的紅外夜視設備被個別陸軍和空軍單位投入了使用。可惜,此時的德國戰爭走向已經不是一兩件先進武器所能夠改變的。
三、彈跳貝蒂
二戰也是反步兵武器密布的一場戰爭,而且在這場戰爭裡,殺傷有生人員的概念得到了普及,因此,德國s型地雷(德語Schrapnellmine )成為了許多盟軍的噩夢。
s型地雷由納粹德國在30年代開發,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德國部隊廣泛使用。該型地雷被設計用來攻擊開闊地帶的無掩護的步兵。最初於1935年投產,是第三帝國國防計劃中重要部分。到因德國投降而停產時,德國總共生產了超過193萬顆s型地雷。這些地雷給敵軍造成了嚴重的傷亡,並延緩甚至阻止了敵軍的前進。
在盟軍在歐洲的行動中,s型地雷從美國步兵那裡得到了「彈跳貝蒂」的綽號。戰鬥時,這些地雷先彈射到齊腰高再爆炸,並將霰彈以致命的速度向水平方向射出。
該型地雷由於經常造成四肢和命根子殘廢(但不致命)噫…而對盟軍部隊有很大的心理作用。
四、21型潛艇
二戰中,德國的狼群戰術舉世聞名,但實際情況是,在41年美國參展後,水面裡面本身就薄弱的德軍,更無力面對鋪天蓋地的盟軍反潛力量,潛艇損失與日俱增,單位潛艇擊沉的噸位也在下降,因此,研發更先進更有作戰效能和更隱蔽的潛艇,是鄧尼茨需要的答案。
於是,一款新的被命名為21型的潛艇,就這樣誕生了,單看它的造型,我們就能看出他與傳統U艇有著截然不同的樣子。
簡潔光滑的外表,一體化的指揮塔以及終於沒有的礙眼甲板炮。
更重要的是,21型潛艇則專為長時間潛航設計,通氣管使其不必浮出水面就可啟動柴油機為電池充電,配合大容量蓄電池,該型潛艇可在水下航行數日不必上浮。
此外,21型潛艇採用能夠減少水下航行阻力的流線型設計,有效提高水下航速。可以說21型潛艇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潛艇。
只不過由於德國戰敗過快,儘管工廠生產出了一定量的潛艇,卻沒有足夠的人手來駕馭,最終21型潛艇只有一艘真正的踏入了戰場。但它關於水下巡航的技術革新,以及裝備火控聲吶使得不用潛望鏡即可攻擊的設計,都大大啟發了其他國家關於潛艇發展的思路。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21型潛艇就是今天現代潛艇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