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剪紙文化介紹,鼠年剪紙圖片欣賞

2022-01-25 繁華都市平常心

剪紙是我們中國人很喜歡的一種藝術形式,也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南北朝時期《木蘭辭》中就有「對鏡貼花黃」的詩句。

我們國家的剪紙,是用刻刀或剪刀在一張紙上剪刻出漂亮花紋的一種民間藝術。剪紙製作出來的作品,往往都帖在窗戶、鏡子、柜子等物品上,起裝飾作用。在中國,會剪刀紙、愛剪子的人相當多,筆者小時候,也曾和母親學過一些簡單的剪紙製作方法,而筆者周圍也不乏剪紙愛好者,所以剪紙在中國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並且,現在剪紙已成為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過節時剪福字,結婚時剪「喜喜」字,祝壽時剪壽字等等。

據資料介紹,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剪紙藝術遺產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在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967年,中國考古學家在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昌遺址附近的阿斯塔那的古北朝墓群中,發現了兩張團花剪紙作品,這是我國現已發現的最早的剪紙作品。據介紹,這幾幅剪紙,是採用重複摺疊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擋的處理手法,製作出來的。

「暖湯濯我足,翦紙招我魂」 --- 這是唐朝著名詩人杜甫在其詩作《彭衙行》中的詩句,

這說明唐朝時,剪紙有了大的發展,以剪紙招魂的風俗當時已在民間流傳。

到了宋朝,剪紙又得到了較大的發展,那一時期出現了以剪紙為生的專業藝人。據南宋人周密所著《武林舊事》一書記載,此時杭州的「小經濟」多達上百種。其中就專門有「剪鏃花樣」者,有的善剪「諸家書字」,有的專剪「諸色花樣」。

明、清時期,在民間的彩燈上、日用的扇面上,還有刺繡時用的花樣,都經常使用剪紙作品。這一時期剪紙走向了成熟,也達到了鼎盛時期。

那時,中國民間經常將不同的剪紙作品貼在各種的家具上,從而起到美化生活的效果。這些剪紙帖在不同的物品上,便有了不同的名稱,比如貼在門上的門花,貼在窗戶上的窗花,帖在柜子上的櫃花,還有婚慶時的喜花,屋頂的棚頂花等等,種類繁多。

20世紀初「,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許多先進的知識分子創立了早期的中國民俗學,他廣泛收集各種民間文學資料,以及各種民間美術作品。而這些美術作品中就包括剪紙藝術作品。由於這些先進知識分子的努力,我國的許多的文學、美術作品得到了妥善保護和傳承。

據資料記載,20世紀30年代時,藝術家陳志農在北京開始了民間剪紙的研究與創作。他用速寫和剪影的形式描繪了老北京大量的風俗民情,包括:串街小販、作坊工匠、食攤茶挑、集市廟會、市井閒人等。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剪紙藝術家們更是創作了大量的表現社會主義新人新事的新剪紙,從而開拓出了剪紙創作的新道路。

