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兩會聚焦環保 霧霾治理成主要議題

2021-01-13 同花順財經

  本報記者危昱萍北京報導

  華北、黃淮等地的民眾在霧霾的籠罩下迎來了2017年。這輪「跨年霾」持續時間長達10天,期間70多個城市啟動了重汙染天氣預警。而「跨年霾」結束約一周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民眾,自2017年1月14日起,又迎來了持續時間約為四天的霾天氣。

  1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對《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在會上,李克強表示,「對霧霾等重大民生關切要組織專家攻關,對成因、成分科學分析判斷,進一步深化治理防治措施,確保民生改善不斷取得新進展」。

  大氣汙染治理也成為2017年地方兩會最主要的議題之一。截至2017年1月16日,20餘個省市自治區召開地方兩會,並公布了政府工作報告。北京市提出,2017年PM2.5年均濃度目標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左右,為此將投入182.2億元。浙江省連續第三年將治霾列為民辦實事項目之首。

  北京PM2.5目標降幅18%

  2016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而2017年目標為60微克/立方米,這意味著2017年PM2.5濃度目標要比2016年再下降18%左右。。如果目標完成,那麼2017年將是2013年官方公布數據以來PM2.5降幅最大的一年。

  為此,北京市將投入182.2億元,全面發力治理霧霾。北京市發改委主任盧彥表示:「2017年將要推進十個方面治理大氣汙染的重點舉措。」

  其中三項都與壓減燃煤有關。通過農村「煤改清潔能源」、最大限度地壓減電力行業的本地排放、完成剩餘4000蒸噸工業和供暖燃煤鍋爐的清潔能源改造,近幾年已經從2300萬噸壓減到千萬噸以內的北京市煤炭消費總量,將進一步控制到700萬噸以內。

  北京市代市長蔡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指出,北京市要嚴格執行排放標準,增加環保執法編制,組建環保警察隊伍,為強化環境監管執法,嚴厲懲處偷排超排行為。

  一面要完成近幾年來PM2.5年均濃度最大降幅,但另一面治霾措施並無新意,北京要完成2017年的治霾目標相當困難。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京津冀地區的大氣汙染呈現顯著的跨區輸送規律。根據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發布的2015年度全國PM2.5跨省輸送矩陣,北京、天津、河北的本地汙染排放貢獻分別佔66%、56%和62%。北京的外地汙染源中,河北輸送佔18%,天津、山東輸送分別佔4%。

  因此,包括北京市在內的京津冀,若想達成2017年治霾目標,除了自身努力外,離不開周邊省份的共同努力。正如北京市2017年十大治霾舉措提到的,在環保部的統籌調度下,加強與周邊省區市的協調聯動,做好空氣重汙染應急。但目前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要求的「統一會商、統一預警、統一應急、聯動執法」尚未實現。

  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則顯示,該市已提前完成國家規定PM2.5降幅目標任務,2017年將繼續深化大氣汙染治理,推動燃煤設施淘汰改造,改燃關停7臺煤電機組和380座燃煤鍋爐,全面治理城鄉散煤,嚴格控制機動車和船舶排放汙染,關停淘汰落後企業100家,實現PM2.5年均濃度降幅好於去年,完成國家「大氣十條」目標任務。

  河北省2016年達標天數增加16天,PM2.5平均濃度下降9.1%至70微克/立方米左右,降幅創下近幾年新低。其中「1+2」城市中的廊坊市全年空氣品質綜合指數退出全國74個重點城市「倒數前十」。

  「治理大氣汙染任務艱巨,我們一定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出重拳治理汙染,用重典嚴格執法,努力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多的藍天白雲。」河北省省長張慶偉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

  山西八市未完成任務

  同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協作小組成員,山西省的日子較難過,2016年設區市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未完成年度任務。除大同、呂梁、忻州三市外,陽泉、長治、晉中、太原、晉城、臨汾、朔州、運城八市未完成年度任務。

  為此,山西省將加大控煤、治汙、管車、降塵力度,加快推進集中供熱,完成國家下達的黃標車及老舊車淘汰任務,建立重汙染天氣預警應急響應和聯動機制。

  2015年時,河南省是PM2.5平均濃度最高的省份。河南省省長陳潤兒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6年PM10、PM2.5濃度比上年分別下降5.2%、8.8%,扭轉了大氣環境質量惡化的趨勢,優良天數達到196天、增加13天。作為十大重點民生實事之一,河南省將確保PM10、PM2.5濃度穩定下降,空氣優良天數超過200天以上。

