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吃播」引爭議 他們的「地道」不地道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大胃吃播剛禁止 土味吃播又來了

  他們的「地道」不地道

  「嗨,您猜怎麼著,老北京就好這一出。就這一口,那是蓋了帽了,真地道!」最近一段時間,有幾位「北京的爺」,憑藉老北京美食題材的吃播小視頻火了,隨之也爭議四起。

  「這能代表老北京嗎?」許多網友發出質疑。本報記者獨家專訪「老北京吃播」中的一位——「猴爺」,也採訪了土生土長的北京市民和民俗學家,對吃播中的「老北京」,他們都有各自的看法。

  市民

  這樣的吃法真是北京文化?您靠譁眾取寵得到點兒流量,卻糟蹋了北京上千年的東西。

  老人

  我最擔心的,是年輕人看了視頻,以為老北京人說話做事都是這樣,其實根本不是。

  專家

  老北京的文化,不必拘泥於這些形式,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追求,絕不是裝腔作勢。

  網友

  看這些視頻非但沒讓我喜歡上北京,反倒讓我有了一種「因為一個人討厭一座城」的感覺。

  爭議

  「老北京吃播」引一些網友不滿

  「喲,這不是猴爺嗎!給您請安了!」一段標題為「老北京偶遇行禮」的視頻裡,一個穿著T恤的年輕人,單膝下跪給面前的「猴爺」行了個禮。「猴爺」看起來不過三十多歲,但穿的卻是盤口對襟衣,頭戴瓜皮帽,全然不像這個時代的人。評論區裡,有網友大呼「我這是穿越了嗎」,還有人則是看起了熱鬧:「老北京人都這樣嗎?太地道了!」

  這幾位「爺」的視頻,雖然總是在介紹美食,但吸引眼球的是他們誇張的語氣和神態。不管是吃炒肝、滷煮,還是韓餐、炸雞,他們都會用「真地道」「蓋了帽了」來形容。以至於有觀眾忍不住調侃了起來:「老北京沒有路,全是地道。」還有人把不同博主的視頻素材剪輯到一起,做成了名為「老北京地道戰」的搞笑遊戲。

  受其影響,一些明顯是其他省市的博主,也想分一杯「老北京」的羹。有博主操著純正的東北話介紹從未在北京流行過的「老北京特色美食」,場面既滑稽又尷尬。

  「這不是在宣傳老北京,這是在抹黑老北京!」72歲的尹宏林顯得有些生氣。老尹從小在胡同裡長大,平時街裡街坊見面,打招呼都是客客氣氣的,語氣也比較平和。而在視頻裡,這些博主跟別人說話,要麼吊著嗓子,要麼拿腔拿調,這讓老尹十分無奈。

  「我最擔心的,是年輕人看了視頻,以為老北京人說話做事都是這樣,其實根本不是。誰沒事天天這麼說話?流裡流氣的,跟痞子一樣。」至於視頻裡老北京提籠架鳥的狀態,在工廠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尹說,身邊的北京人,「還是踏實肯幹的多」。

  態度

  北京文化不應是裝腔作勢

  同樣在胡同住了幾十年的老北京劉燕,對於這些視頻也是嗤之以鼻。「先不說視頻的風格有多誇張,多脫離現實,就連裡面展現的理兒和規矩,也有好多是錯的。」比如,其中一個博主拿糖油餅蘸炒肝吃,這在劉燕看來就「很不地道」。

  還有的博主,正吃著炸醬麵,別人一叫他,居然把筷子插在了碗裡。「我小時候要這麼幹,是要挨打的!太不吉利!」還有的博主,一面介紹著老北京的習俗,一面吧唧著嘴吃飯。劉燕表示,連這種最基本的素質都沒有,怎麼好意思拍視頻去介紹老北京呢?

  最讓劉燕生氣的,是一些博主「自己發明」的老北京吃法。一位博主稱,「老北京烤鴨講究武吃」,說著就把甜麵醬抹在了整隻烤鴨上,抱起鴨子直接啃了一口,之後還拿起荷葉餅擦起了嘴。劉燕表示,說到「武吃」,老北京的炙子烤肉倒是有一種武吃的吃法,但從沒聽過武吃烤鴨。「這也太噁心了,哪兒有這麼吃的?」

  「我無意間看過這些視頻,我覺得,老北京的文化不必拘泥於這些形式,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追求。」北京民俗專家、美食家張燕軍說,北京真正的文化精髓,是一種包容,「不管是飲食、禮儀還是說話方式,我個人認為,真正地道的老北京,絕不是裝腔作勢。」

