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的變態的反坦克武器四式反戰車刺雷

2020-12-26 歷史的天空歷史的足跡

說到二戰各國單兵反坦克武器其中最為先進的恐怕是德國和美國了,二戰是機械化陸地戰爭新興崛起的時代,裝甲師和坦克部隊最為一戰結束後代替騎兵新型兵種,其發揮出來的威力在戰場甚至有比古代時候對騎兵更具備殺戮性,在戰場上只有運用得當一支裝甲師就能擊潰敵軍的一個步兵軍,期初德國蘇聯都發明了12到20毫米左右的反坦克步槍,主要針對二戰時初期的輕型裝甲,反坦克步槍的出現起初是非常有用的,在裝備穿甲燃燒彈的情況下,有10支反彈克步槍對同個目標進行打擊,就算德軍出期型的四號坦克都無法抵擋得住,會被反坦克步槍一瞬間打成篩子,坦克即使主要零部件損傷不大,但內部的乘員早已經全部陣亡了,二戰初期的反坦克步槍一般穿甲能力都在0到30毫米左右。

但到了1941年末到情況就發生的根本性的改變,反坦克步槍開始變得沒有多大用處了,原因在於蘇聯和德國的中型的新型坦克開始大規模服役,其正面裝甲通常情況下都達到50毫米左右,已經超過了反坦克步槍能夠擊穿的能力範圍之內了。

而1942年隨著蘇聯大量T34坦克服役德軍在東線莫斯科戰場,開始全面轉化成由攻防守,在蘇聯大規模機械化軍團的壓制下,德軍步兵師在戰線防禦上面,開始變得有心無力,即使德國1942年就開始大規模裝備75毫米46倍徑反坦克炮,但畢竟一個德軍步兵師能夠,裝備的火炮數量有限,加上反坦克炮是重型裝備,不能靈活地運用,所以德軍開始在1942年正式秘密研製代號為鐵拳的反坦克火箭炮,1943年初隨著德軍大量反坦克30式鐵拳火箭炮的服役,步兵單兵擊毀敵軍坦克成為了唾手可得的可能性。

這個德軍步兵反坦克小組從肩章上看至少擊毀了三輛坦克左右。

蘇聯二戰並不中重視單兵反坦克裝備的研發和大量裝備因為,蘇聯作為進攻的一方,使用反坦克火箭筒進行作戰,反而略顯得極樂你,蘇聯有充足的戰爭資源製造出大量性能優異的T34中型坦克出來,而相反德國資源貯備,領土遼闊度都不如蘇聯那樣的充足和遼闊,所以德軍必須大量使用材料節省的反坦克火箭筒來應對資源不足造成的窘境。

而美國在二戰時期也是大量使用反坦克火箭筒的國家,其中巴祖卡火箭筒最為出名,連二戰後期德國的44型反坦克炮殺手也是仿製美國的反坦克巴祖卡火箭筒,但美國在二戰無論亞洲戰場和歐洲戰場都是進行全面反攻的主要作戰國家之一,為什麼美國需要大量裝備反坦克火箭筒呢,其原因是美國和英國在歐洲戰場雖然是西線的反攻主力,但打法都是非常苟的,不像蘇聯那樣的不怕死不及損失的一壓到底,因此美國和德國在二戰使用的反坦克火箭筒都是有其戰略意義上的用處,美國是為了步步為營能,想通過最小損失打最高效率價值出來,而德國則是為了防禦而防禦,試圖利用反坦克火箭筒來緩解二戰後期德國坦克數量不足,以最小資源消耗打出最大的戰績效果出來。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德兩國在二戰中表現都是基本正確的。

但亞洲卻有一個國家讓人捉摸不透這個國家就是日本,二戰時期的日本是亞洲最強大國家,其鼎盛時期具備了與世界爭雄的能力,但其強大的實力,並沒有出現有能力的人,有戰略思想的人來駕馭這份實力,所以二戰時期日本除對農業國家侵略取得一些成功之外,在與美國這樣同樣實力的強國對抗中,其思想的短板開始暴露無遺,太平洋戰作為美國的主要戰場願意是東南亞地區和太平洋地區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戰爭資源可提取,所以美國和日本必須在太平洋上一決雌雄,隨著戰役的進展,日本作為島國資源短缺開始暴露無遺,這讓日本名知自己的坦克性能,已經落後於世界各國,但卻沒有及時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造成的結果就是本來在歐洲戰場淪為消耗品的謝爾曼坦克,在太平洋戰場上卻成為了真正意義上陸戰之王,而日本當時完全由能力,跟德國一樣造出反坦克單兵裝備進行防禦作戰,但最終日本卻搞出了一種不倫不類的東西,叫作四式反戰車刺雷。

