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浪「希聲」,蘋果AR眼鏡這個後浪能成嗎?

2020-12-14 太平洋電腦網

  說來慚愧,距離VR/AR元年已經4年有餘,令消費級用戶滿意的設備一個都沒有。

  雖然Google Glass已經經歷了3次迭代,但它的應用範圍仍局限在工業領域;從手機市場退席轉而押寶Vive項目的HTC,設備至今還要人機連線(VR+電腦);接受過包括谷歌、阿里等巨頭投資的Magic Leap,這個月宣布裁員1000人…這真是個連活下去都需要勇氣的險地。

  如果主角換成蘋果,故事會怎樣?

  在我們消費者已經鮮有期待的2020年,蘋果智能眼鏡爆料來了。那個準確「預言」了iPhone SE發布時間和價格的男人@Jon Prosser,帶著它的名字、它的配置、它的功能,來了。隨後,知名爆料媒體MacRumors隨後對爆料做了進一步補充,所以就有了以下這個超全的爆料配置:

  設備命名  Apple Glass(蘋果AR眼鏡)
  硬體配置

  雙鏡片,塑料機身;LiDAR(雷射雷達),無可視攝像頭;

  無線充電;數據協同(與iOS設備聯機,類似Apple Watch)

  系統交互  搭載Starboard UI,手勢交互
  預計售價  $499,處方鏡片(如近視)需額外付費

  根據Jon Prosser的描述,Apple Glass所採用的交互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眼鏡(鏡片)表面,用戶可以在兩個鏡片上瀏覽信息,但周圍的人無法看到內容;一種是眼鏡前方,用戶通過手勢交互來實現包括定位、點按的操作。而這種交互方式和蘋果今年申請的專利不謀而合:

  通過一個智能指環,用戶可以在眼鏡表面和前方進行操作。換句話來說,Apple Glass是需要其他設備輔助的。但就體驗而言,智能手環可能比起半斤重的感應手柄舒服太多。

  說到設備輔助,Apple Glass還需要和iPhone協同,數據處理大部分由後者完成。不難看出,Apple Glass更多的在充當顯示屏角色,搭載A系列處理器的iPhone才是這個設備的最強大腦。

  在Apple Glass這一堆配置裡頭,LiDAR(雷射雷達)是本年度刷存在次數最多的硬體(具體關於這個雷達的詳細介紹大家可以看我們之前寫過的這篇《慘遭用戶忽略的蘋果硬核賣點》)。

  而它的存在,是Apple Glass和其他AR設備正在拉開體驗差距的地方。作為具有遠距離高精度識別的ToF鏡頭,LiDAR能夠提供更加準確的數據捕獲,虛擬和現實之間的融合度會更高。同時,LiDAR體積相比以往同類硬體小得多,結合在眼鏡上也更加無感(此處可聯想對比微軟的Hololens)。

  說實話,從2017年的WWDC大會上的ARKit發布開始,蘋果想要打造AR設備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了。即便在接下來的兩三年間關於Apple Glass的消息都像捕風捉影,但不可否認的是,蘋果正在向AR發展。包括你能看到的每次發布會上的AR演示、AR工具發布,再到LiDAR硬體公開,這其實是一種從軟體生態包圍,等到硬體成熟再一舉佔領高地的反向戰略。

