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臺一直有很多的小可愛來問「轉行UI設計,有什麼建議呀?」「我想提升自己,有什麼建議呀?」
統一回覆:多看書多學習!
然後小阿就會被罵,「就這麼簡單?你是不是就想我報班?」
說句老實話:是的!說不想都是假的!
但是每個人的學習狀態是不一樣的,所以還是根據你們自己的狀態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但是建議真的是多看書多學習!
而且你會發現去任何平臺提問,零基礎轉行或者UI提升最基本的建議就是——多看書多學習。
因為作為設計師來講,就是需要不斷地看不斷地學習,設計是做不完的,我們應該學會從別人的作品中獲取新的靈感,提煉出精華,並且多看書就是在提升自己的眼界以及文化素養。
書裡常常有其他人的一生,有他們的想法,想想作者可能用好幾年寫完一本書,甚至用了一生得出的總結以及教訓,而我們閱讀者,僅需要一點金錢就能買到,以及半個月的時間就能學到,穩賺不賠的買賣罷了,牛市都沒你牛。
在科技發展的今天,你會發現微博和抖音等平臺已經佔據了你大部分空閒時間,你的注意力已經被以秒為單位進行切割了,很難長期集中注意力,很容易就走神,請問你有多久沒有認認真真讀完一本書了呢?
在被信息碎片化片面化轟炸的今天,我們即將推出閱讀活動,重拾學員們的閱讀習慣,提升設計思路。並且還會開展分享交流會,大家一起閱讀、一起成長。因為阿多比學院始終秉持這樣的理念:除了UI設計的基本技能,我們也要培養設計思維。同時這些好書也想分享給你:
《設計中的設計》是日本作家原研哉對於設計理念以及作品沿承、發展的歸總。自出版以來,在日本先後加印十七次,榮獲了由SUNTORY財團頒發的第二十六屆文學藝術大獎,在臺灣出版後,迅速登上誠品書店、金石堂藝術類圖書排行榜,蟬聯多期,暢銷至今。原研哉同時也是MUJI的藝術總監,他對設計領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同時設計思想也別有一番韻味。特別喜歡其中一句話:
「創意並不是要人驚訝於它嶄新的形式和材料,而是應該讓人驚訝於它居然來自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
做設計師的大家對此應該有強烈的共鳴吧,這本書思想很日式,更多的是引領讀者去思考設計的意義,全書一共480頁,每翻一頁就是一種享受。當你們因為讀完這本觀念設計書而感到越來越不懂設計時,這並不意味著你對於設計的認識倒退了,而是證明你在設計的世界裡又更往深處邁進了一步。
設計是什麼?為什麼設計?本書是兩位作者的精彩對談錄,他們結合自身對於設計的想法與實踐,融合彼此對於東西方文化的觀察,在「如何理解設計」、「設計的語言與溝通」、「設計的潮流」、「設計與生活」四個大主軸之下,深入探討設計的根本,以及種種與設計相關的有趣議題。
看到這兩個問題的時候,大家是不是心裡也有了答案呢?看完這本書你會從兩位大師的語言交流中明白,「設計是讓人認識到事物本質的工作,而這是通過生命才能解釋的。」
他們看似在絮絮叨叨地聊著生活,聊著生活的中細膩的觀察和發現,同時又展開了個人的設計觀,設計不僅僅是指物質層面的,也是關乎精神上的設計。通過設計來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和人們內在的品質,改善人們生活的欲望。希望這本書能讓你更懂設計的真諦。
看名字就知道這是一本關於形狀的書籍,幾何圖像在我們設計中運用的有多廣泛呢?如果把設計一個APP比喻成一座大樓,那幾何圖形就是這棟樓的一磚一瓦,就像是魚兒離不開水,千裡馬離不開伯樂一樣的存在。矩形可以讓人聯想到對稱和有序,正方形可以讓人聯想到平靜和中立,圓形可以讓人聯想到完美和無窮。
這本書主要是收集了來自世界各地優秀設計師運用幾何圖形所創作的作品,幾何圖形的多樣性和簡約性,可以創造出無限大的可能性。除了可以選擇不同的顏色和大小,它的形狀也表現了一個設計的性格與情緒,可以在無形之中傳遞信息,被運用於眾多視覺作品和創作中。這將是一本靈感之書,當你覺得已經沒有更好的創意的時候,可以翻翻看,會有意外的收穫。
