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大師生前唯一離開義大利的作品,擺放它的這座教堂有何不一般?

2020-12-23 騰訊網

上一篇:聖讓斯舊醫院和梅姆林的6件稀世珍品

聖母教堂在聖讓斯舊醫院斜對面,就是那座擁有布魯日最高鐘樓的建築。這裡最早可追溯到公元875年的一座小禮拜堂,現在看到的教堂始建於1230年。最先建起的是中殿和西側主立面,採用當時流行的斯海爾德哥德式,西立面上的小尖塔便是此種風格的特點之一。接下來在1270-1280年依次建成唱詩班席位區和後殿,均為法國哥德式。122米高的鐘樓於1340年落成,不僅是布魯日的最高建築,還是全世界第二高的磚樓。

走進教堂,中殿兩邊立柱上的12使徒像製作於17世紀。

靠近西南角的位置掛著一幅《耶穌受難像》,它被認為是安東尼·凡·戴克的作品。

中殿這部分是可以免費參觀的,但是再往裡走想進入唱詩班席位區和周邊的禮拜堂就需要買票了。我們是憑博物館卡進去的。

唱詩班席位區裡有兩座黑色大理石棺墓,一座屬於勃艮第公爵大膽的查理,一座安葬著他的女兒和繼承人勃艮第的瑪麗。

大膽的查理是瓦盧瓦家族在尼德蘭的最後一位男性統治者,他於1477年1月5日在南錫戰役中陣亡。據說屍體被找到時全身赤裸、腦袋被劈成兩半,身上也被劃得亂七八糟,人們是通過他特有的長指甲和以前戰鬥中留下的疤痕確認其身份的。法國人就近將他葬在南錫的一所教堂裡。直到1550年,才由他的曾外孫查理五世將其遺骸運回布魯日安葬。棺墓則是查理五世的兒子腓力二世1562年下令修建的。不過,1979年考古人員發現此棺墓內竟是空的。

勃艮第的瑪麗是大膽的查理唯一的繼承人,1477年8月18日嫁給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三世的長子哈布斯堡的馬克西米連。據說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一(Louis XI of France,1423-1483)為此非常懊惱,因為他也有個沒娶老婆的兒子呀,如果早讓自己的兒子娶了查理的女兒,那還打什麼仗呀,尼德蘭不直接就成自家的了麼。古代君王子女的婚姻大多都是政治聯姻,顯然哈布斯堡家族更善此道。

可憐的瑪麗在婚後第5年的一次打獵途中跌落馬下,摔成重傷,幾天後不治身亡。她在遺囑中明確規定要葬在布魯日的聖母教堂。據說瑪麗銅像中的面容是按照她死時的面部模型翻制的,近乎寫實,這使我們得以一睹這位25歲年輕女公爵的芳容。瑪麗死後,他的兒子英俊的腓力繼承了爵位,在他去世時其心臟被裝在一個罐子裡放入此棺墓,使母子二人的心永遠安葬在一起。

在兩座棺墓的銅像腳下各有一隻動物形象,查理腳下的獅子象徵力量,瑪麗腳下的愛犬則象徵忠誠。

棺墓東邊的祭壇上掛著一幅三聯屏,細心的人可能會察覺出主屏與側屏色調上的不同。沒錯,它們並非出自同一畫家之手。主屏是勃艮第宮廷畫師伯納德·凡·奧利(Bernard van Orley,1487-1541)1534年創作的《耶穌受難》。側屏其實是後加的,為佛蘭德斯畫家老馬庫斯·蓋勒爾茨(Marcus Gheeraerts the Elder,1520-1590)於1561年受委託繪製,描繪的是耶穌受鞭刑和背負十字架,以及聖殤和地獄劫等。

唱詩班席位區同時也是當年金羊毛騎士團成員開會的地方。這個騎士團由勃艮第公爵好人腓力(大膽的查理的父親)於1430年仿照英格蘭的嘉德騎士團在布魯日創建,格言是:Pretium Laborum Non Vile(辛勞必得回報)。與嘉德騎士團一樣,金羊毛騎士團最初的成員限定為24名,不過剛到1433年便擴充至30名,因此我們在這裡看到座椅上方懸掛著30面金羊毛騎士團成員的盾徽。在這舉行的最後一次金羊毛騎士團會議是1468年,所以當年的大團長大膽的查理的盾徽被掛在左起第一個的位置。

這座教堂最引以為豪的藝術品是米開朗基羅創作的《聖母子》雕像。我們走出唱詩班席位區,在南邊的通道裡看到一件單獨擺放的聖母子像。我圍著它仔細打量了一圈,與我攻略裡的照片一模一樣。正納悶為何放在這裡,突然瞥見旁邊的說明牌上寫著此為複製品。原來是為方便遊人360度欣賞而按原大小複製的。