剪紙藝術自誕生以來,在中國歷史上就沒有中斷過。它是我國歷史文化中,廣受喜愛的一種藝術形式,也是我國歷史文化中,眾多的藝術瑰寶之一。

有關資料收集整理自網絡,有關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靈鼠迎春——大師 鼠年剪紙新作,美不勝收
    作者簡介牛崇姣,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洛陽剪紙藝術研究會會員,偃師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洛陽女美術家協會偃師分會副會長,偃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傳承人。剪紙作品《春夏秋冬》榮獲河南省第四屆民間藝術展一等獎,《和則致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剪刀上的中國風」中國·臨渭·全國剪紙邀請賽榮獲優秀獎,《和平盛世》入選「群英薈萃·剪紙情深」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國首屆剪紙藝術微展,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第二屆全國非遺進校園師生剪紙大展賽》被評為剪紙優勝選手,優秀非遺傳承人。
  • 套色剪紙百鼠圖,祝大家鼠年發財,十二生肖剪紙鼠,妙不可言!
    老鼠嫁女,亦稱鼠娶親、鼠納婦等,舊時中國民間俗信,在正月舉行的祀鼠活動,在我國很流行,是傳統民俗文化中影響較大的題目之一。雖然老鼠嫁女在民俗文化中的表現形式多姿多彩,但各地情節"版本"與"嫁女"時日以及信俗卻有所不同。
  • 英屬澤西郵政發行「鼠年大吉」生肖郵票 採用中國剪紙圖案
    圖為英屬澤西郵政具有中國剪紙元素的「鼠年大吉」生肖郵票。受訪者供圖中新網呼和浩特1月23日電 (馬知遠)「這套郵票中的剪紙圖樣具有和林格爾剪紙特有的表現手法和典型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以鼠寓子神,以扣碗寓天地宇宙,剪紙中運用牡丹、葡萄、蝙蝠、卷草、拉不斷、雲紋等中國經典傳統紋樣,寓意天地相合、混沌初開、陰陽相生、化合萬物、萬物生生不息的中國本原文化哲學觀和藝術觀,具有深邃的文化哲理。」中國剪紙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段建珺如是說。圖為英屬澤西郵政小型張「老鼠嫁女」。
  • 孝義市郭潤芝創作巨型剪紙迎鼠年
    黃河新聞網呂梁訊:(李竹華)剪紙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民間藝術,除夕過年,家家戶戶窗戶少不了貼上幾張喜慶的剪紙窗花,寓意新年紅紅火火。在鼠年春節到來之際,山西省孝義市省級剪紙非遺傳承人郭潤芝用四個多月時間創作完成了一幅以生肖「鼠」為主題的巨型團花《福鼠迎春祿滿堂》,彰顯傳統生肖文化魅力,表達對新年的美好願望。
  • 於紅:鼠年剪紙「鼠」你有福
    歲末年底,再過幾天就是我國傳統十二生肖中的鼠年,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莒縣過門箋傳承人,於紅又比平日裡忙碌了許多,她把老鼠的圖案和剪紙藝術結合起來,設計出一幅幅生動的過門箋、窗花的等剪紙藝術作品,得到了大家的喜愛。我們去看一下。
  • 剪紙藝術家陳耀六幅鼠年剪紙佳作迎新春
    龍虎網訊 在民俗剪紙中,中國人通過動物、植物、器物,運用比方、比喻、象徵、諧音、擬人等手法,來表達人們祈求幸福,希望萬事如意,吉祥安康的美好嚮往。鼠象徵多子,聰慧,豐收。
  • 鼠年話鼠 賞剪紙
    雙鼠迎春 剪紙工藝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從南北朝時期,每遇重大節日或吉事,人們都會把剪好的吉祥圖案張貼於門窗和牆壁,烘託渲染歡慶熱鬧的生活場景,以此表達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祝福。一隻老鼠正在啃食麥穗的畫面,寓意豐年足食,衣食無憂這件剪紙工藝表達的很直白:恭喜鼠年財運亨通。打著燈籠的老鼠,寓意鼠年吉慶喜事多,還有些吉星高照的味道,寓意事事順利。揮動球拍的老鼠,運動,直取健康之意,寓意鼠年身體康健。一隻老鼠伏在鯉魚背上,鼠下有魚,取意鼠年吉慶有餘,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富足有餘。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附上剪紙教程圖)
    剪紙是在古代的姑娘們必須學會的一個基礎技能,它的作用更是數不勝數。大部分是用於貼在窗戶上,像這樣一個大大的囍字!小時候覺得很不可思議,小小的一張紙,怎麼就這麼厲害呢?還有一些作為裝飾品,貼在各種花燈上,禮品上。
  • 人物剪紙素材---學生
    ,傳承中國非遺文化的平臺!      剪紙是我國極具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藝術,它發展歷史悠久,經久不衰。在剪紙藝術中,人物剪紙是比較常見的一類,人物剪紙線條細如髮絲,流暢優美,紋理清晰,刻畫得生動形象,頗有韻味。人物剪紙,顧名思義,就是人物造型的一種剪紙,它是剪紙藝術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造型刻畫。人物剪紙刻畫細膩而優雅,不同的造型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
  • 獻給新年最美的禮物——《鼠年剪紙》,美不勝收