《品牌至上》不是一本單純講解LOGO設計的圖書,而是在分析LOGO設計案例的同時融入了網際網路、客戶、設計、策劃等多種思維,交流一線實戰經歷,分享LOGO設計方法,如LOGO設計需遵循的法則,設計的生存之路,設計的機會,設計如何跟上時代等。
這本書非常具體地講解了品牌整體規劃的若干思路、圖形LOGO設計及字形LOGO設計、字體設計和選擇、核心圖形及其延展、吉祥物設計、色彩系統、商業插圖和店面環境等方面的知識。對於商業設計項目的運營、流程的把控、品牌提案的一般方式和合同籤署的注意事項進行了非常系統且明確的闡述。
還記得上周的那篇文章嗎?我們學員設計了一個LOGO價值4214元。希望看完這本書,你可以賺很多個4214元~
這本書是藝術書籍中最著名、最流行的著作,講述了從最早的洞窟繪畫到當今的實驗藝術的發展歷程。
「實際上根本沒有藝術其物,只有藝術家,他們是男男女女,具有絕佳的天資,善於平衡形狀和色彩以達到「合適」的效果;更難得的是,他們是具有正直性格的人,絕不肯在半途止步,時刻準備放棄所有省事的效果,放棄所有表面上的成功,去經歷誠實的工作中的辛勞和痛苦。」
這本書不是簡單的藝術史科普,而是一種美學的教育,教人藝術的眼光和藝術的思維,處處流露出藝術史學家對藝術的真摯熱愛,可作為藝術審美入門,藝術批評入門,藝術欣賞入門。作為UI設計師的大家,也是在創作屬於頁面的藝術。
這本書是通過一個個實際中遇到的排版案例與練習,逐漸發現排版中的問題。涉及面也非常的廣,有西文總體的基礎知識,有排版的基本知識,有練習,有正誤對比,排版需掌握的要點和難點,還有西文排版在實踐中的應用,好的案例,以及19個解決方針,相信讀完一定會有收穫。
拿到書的時候,就會被震撼到,從未見過如此舒服的排版,建議加入收藏清單。內容因為運用了大量的實例,會非常的清晰好懂,也能從排版的細節中發現作家的溫柔。
這是本期第二次推薦貢布裡希教授的書籍了,貢布裡希為理解藝術和處理複雜的觀點與理論問題提供了縝密的科學發現。他對人類大腦無窮無盡的能力,對人類觀看世界與製作和觀看藝術時的微妙關係始終抱有探究之心。
看完你會發現眼睛到底是不是讓我們對世事產生錯覺的開始?讀完之後你看世界的程序都會有所改變,不禁思考創作的頁面可不可以有這樣的效果呢?這就是這本書的神奇之處。
本書是日本設計界巨人——杉浦康平宇宙學的結晶,用「萬物照應劇場」這個稱謂,在浩瀚的時間之流中搜尋人類文明起源的線索,從圖像表象中去解釋深植於亞洲人民內心中的形象和概念,探尋人類傳承的秘密和生存的憑依。
是一本翻開就會覺得自己沒有文化的書籍,驚嘆於作者的知識儲備量竟如此之大。當從日本人的角度來看我們的中國造型文化,別具一格,收穫很多。在東方文化中那些神秘的符號,那些有趣的花紋,都和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們正是通過對生命、自然、靈力的感覺和體驗,對身邊的事物賦予了象徵性的造型,而這些造型對後代以及現代設計的影響是那樣的深刻和富於變化。
在這個創意無處不在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成為設計師。簡歷、論文、PPT、個人主頁、博客、活動海報、給客人的郵件、名片……處處都在考驗你的設計能力。
設計難嗎?難。設計簡單嗎?簡單。只要掌握四大設計原則:親密性、對齊、重複、對比。作者先是簡單解釋四大原則,然後再舉以實例,加深讀者的印象。請把這本書加入必讀清單,不論你是想要轉行設計的小白,還是已經在設計圈摸爬滾打的老人,本書是審美的啟蒙與歸檔,用原則將設計帶回到基礎上。
《美感》既是桑塔耶納的第一部美學專著,也是美國第一部系統的美學著作,在美國美學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這是在酷暑中,一瓶來自82年的滋滋冒泡的可樂。全書清晰、透徹又簡潔,把原理性的東西寫得如此具有美感,一點也不枯燥乏味。美是至善信仰的依據,美是被當做事物之屬性的快感,美是一種價值,是一種感情因素。讀完這本書你會更明白美是什麼?
