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了帽了」!吃播中的老北京引爭議,北京文化絕不是裝腔作勢地演

2021-01-08 京報網

「老北京烤鴨講究武吃」,說著就把甜麵醬灑在了整隻烤鴨上,抱起鴨子直接啃了一口,之後還拿起荷葉餅擦起了嘴。

與這名吃播博主類似,憑藉老北京吃播小視頻裡誇張的演繹,最近,幾位北京的「爺」火了。不管是吃炒肝、滷煮,還是韓餐、炸雞,他們都會用「真地道」「蓋了帽了」來形容。

有網友忍不住調侃起來:「老北京沒有路,全是地道。」調侃之後,許多網友質疑,「這能代表北京嗎?」一名網友在一條視頻下留言:「因一個人,討厭一座城」,得到了數百網友點讚。

北京民俗專家、美食家張燕軍認為,北京真正的文化精髓是一種包容,不管是飲食、禮儀還是說話方式,不是為了北京而北京,也絕不是裝腔作勢。 

「嗨,您猜怎麼著,老北京起來就好這一出。就這一口,那是蓋了帽了,真地道!」最近一段時間,有幾位北京的「爺」,憑藉老北京美食題材的吃播小視頻,火了,也爭議四起。

「這能代表老北京嗎?」許多網友發出質疑。北京晚報記者獨家專訪到老北京吃播博主中的一位——「猴爺」,也採訪了土生土長的北京大爺大媽和民俗學家,對吃播中的老北京,他們都有各自的看法。

熱議:老北京沒有路,全是地道

「喲,這不是猴爺嗎!給您請安了!」一段標題為「老北京偶遇行禮」視頻裡,一個穿著T恤的年輕人,單膝下跪給面前的「猴爺」行了個禮。「猴爺」看起來不過三十多歲,但穿的卻是盤口對襟衣,頭戴瓜皮帽,全然不像這個時代的人。評論區裡,有網友大呼「我這是穿越了嗎」,還有人則是看起了熱鬧:「老北京人都這樣嗎?太地道了!」

這幾位「爺」的視頻,雖然總是在介紹美食,但吸引眼球的是他們誇張的語氣和神態。不管是吃炒肝、滷煮,還是韓餐、炸雞,他們都會用「真地道」「蓋了帽了」來形容。有觀眾忍不住調侃起來:「老北京沒有路,全是地道。」還有人把不同博主的視頻素材剪輯到一起,做成了名為「老北京地道戰」的搞笑遊戲。

受其影響,一些明顯是其他省市的博主,也想分一杯「老北京」的羹。有博主操著純正的東北話介紹從未在北京流行過的「老北京特色美食」,場面既滑稽又尷尬。

老年人:這些人代表不了老北京

「這不是在宣傳老北京,這是在抹黑老北京!」72歲的尹宏林顯得有些生氣。老尹從小在胡同裡長大,平時街裡街坊見面,打招呼都是客客氣氣的,語氣也比較平和。而在視頻裡,這些博主跟別人說話,要麼吊著嗓子,要麼拿腔拿調,這也讓老尹十分無奈。「我最擔心的,是年輕人看了視頻,以為老北京人說話做事都是這樣,其實根本不是。誰沒事天天這麼說話?流裡流氣的,跟痞子一樣。」至於視頻裡老北京提籠遛鳥的狀態,在工廠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尹說,身邊的北京人,「還是踏實肯幹的多。」

同樣在胡同住了幾十年的老北京劉燕,對於這些視頻也是嗤之以鼻。「先不說視頻的風格有多誇張,多脫離現實,就連裡面展現的理兒和規矩,也有好多是錯的。」比如,其中一個博主拿糖油餅蘸炒肝吃,這在劉燕看來就「很不地道」,因為一般是包子才能蘸炒肝。還有的博主,正吃著炸醬麵,別人一叫他,居然把筷子插在了碗裡。「我小時候要這麼幹,是要挨打的!太不吉利!」還有的博主,一面介紹著老北京的習俗,一面吧唧嘴吃著飯。劉燕表示,連這種最基本的素質都沒有,怎麼好意思拍視頻去介紹老北京呢?