    任建鯤剪紙工作室《瑞鼠獻寶》任建鯤剪紙工作室《鼠來報吉祥》任建鯤剪紙工作室《瑞鼠獻壽》任建鯤剪紙工作室《雙鼠抱金瓜》任建鯤剪紙工作室《鼠兆豐年》任建鯤剪紙工作室《和美鼠年》任建鯤剪紙工作室《碩鼠年豐》任建鯤剪紙工作室《鼠得金瓜》【剪紙寓意百科】:老鼠,繁殖能力很強的,寓意多子多孫,也有招財的能力(五鼠運財) : 老的傳說中有「五鼠運財
  • 人物剪紙素材(一)
    ,傳承中國非遺文化的平臺!     剪紙是我國極具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藝術,它發展歷史悠久,經久不衰。在剪紙藝術中,人物剪紙是比較常見的一類,人物剪紙線條細如髮絲,流暢優美,紋理清晰,刻畫得生動形象,頗有韻味。    人物剪紙,顧名思義,就是人物造型的一種剪紙,它是剪紙藝術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造型刻畫。人物剪紙刻畫細膩而優雅,不同的造型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鄂州雕花剪紙展》虎門海戰館開展
    虎門鴉片戰爭博物館副館長黎亦淮介紹說,鄂州地處湖北省東南部,交通便捷,長江傍境而過,古時即為鄂東南重要商埠,有「百湖之市」的美譽,是馳名中外的「武昌魚」故鄉。虎門,地處珠江口,素有「金鎖銅關」「南海長城」之譽,向來為軍事要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
  • 剪紙迎春進校園 非遺文化潤童心
    12月31日,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學邀請剪紙文化非遺傳承人左丹江走進課堂,與同學們一起剪紙迎新春,在趣味中感悟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剪紙課堂。實習記者 施夢羽 攝「要仔細觀察畫紙的細節,小心箭刀尖尖,慢慢給小牛的眼睛部位剪出彎彎的月牙兒……對對對,就是這樣,寶寶們真棒!」
  • 中國年元素,2020新年Nike將剪紙藝術融入鞋子
    Nike 正式揭曉了品牌 2020 新年不承讓系列完整單品,Nike 綜合了中國蔚縣剪紙藝術與創意元素並將國內的體育文化事業、故事融為一體,設計了 Air Max 90、Air
  • 鼠年剪紙哪些事兒,你知道嗎?
    明年就是鼠年啦,我準備了有關老鼠的吉祥圖案和大家分享鼠年剪紙的那些事兒!在民俗裡,老鼠是財神手中的招財之物,所以老鼠就有了今天的這個寓意:招財進寶,生意興隆,財來數錢。於是乎老鼠就成了運財吉星,深受大家的喜愛。
  • 新春佳節民間剪紙傳統文化祝新的一年萬事如意
    剪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歷史悠久並且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文化,剪紙的產生和流傳與中國民間的節日風俗有著密切關係,新春佳節,人們把美麗鮮豔的剪紙貼在牆上、窗戶上、門上、燈籠上等,節日的氣氛便被渲染得豐富多彩。門神剪紙是新春佳節貼在門上的剪紙。
  • 我4歲學剪紙,獲中國神剪稱號,給北航學生講剪紙創作|百家故事
    大家好,馬上就要過年了,我給大家說說我和民間剪紙的故事。我叫王兆剛今年35歲,內蒙古一機集團一名技術工人。我四、五歲時開始與外祖母學習民間剪紙,30年堅守從未間斷。先後獲國家級金、銀、銅獎60餘項。現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項目「包頭剪紙」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說起我的剪紙故事真是話長,這還得從我的外祖父和外祖母說起。
  • 小巷人物丨透過剪紙的鏤空,發現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之美
    孫立榮還介紹道:「在時代迅速發展的現在,我們完全可以用電腦畫出圖樣,並通過印表機列印出來,也可以用噴壺代替嘴做到均勻噴水製作作品。可就是在沒有印表機、彩色紙張的年代,老一輩人用自己的智慧製作了這些新奇又好玩的東西來娛樂生活,這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作為燻樣剪紙的傳承人,孫立榮並沒有一直將其作為主業,她21歲時走進公主嶺市毛城子村小,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
  • 馬蒂斯剪紙作品欣賞
    他與立體派畫家席哈克和畢卡索不同的是,馬蒂斯不注重圖畫的結構,而是更注重色彩,這成了他後來的藝術作品中決定性的因素。他把一切實體的東西都抽象地融進了色彩的層面上,形成鮮明對照的組合:紅色對綠色,藍色對橙色,黃色對紫色。一次看來,他的剪紙實際上是另一種手段的繪畫。晚年,馬蒂斯由於關節炎和其它疾病,已不能坐在畫架前繼續他心愛的工作。
  • 剪紙迎元旦 傳承非遺文化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為進一步傳承非遺文化,綻放剪紙風採,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在元旦佳節來臨之際,文亭民俗博物館舉行剪紙專題展公益活動。在文亭民俗博物館,孩子們在家長的帶領下走進剪紙的世界。大家一邊觀看剪紙,一邊了解剪紙的過程,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花草樹木到歷史文物,每個剪紙作品逼真又精緻,大家紛紛發出驚嘆聲。參觀完剪紙展,剪紙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陶翠梅老師,開始帶領學生們認真學習剪紙技術。一張彩紙,一把剪刀,就可以活靈活現地表現千變萬化的自然形態,隨心所欲地表達內心世界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