  那些「體驗不好不緊要,忽悠多少算多少」的飛豬們,蘋果殺過來了。

相關焦點

  • 前浪後浪系列:那些仰之彌高的前浪
    都說「名師出高徒」,「自古前浪推後浪」,如今眾所周知、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們與他們當年的恩師相比較,是更勝一籌還是望塵莫及?後浪是否能趕超前浪?他們之間又發生過怎樣令人難忘的師徒軼事呢?唐伯虎吃得汗流浹背,實在受不了了,就跟沈周說:「老師,能把窗戶打開吹一下風嗎?」沈周點點頭,說:「當然可以,你去把窗戶打開吧。」唐伯虎立刻放下碗筷,跑去開窗,可當他伸手去推窗戶時,手觸碰到的卻是光滑的牆面。他定睛一看,原來他跑去開的,竟是一幅畫。唐伯虎萬沒想到老師居然可以把畫畫到如此以假亂真的程度,他為之汗顏了,轉而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他走過去,慚愧地對沈周說:「老師,我知道錯了。」
  • 前浪vs後浪,時尚解讀大不同
    有一些後浪覺得這個視頻是「前浪」對「後浪」的誤解,甚至引發部分後浪們猛批。今天,夠範兒就來歸納一些前浪與後浪關於時尚的不同見解與表達。時尚啟蒙對於很多前浪來說,時尚啟蒙可能是一部電影,一本雜誌,或者《欲望都市》or《緋聞女孩》這樣的美劇。像五月天的歌詞唱的「在我的時代,還有唱片行」。
  • 《後浪》霸屏,「前浪」太懶!
    因為前浪只需說一句「漲房租」,就可以讓後浪啞口無言!仔細查看朋友圈,你就會發現一個詭異的現象:1,熱情轉發的都是80後、90後,還有一部分70後。2,不少還是領導和老闆,寫一段感慨萬千的寄語。看著刷屏的朋友圈,確實能感受到正在演講的前浪對後浪的鼓舞,轉發朋友圈的前浪們,是不是要表明自己跟得上時代,與後浪沒有脫節。在朋友圈疑惑自己是前浪還是後浪的人,當你疑惑了,你其實已經落後於時代,至少在懷疑自己是否已經開始淪為前浪了,少了一點進取的銳氣。
  • 提起「前浪」EXO,在這個「後浪」來勢洶洶的男團時代,還記得多少
    這兩天一直被B站的《後浪》刷屏,排骨表示第一遍看的時候真的熱血沸騰,就和平時聽到的那些勵志演講也沒什麼區別。總是聽的時候覺得自己是國之棟梁,然後過不了多久就又開始頹了。本來對這個視頻是無感的,但是後來排骨在不經意間刷到了EXO的某個頒獎視頻,卻讓排骨生發出了諸多感觸,其實這個視頻和B站的《後浪》沒什麼關係,它出現在那一堆推送裡,可能只是因為其中有「後浪」兩個字。
  • 什麼後浪推前浪,誰的青春不遠航!
    昨夜夢回青年,不見後浪前浪,只聞濤聲依舊。青年時代,我們任由長發像瀑布一樣奔流,在月下安安靜靜地朗誦詩歌,也給遠方寫信,日子像一幅未乾的水彩畫。最沒心沒肺的青年時代長在象牙塔內,時光輕盈且快,快得只夠逃幾次課,學唱幾首流行歌曲,再談一場悲歡交加的戀愛。後來,象牙塔外的水流湍急。人生這條船,還沒有好好泛舟採蓮,就駛入了滔滔的江河湖海。
  • 前浪?後浪?另一個維度思考爭議下的「浪花朵朵」
    另一個則表示B站拋棄老用戶的時候連招呼都不打,他認為轉發《後浪》的人都是「前浪」為主,沒有一個是真的愛B站,只是想從B站賺錢而已。後浪對此視頻最不滿的是,這個視頻狠狠地把社會的傷疤揭露了出來,也讓許多的年輕人感覺到遙不可及。
  • 誰管你是「前浪」還是「後浪」?重要的是
    這幾天,喵醬在網絡上看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後浪」。是的,《後浪》火了,它已經霸屏了各大社交平臺上。老話都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是呀!現在的年輕人真的是挺厲害的,做著上一輩人都不敢想的事情。就像喵醬我每次看李子柒的視頻都要感嘆一次!
  • 汽車圈赴美IPO的前浪、後浪與破浪
    2020年五四青年節的前夕,一段名為《後浪》的演講視頻火遍了朋友圈,且不說在此之後這段雞湯式的激情演講引發了怎樣的爭議,但不可否認它帶火了一個詞——後浪。這段古訓中寫下的「長江後浪推前浪」在時隔千百年後於2020年再度流行了起來,「前浪」與「後浪」近乎可以包含各行各業,比如近段時間赴美IPO的理想汽車,就預料之中的被打上了「後浪」的標籤。
  • 被「後浪」拍上岸的「前浪」如何跳出自己的舒適區
    人到中年,壓力山大,今年一開年,疫情原因,很多行業遭遇疫情衝擊,導致許多人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經濟來源,這對於壓力山大的中年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所以中年辭職需要很大的勇氣,就連晚清的第一名臣曾國藩,當時仗著建立湘軍的底氣向鹹豐皇帝提出辭呈,告老還鄉,竟得到皇帝的同意,一時間曾國藩失去一切,仕途戛然而止,前路渺茫,兩年後,當時的曾國藩又重回湘軍,為晚清力挽狂瀾,
  • 「長江後浪推前浪」後一句是什麼?很多化用,還是偉人的最有氣魄
