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商
為改革發聲
為民企立言
微信號:ce_china
備受市場關注的數字貨幣錢包內測出現新的進展。近日,中國建設銀行數字人民幣錢包上線。在"中國建設銀行"App上搜索"數字貨幣",便可開通數字人民幣錢包。另據了解,目前該功能或僅在部分試點地區開通。
事實上,早在今年5月,市場就流傳出疑似建行正在內測DC/EP數字錢包的截圖。與此同時,疑似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的DC/EP內測截圖亦被曝出。
緊接著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目前,數字人民幣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會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但目前的試點測試,還只是研發過程中的常規性工作,並不意味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何時正式推出尚沒有時間表。8月3日,央行在2020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指出,上半年"法定數字貨幣封閉試點順利啟動",下半年將"積極穩妥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發"。
多國加緊研發數字貨幣
2009年比特幣橫空出世,這背後是公眾對美元作為一國的主權貨幣發揮國際貨幣功能的可持續性產生了疑問。比特幣的最大優勢是算法預先決定了總供給,不會超發,但短板是缺乏內在價值,沒有貴金屬支撐或者主權信用背書,所以比特幣的價值非常不穩定,其實很難發揮重要貨幣的功能。
作為修正,後來一些機構設計了穩定幣,比如臉書的天秤幣,它是以主要主權貨幣作為支撐,也就是說是有基本的內在價值的。但天秤幣白皮書的公布,一下驚醒了各國央行。因為天秤幣一旦上線,直接就是國際跨境支付與國際貨幣,它不但有可能繞開現行的一些跨境監管限制,甚至有替代部分主權貨幣的功能,一些脆弱的主權貨幣甚至存在完全被取代的可能性。
2月21日,瑞典央行宣布在全球率先開始其央行數字貨幣電子克朗(e-krona)測試該行此前稱,央行的任務是促進安全和有效的支付系統,如果今後大多數家庭和公司不再使用現金作為支付手段,這項任務可能會更加困難,因此需要考慮在一個永恆的數字世界中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4月6日,韓國央行宣布,在2020年12月底進行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設計、技術審查、業務流程分析和諮詢等準備,如技術籌備充足,則將在明年1月至12月進行小範圍試點測試。
法國央行亦發布了CBDC實驗應用方案徵集令,宣布將在2020年7月10日前,選出最多10個方案進行下一步的試驗。
我國為何加緊推出數字貨幣?
新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需要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目前支付寶、微信、銀聯支付等已經實現了 M2 範疇的貨幣無紙化,而央行推出數字貨幣替代傳統的紙幣,可以實現 M0 範疇的貨幣無紙化,順應了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浪潮。否則將會面臨來自於比特幣、Libra幣,或其他擁有可整合至新數字經濟技術的貨幣的威脅。因此中國以及其他所有央行都絕對有必要升級其貨幣。
另外,還可以降低全球美元貨幣體系的不利影響。當今世界的三大金融系統 SWIFT、CHIPS、Fedwire 均被美國一家獨攬,不論是美元、歐元、日元還是人民幣,美國都可以實時獲取各國貨幣的資金交易信息,美國利用該金融系統對許多國家和企業進行制裁的行為屢見不鮮,歐洲與其他國家怨聲載道。目前,除了中國之外,歐盟、日本、俄羅斯等國家都在研究如何構建數字貨幣支付網絡,以推動「去美元化」進程。
除此之外,銀行數字貨幣可以極大地降低紙幣、硬幣發行流通成本,提高支付清算的效率。我國央行的DCEP作為M0發行,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節省紙幣的發行成本。截至2019年12月,我國流通M0為7.72萬億,同比增長5.4%。目前紙幣、硬幣的印製、發行、流通、貯藏各個環節的成本都非常高,防偽、攜帶均有成本。央行的數字貨幣就能很好地在保持現鈔屬性和價值特徵的同時,又能夠滿足便捷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有助於完善支付體系,提升支付清算的效率。
最後,數字貨幣提高央行對於貨幣供給和流通的控制力。目前流通的貨幣完全是匿名的,央行無法追蹤交易的具體情況。央行數字貨幣能夠實現對貨幣的精準追蹤,使得央行能夠對貨幣的流通和宏觀經濟的運行情況有更加及時準確的把握,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央行通過大數據提升央行對貨幣供給和流通的控制力,有利於減少洗錢、逃稅、假幣等違法犯罪行為。
與行動支付的區別
人們不免欲問,這跟支付寶與微信支付有什麼區別呢?應該說,它們之間的區別非常大,其中最本質的區別就是DC/EP是法定貨幣+電子貨幣+支付平臺的結合體,這一點我們從它的簡稱就能看出來:DC=digital currency,是數字貨幣的意思;EP=electronic payment,則代表了電子支付。央行數字貨幣屬於流通中現金,而非銀行存款。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網際網路支付,走的是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結算,屬於M1和M2級別的數位化,不具有M0級別法律效力,更不可能取代M0。
在網絡信號不佳的情況下,網銀和支付平臺的支付功能常常會處於癱瘓狀態,而DC/EP的雙離線技術可保證在極端情況下,像用紙幣一樣,使用央行數字貨幣。例如,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只要兩個裝有DC/EP數字錢包的手機碰一碰,就能實現交易。
有專家指出,雖然DC/EP不會替代銀行的定期存款,但替代活期存款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活期存款的利率回報非常低,這就意味著脫媒很難完全避免。另外,對行動支付的潛在影響更加值得密切關注,尤其考慮到行動支付實際是數字金融,包括大數據風控以及相應的大科技平臺生態系統的「基礎設施」,如果DC/EP對行動支付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就有可能改變數字金融發展的速度甚至方向。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除註明出處的文章外,均為原創,如需轉載、引用請註明:轉載自中國民商,ID : ce_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