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書上有一篇講述奧黛麗赫本生平的文章。具體內容記不清了,已經過去太久。
只記得這篇文章當時要背誦默寫檢查,一把辛酸淚。文中稱奧黛麗赫本是天使在人間。
她在睡夢中恬靜的去世,是天使回到了天國。
後來我才看了《羅馬假日》。
這是一部即使用現在的眼光來看,也絲毫不遜色的愛情片。時代的濾鏡、黑白的質感賦予它獨有的魅力,男女主精彩的演繹更是讓它成為影史上永恆的經典。
這是奧黛麗赫本第一次出演女主角,也是憑藉這個公主的角色獲得那一屆奧斯卡最佳。
一個當之無愧的奧斯卡最佳。
奧黛麗赫本飾演的公主,對外言行舉止莊重大方,身上具備一國公主該有的美麗尊貴和傲氣。事實上這位公主並不喜歡整日的奔波忙碌和麻木不仁的生活。
公主看似光鮮亮麗,實則被身邊的人安排得明明白白。她無法真正的做一回自己,她的行程、她的語言、她的一舉一動都在被安排,不能出半分差錯。
她無法選擇自己喜愛的睡衣,每晚入睡前最後要記住的仍是接下來的行程和對待不同問題應該如何回應。
這樣被各種操縱的生活是公主徹底崩潰,她無法理解自己為何不能挑選喜愛的睡衣,為何每晚一定要喝牛奶。
面對公主的崩潰,身邊的人給出的方法不是去了解公主的心理狀況,而是打針讓她休息。
公主有著普通女孩一般的俏皮舉動,比如在站累時在裙擺的遮掩下悄悄脫掉鞋子放鬆腳部,她會在入睡前站在窗前眺望不遠處熱鬧非凡的晚宴,她期盼能夠真正放鬆的一天。
這時的公主還無法理自己身負的使命和責任。
這一天是獨屬於公主的羅馬假日。
她遇見了看似善良的報社記者。在記者的陪伴下爭分奪秒、毫無遺憾地度過了一整天。
公主像個尋常人家的女孩那樣,隨著自己的心意剪了個乾淨利落的短髮,坐在街邊吃冰淇淋,揣著口袋裡僅有的零錢四處轉悠,她奔跑、大笑、無拘無束,公主的使命和肩負的責任在這一天消失。
可是當夜晚到來,公主終要回到屬於她的位置,她的任性只能換來一天的假日,而從此以後,她只能是高高在上的公主,為國為家為百姓擔負起責任。
公主這次不再是被身邊人左右的傀儡,她開始在應答時擁有自己的想法。她也終於能夠理解自己所做的一切,為國家帶來的意義。
記者招待會上,公主再次也是最後一次看到那個讓她動心的記者。隔著高臺,隔著無法逾越的身份鴻溝,兩人遙遙對視,卻很快移開目光。
這份感情連宣之於口的機會都沒有。一霎的愛上,一霎的永遠留在心裡,成為回憶。
為了再多看他一眼,公主在這次發布會上多停留了很久,為了與他最後握一次手,公主走下高臺,跟前排的每一位記者都握了手。公主甚至無法在他面前多停留一會、只一會而已。
好在最後公主拿到了一沓照片,至少回憶裡始終留有一份真切存在著的記錄,不至於很多年後連一張他的照片也沒有。
看到奧黛麗赫本的眼睛凝著悲傷卻只能在大眾面前強忍住的模樣,心裡很是難過。公主一轉身,連回頭的欲望都得克制。
看完這部電影才明白,喜歡上奧黛麗赫本實在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