四式反戰車刺雷的運用理論使用方法,是通過一個長長的木棍接上一顆特製的反坦克手雷,這種反坦克手雷就是刺雷,手雷表面的頂端有觸發手雷爆炸撞擊引針,說到底就是為了自殺衝鋒而設計的,通過這這種玉石俱焚的方式,打擊敵軍的心理防線,這是二戰中小編了解到的最為愚蠢的反坦克攻擊武器,可以用變態來形容,為什麼到了二戰後期日本想出的辦法都是這種畸形的自殺的方式呢?

可能本身當時日本高層的管理層心理上也存在某種精神疾病而導致的,這種疾病叫作畸形的武士道精神,幾乎把士兵的生命視作如同草芥一般,那個棍子只有1米多長,而手雷殺傷半徑,即使是反步兵手榴彈也達到了幾米遠左右,實戰最終結果就是手雷威力不足炸不毀坦克,而使用這種武器的日本士兵卻被炸成肉泥,即使幸運地留有全屍也得身負重傷,如果這種被譽為日本的奇葩反坦克單兵武器在二戰中取得的效果明顯,那麼為什麼日軍在二戰後期幾乎無法招架住美軍一次又一次的奪島進攻呢?

本圖來源於網上資料用於借鑑

蘇聯發起八月風暴的總攻行動日軍的四式反戰車刺雷幾乎就是擺設的雞肋產物,這是二戰後期為什麼日本敗得毫無還手能力的原因,其理論和理念全部都與正常的武器根本不沾邊,其戰法也是斷子絕孫的,海軍有參與自殺任務的大和,陸航空軍單位有神風敢死隊,而陸地就是自殺的無腦衝鋒一次死上成百上千的那種。