真正的原作還在莫斯柯羅尼(Moscheroni)家族祭壇上。這尊用卡拉拉大理石製作的雕像原本是米開朗基羅1501年為義大利的皮科羅米尼(Piccolomini)家族在錫耶納主教座堂的祭壇所做,1504年被布魯日富有的布商莫斯柯羅尼家族兩兄弟買下帶到這裡。它是米開朗基羅在世期間唯一離開義大利的作品,足見布魯日的土豪有多厲害。後來拿破崙和納粹德國佔領布魯日時兩次將其搶走,不過最終都還是物歸原主。如今的雕像被一塊保護玻璃擋住,據說是1972年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中的《聖殤》遭到破壞後才增加的。此雕像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米大師沒有按常規創作一個母親欣喜地望著自己兒子的樣子,而是將聖母表現得神情憂傷,好像已經預知到兒子未來的命運。

除此之外,教堂中還有幾件藝術品,比如這幅畫框上寫著「卡拉瓦喬1604」的油畫《基督在以馬忤斯的晚餐》曾被認為是卡拉瓦喬原作,但現在已被否定。這幅畫描繪的是基督復活後在耶路撒冷附近的小村莊以馬忤斯現身被眾人認出的場景。

北側廊的禮拜堂中有一幅彼得·普布斯的《最後的晚餐》。這位畫家我在講格羅寧格博物館時介紹過。在這裡還可以看到一些13-14世紀的古老棺墓,其中繪著彩色圖案。其實在唱詩班席位區地板下也是,如今被挖開,罩上堅固的鋼化玻璃方便遊人欣賞。

最有意思的是在北側廊有間特別小的祈禱室,無法讓遊人進去參觀,教堂想方設法地在祈禱室門外立了一面鏡子,通過它可以反射出祈禱室中的模樣。不遺餘力地保護和最大限度地讓人欣賞,布魯日聖母教堂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見一斑。