《設計幾何學》用它的細節簡圖,不僅解釋了測量科學怎樣提供信息,甚至創造自然界和藝術作品中的美,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運用這些技術在我們自己的設計中創造美,展示了設計背後是多麼的對稱、有序和視覺平衡。
這本書從古典到現代,迅速清晰的解釋了幾何在藝術設計中的作用原理,看完你會系統的了解黃金分割和各種根號矩形的相關知識,更加對設計中的聯繫,理性加以重視。
書中所揭示的視覺關係,讓人非常的震撼,不管是自然中的各種比例,還是建築中的各種輔助線,還有黃金分割線、還有各種根號矩形,還是經典藝術的設計的視覺分析,都非常的美。
這是一本充滿各種記號、暗號、符號、文字,以121種概念呈現的圖案集,從零為起點進入記號的世界,逐漸偏離溝通和文法的秩序。
這是一本對符號感興趣的人必須不能錯過的一本書,這本書的裝幀真的非常美而且非常有意思。按照形狀的相近程度給符號分類,作者已經收集了大部分世界還是那個最神秘的符號密碼,部分已經對應的破譯方法,以欣賞者的角度來看這些美麗又神秘的符號。這本書對UI設計師的圖標設計會有很大的啟發。
這本書不是講顏色的。而是作者在嘗試探究一個叫做「白」的實體,以找到人自身文化所假定的感覺的那些資源。換句話講,作者是在嘗試通過白的概念找到一種營造簡單和微妙的日本美學的源頭。
當你讀完本書,白對於你,看起來已經有所不同了。如果你覺得它閃耀著嶄新的、更清晰的光芒,我們就可以說,你的感覺更純淨了。這樣一個提高了對白的認識也就提供了一種條件,使我們可以在更亮的光中看我們的世界。關於設計與創造從來都沒有標準答案,或者從來都不要答案。留白,留出一點想像和創造的空間。
這就是本期的書籍推薦,從大部分書籍都是關於美學的,關於藝術的,小部分關於UI設計,知道大家平時也是在學習技能相關,要是再推薦「C4D從入門到精通」「如何成為UI設計師」之類的書,這個讀書活動可能從大家聽到書名,就已經以紛紛擺手不願參加結束啦。
其實成為設計師,除了技能更重要的是創意思維,這也是為什麼阿多比設計學院不停地在講要鍛鍊學員的思維。簡單來說是腦子裡有想法,就像天上的星星取之不盡,想法或許來源於突然地乍現,也或許來源於平時一點點的積累。
同時再加上美學素養,一個設計師的作品優劣取決於與其本身的審美。作為設計師,自己本身也是要懂美的,才能設計出讓人喜歡誇讚的作品;同時肯定要掌握用戶的審美趨勢,才能去迎合。
期待看到更加有層次的你,更加有思想的你。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