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衝!」
這不是在超市搶購特價雞蛋,這是在搶購動輒上萬到數十萬不等的奢侈品。
朋友們,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確實,疫情之後,奢侈品市場的「冰火兩重天」,刺激著每個人的神經。
一方面,是奢侈品在國外的慘澹經營;另一方面,是奢侈品在國內的頻頻被「爆買」。一方面,是奢侈品開啟強勢漲價;另一方面,是國內消費者「越漲越買」的「無所畏懼」。
近日,國內奢侈品市場迎來又一輪爆買潮,與疫情後普通百姓爭相存錢理財形成鮮明對比。
到底是誰在買?爆買奢侈品的錢又是從哪兒來的?
奢侈品漲價潮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高貴冷豔」的奢侈品巨頭們陡然「跌倒」。
貝恩諮詢預計,今年全球奢侈品市場規模將縮水20%到35%。隨著上半年業績出爐,一線高端奢侈品品牌無一例外全部「淪陷」。
LVMH財務長表示:「我們從未見過如此徹底的、一邊倒的消極負面情況。」分析師則表示,這是現代奢侈品行業有史以來經歷的最嚴重的收縮情況。
為了拯救跌入低谷的業績,全球奢侈品不約而同選擇開啟應急模式:漲價。
對於這一應急機制,眾說紛紜。
分析師表示,儘管在全球性危機期間實行漲價策略,看似違背邏輯,但實則是奢侈品牌維持業績的應急機制。短期看來,漲價能夠刺激消費者在漲價前下單購物,增加品牌現金流;長遠來說可以提升利潤,彌補品牌在疫情期間的收入損失。
另外,一個不太為外界知曉的事實是:奢侈品其實一直在漲價,而且每年的漲幅都不低。有媒體做了數據統計,以香奈兒品牌下一款名為「2.55」的手袋(中號)為例,從最近10年的數據來看,這款手袋平均每年的漲幅達到9.1%。
LV前CEO在《奢侈品管理》對「奢侈品」這一概念的理解,堪稱業界典範:「奢侈品是一種掙得的物品。得到的阻力越大(不管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人們想要得到的欲望就越強。」而漲價,正是阻力的一種,因此,對於真正的一線奢侈品而言,漲價永遠是保持業績的不二法寶。
話雖如此,仍有不少人表示「不看好」。
2020年年初,全球奢侈品開啟一輪漲價潮,以中國市場為例,消費者普遍反映「你漲你的,反正我不買」。同一時間,佔據輿論主流地位的觀點是「存錢和理財」,持續創新高的銀行存款等數據似乎不斷印證著這一主流觀點。
然而,時間推移,風雲變幻,事情發展陡然出現變數!
本以為「漲價」已經是奢侈品極限,沒想到,更極限的現象出現了:不斷漲價。
近日,奢侈品再次傳出漲價傳聞。蒂芙尼店員表示,如果調價,基本在8%左右。
這還有人買?
還真有!
而且,買的人越來越多!
近日,全國各地湧現的「排長隊爆買奢侈品」的現象,成為消費市場上的一針強心劑。
「爆買」現象之下,是消費者用真金白銀造就的實打實的靚麗數據。
真金白銀,嘆為觀止。
那麼,這些「爆買」的人是誰?錢是從哪裡來的?
買買買!
這問題其實不難。
首當其衝的,就當屬國外「回流」入國內的奢侈品消費大戶。中新網消息,2019年全球奢侈品市場規模約3817億美元,而中國人全球奢侈品消費額達到1527億美元,佔全球奢侈品市場比例高達40%。其中,中國境內奢侈品市場消費佔全球奢侈品市場的份額僅為12%,奢侈品消費外流嚴重,有69%的奢侈品消費在國外。
疫情之後,情況陡然發生反轉!
7月和8月恰逢暑假,也是奢侈品牌的折扣季,往往是中國消費者出國購買奢侈品的高峰期,但鑑於全球疫情仍在繼續,旅遊業陷入停滯,無法出國的中國消費者只能在國內購買。
其次,奢侈品「剛需」消費者具有「不受價格影響」的特徵。
目前,中國消費者的奢侈品購買力仍然主要集中在千萬以上資產人群,佔人口千分之三的400多萬名千萬以上資產淨值的消費者2019年貢獻了62%的奢侈品市場消費額,合計947億美元。他們品牌忠誠度高、價格敏感度低、消費頻次高、客單價高。
換言之,回流後的奢侈品消費,正代表著高端消費成為拉動內需的主要力量之一。
除此之外,國內免稅店的陸續落地、疫情後富裕消費者購物慾的爆發,也成為了國內奢侈品市場爆買的原因。
各大品牌的上半年財報中,中國市場的爆買趨勢已非常明顯。相比歐美市場的風雨蕭條,中國的奢侈品強勁消費力,在全球奢侈品市場上展現了「力挽狂瀾」的一幕!LVMH表示,中國市場的強勢復甦幫助亞太市場從第一季度的32%跌幅減少至13%;開雲方面則表示,獨樹一幟的中國市場不僅抵消了其第一季度關店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在今年第二季度還出現6.4%的正增長,帶動亞太市場的跌幅收窄至25%。
由此,中國市場陡然成為了全球奢侈品公司的「最大希望之地」!
我們相信,全球動蕩中,率先穩定疫情、發力經濟建設的中國,一定會有更多磅礴驚喜,成為顛簸中的全球經濟大船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朋友們,您今年買奢侈品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