最讓劉燕生氣的,是一些博主「自己發明」的老北京吃法。一名博主稱,「老北京烤鴨講究武吃」,說著就把甜麵醬灑在了整隻烤鴨上,抱起鴨子直接啃了一口,之後還拿起荷葉餅擦起了嘴。劉燕表示,說到武吃,老北京的炙子烤肉館倒是有一種武吃的吃法,但從沒聽過武吃烤鴨。「這也太噁心了,哪有這麼吃的?」

專家:老北京文化不拘泥於這些形式

「我無意間看過這些視頻,我覺得,老北京的文化,不必拘泥於這些形式,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追求。」北京民俗專家、美食家張燕軍說,北京真正的文化精髓,是一種包容,「不管是飲食、禮儀還是說話方式,我個人認為,不是為了北京而北京,絕不是裝腔作勢。」

「我家是好幾代都在北京,我覺得我說話,沒像他們那樣,有所謂特別的北京味兒。」他認為,博主們應該發揮網際網路的傳播優勢,多介紹比較少見的老北京特色,「現在看上去,都是豆汁、焦圈這些,外地人都知道的北京東西,真正需要挖掘的,很少有人介紹。」

張燕軍還表示,老北京的價值取向是比較平和的,不是為了流量就博出位。

猴爺:我有演的成分

在朝陽區高碑店一個民俗文化園區內,記者看到了猴爺小視頻裡經常出現的那個小桌。天冷風大,小桌上滿是灰塵。就在小桌後面的小店裡,猴爺正接著電話。「歡迎歡迎,我這馬上完,你們先看看。」這時候的猴爺,說話腔調和小視頻裡不一樣,沒有故意拿著腔調。

這是一個古玩店,猴爺本行就是做古玩生意,而且主要銷路是走網絡。等掛了電話,猴爺拿手機翻他最早的視頻。「一開始都是這樣的,介紹我自己的工作。」視頻裡,猴爺在介紹文玩常識,一股「國寶檔案」的氣息,沒有現在經常用的「蓋了帽了」。這樣的視頻,「沒人看」。數據顯示,每個視頻,只有七八萬人次觀看量。可每次「老北京地道戰」,幾百萬人次觀看。「做什麼總得做好吧,我也是後來才明白小視頻應該怎麼做。」他說,必須要讓觀者產生分歧,「太平淡,真沒人看。」

猴爺說自己不會做飯,對吃也沒什麼研究,吃的都是外賣,但是餐具都是店裡的古玩,「我想帶這些」。新增的粉絲,極少有能看出來餐具是古玩的,但因為粉絲數量龐大,「一百個人裡頭能有一個看出來,我就值了」。

現在,猴爺已經在視頻裡帶貨,賣食品。他坦承自己這一年來,因為小視頻的火熱傳播,已經有了收益。「我們出來幹活,不就是為了掙錢,為了改善家裡的生活嗎?做小視頻掙錢,我承認。視頻裡帶貨,是人家出錢請我,是生意。」正說著,猴爺定睛看向柜子頂,「嘿,找了一天了,這個蟲,找著了。」他起身登高,小心翼翼把蟲用手護著,重新裝回葫蘆裡。

「我骨子裡是一個傳統的人,我喜歡的是這些傳統的東西。」他不否認自己紅了,但是沒扔下本職工作,因為忙著古玩生意,最近的視頻反而少了,「網際網路時代,網紅這種符號是很短暫,絕對有不火的時候。所以,我不可能把生意扔了,全身心做這個。」

對網上的討論、批評甚至攻擊,猴爺說自己不在乎,而且猴爺這個形象、服裝、腔調,「有演的成分,絕對有。就像看電視劇一樣,有人喜歡發彈幕罵裡面的角色,我就笑笑。」

對話:誇張的演繹才會得到關注

記者: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拍小視頻的?

猴爺:我拍這些已經有五六年了。一開始就是介紹古玩,介紹我的事業,去各地收藏品。五六年下來,粉絲三萬多。後來2020年疫情期間,沒法出京,貨也賣完了,沒事幹,就拍了一段在雪地裡吃早飯的,沒想到火了。後來,我發現正兒八經說古玩沒人看,就這種誇張的演繹,有人看。粉絲現在漲到九十多萬。

記者:您認為在網際網路時代,視頻風格誇張、有爭議甚至爭吵,是不是提升流量的必然手段?