    「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後一句是什麼?李敖曾寫過歪詩:「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後浪風光能幾時,轉眼還不是一樣。」也有人說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這些都含有調侃的打油詩,做不得數。出處:「後浪」指的是年輕人,指的是層出不窮的新鮮力量。這句古詩最早出現在宋朝劉斧的一篇議論文《青瑣高議》當中。原文是「我聞古人之詩曰:『長江後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換舊人。』」所以,可見這句詩也不是他寫的,而是他引用的。
  • 前浪後浪 一起來浪!首屆酸奶文化節來啦!
    無論前浪後浪,這個夏季一起來首屆酸奶文化節浪就完事!活菌酸奶在手美味與健康兼得相信很多人的夏天都如前面所說,沒有西瓜烤串冰淇淋的日子不算夏季,只管當時吃的爽,但過後不是便秘就是腹瀉,腸道健康經常亮紅燈。
  • B站《後浪》刷屏,為何轉發的都是「前浪」?
    一夜之間,網際網路分成了「前浪」和「後浪」兩大陣營,掀起了一場關於「年輕人」的大討論,B站也又一次站在了主流視野的中心,許多人認為,這是B站自跨年晚會之後又一次成功的出圈嘗試。然而,B站強行代表年輕人,反而遭到了很多年輕人的反感,一部分年輕人不認同《後浪》傳導的單一價值觀,一部分年輕人不認同《後浪》體現的片面生活,一部分人年輕人不認同「前浪」對他們的羨慕、敬意、感激,說來說去,這些年輕人不認可自己「被代表」。
  • 再談《後浪》:「前浪」的讚美為什麼不被年輕人買帳?
    《後浪》視頻截圖讚美就等於理解嗎?以「前浪」的視角來評價「後浪」,即使通篇都是讚美,為何依然有人不買帳?在對《後浪》較多的批評中,就包括視頻中幾乎沒有那些從事「生產」的年輕人,反而都是「消費」的年輕人[2]。有數碼博主、電競達人、Cosplay愛好者,卻沒有車間工人、快遞小哥、農民工,而後者才是這個社會的大多數人。
  • 英語中有「後浪」這個詞嗎?
    近日,《後浪》一夜爆紅。短短三分鐘的視頻,讓 「前浪」、「中浪」以及「後浪」們感慨萬千,瘋狂轉載。大家知道「後浪」英語怎麼說?到底如何地道翻譯「後浪」才有國際範兒呢?後浪出自中國諺語: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要找到地道的英文翻譯,首先要深刻理解原句的意思這句諺語重點強調的是新一代青年們會超越老一輩人
  • 前浪衣食無憂,後浪又被捧上了天,怎樣才能在當下活好
    今天看了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的後浪,起居郎感覺這部片子表面上是個勵志片,其實就是個商業宣傳片。現在的商業宣傳,其實和過去也沒有太大的區別。迎合市場追捧市場中最喜歡花錢的群體,把別人的錢變成自己的錢,這是商業永恆不變的規律。
  • 前浪也要追後浪,新浪完成私有化,或劍指A股
    不用再列舉了,僅這幾個第一,就可以讓新浪穩穩的坐上「前浪」的位置,即便後浪無比風起雲湧,新浪也有足夠的底氣說一句:「都是弟弟」!在國內網際網路巨頭每一個動作都會引發市場熱議的如今,作為「前浪」的新浪私有化消息居然那麼安靜,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 那個瀟灑後浪的成本是多少?
    B站的《後浪》炸裂了,「前浪」何冰老室用親爹一樣的表情滿懷期許的對他的兒子「後浪」們訴說著前浪對後浪的期待!
  • 後浪為什麼反對《後浪》?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為《後浪》所共情無可厚非,但是把那些提出異見的人打成槓精也大可不必。正如視頻裡說的「君子和而不同」,包容不同觀點正是多元價值的彰顯。人民日報對《後浪》點讚,稱青年就是立於潮頭的後浪。新京報卻疾呼:「無論是『年輕人一無是處』,還是『你們都是對的,聽你們的』,其實骨子裡都有一種傲慢,而不是平等意義上的理解和對話。」
  • 後浪還是巨浪?要我說經典還得看前浪
    中國有句老話「長江後浪推前浪」,如果說Bilibili在5月的演講中開啟了大家對於「後浪」的討論,那麼今天盛時君也想來聊聊表圈裡的「前浪」和「後浪」。茫茫表海中,每年都會有大批「後浪」被推向市場,但僅有部分新款才能得到門店銷售人員「賣得還算不錯」的好評,因為在他們眼裡,新秀「後浪」哪比得上經常供不應求的經典「前浪」,用如今的流行語來說就是「爆款」,你可以說它們是大眾審美,也常常會看到撞款,但是who cares,它們依然保持著話題的熱度。
  • 後浪們用白酒調出的雞尾酒,把前浪的莫吉託衝回姥姥家
    *本篇內容供有對象的各位參考,沒對象的可以看完給自己做/買一杯,取悅自己——單身狗也是有高貴香氣的好嗎?炎炎夏日,加上疫情限制,前浪們跟彼此老夫老妻的約會項目,從「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到「一房二人三餐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