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爭議封面,也許根本沒什麼可爭議的

2022-01-22 烏雲裝扮者

看著 VOGUE 英國版六月刊的封面,第一眼還真認不出這是 Billie Eilish——Gucci 束腰、乳膠手套、透明絲襪以及金色的頭髮。畢竟,Billie 之前拍攝的雜誌封面,是長這樣的:

從出道至今,Billie 一直喜歡用寬大松垮的衣服遮住身體線條,這成為了她的標誌之一。

形象上大轉彎,粉絲們當然是眼前一亮喜愛有加,粉絲站已經出現了大量模仿內頁大片的插畫作品。

但也有網友趁機陰陽怪氣 Billie 的身材,指責她「露得太多」,還給她扣上了背叛初衷的大帽子——這個一直在反抗主流審美的酷女孩,怎麼可以這樣穿?

甚至《紐約時報》就說得很直接:「以反對性別刻板印象著稱的 Billie Eilish 卻穿著束腰內衣上封面,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買單。」「我預料到人們會說,如果你鼓勵身體的積極性,為什麼還要穿束腰?」 Billie 挑了一下眉毛,「我想做什麼,我就會去做什麼。」

不過這個鬼馬少女很快又說:「誠實一點的話,我痛恨我的胃,這就是為什麼我喜歡束腰——不僅因為它的漂亮造型,更因為它的限制功能。」身體一直是她不安全感的最大來源,所以她才穿寬大的衣服,哪怕她是一個剛 19 歲就拿過 7 座格萊美的現象級怪力音樂人。
理智上反抗主流審美標準與情感上依舊會感覺到由身體帶來的挫敗感並不矛盾,但 Billie 決定在這次封面拍攝中做出一些改變。她向雜誌團隊提出想要嘗試一直喜愛的好萊塢黃金時代風格,並得到了支持。

她提前回應:「不管你是否選擇展露身材,都不應該因此失去尊重。」在當期雜誌的封面故事中,Billie 還談到了她即將於 7 月 30 日發行的新專輯 Happier Than Ever。
世界巡迴演唱會因疫情在臨開場前取消,直到現在也定不下來重啟日期。於是她和哥哥乾脆準備起了新專輯——還是在地下室裡,還是在狗狗們的陪伴下。

4 月 30 日發行的新專輯第一首單曲 Your Power 有關對於未成年少女的性虐待與脅迫。MV 中的 Billie 孤獨地坐在山巖上,一條巨蟒最終將她緊緊纏繞。

「你要批評對未成年少女的暴力,卻同時要露出你的胸部?」 Billie 漸漸學會了預判爭議,她再一次自問自答:「是的沒錯,我就要這樣做,因為對未成年人濫用力量沒有任何藉口可言。」我們用「特立獨行」形容 Billie,卻還是有意無意地去限制她的選擇,仿佛她有義務一直以最初的形象活在大眾視線中。


而這張意想不到的封面,正說明了她還是最特立獨行的那一個。無論如何,雜誌是最大贏家:這個封面成為了英國 VOGUE 官方 IG 帳號有史以來獲贊數最多的推文。

英國版 VOGUE 的 『Ask a Legend』 系列,採訪了 Billie 的 22 個明星粉絲,包括她最愛的 Justin Bieber
網際網路也許早就讓看雜誌內容的人變得沒那麼多了,但封面依舊還是輿論的焦點。不信你打開社交媒體,對「爭議封面」的討論熱度絕不輸其他話題。畢竟,這裡是創意人士的戰場,是時尚圈的風向標,是社會生活的鏡子,更是我們了解世界的窗口——儘管如今我們擁有太多窗口,雜誌依舊份量十足。那些曾經或正在備受爭議的封面到底都在爭議些什麼?究竟是雜誌不夠敏感與周全,還是我們有時太過挑剔?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集中盤點一些曾經爭議聲音很大的雜誌封面們,看看它們到底值不值得被爭議。


明星們總是熱衷於在雜誌封面上展露出與以往形象大有不同的模樣,並且沒有一次不引發爭議。當 Billie Eilish 搖身一變成為復古女郎, 中國版 VOGUE 六月刊封面上的劉亦菲和她的紫色上揚眼線,也讓人不敢輕易叫出她的名字……

二登 VOGUE 封面,本來讓一眾網友期待萬分。但成片一出,大家紛紛抱怨這個造型「一點也不仙」、「翻車了」、「真的不好看」。劉亦菲想轉型的決心早就有跡可循。3 月為 ELLE 中國版拍攝封面時將頭髮染成粉色,而網友同樣不接受這種轉變。

醒一醒!雖然小龍女時期的顏值與造型的確值得懷念,但恕我直言,作為明星不斷變換風格不才是最大的誠意嗎?