  「我家是好幾代都在北京,可我說話不像他們那樣,有所謂特別的北京味兒。」他認為,博主們應該發揮網際網路的傳播優勢,多介紹比較少見的老北京特色,「現在看上去,都是豆汁、焦圈這些外地人早都知道的,而真正需要挖掘的北京特色,很少有人介紹。」

  張燕軍還表示,老北京的價值取向是比較平和的,不是為了流量就博出位。

  他說

  猴爺:我有演的成分

  在朝陽區高碑店一個民俗文化園區內,記者看到了猴爺小視頻裡經常出現的那個小桌。天冷風大,小桌上滿是灰塵。就在小桌後面的小店裡,猴爺正接著電話。「歡迎歡迎,我這馬上完,你們先看看。」這時候的猴爺,說話語氣和小視頻裡不一樣,沒有故意拿著腔調。

  這是一家古玩店,猴爺本行就是做古玩生意,而且主要銷路是網絡。等掛了電話,猴爺拿手機翻他最早的視頻。「一開始都是這樣的,介紹我自己的工作。」視頻裡,猴爺在介紹文玩常識,一股「國寶檔案」的氣息,沒有現在經常用的「蓋了帽了」。數據顯示,每個視頻只有七八萬人次觀看量。不像現在「老北京地道戰」,每次都有幾百萬人次觀看。

  「做什麼總得做好吧,我也是後來才明白小視頻應該怎麼做。」他說,必須要讓觀看者產生分歧,「太平淡,真沒人看。」

  猴爺說自己不會做飯,對吃也沒什麼研究,吃的都是外賣,但是餐具都是店裡的古玩,「我想帶這些」。新增的粉絲,極少有人能看出來餐具是古玩的,但因為粉絲數量龐大,「一百個人裡頭能有一個看出來,我就值了」。

  現在,猴爺已經在視頻裡帶貨,賣食品。他坦承自己這一年來,因為小視頻的火熱傳播,已經有了收益。他不否認自己紅了,但是沒扔下本職工作,因為忙著古玩生意,最近的視頻反而少了,「我們出來幹活,不就是為了掙錢,為了改善家裡的生活嗎?做小視頻掙錢,我承認。視頻裡帶貨,是人家出錢請我,是生意。」

  對網上的討論、批評甚至攻擊,猴爺說自己不在乎,而且猴爺這個形象、服裝、腔調,「有演的成分,絕對有。就像看電視劇一樣,有人喜歡發彈幕罵裡面的角色,我就笑笑。」

  對話

  誇張的演繹才有人看

  記者: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拍小視頻的?

  猴爺:我拍這些已經有五六年了。一開始就是介紹古玩,介紹我的事業,拍各地收藏品。五六年下來,粉絲三萬多。後來疫情期間沒法出京,貨也賣完了,沒事幹,就拍了一段在雪地裡吃早飯的,沒想到火了。後來我發現正兒八經說古玩沒人看,就這種誇張的演繹有人看。粉絲現在漲到九十多萬。

  記者:您認為在網際網路時代,視頻風格誇張、有爭議甚至爭吵,是不是提升流量的必然手段?

  猴爺:肯定是,沒有爭議就沒有熱點,沒有熱點就沒有人參與,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記者:看了視頻之後,很多網友表示不理解,北京網友也表示「猴爺」說話、吃東西的方式不能代表北京人,您怎麼看?

  猴爺:我在家,是個我媳婦的主都做不了的人,我代表不了任何人,對號入座不是我的事。當然,視頻裡面需要添加一些「佐料」,我覺得能讓這些東西變得更讓人接受。

  記者:可不可以說「猴爺」是一個人設,是一個演繹的角色?

  猴爺:絕對是這樣。

  記者:您的流量已經變現了嗎?