猴爺:肯定是,沒有爭議就沒有熱點,沒有熱點就沒有人參與,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記者:看了視頻之後,很多外地網友表示不理解,北京網友也表示猴爺說話、吃東西的方式不能代表北京人,您怎麼看?

猴爺:我跟家,跟我媳婦都做不了主的人,我代表不了任何人,對號入座不是我的事。當然,視頻裡面需要添加一些佐料,我覺得能讓這些東西,變得更讓人接受。

記者:可不可以說「猴爺」是一個人設,是一個演繹的角色?

猴爺:絕對是這樣。

記者:您的流量已經變現了嗎?

猴爺:已經變現了。

記者:您也曾經說過,對您本人的攻擊無所謂,但是也有底線。

猴爺:對,對我攻擊無所謂,因為我做出這種行為讓你很不滿,你也許可以吐口水,但是請你尊重你自己,咱們都是爹媽養的,互相尊重對方的長輩。

(原標題:博主吃播老北京美食引爭議,北京文化絕不是裝腔作勢地演!)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毅 莫凡

流程編輯:u007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博主吃播老北京美食引爭議,北京文化絕不是裝腔作勢地演!
    重點:「老北京烤鴨講究武吃」,說著就把甜麵醬灑在了整隻烤鴨上,抱起鴨子直接啃了一口,之後還拿起荷葉餅擦起了嘴。與這名吃播博主類似,憑藉老北京吃播小視頻裡誇張的演繹,最近,幾位北京的「爺」火了。不管是吃炒肝、滷煮,還是韓餐、炸雞,他們都會用「真地道」「蓋了帽了」來形容。有網友忍不住調侃起來:「老北京沒有路,全是地道。」
  • 「老北京吃播」引爭議 他們的「地道」不地道
    大胃吃播剛禁止 土味吃播又來了   他們的「地道」不地道  「嗨,您猜怎麼著,老北京就好這一出。就這一口,那是蓋了帽了,真地道!」最近一段時間,有幾位「北京的爺」,憑藉老北京美食題材的吃播小視頻火了,隨之也爭議四起。  「這能代表老北京嗎?」
  • 猴爺「蓋了帽了真地道」吃播引爭議,裝腔作勢能體現北京文化精髓嗎?
    重點「老北京烤鴨講究武吃」,說著就把甜麵醬灑在了整隻烤鴨上,抱起鴨子直接啃了一口,之後還拿起荷葉餅擦起了嘴。與這名吃播博主類似,憑藉老北京吃播小視頻裡誇張的演繹,最近,幾位北京的「爺」火了。不管是吃炒肝、滷煮,還是韓餐、炸雞,他們都會用「真地道」「蓋了帽了」來形容。有網友忍不住調侃起來:「老北京沒有路,全是地道。」
  • 博主吃播老北京美食引爭議 網友:這能代表老北京?
    「嗨,您猜怎麼著,老北京起來就好這一出。就這一口,那是蓋了帽了,真地道!」最近一段時間,有幾位北京的「爺」,憑藉老北京美食題材的吃播小視頻,火了,也爭議四起。「這能代表老北京嗎?」許多網友發出質疑。北京晚報記者獨家專訪到老北京吃播博主中的一位——「猴爺」,也採訪了土生土長的北京大爺大媽和民俗學家,對吃播中的老北京,他們都有各自的看法。
  • 「蓋了帽了老北鼻」,讓北京人第一次體會到東北人的悲傷
    這裡說的老北京吃播,並不是廣義上的,品嘗北京傳統美食的博主們,而是最近網上興起的一群,操著極為誇張北京口音,讓你分不清是哪朝哪代的人。視頻裡,一個頭戴地主帽的北京吃播博主,坐在路邊吃著炒肝和包子,本來是一頓很普通的北京早餐吃播,卻在他的誇張演繹之下,卻出現了一種無敵煩人的效果。
  • 老北京點菜「蓋了帽兒了」;山東敬酒「不計其數」這些酒桌文化你...
    後來酒逐漸成為貴族人群餐飲招待的飲品,再後來酒成為了全社會招待貴客的飲品,由此也誕生了我國悠久的飲酒文化。由此也誕生了繁雜的酒禮、酒德。在儒家文化統治的2000多年歷史中,酒禮、酒德逐漸成為大家餐飲中應該遵守的一種公德。在古代酒桌失德是一種很不禮貌,甚至被定義為犯罪行為。歷史上最出名的酒桌失德事件,莫過於漢朝時期灌夫酒桌失德。漢丞相田蚡娶妻設宴,灌夫酒席上醉酒,失了酒桌禮儀。