很久之前,1999 年的 Britney Spears,也因為在拍攝《滾石》雜誌封面時放大了自己性感的一面,而備受爭議。


這期雜誌上架前不久,Britney Spears 剛發行了那首至今仍然經典的單曲 Baby One More Time,直接以內衣為造型的封面,讓她一直以來在甜美和性感之間曖昧不定的形象,直接偏向了性感那一邊。


「露太多了」、「她不是青少年偶像嗎?」、「我絕不會允許我的孩子看這樣的雜誌」——輿論的浪潮變著花樣兒打在她臉上,人們只想讓 Britney 做回那個天真的鄰家女孩。

但是,這張封面最終成為了她演藝生涯中的一個轉折點。


在《紐約時報》今年出品的紀錄片《陷害布蘭妮》中,Britney 前造型師 Hayley Hill 這樣評價爭議封面對她的影響:「從那時起,她開始變得更加自由,並不再去試圖取悅所有人,這也是另一種女性意識覺醒的隱喻吧。」

Dua Lipa


無論是明星本人的意願,還是雜誌團隊的構想,雜誌封面的確是明星轉型的一塊好跳板——或者至少可以讓大家看看,明星不止有一種面貌。


甜美可人的人民藝術家 Katy Perry 漂白了眉毛,變身為千禧年的冷酷御姐。

冷豔超模 Gisele Bündchen 卸下濃妝,展露真實的模樣。

迪士尼童星出身的 Miley Cyrus 就和她的寵物豬一起全裸上陣,並在封面專訪中首次公開了自己的雙性戀身份。



有一些曾經引起巨大爭議的雜誌封面,將彼時的「破格」轉變為此時人人認同的存在。


比如演員 Demi Moore 在 1991 年為《名利場》拍下的這張孕期裸身照,是由美國最好的時尚攝影師之一 Annie Leibovitz 掌鏡。當時的 Demi 懷著第二個女兒,7 個月的身孕讓她從各個層面上都光彩照人。


Annie Leibovitz 被《名利場》邀請去拍攝 Demi 時,最初的計劃是讓她穿一條緊身裙子,從而可以顯露身體線條——這個想法已經足夠大膽了。畢竟在那個年代,一個演員懷孕後能被公眾看到的照片,就只有上半身特寫了。


當時的主編 Tina Brown 對成片持保留意見,於是 Annie 給她看了在片場順便為 Demi 個人拍下的幾張裸身照。兩人一拍即合,在徵得 Demi 本人同意後,決定破格啟用其為封面。


 攝影師 Annie Leibovitz 和她拍攝的 Demi Moore 封面 團隊對即將引發的爭議有所預期,但還是被人們牴觸的聲音之大嚇了一跳。許多報刊亭和經銷商拒絕進貨,指責他們「傷風敗俗」,因為從未有過懷孕的女人敢如此大方又坦然地展示自己的身體。


儘管如此,那一期的《名利場》最終賣出了 120 萬份,是平時銷量的 1.5 倍。

如今的我們都認同,懷孕女性的身體不是需要費心去掩飾的事情,而是難能可貴的自然之美——Demi 的封面最先將這種美展示給人們看,並改變了大家的認知,功不可沒。


如今,女明星的孕期封面照不再是新鮮話題。就算沒有雜誌找她們拍,也要自己拍一張發到社交媒體上。

從左上到右下分別是:美國網球運動員 Serena Williams、德國模特 Claudia Schiffer、美國演員 Liv Tyler、美國歌手 Ciara


出自攝影師 Annie Leibovitz 之手的另一個著名爭議雜誌封面,是全裸的 John Lennon 與 Yoko Ono 在乳白色的地毯上相擁。


在 Annie 收起相機的幾個小時後,John 在他的公寓門口被刺殺。而後,《滾石》雜誌將這張照片選為紀念 John 特輯的封面。


 