相關焦點

  • 坦克竟然能夠這樣去炸,二戰時日軍奇葩的四式反坦克刺雷
    李三萬摘要:二戰後期,面對越來越嚴重的坦克威脅,各國都開發了單兵反坦克武器,蘇聯有「莫洛託夫雞尾酒」,美國有「巴祖卡」火箭筒,德國有「鐵拳」火箭筒,而日本則有更為奇葩的四式反坦克刺雷,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反坦克武器?
  • 二戰各國步兵反坦克戰術,日軍的最奇葩
    本圖表現的是西北歐戰場上,一名美國步兵正在衝向一輛四號H型(PzKw IV Ausf H)坦克(為了演示清晰,我們省略了通常固定在坦克車體和炮塔兩側的額外裝甲板,這是晚期型號的三號和四號坦克所通常擁有的。)
  • 用手槍反坦克,二戰德國另類反坦克武器,曾取得實際戰果
    反坦克手槍是二戰德國研發的一款單兵武器,旨在加強步兵的反裝甲能力,以及爆炸物投放能力,因此嚴格來說它更像是一款手槍版的槍榴彈發射器。該槍並不成功,裝備數量也不算少,沒能改變前線士兵的窘境,不過根據報告,它確實擊毀過坦克。
  • 機槍當主炮,裝甲薄如紙,二戰日軍的坦克為何如此奇葩?
    事實上,日本在坦克研發領域的基礎並不算差。 所以,日軍多傾向於發展體積較小,重量較輕的中型坦克、輕型坦克,甚至於九四豆戰車這樣的超輕型坦克。 當然了,這樣的選擇在當時來講,並不算過時。更為重要的是,對於當時的日本來講,這符合他們的戰場需求。畢竟當時日本面對的主要對手,就是咱們中國的軍隊。而咱們當時軍事發展相對落後,普遍缺少坦克與反坦克武器。
  • 二戰時期日軍最恐懼的武器,中招秒變黑炭
    二戰期間,要說最日軍造成傷害最大的武器莫過於原子彈了,兩顆原子彈直接讓日軍放棄了抵抗。在戰場上另一種武器讓日軍也尤為恐懼——火焰噴射器。
  • 二戰4大「變態」武器:第1口徑800毫米,能輕鬆殲滅一個師
    導語:二戰4大「變態」武器:第1口徑800毫米,能輕鬆殲滅一個師二戰時期,不僅僅是槍械具有威懾力,各類武器持續不斷的誕生,造成的震懾力也非常大,歐洲各大國家,不管是軸心國還是盟國,在研發更先進的武器上,下了很多的功夫,因此誕生了具有跨時代意義上武器
  • 日軍奉行向英、德學習,但為何二戰的武器裝備卻是法國風格
    對二戰有所了解的人們,應該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這一時期的日本軍隊在武器裝備上帶有很明顯的法國風格。比如拿日本海陸軍兩件標誌性武器——海軍的96式25毫米高射炮(即著名的「九六神炮」)和陸軍的92式重機槍(即抗日軍民俗稱的「雞脖子」)來說,其分別脫胎於法國的哈奇開斯25毫米機關炮和哈奇開斯Mle1897機槍。然而我們知道,日本所奉行的強軍理念是「陸軍師法德國,海軍師法英國」。 可為什麼到了二戰時,日軍會留有這麼濃厚的法國風格呢?
  • 德軍最奇特反坦克武器,沒有發射架輔助,使用全靠人力手動甩出去
    導語:德軍最奇特反坦克武器,沒有發射架輔助,使用全靠人力手動甩出去眾所周知,二戰時期德國的軍工業水準極高,內部有大量的高尖端人才,具有很強的創新能力,很多產物都是出自德國之手。著名的虎式坦克、豹式坦克、虎式坦克、納粹鍾、納粹飛碟等,都具有代表性,且部分的先進程度即便放到今天都不過時,所以這也是為何,德國戰敗後,美國如此鍾意帶走80名戰犯的原因。
  • 二戰日軍有多無恥?發明一種缺德武器,自己都覺得太丟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可怕的化學武器造成無數人死亡,但事實上,二戰最缺德武器,還不是這些化學武器,而是一種病毒武器。這種武器不僅違背了人道主義,而且還對人類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就連發明這個武器的日本國都難以啟齒,不敢光明正大地使用。
  • 奇葩的反坦克武器:英國有粘性手雷,德國有磁性炸彈,日本靠竹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反坦克作戰永遠是各國陸軍士兵頭疼的一件事。畢竟如果步兵們不能抵擋坦克的話,那麼他們自己就要被坦克打的四處潰逃了。為了解決反坦克的問題,各國軍隊除了開發各式反坦克炮和反坦克火箭筒之外,也開發了許多奇奇怪怪的東西出來。這些反坦克武器不能說沒有用,但是相比於這些反坦克武器的實際作戰效果,它們給士兵們帶來的麻煩或許更多。
