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鄉紅色特色屋場——樹家塅屋場一角。李亦恩 攝(圖源:嶽陽文明網)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嶽陽經開區康王鄉長石橋村馮家屋場,卻是另一番光景。1月5日,從黃茆山一路行至馮家屋場,樹茂山林翠,水綠人歡顏,恍如誤入水墨山水畫。「屋場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每一位村民都出了力。」長石橋村黨總支副書記黃紅兵樂呵呵道,「這些年來,村民間從沒發生過需要村幹部調解的矛盾,大家和和睦睦,就像一個大家庭。(1月9日《湖南日報》)
曾幾何時,馮家屋場也有很多「難念的經」,道路泥濘,池塘渾濁,路燈忽明忽滅,這些實實在在的民生痛點,讓當地群眾很有怨言。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村支兩委組織村民代表召開「馮家組美麗屋場建設座談會」,力爭將馮家屋場打造成市級示範美麗屋場。
建設美麗屋場,需要黨員幹部下足「繡花功」。在不少地方,修路不難,但要把規劃路段的建築物拆掉,那就很難。據了解,屋場通往木裡港大道的道路寬度不足1米、泥濘不堪,村支兩委決定拓寬並硬化道路。住房正好擋在路中的馮豔犯了難:家裡本就不寬裕,拆,勢必影響家人生活;不拆,道路肯定修不通。要讓村民支持工作,只靠說大道理肯定不行,需要黨員幹部行動起來,切實解決群眾的具體困難,只有把群眾的困難解決了,讓群眾滿意,他們才會心甘情願地配合開展工作。
建設美麗屋場,需要黨員幹部率先垂範。農村村集體經費有限,要建設美麗屋場,需要黨員幹部率先垂範,帶領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幹,用自己的雙手,用辛勤的汗水,一步一個腳印地幹出來。馮家組美麗屋場建設過程中,有了黨員幹部的帶頭幹,群眾就會行動起來,跟著幹。為了配合美麗屋場打造,老人、婦女、小孩拿起掃帚、簸箕,清潔家園;壯勞力全部參與拓寬道路、牆面立體改造、拆除棚亭等行動。
一份付出,一分收穫。有了黨員幹部的率先垂範,有了村民的支持配合,馮家屋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屋場美麗起來,村民的生活幸福起來,馮家自然也就沒有了「難念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