一張本來極具先鋒氣質的大膽之作,因為 John 突然離世,而被鋪天蓋地的悲傷中和掉幾分稜角。儘管如此,那些一直對二人感情有所非議的聲音,還是認為它太破格太礙眼了。


多年之後,爭議之下的噪聲消失不見,那些有關「尺度」「體面」和」是非「的譴責再無人在意,只有 John 和 Yoko 之間獨一無二的親密、信任、溫柔與愛留存了下來。


美國模特 Tess Holliday 為 Cosmopolitan 雜誌拍攝的封面也是褒貶不一。憑藉大碼身材在時尚圈闖出一片天的 Tess Holliday 一直積極反抗時尚雜誌只偏愛 0 號身材模特的潛規則。在這張封面裡,她自信地直面鏡頭,向讀者送出飛吻。

除了「不美」「太胖」「不時尚」等基礎級別的爭議,一些人還提出這張封面可能會間接宣揚不健康的飲食觀念和生活習慣,而這對想要降低肥胖率的西方社會顯然是不利的。Tess 本人的回應是:「我從沒有鼓勵肥胖,我只是想告訴大家,愛自己,無論你當下是什麼身材。」

相比於主流雜誌,獨立雜誌跳脫了名人效應限制,先鋒程度更勝一籌。


Ladybeard 雜誌在這期專門探討女性之美的特刊封面上,再一次挑戰了人們的視覺神經。他們將一張老人嘴唇特寫和一張肛門特寫用作封面。這個決定,甚至在編輯部內部都經歷了強烈的爭議與漫長的討論(據主編說還有編輯們的眼淚)。

最終,Ladybeard 還是決定公開這兩張「不可公開的」的封面。因為只有這樣,「一些重要但又長期被忽視的討論才可以開始」


單純地觀看這兩張照片,你覺得它們美嗎?當你得知它們所拍為何物以後,你的想法又是什麼?無論答案為何,我們被兩張爭議封面所激起的思考過程,就是雜誌冒險去引發爭議的原因。


「我們總是依照權力持有者設下的審美規則,去塑造或是改變自己的形象。這一期,我們就是要打破這一切規則。」



每次雜誌封面牽扯上政治人物,都會變成全新的政治事件


美國首位女性副總統 Kamala Harris 登上 VOGUE 美國版2021 年二月刊的時候,雜誌就被大規模指責「太隨意」「太混亂」「太不專業」。封面上的女副總統看起來很「笑得很勉強」、「肢體不自然」並且「膚色比真實情況亮了一些」。


VOGUE 在官方說明中解釋,這次的封面旨在突出副總統真實、親切的一面。

這並不是一張糟糕的照片,卻被定論為一張糟糕的封面——尤其當人們了解到雜誌違背了 Kamala Harris 團隊的意見,在最後一刻悄悄換了封面。


「意想不到」的爭議讓 VOUGE 不得不釋出第二張照片,並宣布將它作為這一期的電子封面。

這張看起來「好多了」的照片並沒有為雜誌扭轉什麼輿論,反而讓人忍不住揣測—— VOGUE 一開始是不是故意的?


Kamala Harris 的封面由曾於 2018 年成為第一位為 VOGUE 封面掌鏡的非裔攝影師 Tyler Mitchell 拍攝,封面故事的作者與編輯也均為非裔美國人。


  Tyler Mitchell 第一次為 VOGUE 封面掌鏡時拍攝的是 Beyoncé‍但掌管封面最終選擇權的,還是已經在任二十多年的主編 Anna Wintour。她常被指出在關注種族多樣性上的不足,自己也曾公開為 VOGUE 沒有給予黑人群體更多話語權而道歉。

紀錄片《九月刊》中 Anna Wintour 為每一張照片把關‍雜誌、尤其是時尚雜誌為政治人物拍封面就如同走鋼索,每一步的選擇都需要小心翼翼,才能維持住艱難的平衡。

左:紐西蘭總理 Jacinda Ardern 為英國版 VOGUE 拍攝的封面中規中矩右:美國眾議院議員 Alexandria Ocasio-Cortez 為《名利場》拍攝的封面因著裝昂貴、時尚感太強而受到了質疑



