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拓步平、馬趙軍 記者苟俊報導 楊佩翁,出生於1979年,陝西府谷縣黃甫人。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勤勞、善良的家風孕育了楊佩翁踏實好學、待人真誠的優良品質,形成了他凡事不服輸,不達成功彼岸不歇腳的奮鬥精神。再加上他敏銳的洞察力、與眾不同的悟性,成就了他在剪紙藝術領域中的造詣。
8歲上一年級時,數學老師常糾正他的執筆姿勢,語文老師常在作業上批:「好」或者「字寫的工整」。努力背誦課文內容後,老師還是不滿意。可以說,他在學習上不是太突出。
好奇嘗試寫毛筆字 碰巧將自己引入書法之路
記得,在四年級的寒假裡,馬上要進入臘月二十三了,全家人都在忙著備年貨。寫春聯成為神聖的事情,既要內容吉慶,又要對來年進行祈福。字當然要漂亮,還要寫出精氣神,最後家裡決定請村裡會編寫對聯的「書法家」來為他家寫。小方桌擺放在後炕,書法家端坐桌子中央,一筆一畫寫的很認真。
自從家裡請人寫對聯之後,楊佩翁瞬間來了自信,開始學習書法,而且進步很快。六年級就幫周圍村民寫對聯,七年級就到河曲縣巡鎮賣對聯,能掙到一學期的學費。2002年,開始探索書法教學,他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帶學生學習書法。從2008年開始帶學生義務寫春聯送春聯至今,每年書寫千幅左右,惠及500餘家庭。
在書畫大賽活動後,開始學剪紙
為推動府谷本地文化事業的繁榮興盛,2008年楊佩翁做了好多公共文化活動。其中的府谷縣首屆未來之星少兒書畫大賽,周期長達半年,參與人數達200餘名少兒。吸引了全縣少兒書法、美術培訓等機構學員參加。活動獎品是楊佩翁寫的三尺整張書法作品。
2008年,對楊佩翁家來說是開創文化事業年,帶動弟弟楊小武由裝載機司機,改行做字畫裝裱、裝框,在周邊旗縣同行中現初具影響力,常做些精品字畫。
創立肖像剪紙 成立剪紙協會
在剪紙研究中,思路上融合版畫、白描、裝飾畫、書法等技巧理論,開創了屬於他的肖像剪紙風格。因肖像剪紙特殊的創作過程,為群眾創作屬於個人尊享的剪紙作品,建立、推動府谷縣傳統剪紙對外宣傳,縣內普及剪紙的橋梁。肖像剪紙成為楊佩翁的閃光點,也成為府谷的亮點。
2010年,他帶領12餘名剪紙愛好者和10名工作人員參加央視七套「紅星藝苑」,用剪紙創作宣傳了「全國百強縣,魅力新府谷」為主題的圖文宣傳以及我縣傳統剪紙「十二生肖」挖掘整理推介。
後來,楊佩翁在文旅局申請成立了府谷縣剪紙協會。起初有幾名中老年剪紙愛好者,又把學書法送剪紙的少兒學員加入,湊夠了協會成立人數,真正有創作能力的有4-5人,其餘則為學員。
普及剪紙藝術 家族式傳承府谷文化
2011年,楊佩翁協助府谷縣文化館普及剪紙。他看到府谷剪紙的面容豐富多彩,但還是沒有反映家鄉的作品,更沒有地方民間美術的特點。
2011至2015年,第一屆府谷縣剪紙協會定位在「弘揚」,宣傳出影響力,為進一步開展傳承打基礎。
2012年在陝西省藝術館舉辦府州情韻剪紙展、在神木、府谷舉辦神府精品剪紙展。2010年--2012年在榆林市煤炭博覽會連三年舉辦剪紙展演;確定每年元宵節為剪紙展演活動日,現已展演近百人,觀展近百萬人。
2O15至2019年,第二屆剪紙協會定位在「傳承」。先後在府谷縣老年大學開設了2個剪紙紙班,1個農民畫班,在一完小、三完小、四完小、五完小、華陽、明德、高石崖、前石畔共8所學校成立剪紙社團。每年穩定受益兒童近400多名,推出剪紙教學組織者8名,極大鼓舞了學剪紙興趣。培養了近200名中年剪紙愛好者,在全國獲得獎的近30人,獲得團體獎每年都有1-2次。獎金成為剪紙作者們一部分收入,剪紙禮品成為我縣民間傳遞友誼的橋梁。楊佩翁的妻子王小雨成立了府谷縣佩文剪紙藝術社,經營書畫、剪紙、裝裱、裝框、面花、堆繡等諮詢服務,年穩定性收入在8萬左右。同時,王小雨兼任五小剪紙教師、剪紙協會堆繡教師。大妹妹楊英英,被府谷縣老年大學聘為剪紙教師;二妹妹楊小琴,被高石崖社區聘為農民畫班教師;三妹妹楊小娟成為了富昌路社區的少兒美術教師;小姨子王茜成為佩文剪紙藝術社專職剪工。一家人都從剪紙中受益,為傳承繁榮府谷剪紙貢獻著他們微薄的力量!好家風成就好子女,好子女成為社會和諧推動民間文化繁榮力量源泉!
2020至2O25年第三屆剪紙協會定位形成婦女民間美術社會組織,通過150餘名剪紙會員,現已帶動120餘名面花、40餘名堆繡、20餘名農民畫、20餘名編織、10餘名女書畫愛好者學習,加入剪紙協會。接下來要培養一批道德高尚、民間美術教學、組織能力強的中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