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創業資本匯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此前一段時間許多城市都在發放各式各樣的消費券。不過,消費券這一招還在繼續,而且「範圍」似乎更大!從7月1日起,規模100億的支付寶全國版消費券正式開始發放,這是全國多個城市發放地方版消費券後,全國範圍首次發放跨城通用消費券。
如何搶券?攻略來了。
明天(7月1日)起,每天早上8點、12點,用戶上支付寶搜「717」就可以領取,還可設置開搶提醒。大家快去定好鬧鐘!
支付寶消費券包括滿10元減2元,滿60元減10元等。記得,每次可一鍵領取3張,可以連續領17天,當天領券當天使用。
消費券在哪些商家可以使用呢?除了一些知名的大商家,為扶持小商家,此次再小的店也可以報名支持消費券核銷。公開信息顯示,到目前為止全國已有上千萬店鋪支持全國版消費券使用。
記者還發現,除了即將發放的消費券,許多實體商家也推出許多優惠活動,例如各式各樣的滿減券。
你會因為消費券而多消費嗎?
其實,電子消費券就是「升級版的消費券」,通過網際網路平臺發放消費券的優勢首先在於避免所謂的「灰色市場」問題,而紙質消費券在發放過程中容易出現轉賣等現象,影響最終的效果。此前,各個城市發放的消費券幾乎都與支付寶、微信等網際網路平臺合作,網際網路平臺的數據有助於政府評估消費券的使用效率,有了網際網路平臺的介入,也能保證政府的資金流入到真實的場景中去。
美團研究院院長來有為表示,目前各地都在研究出臺擴大居民消費合理增加公共消費的政策措施,消費券是為數不多能夠在短期內見效的政策選擇。伴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明顯好轉,促進消費、穩定經濟成為政策重心,消費復甦的刺激政策還會逐步展開,預計消費券的發放周期將持續全年。
不過,支付寶等網際網路平臺發放的消費券,似乎把很大一部分焦點對準線下實體商家。有分析人士表示,對於網際網路平臺而言,電子消費券不僅帶來了新用戶,更重要的是覆蓋更多線下商家。通常,各地的消費券一部分由政府出資,其他則由平臺匹配,和商家進行聯動補貼。在這一過程中,消費者被引導至線下,但大量商家隨之轉移到線上,而爭搶中小商家是近兩年網際網路平臺在支付業務和本地服務上競爭的關鍵,由此平臺的市場容量將進一步擴大。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260萬數位化小店單周收入實現了同比增長。更有統計數據顯示,近三個月以來消費券、免息券、外賣成小店經營拉動效應最高的數位化「三駕馬車」,使用過其中任一數字工具的小店,流水高出平均值146%,而同時使用這三樣工具的小店流水則高出平均值228%。
在深圳羅湖區紅桂路,一家報刊亭的老闆告訴記者,「我年紀大了也不懂手機支付,後來也是家裡年輕人幫忙設置了支付寶、微信等支付方式,還參加這些平臺搞的促銷活動,支付方便了生意是多了一些。」不過,也有使用者告訴記者,自己最近在實體店消費時會先諮詢有無消費券等活動,但不會因此而多消費,也不會因為要使用消費券而「湊數」。
除了消費券,疫情期間大家也少不了用到各類APP的手機優惠券。說起糧油食品、飲料類等消費品,在疫情比較嚴峻的時期,大家都只能呆在家中,樸樸、每日優鮮等生鮮電商在此次疫情中就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中國,即便有發達的物流系統與門戶科技網站,但日常的採買活動是通過線下的實體市場或者門店來完成。而這場疫情,卻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習慣。凱度諮詢預計,2020年生鮮、快消品及醫藥品類在O2O上的銷售額至少翻倍,2020年果蔬生鮮份額增長率為179%,快消品份額增長率為130%。相比之下,餐飲外賣類的增長率只有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