  猴爺:已經變現了。

  本報記者 孫毅 莫凡

相關焦點

  • 吃播中的老北京引爭議,北京文化絕不是裝腔作勢地演
    「老北京烤鴨講究武吃」,說著就把甜麵醬灑在了整隻烤鴨上,抱起鴨子直接啃了一口,之後還拿起荷葉餅擦起了嘴。與這名吃播博主類似,憑藉老北京吃播小視頻裡誇張的演繹,最近,幾位北京的「爺」火了。不管是吃炒肝、滷煮,還是韓餐、炸雞,他們都會用「真地道」「蓋了帽了」來形容。有網友忍不住調侃起來:「老北京沒有路,全是地道。」
  • 博主吃播老北京美食引爭議,北京文化絕不是裝腔作勢地演!
    重點:「老北京烤鴨講究武吃」,說著就把甜麵醬灑在了整隻烤鴨上,抱起鴨子直接啃了一口,之後還拿起荷葉餅擦起了嘴。與這名吃播博主類似,憑藉老北京吃播小視頻裡誇張的演繹,最近,幾位北京的「爺」火了。不管是吃炒肝、滷煮,還是韓餐、炸雞,他們都會用「真地道」「蓋了帽了」來形容。有網友忍不住調侃起來:「老北京沒有路,全是地道。」
  • 博主吃播老北京美食引爭議 網友:這能代表老北京?
    「嗨,您猜怎麼著,老北京起來就好這一出。就這一口,那是蓋了帽了,真地道!」最近一段時間,有幾位北京的「爺」,憑藉老北京美食題材的吃播小視頻,火了,也爭議四起。「這能代表老北京嗎?」許多網友發出質疑。北京晚報記者獨家專訪到老北京吃播博主中的一位——「猴爺」,也採訪了土生土長的北京大爺大媽和民俗學家,對吃播中的老北京,他們都有各自的看法。
  • 猴爺「蓋了帽了真地道」吃播引爭議,裝腔作勢能體現北京文化精髓嗎?
    重點「老北京烤鴨講究武吃」,說著就把甜麵醬灑在了整隻烤鴨上,抱起鴨子直接啃了一口,之後還拿起荷葉餅擦起了嘴。與這名吃播博主類似,憑藉老北京吃播小視頻裡誇張的演繹,最近,幾位北京的「爺」火了。不管是吃炒肝、滷煮,還是韓餐、炸雞,他們都會用「真地道」「蓋了帽了」來形容。有網友忍不住調侃起來:「老北京沒有路,全是地道。」
  • 老北京人吃早點有講究,這些早餐絕對是城裡的主角兒,你愛吃哪樣
    吃早點,一碟兒鹹菜,一個火燒,也能吃出個樂兒,吃出個彩兒。就說這燒餅吧,這老北京早點的主食。從來都是現烙的,有一種叫馬蹄燒餅,現在不知還有多少地兒做,做的地道不地道了,它是半發麵的,兩面兒都有芝麻,但芝麻不多,內瓤兒的面也不多,薄薄的兩層皮兒,(看著鼓鼓的)
  • 老北京的盛夏吃食
    老北京人有個習慣,就是什麼東西都講究個吃鮮兒,於是都喜歡買上十幾個青玉米拿回家裡煮著吃。這剛出地的老玉米,湛青碧綠,一掐一汪水,透著新鮮,只要煮上一會兒,就滿院子的清香。等煮熟了,您再看那玉米,白的似玉,黃的似金,那香味兒撲得人直要流口水。急性子的孩子們連忙拿過一根筷子讓大人杵上一個,一邊吹著上面的熱氣兒,一邊吃。
  • 老北京人的飯後甜點,大餐之後來點素,錦芳小吃的麵茶地道講究!
    甭看瓊脂隨處可見,但在過去老北京也算是高級貨,只有宮廷御廚才用得起,而老北京人吃的豌豆黃沒錢加瓊脂所以只能磨練自個兒的手藝,通過一個熬字兒讓豌豆黃自個兒凝固所以只有老北京人做的豌豆黃才能吃到真材實料,能有綿如細沙的奇妙口感,而老北京小吃也靠著傳統的手藝讓北京人吃著更健康更踏實
  • 老北京人離不開的美食,芥末墩炒麻豆腐,它倆才是真正的地道京味
    >對於無肉不歡的朋友來說,也許京城老字號功德林的一桌素菜會讓您覺得有點太過素麵朝天了,有點難以接受,不過葷素搭配起來的話就不一樣了,而且葷素搭配自古以來就是咱北京人飯桌上的膳食講究,如果說葷菜硬貨是解饞填飽肚子的,那麼素菜大多數都是環衛工人,幫著您解油膩比方說咱北京有一家專門靠肉為生的飯館,他們就有一道一道離不開的素食
  • 韓國吃播最愛的辣醬炒年糕,地道配方拿走!
    喜歡美食的吃貨們,應該都看過吃播,從日本最早的大胃王木下,到密子君,再到現在風頭正勁的浪胃仙,各個國家的吃播都層出不窮。不過最喜歡的還是韓國的吃播可能因為經常看韓劇的原因,總是覺得韓劇裡的人吃飯非常香,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叫金三順》裡面的三順,每次不開心的時候,總會回到家,拿出那個大大的不鏽鋼碗,拌上一碗超多的飯,仿佛這一碗吃完,所有的煩惱就都沒有了。