  2017年1月7日河南省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總結表彰暨環境治理攻堅戰動員部署會議召開。會議公布了2017年全省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目標。其中大氣汙染防治的目標是:全省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108微克/立方米以下,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74微克/立方米以下,優良天數達200天以上,鄭州市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排名退出後十位,安陽、焦作PM10、PM2.5在338個城市排名退出後十位。

  相比之下,全國空氣品質「優等生」雲南省2017年的目標是上述地區短期內無法奢望的,即: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不低於98%。

  除霧霾治理外,「河長制」是生態環境保護中的另一大關鍵詞,1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及了該詞。根據2016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推行河長製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到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長制。

  以廣西為例,該省將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嚴格執行「水十條」等排在大氣汙染之前,2017年將落實「河長制」,強化河流湖庫、近岸海域保護。

  (編輯:包芳鳴)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zqn

相關焦點

  • 堅持生態優先謀發展 盤點十年兩會環保議題
    【中國環保在線 一周看點】近年來,環境保護問題不斷升溫,逐漸成為國家高度重視的議題。隨著全國兩會舉行,聚焦民生的環境治理再成熱點議題。事實上,不僅僅是今年兩會,往年也是如此,環保一直是備受關注的民生問題。下面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十年來,兩會上的環保線索。
  • 環保議題有望再成全國兩會焦點
    【鋁道網】28省兩會密集聚焦環保環保議題有望再成全國兩會焦點  2017年全國兩會將於3月3日拉開帷幕,環保有望再成人大建議及政協提案密集關注的焦點地方兩會閉幕倒計時,截止到目前,北京、天津、河北等28個省市都將「環境汙染、大氣汙染防治、水環境治理、黑臭水體、土壤修復」作為重要議題寫進工作報告之中,治霾、治汙、削減汙染物排放總量、環保督察整改等成為向汙染宣戰的高頻率詞彙。  值得提起的是,環保督察力度只增不減。
  • 2015兩會召開,環保已成首要議題
    自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以來,兩會越來越親民,越來越多地關注到普通大眾的想法,貼切實際,落實的內容也越來越多。
  • 全國兩會即將開幕 這些環保議題或成大熱門
    【中國環保在線 一周看點】又是一年兩會季,環保話題再聚焦。今年兩會的環保議題會是哪些?中國環保在線認為,藍天攻堅戰、中央環保督察、河長制、垃圾分類及快遞垃圾等都將成為熱門議題。   進入3月,全國兩會開幕在即,按照往屆議題與國家大政方針走向來判斷,有關環保的議題有望成為本屆兩會的熱門話題。中國環保在線預計,本屆兩會中的環保話題或集中在以下幾大領域:   ,藍天保衛戰   「大氣十條」階段的攻堅戰歷經5年收官,下一階段的「藍天攻堅戰」正處於緊張的籌劃期。
  • 地方兩會聚焦生態環境保護議題 治汙攻堅戰今年怎麼幹
    地方兩會聚焦生態環境保護議題  治汙攻堅戰 今年怎麼幹(關注地方兩會)  核心閱讀  日前,地方兩會陸續召開,在我國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的背景下,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也成為今年地方兩會聚焦重點。
  • 地方兩會聚焦生態環境保護議題:治汙攻堅戰 今年怎麼幹
    來源:人民日報(關注地方兩會)地方兩會聚焦生態環境保護議題 治汙攻堅戰 今年怎麼幹核心閱讀日前,地方兩會陸續召開,在我國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的背景下,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也成為今年地方兩會聚焦重點
  • 環保工程及服務行業: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發布,關注兩會環保議題
    事件:3月5日,李克強總理作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提到環保相關問題。總結總理講話,我們認為,2017年環保改革和治理將進一步推進,其中大氣治理仍然為重中之重,水、土壤持續推進,建議兩會期間重點關注相關議題。
  • 兩會環保:土壤汙染成兩會熱門議題
    中國園林網3月14日消息:今年兩會,環境汙染再次成為代表、委員熱議話題。其中除了空氣和水汙染外,土壤汙染也受到了不少關注。但你相信嗎,其實土壤汙染沒有你想的那麼嚴重?來看看委員代表們是怎麼說的。國土資源部物化探研究所應用地球化學室主任王學求代表說,因為華北、東北等糧食主產區的土壤整體是安全的,土壤汙染主要集中在非糧食主產區如西南地區、珠三角地區等。此外,王學求解釋,根據環保部的報告,中度和重度汙染點位比例只佔不到3%,而對於輕微和輕度汙染土壤,可以通過農作物品種選擇等途徑在一定程度上對土壤汙染的危害加以規避。