  • 老北京「蓋了帽兒了」;山東「不計其數」這些酒桌文化你知道嗎?
    後來酒逐漸成為貴族人群餐飲招待的飲品,再後來酒成為了全社會招待貴客的飲品,由此也誕生了我國悠久的飲酒文化。由此也誕生了繁雜的酒禮、酒德。在儒家文化統治的2000多年歷史中,酒禮、酒德逐漸成為大家餐飲中應該遵守的一種公德。在古代酒桌失德是一種很不禮貌,甚至被定義為犯罪行為。歷史上最出名的酒桌失德事件,莫過於漢朝時期灌夫酒桌失德。漢丞相田蚡娶妻設宴,灌夫酒席上醉酒,失了酒桌禮儀。
  • 走進北京,老北京飲食文化
    北京既是中國地方風味食品的集合地,也是世界美食聚集地。京菜是北京旅遊觀光客的首選美食,如全聚德烤鴨,東來順清真速溶羊肉,北京燒烤和各種老北京風味小吃必不可少美味。如果你在北京老字號餐廳,聽著京劇的叫賣聲,欣賞京劇的精髓,聽逗笑的相聲,嚼著京味小吃,你就能感受到心情不同。
  • 復興中華傳統文化 匠心重塑「老北京城門」
    中國財富網訊 北京古城是世界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作為中國城市建築的文化符號,老北京城門承載了無數人關於昔日北京古城的記憶。如今,老北京的16座「城門」和10座「角樓」,依託紫檀木、陰沉木,以微縮景觀的形式,重新「回」到了人們身邊。這些「城門」和「角樓」,是富華國際集團主席、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帶領百餘名高級匠師團隊,歷時10年,用檀雕技藝,按照1:10的比例,經由日日夜夜精雕細琢製作完成。
  • 老北京的盛夏吃食
    涼糕是夏日老北京人對切糕的一種吃法。其做法是用棗兒或豆沙及糖和糯米(俗稱江米)做成的切糕切成長方塊兒放在冰上,上面蓋上乾淨的布,這就成了涼糕。看著透亮,吃起來又涼、又甜,爽口舒心。一是煮青玉米,過去一進7月,頭茬的青玉米就上市了,胡同裡時常有從近郊區來的農民,挑著一副挑子,走街串巷地叫賣。老北京人有個習慣,就是什麼東西都講究個吃鮮兒,於是都喜歡買上十幾個青玉米拿回家裡煮著吃。這剛出地的老玉米,湛青碧綠,一掐一汪水,透著新鮮,只要煮上一會兒,就滿院子的清香。等煮熟了,您再看那玉米,白的似玉,黃的似金,那香味兒撲得人直要流口水。
  • 樂遊北京|尋覓地道老北京怎麼玩?走街串巷才是真「京味兒」
    今天,文旅君就帶您走街串巷,在彎彎繞繞的小胡同中,尋覓地道的老北京~#1南鑼鼓巷南鑼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是我國唯一完整保存著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規模最大、品級最高、資源最豐富的棋盤式傳統民居區,也是最賦有老北京風情的街巷。周邊胡同裡各種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
  • 網絡流行月開盤 那真是蓋了帽了我的老北鼻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月開盤 那真是蓋了帽了我的老北鼻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4-09 17:31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月開盤 那真是蓋了帽了我的老北鼻什麼意思什麼梗? 那真是棒極了我的老寶貝!
  • 「你丫」代表北京話?老北京人卻認為這是句最難聽的罵人話
