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麼美的句子,為什麼這麼傷感?

2020-12-22 ybc3333

這個歌詞是一個中國人給一個日本歌曲做的填詞,歌詞非常有李清照詞的韻味,不同的是主人公最後的結局,李清照在憂鬱中死去,而那個填詞作者……李叔同當了和尚,成了大師。

這個歌詞之所以會讓一些人憂鬱,主要在於它能引起一些人的共鳴,一個有類似經歷的人的共鳴,比如有過失戀的人又排解不開等等,一旦形成共鳴,壓在身體內的各種不快都會出來。

這在《黃帝內經》中就早已經指出來了,如果對這個歌詞有共鳴的人內心深處有極度的憂鬱需要發洩出來,心理需要調整,不然生活的結局古人都已經給出了答案。

不說地球上那兩個宇宙探索先驅者,都到了太陽系的邊緣,就說飛機,高鐵,讓地球上的旅行,就如早晨散步溜達一般簡單。今天你在機場送我,下周你又在機場接我,而我已經來回橫跨了太平洋。離別,還用悲傷嗎?(更何況還能打電話,微信,視頻)

但是另有一種悲傷,是心地隔絕,似乎自古不變。長亭送別,古道夕陽瘦馬,你的背影依然寂寞。那連天的芳草,萋萋無數,直到天的盡頭,這寓意著你的旅途,山山水水無歸期。你會遇見誰?某個杏花煙雨的清晨,你路過,偏偏有人明眸善睞,讓你動心。可知,你會忘記我。

柳樹系不住你。晚風中,我用長笛吹起哀婉的離歌,為你送行。即使紅塵再相遇,也是路人。

這是我母親生前最喜歡的一首歌。聽到就想起母親,淚水就止不住地流下。我有時一人獨自去母親的墓前,用手機反反覆覆地放這首歌,雖然她聽不到,但此時此刻,在歌聲中,仿佛母親仍與我同在。弘一法師這樣的大師再也不會有了,但他所作的這首歌詞將流芳百世。

至今仍記得第一次讀到這首《送別》時內心的觸動,因為一直都比較喜歡古風的東西,對於「長亭」這樣的字眼覺得尤為親切。

「長亭外,古道邊」寥寥六字就勾勒出了一幅送別圖,古有「五裡一短亭,十裡一長亭。」從一開始的驛站之用、供人休息到後來的送別地點。我個人也是比較喜歡長亭的,酒仙李白就曾在《菩薩蠻》中寫道「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由古至今、千百年來,無數的文人先賢都為離別而苦、而恨,在我們有限的生命中亦不太喜歡離別這個傷感的話題,畢竟誰也不知道這次分別下次重逢又是在何時,縱然如今的通訊、交通如此便利,誰也不能保證從此會不會也許就再也不見了。

我只能用一個很魔幻的說法解釋。比如,一些文藝青年,總是愛幻想,愛做夢。他們的心中,天是藍的,水是清的,雲是淡的。總之越文藝,境界就越高,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意境!

而長城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你瞧瞧,短短一句,一幅古色古香的畫面,就出現在腦海中了,而這個時候你的大腦就會自動開始腦補,然後幻想著那樣一副景色,再想想現實的生活,是如此的無奈,心中不自覺浮想,要是我能生活在這樣一個年代那該多好啊,自然情不自禁的就淚溼眼眶了!

這一句跟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很相似,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都是由景及人,雖然不曾刻意煽情,但是一看到這句詞,就情不自禁地被代入進去!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那樣的場景之中!