  • 柴靜霧霾調查紀錄片爆紅 市場聚焦環保概念
    2月28日,前央視知名記者柴靜的新作——大型空氣汙染深度公益調查《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首發,全長103分鐘的紀錄片中,柴靜走訪多個汙染現場尋找霧霾根源
  • 兩會環保議題熱度不減,中正鍋爐環保技術持續發力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完成十三五目標的攻堅年,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關鍵年,各行各業都非常關注兩會的環保議題,中正鍋爐亦是如此。2018年大氣汙染防治收效顯著,中正鍋爐添磚加瓦環保作為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一環,其動態走勢及未來發展備受政府和社會各界關注。
  • 2020兩會全稱-兩會熱點議題和主要活動
    【導讀】2020兩會全稱-兩會熱點議題和主要活動  福建人事考試網同步福建時政新聞網發布2020兩會全稱-兩會熱點議題和主要活動,更多關於兩會,時政新聞的內容,請關注福建公務員考試網!
  • 關注兩會 聚焦汽車|「促進汽車消費」成重要議題
    5月21日,全國兩會將在首都北京召開,各行各業也十分關注此次會議。在全球新冠病毒疫情蔓延的情況下,全國的經濟該如何發展、乘用車市場該如何應對,汽車及相關行業的代表委員將會提出哪些議案建議?從整個國家宏觀經濟上來講,新冠肺炎疫情對汽車及相關行業、人民大眾等帶來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
  • 全國兩會文化議題大數據報告
    從結果看,除文旅賦能是在國家文旅融合戰略、復工復產背景下提出的較新話題,其他四個均是近年來全國兩會文化領域討論的熱點。而從性質上看,數字/網際網路文化是實現傳統/民族文化繼承發展、鄉村文化建設、文旅賦能等的重要手段。多位代表、委員也明確提出,利用「新文創」等新型數字文化發展模式,打造地方文化符號,促進地方文旅發展。
  • 疫情之下環保為經濟讓路?今年全國兩會的那些環保信號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生態環境部新任部長黃潤秋首次亮相「部長通道」。全國政協委員、生態環境部大氣司司長劉炳江以藍天為題作大會發言。兩位環保官員均表示,疫情之下,環保不會放水,環保方向不能變,力度不能減,並描繪了「十四五」環保藍圖。
  • 疫情之下環保為經濟讓路?2020年全國兩會的那些環保信號
    在大氣治理取得成效背景下,今年各方關注的環保議題更為廣泛多元,涵蓋大江大河、海洋、固廢、野生動物保護等領域。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聚焦用科技手段精準治汙,立法保護黃河流域、海洋生態環境,並就加強資源環境監測數據公開共享,推進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協同保護等提出各自建議。
  • 聽聽「兩會」上的環保「好聲音」
    聽聽「兩會」上的環保「好聲音」 2020-04-20 2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會聚焦發力的背後:環保產業迎來大利好
    其中,政府工作報告對環保產業的發展進行了一定的梳理,且強調了今年的發展目標,一時間引起了市場的較多關注。首先,報告指出,2019年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其中,在環保整治方面,汙染防治持續推進,主要汙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生態環境總體改善。
  • 2020兩會精神-2020年兩會熱點議題
    2020兩會精神-2020年兩會熱點議題由福建公務員考試錄用網提供同步福建公務員考試網,更多關於兩會,兩會時間的內容,請關注福建公務員考試網!   【兩會時間】【兩會結束時間 】【兩會熱點解讀】【兩會精神】   兩會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2020全國兩會時間表出爐!
  • 2020年兩會精神主要內容 兩會主要議題及熱詞解讀
    2020全國兩會精神主要內容  會議將主要審議《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政府將對外公布今年的工作目標、政策,以及未來五年的經濟工作方向。  「兩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簡稱。每年3月份「兩會」先後召開全體會議一次,每5年稱為一屆,每年會議稱X屆X次會議。2020年全國兩會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 大灣區要共建環保園區?香港代表委員關心哪些環保議題?
    大灣區要共建環保園區?香港代表委員關心哪些環保議題?,提出涵蓋改善民生、發展經濟,推動環保、善用資源,認識國情、促進聯通等多個方面的議題。在環保領域方面,將就海洋生態保護、加大對粵港澳大灣區水資源保護等議題建言獻策、積極履職。那麼,民建聯兩會建議和提案中的環保領域議題,主要涉及哪些內容呢?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水資源保護。中央政府可促成大灣區城市形成保護水資源的共識,加強「海水淡化」和「再造水」科技的合作交流,共同探討在區內成立聯合水資源技術研發中心,以及發展整個水資源產業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