    北京雖然是首都,以北京語音為基礎普通話雖然推廣到全國,但是只有真正的老北京才知道,現在有些老北京文化已經瀕臨滅絕,甚至比大熊貓還瀕危,老北京文化的傳承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世居北京四百年的趙振華老師(網名:一把駁克槍),研究北京文化多年,今後一段時間,趙老師將每周六晚上八點到九點,在「舊京圖說」讀者群中,分門別類地講述老北京文化。滿人入京第四次大的變動,就是清朝滿人入京,也是帶著數十萬人來的。這數十萬人來了之後,滿八旗就駐紮在內城,把原來北京內城的老百姓,限三天,都挪到了外城。
  • 要體驗地道的老北京味道,就得去這三個地方,哪怕去過一個
    但北京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樓林立,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住在這裡。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在這裡交融,曾經隨處可見的老北京如今已不多見,北京話似乎也只有在一些特殊的場合才能聽到。現代的北京漸漸失去了古老的京味,讓很多外地遊客感到惋惜。今天筆者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北京還保留著完整京味的地方,大家下次去北京的時候可以去體驗一下。
  • 相聲演員獲歌手獎引爭議 音樂、流量誰說了算?
    相聲演員獲歌手獎引爭議  音樂盛典:音樂、流量誰說了算?  文藝彈  近日某音樂盛典把「最具突破男歌手獎」頒給了一位相聲演員,引發了業內不小的爭議。  業內人士認為,我們自己的音樂盛典,就應該有自己的文化底蘊,現在的音樂盛典,缺少好音樂,更缺真正熱愛音樂的節目主辦方。
  • 這個「和老北京沒有半毛錢關係」的北京美食,你一定吃過
    而在這個充斥著美、日、韓式等各類品種的炸雞市場上,老北京炸雞作為一類炸雞流派,牢牢佔據著北京地界的油炸C位,它充滿著市井的氣息,從不用花裡胡哨的銷售手段,僅憑樸素而粗暴的獨特氣質在炸雞界殺出了一條血路……
  • 老北京美式炸雞,怎麼就成了網紅吃食?
    17世紀,美國黑人中開始流行吃剩的雞肉不要扔裹上麵粉炸至金黃酥脆。80年代,肯德基成為婚冠嫁娶的高檔場所。2018年,加沙的軍火商在巴勒斯坦地道裡走私吮指原味雞… 幾千年來,油炸食品用時間來試探人類的欲望底線,歷經本地飲食的排擠和健康飲食的風暴,成功證明了自己的所向披靡。
  • 北京吃麵的好地方
    麵條好吃,湯麵裡基本吃不到牛肉,需要單加。6元一份的涼菜做得都不錯,配一碗熱湯麵吃起來很舒服。  朝陽區望京華聯往南150米路西院內(近一軒餃子館,大廈後院內)  010-64712586  5.北京醉虹樓臺灣餐廳  位於帽兒胡同39號末代皇后婉容的故居內。
  • 老北京醬油汆,水疙瘩,菜糰子,老北京這些吃食簡直太香了!
    這是純正老北京人的美食,沒吃過都不能輕易說你是北京人。記憶中,一粒一粒挑黃豆吃,真的很香!第二天上班,找個小瓶子裝一些帶到單位,同事都爭著吃。不得不說,一道水疙瘩炒黃豆,寄託著濃濃的北京情。醃蘿蔔皮,一道北京傳統的小菜。紅心綠皮的"心裡美"蘿蔔,老北京人都愛吃。北京人過日子講究精打細算,瓤吃完了,皮咱也不浪費。切下的蘿蔔皮,拌糖加醋,也是一道美味的小菜。
  • 老北京的盛夏的吃食
    先說這麵食,老北京人對麵條是情有獨鍾,所以盛夏時節吃得最多的就是麵條。特別是喜歡吃過水麵,清爽、利落。所謂的過水麵是把煮熟的熱面直接放入冷水中過一下,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人們多將熱面放入剛剛從井裡打上來的涼水中,用笊籬攪上幾下就撈到碗裡。由於面是涼的,再放上些黃瓜絲、扁豆絲、煮黃豆等菜碼,然後澆上調稀了的芝麻醬,再配上點青蒜,捧著一碗涼絲絲的過水麵,心中的燥熱先去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