它勾起了我心中所有美好的回憶,那些消失在我的生命裡的人,那些曾經親密無間最後卻形同陌路的人,那些陪我度過了快樂憂傷的人,那些曾經美好想留卻留不住的風景,越長大,越發地孤單,慶幸父母雙在,如果他們都不在了,在這世上只剩形單影隻的自己,真就沒什麼好值得留念的了,也許以後會有所改變,但現在真這麼覺得。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長亭、古道、碧草,詩人通過這三個詞彙,為我們勾勒出時間、地點和季節,這是表象。長亭,代表一個舞臺,一個充滿故事的場所,古道,代表了歷史,也暗示了作者對它的偏愛,碧草,是眼前物,唯一有生命的,眼前的生命無窮無盡,這是多美好的時刻啊!當你沿著歷史的長河走來,看到勃勃生機的碧草,恍然如夢。什麼是詩歌,詩歌就是給你一個平臺,或者是一個斷橋,讓你看遠方,看對岸,卻不讓你走近,就像一個美麗的背影,你知道她美,卻不知道她有多麼美,就看你的想像力,你的修養,你的底蘊,寧願死在這首詩詞中,這就是它的感染力。

你讀他的詞,就知道他的人,他的嗜好,真是一個深情的人。

相關焦點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當這首歌曲在耳邊響起,很多人不禁停下手中的工作,靜靜地品味著它的每一個詞,每一段音符。此刻,我正在將「送別」單曲循環。聽懂這一句的人,必然是了解整首詞的內容,僅僅是開頭的一句,描繪了一幅空曠、唯美、悽涼的畫面。
  • 古典詩詞裡的絕美意象|長亭: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說到長亭,很多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想必是弘一法師李叔同的那首《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其實,長亭是古詩文十分常見的一個意象。南北朝時代庾信《哀江南賦》中,最早出現這一意象,「水毒秦涇,山高趙陘;十裡五裡,長亭短亭」。那麼什麼是「亭」呢?《辭源》裡說:「秦漢十裡置亭,謂之長亭,為行人休憩及餞別之用。」
  • 《送別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它感動你了嗎?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古樸的道路邊上,有一角亭落,碧色的芳草連片,似乎要開到天邊去,悠悠的晚風拂動著柳樹的枝葉,那讓人聽著不真切的笛聲擾動我的心情,看著夕陽,緩慢地在一座又一座山外落下,我發出不舍的嘆息。《離別歌》的作者李叔同是清朝光緒六年生人,他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人物,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人。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那些古代送別的詩詞
    01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千古送別詩詞李叔同這詞真是很琅琅上口。古風味十足。十裡長亭一詞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傳續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裡一長亭,五裡一短亭。為了詩詞長短及韻律的需要,又往往簡稱長亭。
  • 淺談《送別》——長亭外古道邊
    《送別》 弘一法師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後來,《送別》是一首歌詞,描述了那種長亭外古道邊的畫面,也說出天涯地角,知己零落的悲哀。而如今,《送別》即是一首歌曲,更是許多人的人生。
  • 李叔同 的長亭外古道邊的《送別》詞為何讓人淚下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讓人想起相互擁抱,依依不捨的一對別人。古道,悠遠而荒涼,友人此去該是何等的孤單寂寥。芳草碧連天,是那麼的路漫長而空曠。拂柳,殘笛,是多麼的想挽留住離人。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那是因為李叔同(弘一法師)有首歌曲《送別》裡唱到: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 長亭外,古道邊的《送別》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看著好友遠去的背影,他感慨命運和世事的無常,回來後寫下了那首著名的《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後來配上美國人J.P.奧德威(Jone Pond Ordway)的原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夢見家和母親),便成為經典之曲。