2008 年,在歐巴馬競選期間,一期《紐約客》雜誌就以插畫的形式,把歐巴馬和他的妻子 Michelle Obama 搬上了封面。


穿著酷似 Osama Bin Laden (賓·拉登)的 Obama 和全副武裝的 Michelle 拳頭對拳頭,立刻引發了熱議。


當時網際網路上盛傳著歐巴馬是恐怖分子,而 Michelle 是黑豹黨成員的謠言。登上《紐約客》封面超過 80 次的美國藝術家 Barry Blitt 覺得這一切很可笑,就將它用插畫表達出來,暗諷一些媒體和大眾對這對夫婦的無端臆測。


很多批評的聲音在說:「OK,我能看懂這是反諷,但萬一別人看不懂而誤解了怎麼辦?」


雜誌認為這並沒有什麼不妥,《紐約客》的回應是:「對別人有點信心。這很容易看懂。」

Barry Blitt 的封面插畫總是專注於政治題材




有時候,只有封面引發爭議,雜誌才能保證銷量,甚至是起死回生


最著名的案例之一要屬 Kim Kardashian 為  PAPER 雜誌 2014 年冬季刊所拍攝的封面。


Kim 的臀部上安穩地擺著一個高腳杯,手中打開的香檳在頭頂繞出了完美的弧線,並精準地落入了杯子裡。

結合 Kim 的形象,人們擔憂這樣一張露骨甚至有些俗豔的照片會給青少年帶來負面影響,從而傳播錯誤的觀念。另外,這並不是一次全新的創作。攝影師 Jean–Paul Goude 藉由這次封面拍攝,重新演繹了自己在 1982 年拍下的作品 Champagne Incident。

這張照片拍攝的是多米尼加模特、演員 Carolina Beaumont,在公開時也曾引發爭議。

有人欣賞 Jean–Paul Goude 對黑人女性身體形象的實驗。也有人聯想起 19 世紀早期在歐洲被迫表演「畸形秀」的黑人女性 Saartjie Baartman,認為這張封面有物化和娛樂化女性的嫌疑——當然,還有背後的種族問題。

人們表達不滿與批評的方式多種多樣,惡搞與模仿層出不窮。


儘管惡評滿天飛, PAPER 卻靠一張照片打了翻身仗。這一期雜封面釋出後的一星期內,官網獲得的流量超過了它之前三年間的總和。


在此之前, PAPER 的競爭力比定位相似的 i-D、The Face、DAZED 等雜誌總是差了一截。而這次,它一躍成為頭部, 賺夠了資本,開啟了在封面創意上的深耕與轉型。製造爆點、抓住眼球、吸引流量才是雜誌在網際網路時代的生存之道——費盡力氣才說服雜誌創始人 Kim Hastreiter 同意這一企劃的創意總監 Drew Elliott 深知這個道理。 

創意總監 Drew Elliott 是受爭議封面企劃得以實現的最大功臣


而早在 1973 年,National Lampoon 雜誌就一句道破了天機。


封面上,一隻小狗被人用手槍抵著腦袋,表情嚇壞了。它旁邊的大字寫著:「你如果不買下這本雜誌,我們就會殺掉這隻狗。」

他們想表達的是——雜誌有時選用一些」大可不必「的挑釁性封面來誘導爭議,是為了獲取讀者更多的注意,以及更好的銷量。


以前是和其他雜誌競爭,現在是要在網際網路與社交媒體留下的縫隙中生存。雜誌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這麼做也並非難以理解——如果封面都不吸引人,誰還會再看內容?


我們鼓勵並期待那些大膽的、生動的、甚至是先鋒的嘗試,哪怕當下會引發爭議,但時間一長,是藝術還是糟粕,自會有所答案。


但若只是為了引發爭議、博得眼球而劍走偏鋒,就很容易被讀者識破那些不太體面的心機。


我們關注並且熱愛雜誌封面,是想看到美,想保持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想知道那些最棒的創意人士腦子裡在想些什麼——我們願意接受好封面的教育,但是並不想要被它利用。☁️

