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長沙12月17日電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門前屋後的變化,瀏陽市澄潭江鎮大聖村廟後美麗屋場的居民,大概都會用「客氣」。
走進廟後美麗屋場,只見乾淨寬廣的路面、平整美觀的草坪與古色古香的涼亭相映成趣,天符廟、根雕坊、蘭花園等特色景區鑲嵌其中,為這個宜居宜遊的田園畫卷增添了幾分文化元素。
很難想像,今年8月之前,這裡還是普普通通的居民聚集區,毫無特色可言。「這裡居住著建新組、新屋組村民90戶450餘人,大夥都想有一個休閒、娛樂、健身的場所。」大聖村黨總支書記張萬成表示,有想法就有了動力,通過積極爭取創建名額,建設廟後美麗屋場提上了日程。
先是召開村民大會,再依次進行戶組會,村民們聚在一起,聽村幹部描繪藍圖、講建設的必要性,很快達成了共識,都願意籌資投勞參與進來。
建設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也發生過一些小插曲。按照規劃,在屋場的中心位置將建設一個文化公園,而這裡要動用村民張民聖家的一畝八分地。這塊地種了十多株桃樹,對張民聖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於是,做好「打硬仗」長期勸說的準備,張萬成來到了張民聖的家中,沒想到剛講了來意,對方就一口答應了下來。「只管搞,這是個好事,我一分錢都不要。」不單讓出土地支持建設,張民聖還參與其中做了幾天工,「能盡一份力是一份力,大家都是又出錢又出力,白天黑夜趕工,都盼著屋場早日建設完工咧!」
在村民的全力支持下,三個月時間,一個利用現有自然資源,結合當地實際,依山傍水的美麗屋場建成,並在今年長沙市「美麗屋場」驗收中獲得高分,成為五星級屋場。
在張萬成看來,美麗屋場建設不僅能停留在環境的改善,更要有特色,激發農旅融合的潛力,將其打造成一個景區,「鄰村目前還沒有成型的屋場,吸引外村人來廟後屋場遊玩後,還能帶商店、飯店的生意,增加經濟效益。」
景區的落腳點,就是正在建設完善的精品菜園、蘭花園和根雕坊。村民王友輔種蘭花多年,經驗豐富,在已有基礎上新引進20多種蘭花進行培育,升級硬體設施,打造成清雅質樸的蘭花園;村民張民金是一名根雕愛好者,家中有藏品60餘件,就開闢家裡一間屋子作為根雕陳列展示。
「在二期工程中,我們還計劃在大聖河兩岸,種上果樹和特色蔬果,發展觀光採摘,吸引更多人來訪。」張萬成表示,同時還將積極鼓勵村民幹事創業,勤勞致富,把好環境與農業生產、旅遊休閒緊密結合謀求發展的新路子。
改造4000餘座衛生廁所、完成近20公裡農村公路的改造、拆除421棟土坯房、新增300餘盞路燈、化解1800餘個民生問題……今年以來,以美麗屋場為代表,澄潭江鎮的農村人居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並以此凝聚了鄉村振興新動力和新合力。瀏陽市澄潭江鎮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根據各村實際,進一步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助推鄉村振興,讓老百姓更具獲得感、幸福感。(陳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