  • 老北京地道小吃,豆汁兒,灌腸,炸醬麵,驢打滾你吃過哪幾種呢
    要說起老北京,應該有很多人對它有深厚的情誼吧。老北京人說話的兒化音應該也是很多人都喜歡聽的吧,反正小編是很喜歡的。老北京是對古都北京的傳統風俗的叫法,北京作為七大古都之首,無論是老百姓還是官員們,對衣著打扮都相當重視。
  • 淺談老北京「酒文化」,地道小酒館裡喝什麼的多
    但說起吃的時候,不少人都暗自捂嘴。原來,這傢伙去北京吃飯,竟然選錯了酒。北京是古都,不僅僅有包容的歷史文化,更有豐富的飲食文化和酒文化。要說酒文化,我先說兩個大家比較陌生的詞兒:大酒缸、小酒窯。一.大酒缸大酒缸是歷史產物,據說解放後就慢慢消失了。如今對大酒缸依稀有印象的恐怕也是80多歲的耄耋老者。
  • 地道的老北京豆角燜面,這樣做方法簡單,麵條不粘又筋道
    地道的老北京豆角燜面,這樣做方法簡單,麵條不粘又筋道北方人是特別喜歡吃麵食的,饅頭、餃子麵條都是北方人眼中最好吃的東西,我們家就是地道的東北人,家人尤其喜歡吃麵條,各種做法都喜歡吃,所以我們家一般一周都會吃好幾次的麵條
  • 想吃正宗的老北京炸醬麵,來崇文門這家店就對了
    夏天來到北京,必吃的除了烤鴨之外,您得來一碗地道的老北京炸醬麵嘗一嘗,保證你吃過之後,賽過活神仙。別看北京城經營麵食的館子不少,想吃一口地道的老北京炸醬麵,如果沒有北京當地的朋友帶著你,怕是你還真要費點功夫找一找。
  • 在哈爾濱吃地道的老北京炙子烤肉!
    銅鍋燒炭,雖然成本比電磁爐高出很多,但是味道卻不是現代化的機器和電能夠帶來的。決心要把老北京傳統燒肉帶回哈爾濱的80後老闆,選肉配料全都親力親為,肉要選最好的,味道不滿意就一次次嘗試研究。這裡的牛羊肉肉嫩羶味少,加上孜然香,多吃也不膩。沾上和好的小料,你是否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
  • 地道老北京銅火鍋,暢快感受2163公裡外的北京老火鍋滋味
    地道老北京銅火鍋,京莊銅鍋涮,位於深圳南山區華僑城東部市場,就在創意園美食樓三樓。一家源自老北京的火鍋店,將街巷胡同文化帶來深圳,遙想2163公裡外的北京火鍋滋味,近在咫尺。從內蒙古高原精選而來的羔羊肉,吃遍廣袤草原,喝遍大山清泉。
  • 尋味 |中國 地道京味兒 傳統老北京炸醬麵
    ▶炸醬麵在北京的流行程度,從老北京關於炸醬麵的順口溜可見一斑:「青豆嘴兒、香椿芽兒,焯韭菜切成段兒;芹菜末兒、萵筍片兒,狗牙蒜要掰兩瓣兒;豆芽菜,去掉根兒,頂花帶刺兒的黃瓜要切細絲兒;心裡美,切幾批兒,焯江豆剁碎丁兒
  • 打卡傳說中火爆京城的門丁肉餅店,地道的老北京小吃
    門丁肉餅又叫門釘肉餅,是老北京的一種傳統小吃。跟故宮午門大門上鋥亮的大門釘一樣,吃了門丁肉餅也是吉祥好運的寓意,傳說清朝皇宮的御膳房為慈禧太后做了這道有餡的肉餅,慈禧很喜歡,問叫什麼,御廚靈機一動想到宮廷大門上的門釘,就隨口說叫門釘肉餅,於是就流傳開了。
  • 老北京醬油汆,水疙瘩,菜糰子,老北京這些吃食簡直太香了!
    鹹湯兒面是麵條兒的一種常見吃法兒,也算是一種地道的老北京風味兒,過去家裡常吃。小時候,家裡條件有限,沒有太多蔬菜,自家醃的水疙瘩的鹹湯兒是常備的。這是純正老北京人的美食,沒吃過都不能輕易說你是北京人。水疙瘩炒黃豆這道菜,絕對是北京人冬天的當家食物。水疙瘩切絲,配上黃豆上鍋煸炒,如果喜歡吃辣,可以稍微澆一點辣椒油。
  • 穆裡尼奧1句話引爭議:鏟斷腿吃紅牌,無需任何批評
    穆裡尼奧1句話引爭議:鏟斷腿吃紅牌,無需任何批評 原標題:三觀已毀?穆裡尼奧1句話引爭議:鏟斷腿吃紅牌,無需任何批評三觀已毀?穆裡尼奧1句話引爭議:鏟斷腿吃紅牌,無需任何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