編輯、撰文:瑪鯊

設計:Andy

相關焦點

  • 劉詩詩新封面復古蜂窩頭惹爭議?
    今天我們來看看復古蜂窩頭劉詩詩新封面↓相比之下,這個造型是沒什麼爭議的但是這個↓爭議就蠻多了上面諸位,覺得誰最可?
  • 安妮·萊博維茨拍攝Vogue新封面引爭議
    安妮·萊博維茨拍攝Vogue新封面引爭議 2020-07-23 12: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Lady Gaga拍「陰毛封面」談變裝癖好 引發爭議
    這個封面引發不少爭議點擊進入鳳凰美女音樂秀場為了宣傳新專輯,LadyGaga真是無所不用其極,繼全裸拍攝露毛寫真之後,現在更大膽露出陰毛,直接登上雜誌封面,挑戰普羅大眾的審美極限這本叫《Candy》的雜誌,是全世界第一本以變性、易裝和雌雄同體為主題的雜誌,目前發行到第7期,而最新這一期就是找來Lady Gaga當封面人物,讓她大談變裝癖好。
  • JESSICA 推出小說《SHINE》,封面引少時聯想元素起爭議
    Jessica 在2014年離開少女時代,近日宣布推出根據個人經驗寫的小說《Shine》,不過這本小說從主題到封面設計的部分元素卻引起了爭議,不過也有網友持反對意見,認為並無不可。一起來看看雙方看法!另外也有粉絲要求更換封面,因為其中部分海外版封面包含了與少女時代有關的元素,如泰文版小說的右下角手燈為少女時代官方手燈的造型。對此,就有粉絲表示:「這不是Jessica 離開之後出的手燈嗎?這應該和Jessica 無關吧。」
  • Gigi登香港Vogue創刊號封面引爭議,負責人回應了!但網友不買帳
    今天,香港Vogue版創刊號三版本封面曝光,三個版本的封面分別是Gigi Hadid、中國超模孫菲菲,第三張是這兩位模特一起出現在封面上。Vogue香港版主編Peter Wong表示,該封面旨在體現香港東西方融合的文化特點,並向Karl Lagerfeld致敬。不過,很多網友表示很幻滅,他們期待的香港Vogue創刊號封面,會是張曼玉、惠英紅這一掛的香港美人。這是孫菲菲模特生涯中第一個創刊號,而且還是知名雜誌Vogue的封面。這對於孫菲菲來說,無疑是一種肯定。但是,同為封面人物的Gigi引起了網友的不適。
  • 悠遊卡公司推波多野結衣封面 拼人氣引發爭議
    圖/悠遊卡公司提供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悠遊卡公司與被封為「暗黑林志玲」的日本AV女優波多野結衣合作,發行天使、魔鬼風格兩款公益悠遊卡,「天使卡」用波多野主演A片疑露點封面照,引發爭議;悠遊卡公司昨表示,已製作的天使卡不會賣,將設計新款再推出。
  • KPop中的4個爭議,讓粉絲間產生了分歧!樸志效解釋約會惹議論?
    你們知道K-Pop中有哪些爭議的事件嗎? 一切都是圍繞著偶像進行,所以爭議的源頭就是偶像的行為,而讓粉絲和網友產生相反意見的時候,爭議就產生了,而這時,偶像的引導就會產生關鍵性的作用。
  • 楊穎榮登美版封面引爭議,大合影中卻站最旁邊,氣勢明顯敗下陣來
    起因是她作為中國首位女明星登上了美國版《VOGUE》的封面。要知道,美版vogue在時尚圈裡可是有著最頂級的地位呢!這原本應該是一件很值得慶祝的事情,不過Angelababy卻因此飽受爭議。作為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時尚雜誌,《VOGUE》又素來被奉為是時尚界的「Fashion Bible」(時尚聖典),影響力可見一斑!
  • 譚松韻回應以家人之名愛情戲爭議 劇情爭議詳情介紹
    #譚松韻回應以家人之名愛情戲爭議#近日不少人都在關注熱播電視劇以家人之名,只是之前的溫馨親情劇走向劇情發生了不少變化,開始往愛情線發展,引起了不少爭議。而近日作為主演之一的譚松韻回應以家人之名愛情戲劇情爭議,一起了解一下是怎麼回事吧。與剛開播時不同,以家人之名在播出過半之後口碑卻急轉直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編劇對於感情線的處理令人無法理解。
  • 雜誌封面照僅登特刊引爭議,時尚圈太現實