  • 「長亭外古道邊」,你知道老重慶人送別的長亭在哪裡嗎?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一首《送別》,曾唱得多少人淚如雨下。 都說送君千裡終有一別,古時候,城外都有一個大家公認的用來送別的地方,也就是《送別》中的長亭,親友一路將客人送到此處,雙方互道珍重,就此作別。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句歌詞雖然不是詩詞,但比詩詞美
    筆者在這裡,也用之前最著名的一句話,來分析一下,即:亭外古道邊。綠草如茵。晚風吹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值得一提的是,在很多有見識的人看來,其實這種抒情和傳統詩歌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古詩詞講究平澤、押韻,但這首歌不太符合平澤,所以在一些人看來,這不是一首普通的詩。
  • 長亭外古道邊,無人不知的《送別》歌,作者是位才華橫溢的富二代
    提到李叔同,或者弘一法師,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但要說到有首歌的歌詞「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恐怕每個人都會哼上幾句。如此優美的文字,尤其最後一句「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簡直就是字字珠玉、入木三分啊。
  • 「長亭外,古道邊」這首離歌人人會唱,他的作者為出家拋棄了妻子
    一首傳唱大江南北的驪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述說了多少離別的憂愁,而它的作詞者李叔同正是這座蓮花紀念館的主人。李叔同祖籍平湖,出生於天津富貴之門,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也是著名音樂家、書法家、中國話劇的開拓者更是一代高僧弘一法師。李叔同的傳奇一生在平湖李叔同紀念館中通過照片的形式一一地呈現在眾人眼前。
  • 電影《城南舊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電影的開頭可愛的英子正學習駱駝吃乾草的模樣,還很好奇的問爸爸為什麼駱駝掛個鈴鐺,雖然爸爸說那是為了趕狼,可是英子就是覺得一定是鈴鐺好聽又熱鬧。從這兒我們可以看出英子是真的天真可愛又純真!畫面一轉,胡同口惠安館的門口一個玩弄著大辮子的美麗的女瘋子,這個女人名叫秀貞,英子看見秀貞微笑,直直的向前走去,可是奶媽的趕來拉走了英子。
  • 長亭外,古道邊,一行白鷺上青天?——那些年我們背串的詩詞
    紅酥手,黃滕酒,兩個黃鸝鳴翠柳;長亭外,古道邊,一行白鷺上青天。如果沒有學過這幾首詩詞的話,肯定覺得這就是原詩吧,節奏流暢,意境相融,沒有絲毫破綻!然而這其實是由三首詩詞融合而成的:「紅酥手,黃滕酒」出自陸遊的詞《釵頭鳳》,原詞是: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 勞倫斯·許:懷念琵琶泉燕子山的芳草碧連天
    他對記者說,非常懷念「琵琶泉、燕子山,芳草碧連天」。  勞倫斯·許表示,作為山東人,這是他第一次回家鄉來「做秀」,有一種「榮歸故裡」的感覺。勞倫斯·許透露,他的人生第一次走秀也獻給了家鄉。自己生在山東,長在山東,受孔孟之鄉的薰陶和儒家文化的影響,對自己的設計理念有很大的幫助。
  • 成都軌道交通8號線有個芳草街站,站臺內採用了芳草碧連天的風格
    成都軌道交通8號線的芳草街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站點,它採用了綠色風格,與8號線這條線路、本站名稱都很符合。成都軌道交通8號線的芳草街站,站點的風格如其名,採用「芳草碧連天」的風格,這個站點都是綠色的結構。
  • 《讓子彈飛》為什麼依舊是熱議電影?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一首耳熟能詳的歌在我們耳邊迴蕩了十個年頭。讓子彈飛這十年不僅僅是一部姜文的代表作,也同樣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了人們的生活中。網絡,表情包,暗喻,黑色幽默等等,好像就像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一樣,那麼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讓子彈飛》仍然無時無刻保持它旺盛的生命力,一直熱在人們的身邊呢?黑色幽默,想表達的東西全部有獨特的方式來表現,那是一個不太平的年代,不管是張麻子,還是黃四郎,每一個人物的刻畫都深刻反映出了那個時候的真實。
  • 人生,歲月靜好,芳草碧連天
    人生,歲月靜好,芳草碧連天,迎著和煦朝陽,看花的微笑清新怡人,彩蝶飛舞,聽玫瑰與彩蝶的故事,演繹一場蝶戀花,不做孤獨的舞者,輕舞飛揚,許你一世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