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孫源 於玉金 北京報導
近日,哈藥股份(600664.SH)連發3份公告,將2年前的一樁跨國投資案再次帶到人們眼前:其3億美元投資的保健品巨頭美國GNC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哈藥股份帳面損失11.75億。
不過,沉沒成本背後,根據GNC的破產重整備選方案,哈藥股份的控股股東哈藥集團有可能再繼續投入重金接盤GNC:6月26日,哈藥集團在官方公眾號發文提到, 在出售計劃方案中,GNC與部分擔保貸款人等達成一致,已經以7.6億美元整體出售GNC業務與哈藥集團達成初步的原則性意向。
自2011年開始,老牌藥企哈藥股份的業績開始出現明顯下滑趨勢,與此同時,哈藥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再進一步,儘管其隨後對GNC的收購曾被認為是盈利新希望。但如今,原本業績疲軟的哈藥股份仍未回到舊日榮光。
《華夏時報》記者就該事件向哈藥股份發送採訪函,6月28日,哈藥股份證券部方面對記者表示酌情回復,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投資帳面縮水11.75億
僅投資2年多的標的為何淪落到破產重整的境地?新冠疫情或是壓倒GNC的最後一根稻草。
官方數據顯示,GNC在今年第一季度營收4.73億美元,同比下降16.3%,毛利潤為1.37億美元,同比下降32.7%。除此之外,截至今年一季度末,GNC負債總額高達16.07億美元。至少800至1200家門店被加速關閉。
根據哈藥股份6月24日的公告,GNC通過部份債權人獲得了共計1.3億美元的額外流動資金,來支持其破產重整計劃。哈藥集團在官方公眾號發文表示,GNC公司希望通過此次債務重整,重建更加健康的財務結構,從而可以更高效地服務全球消費者。過往,包括「通用汽車」、「美國航空」、「MARVEL」等品牌等都曾通過債務重組計劃浴火重生,借鑑這些經驗,GNC相信此項決定將有助於未來「GNC健安喜」品牌的持續長遠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國際知名的保健品、營養品等膳食營養補充劑品牌,GNC於2011年進軍中國內地市場。哈藥集團2018年與GNC籤訂《證券購買協議》,哈藥股份作為實施主體承接,截至2019年2月,分三次共斥資3億美元(約20億人民幣)收購GNC40.1%股權,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
目前,GNC公司的股價不到1美元/股,而2013年12月的股價高達56美元/股。GNC持續的股價下跌,使得哈藥股份該投資事項帳面損失過半。哈藥股份的公告同時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對GNC公司的優先股投資帳面價值為8.74億元,及因公允價值變動累計產生的其他綜合收益損失11.75億元。
作為優先股股東的哈藥股份的償還次序位列普通債權人之後,無法得到優先清償。哈藥股份公告,若 GNC 可轉換優先股總計 20.49億元的投資部分或全部無法收回,將衝減留存收益。截至2020年3月31日,累計應收股利1.71億元,可能存在部分或全部無法收回的風險。
是否繼續斥資接盤?
美國GNC宣布破產,GNC中國的走向引人關注。
據悉,哈藥股份當年在對GNC進行股權投資的同時,在中國設立了合資公司,即GNC中國,哈藥股份持股65%,美國GNC持股35%,業務模式是從 GNC 進口該品牌的保健產品,在中國境內以跨境電商形式進行銷售,線下僅開設體驗店,所銷售的產品均為 GNC研發和生產的產品。
6月26日,哈藥集團官方公開表示,GNC北美以外的公司實體,包括GNC與哈藥股份在中國的合資公司,並不在破產重組第11章程序範疇內,故本次債務重組並不包括GNC中國,哈藥股份仍持有GNC中國65%的股權。
除此之外,對於代理賣貨業務模式,哈藥集團對外稱:「今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GNC中國上半年銷售對比去年同期增長依然超過50%,同期可比利潤增長超過100%,漲勢強勁。」
如今回顧這場兩年多的「聯姻」,從GNC當時的經營業績來看,2018年似乎並不是一個好的投資時機。
2016年,GNC虧損2.852億美元,2017年虧損1.503億美元,哈藥股份入股的2018年盈利收入0.698億美元,2019年GNC再次虧損0.351億美元。面對GNC的這般業績,哈藥股份最終仍是溢價收購,交易前GNC每股價格約4.62美元,但哈藥股份認購GNC的可轉換優先股價格為5.35美元。面對上交所為何收購虧損企業的問詢,哈藥股份解釋稱,GNC可以豐富公司的產品線,並帶來協同效應。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GNC已進入破產重整程序,但哈藥集團還有可能會花費7.6億美元將GNC接盤。哈藥股份日前公布了GNC破產重整的兩項方案,包括獨立重整計劃及出售計劃。公告顯示:在出售計劃中,GNC及其多數現有有擔保的債權人於臨近公告前另與哈藥集團有限公司就以7.6億美元的價格向其整體出售GNC業務初步達成原則性意向。
目前,國內保健品市場幾近飽和、同質化嚴重,如果整體購買GNC,哈藥集團此後將如何重新把控GNC的發展,從虧損的頹勢恢復正常經營?哈藥股份方面沒有給出《華夏時報》記者回復。
「老大哥」的失落
談及哈藥股份,不少投資者都直言「可惜」。哈藥股份於1993年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老牌藥企,曾經的藥圈「一哥」當年可謂風光無限。
曾經的明星產品新蓋中蓋牌高鈣片、複方葡萄糖酸鈣口服溶液等的廣告詞一度家喻戶曉,廣告效應為哈藥股份貢獻了主要業績,其他旗下知名產品還包括阿莫西林膠囊、雙黃連口服液、六味地黃丸等。年報顯示,哈藥股份主營業務收入由2005年的85億元一路增長至2010年的123.35億元。
2012年8月1日,「史上最嚴限抗令」《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執行,抗菌藥物限用走向常態化。同時,環保高壓近年來不斷加大,哈藥股份的原料藥收入逐年下滑。公開報導顯示,當年的哈藥股份在基藥招標、藥品降價、抗生素限用政策等市場環境帶來的銷售壓力,以及原材料大幅漲價、人工成本不斷提高帶來的成本壓力影響下,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驗,歸母淨利潤在2011-2013年連續下跌。
哈藥股份2019年年報顯示,全年營收118.24億元,淨利潤0.56億元,同比下降83.88%。公司的淨利潤已連續3年下滑,2017-2019年的淨利潤分別為4.07億元、3.46億元和0.56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48.36%、-14.95%、-83.88%。2020年一季度,哈藥股份營業總收入25.1億,同比下降6.1%,實現歸母淨利潤-1.9億,上年同期為-1.5億元,虧幅擴大。
隨著醫藥產業科技的快速發展,新銳生物藥、創新藥成為藥圈寵兒,早年靠著廣告營銷在化藥、中成藥領域打天下的哈藥股份在業內看來開始掉隊,營銷老路子似乎不再行得通。尤其是近年來,藥圈重磅政策層出不窮,醫保控費、帶量採購、一致性評價、兩票制、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等政策持續加碼,外部環境的變化為哈藥股份的業務發展增添了諸多不確定性因素。
為能東山再起,哈藥集團邊混改邊搜尋新鮮血液緩解業務困境,如今回頭看,當年對GNC的收購如同一場豪賭,寄望兩年多,最終留下失落現狀。
而在二級市場表示上,哈藥股份波動巨大的股價走勢可謂有心衝高卻後勁不足,今年以來2月份的股價高點系其生產的雙黃連口服液蹭了一波疫情概念,受GNC事件影響,哈藥股份連續3個交易日下跌。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