    對於女明星來說,時尚雜誌封面也是「咖位大小」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紅極一時的女明星,可能一個月內就能登上好幾個知名雜誌的封面,成為當月最炙手可熱的人物之一。很多粉絲和路人經常會揪著這個點,來評判一個明星紅不紅。
  • 勞動爭議調解的基本程序是什麼,勞動爭議怎麼調解?
    勞動爭議調解是指在企業與員工之間,由於社會保險、薪資、福利待遇、勞動關係等發生爭議時,由第三方(例如專業性的人才機構、爭議調解中心等)進行的和解性諮詢,通過勞動爭議調解達到法律諮詢、和解方式等的說明。那麼勞動爭議調解的基本程序是什麼,勞動爭議怎麼調解?
  • 集體土地權屬爭議,應將爭議土地確權給長期管理使用爭議土地的一方...
    來源 | 東方法律檢索 裁判要旨:農民集體經濟組織之間發生土地權屬爭議的,人民政府確定土地權屬時,應當根據爭議土地的管理使用情況,尊重歷史,面對現實,實事求是作出處理,原則上應當將爭議土地確權給長期管理使用爭議土地的一方當事人。
  • 達科塔·詹森:《五十度灰》裡的格雷女,頗受爭議的美國星二代
    成為模特之後經常為時尚雜誌拍封面照片,在她17歲的時候索性籤約模特公司成為專職模特。化上淡妝的達科塔·詹森無論是氣質還是穿搭非常適合做演員,於是在2006年拿到第63屆金球小姐的模特最高殊榮之後,她開始謀求轉型,在模特事業處於頂峰時期的時候選擇全身而退,一心一意進軍演藝圈。
  • AJ31 —— 爭議之作
    1985
  • 搞笑韓劇《哲仁王后》劇火爭議大!3大爭議讓上千民眾請願下架
    《哲仁王后》爭議:改編、辱韓、架空歷史韓劇《哲仁王后》講訴原本在2020年的廚師張奉煥(崔振赫飾),靈魂不小心穿越道了朝鮮中耊娘娘金素榮(申惠善飾)的體內,從而翰哲宗(金正賢飾)展開一連串的爆笑生活。看到故事簡介一定會讓愛追劇的人連想到一部陸劇《太子妃升職記》,雖說是改編自《太子妃升職記》,但卻有人爆出根本沒買版權,也有說版權是過期的,諸多爭議讓人眼花撩亂,不過讓陸網友爆氣的點主要是布景,中國的布景卻放在韓國的歷史中,讓陸網友紛紛出來抵制抄襲。
  • LOL莎彌拉技能預告放出,大招卻引發爭議:太像死神和馬可波羅?
    從已知的資料和官方的預告來看,莎彌拉的技能可以概括為以下的內容:Q提供傷害,W可破壞飛行道具,E是位移,而大招則是最具有爭議的存在。大招的效果是短時間內向周圍發射子彈,造成傷害並附帶吸血效果。看起來很酷炫的大招,為何會陷入爭議呢?
  • 消費爭議大?可邀請專家學者或社會人士參與調解
    消費爭議該如何調解?記者19日獲悉,《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消費爭議調解程序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已正式印發並實施。《規定》指出,一旦消費爭議涉及的法律關係複雜、影響較大,可邀請專家學者、社會人士參與調解。
  • 臺灣悠遊卡惹爭議:當創意營銷踩到民意地雷
    頗為大膽的行銷舉動,可捅了臺灣輿論和民意的馬蜂窩。這款被冠以羶腥色吸睛的悠遊卡,贊同者有之,痛批者更多。   騙男生來搭公車?   臺灣的悠遊卡用途廣泛。坐公交車、捷運、臺鐵,在臺北騎公共自行車,都可刷卡。2300萬人口的臺灣,悠遊卡發卡總數已經超過5400萬張。   請名人代言是商家慣用的行銷手段。
  • 「老北京吃播」引爭議 他們的「地道」不地道
    老人  我最擔心的,是年輕人看了視頻,以為老北京人說話做事都是這樣,其實根本不是。  專家  老北京的文化,不必拘泥於這些形式,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追求,絕不是裝腔作勢。  網友  看這些視頻非但沒讓我喜歡上北京,反倒讓我有了一種「因為一個人討厭一座城」的感覺。
  • 芬蘭總理深V造型引爭議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報導】因為一張雜誌封面照,芬蘭總理桑娜·馬林陷入爭議。馬林登上時尚雜誌《Trendi》的封面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英國《獨立報》16日消息,這位35歲的總理此前登上了該國時尚雜誌《Trendi》的封面,照片中她身穿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