  • 二戰日軍的豆戰車,但就是這種薄皮罐頭充當了日軍侵略亞洲的主力坦克
    九二式重裝甲車是日本陸軍早期裝備的一型裝甲車輛,主要武器為兩挺6.5毫米十一年式輕機槍,這種裝甲車參與了日軍侵華初期的一些軍事行動,後由於不利於大規模生產而被九四式輕型坦克代替
  • 簡介日軍最常用的三款武器:92式步兵炮,89式擲彈筒,92式重機槍
    (一)九二式步兵炮:大隊級配置,2門九二式步兵炮的研製始於1928年,1932年設計定型,全重216公斤、長2米、高77.4釐米,採用輪式炮架,最大的特點是便於攜帶。簡而言之:在沒有車輛的情況下,該炮可分解為三大部分或十個小部分,即可用畜力亦可用人力,為日軍施展迂迴穿插的戰術平添了助力。
  • 從89式到97式:二戰日本研發的坦克,都是移動鐵棺材!
    89式坦克有兩種型號:一種是89式中型坦克,戰鬥全重12.7噸,車長4.3米,車寬2.15米,車高2.2米,武器為一門57毫米火炮,彈藥基數100發。另一種為89乙型坦克,動力裝置從最初的汽油機改為柴油機。
  • 二戰「豆戰車」的代表——日本九七式中型坦克,如何成為日本主力
    之前的日軍裝甲主力是20年代研製的八九式中型坦克,這款坦克雖然速度靈活,但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防護力較差。在面對反坦克步槍和PaK36反坦克炮時,出現過被擊穿的命運;在與蘇軍的戰鬥中,由於火炮口徑較小,難以對蘇軍坦克有實質的威脅,反而蘇軍的坦克可以輕易地擊毀89式坦克。
  • 老照片:當日軍「萬歲衝鋒」遭遇美國重機槍
    日軍的強悍,冷酷和所信奉的「不投降主義」為世界各國熟知。在戰鬥中,日軍以實施進攻,衝鋒為第一原則,「白刃戰」和生還概率極低的「肉彈攻擊」,成了日軍的拿手好戲。
  • 二戰德國又一影響世界的發明,世界上第一款反坦克飛彈X7
    坦克作為陸地之王集攻擊、防護、機動於一體,是步兵作戰最難解決的對手之一,尤其是二戰結束前,沒有重武器支援的步兵在坦克面前幾乎都是以命相搏、九死一生,不過這種局面並沒有一直維持下去,在德國醞釀了兩種新式武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戰場態勢,一種就是幾乎能做到人手一支的鐵拳反坦克火箭筒,另一種則是名氣低得多
  • 二戰波蘭Wz.35反坦克步槍
    波蘭的輕武器在歐洲諸多二戰參戰國裡一直沒啥存在感,這也難怪。畢竟他們的武器幾乎全是幾乎德國、蘇聯、美國的山寨版,今天要聊的Wz.35反坦克步槍也一樣。Wz.35設計於20年代後期,當時全世界都意識到未來戰爭中裝甲車輛的比重會逐漸的增加,因此單兵反坦克武器的研發是個很自然的需求。但你想波蘭從18世紀末開始就一直被別人統治,自己沒有啥工業底子,直到一戰結束才復國。因此武器的研發實力很弱,想要玩反坦克步槍這種當時的高端技術就只有從山寨上找辦法。
  • 世界上最「變態」軍刀,已被國際禁用,比中國56式刺刀還「狠毒」
    導語:世界上最變態的軍刀,已被國際禁用,比中國56式刺刀還「狠毒」大家都知道,軍刀是一種在戰場上常見的冷兵器。隨著時代的發展,軍刀種類越來越多,在戰場上使用過的軍刀,成為現在的收藏品。世界上最變態的軍刀,也是刀迷們的熱愛品,但有的軍刀太過於毒性,已被國際禁用,有這麼幾把變態軍刀,比中國的56式刺刀還「狠毒」。1. 巴斯魔甲M戰鬥砍刀:這是美國產的一把軍刀,這把刀具有毒性,且鋒利。是美軍用來清理戰場的武器。在戰爭過後,為了查看有沒有敵軍假死的情況,就用這把刀在死去的屍體再刺上一刀保證死得透透地,不怕有詐屍現象出現。
  • 二戰:英國步兵武器裝備大盤點
    關於二戰步兵槍械武器盤點,之前咱們盤過日本步兵裝備,美國步兵裝備,德國步兵裝備,蘇聯步兵裝備,今天咱們來盤一下昔日的英國步兵裝備,沒有看過前幾期的朋友,希望點讚+關注,精彩節目不迷路,現階段主要盤的是二戰步兵武器裝備,後續盤一下現代戰爭電影使用的武器裝備及性能!希望軍迷朋友們及時關注,精彩不容錯過!
  • 二戰中蘇聯製造大量反坦克槍,為何沒有對德國裝甲部隊造成傷害
    人類武器發展史,就是矛和盾的較量史;如果把反坦克槍比作長矛的話,坦克就是盾牌。初期的盾牌太薄弱,所以長矛可以輕鬆刺穿;但是後期的盾牌(坦克)加厚了,長矛(反坦克槍)就等於給它撓痒痒,無法刺穿了。於是反坦克槍就在一戰後期大行其道,被各國推崇,到了二戰還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