相關焦點

  • 義大利佛羅倫斯大教堂——通往天堂之門
    天才建築師布菲利浦·魯涅內斯基幾乎將一生所學都運用到她身上,但菲利浦沒有親眼看到教堂完工,便離開了人世。但他留給人們的是意想不到的珍寶,那就是義大利著名的佛羅倫斯大教堂,作為世界第四大教堂,佛羅倫斯大教堂也被稱為「花之聖母大教堂」。
  • 看義大利教堂 藝術讓人嘆為觀止
    米蘭大教堂又名多摩大教堂,是世界上最有氣派的教堂。它於1386年開始興建,正式完工是在1897年,教堂建築時間超過5個世紀。米蘭大教堂是義大利最大型的哥德式建築,在裝飾及設計方面相當細膩,極富藝術特色,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前往參觀。 米蘭大教堂長約168米,寬約59米,宏偉的大廳被四排柱子分開,柱子加上柱頭總高約26米,大廳頂部最高處距地面45米。
  • 歐洲教堂系列 之 聖母百花大教堂
    、鐘塔與洗禮堂構成世界上莊嚴雄偉的教堂很多但很少有教堂能如此嫵媚這座使用白、紅、綠三色大理石貼面的美麗教堂將文藝復興時代所推崇的古典、優雅、自由詮釋得淋漓盡致難怪會被命名為「花之聖母」1296年喬凡尼·美第奇出資建造新的教堂憑藉美第奇家族雄厚的財力支持
  • 世上最美的水晶玻璃教堂
    在時尚界折騰了20多年,對於René Lalique這個名字是相當熟悉的:十九世紀末期法國珠寶業的復興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於他,正是他重新詮釋了現代珠寶的含義;他的設計靈感主要源自大自然、女性形象、蜻蜓、蝴蝶等,據說從倫敦到聖彼得堡,歐洲所有的宮廷和博物館無一不向其索要作品,擁有一件Lalique的作品成為每個人的夢想;自1910年起,René Lalique將興趣從珠寶轉向水晶玻璃,並在這個當時還是全新的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10座瑰麗無比的文藝復興建築
    以下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10個代表建築。1、 聖彼得大教堂由阿爾貝蒂、拉斐爾、布拉曼特、米開朗基羅和貝爾尼尼設計的聖彼得大教堂,可能是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建築作品。它標誌性的穹頂為羅馬全城的最高點,由米開朗基羅設計,登頂可以俯瞰羅馬全城。
  • 從米蘭大教堂到卡羅德鋼琴 義大利哥特美學為何風靡
    哥德式建築以其高超精湛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築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到了21世紀的今天,設計師們更是將這種設計美學帶到了有「義大利兩大原產鋼琴之一」美稱的卡羅德鋼琴。關於「哥特(Gothic)」這個詞的出處,最初使用於文藝復興時期,它的風格特點主要表現在以羅馬式藝術為基礎,同時更為人性化和情感化,充滿了激情和動感的藝術效果。
  • 浙江寧波有座大衛複製雕像,是義大利佛羅倫斯市贈送,高達5米多
    本次分享的主題是位於寧波城區的一座大衛雕像,是義大利佛羅倫斯市贈送,高達5.17米!說到舉世聞名的大衛雕像,可能沒幾個人不知道的。它西方美術史上值得誇耀的男性雕像之一,生動而形象地展示了一個年輕有力的男子造型!
  • 這座號稱世界上最大的哥德式教堂,有何種魔力讓人至今念念不忘?
    進到教堂內部幾十根大理石圓形石柱撐起了這座「大理石聖殿」,穿梭其中,仿佛時間回到了歐洲的中世紀時期,這裡的玻璃彩窗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高約20米,由24扇組成,這些彩色玻璃造於500多年前,至今仍然光彩奪目,玻璃窗上繪製了聖經中的經典故事,形象逼真的人物仿佛呼之欲出,來到這裡是絕不能錯過的。
  • 世界十大最著名教堂
    自從1945年它首次對公眾開放以來,朗香教堂已經成為建築師、學生和旅遊者前來朝聖的聖地。這座著名的建築坐落在法國東部毗領瑞士邊界附近的一座小山頂上,取代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毀的以前的教堂。  這是一座位於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幾千年來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超常變形,怪誕神秘,如巖石般穩重地幾立在群山環繞的一處被視為聖地的山丘之上。
  • 南特的聖克萊爾未能創造奇蹟——記教堂中被毀的弗朗德蘭作品
    繼2019年巴黎聖母院火災事故之後,2020年7月18日,法國的另一座大教堂——南特市聖皮埃爾與聖保羅大教堂也遭受火災,而毀於大火之中的,有一張伊波利特-讓·弗朗德蘭的繪畫作品。然而就在的7月18日,大火再次點燃了法國的另一座大教堂:南特市聖皮埃爾與聖保羅大教堂。這座建築也許鮮為人知,不算古老,也沒有那麼重要。它高63米(巴黎聖母院高69米),長103米(巴黎聖母院長130米),有37.5米的拱形中殿(巴黎聖母院為33米)。不管教堂的尺寸如何,南特是法國哥德式藝術綻放的幾座城市之一,尤其因為「在文藝復興建築準則威壓前,即產生於中世紀末期的哥特火焰式」而聞名。
  • 全球最不像教堂的教堂 法國 · 地標
    下面這段視頻,是來自中國香港的青年設計師Lawson Lai,用在2011年畢業旅行時拍下的廊香教堂細節照片拼湊出完整的廊香教堂的過程。這個特立獨行的廊香教堂正是柯布西耶最負盛名的建築代表作品。今天我們看到的廊香教堂並不是第一個叫廊香教堂的建築。這個位於海拔472米山坡上的廊香教堂之前,曾經在差不多的原址位置上先後出現過兩座廊香教堂。
  • 義大利羅馬篇丨提到羅馬,你想到的是什麼?
    可在義大利人眼裡,它不僅是義大利的首都,更是羅馬帝國榮光與文藝復興時期的輝煌。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博物館,各個時代的頂級藝術家,為這座城市傾注自己的心血。無數的電影片段賦予整個城市傳說,從競技場廢墟,大教堂到萬神殿,城市將莊嚴和浪漫完美結合。
  • 文藝復興先驅--義大利科學家、繪畫大師-達·文西 作品賞析
    在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逝世之後的500年間,人類一直對他進行研究與探索,歐美各國、以色列等亞洲國家設立了研究達·文西的專門機構,他的祖國義大利更是把他作為文化的象徵,達·文西被譽為文藝復興的先驅 達·文西的主要作品有油畫《蒙娜麗莎》、《聖耶若姆》(未完成)、《吉內薇拉·班琪》、《音樂家肖像》(未完成)、《抱白貂的女子》、《額飾女郎》、《戴珍珠頭飾的夫人像
  • 酷設計:自動生長的「樹木大教堂」
    這座奇妙的藝術作品的珍貴之處不僅在於它精美的建築結構,更在於它在不同時間裡展示出的各色美貌。跟人類歷史上其他偉大的教堂一樣,這座教堂也同樣需要幾十年才能完工。不同的是,繼續建造它的不是人類,而是大自然。人類的唯一任務就是站在一旁,觀看自然如何施展它的才能。
  • 義大利米蘭最美教堂,歷時5個世紀建成,今是時尚之都的古老地標
    說到義大利的城市旅遊,許多標誌性建築或景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羅馬鬥獸場、比薩斜塔、佛羅倫斯聖母院、米蘭大教堂等都是著名的城市旅遊標誌性建築,本文將與您分享米蘭大教堂。在我去義大利之前,我對這個國家充滿了嚮往,最受期待的城市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佛羅倫斯和國際時尚之都米蘭,相反,我對首都羅馬不太感興趣,當我真的去了義大利的幾個城市時,我仍然特別喜歡這兩個城市。
  • 童話般的洋蔥頭教堂,卻見證了俄羅斯一段血腥往事
    作為莫斯科的中心,別看紅場不大,可周圍各個景點都可是大有來頭。在俄羅斯,但凡有人居住的地方,都能看到「洋蔥頭」式的教堂,最著名的一座就是莫斯科紅場上的那座宛如糖果屋般的教堂。大大小小五彩斑斕的圓頂在藍天的映襯下不知迷倒了多少藝術家。它已經成了莫斯科甚至是整個俄羅斯的地標,學名叫做「聖瓦西裡大教堂(St Basil’s Cathedral)」。
  • 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聖彼得大教堂
    教堂的規模之在令人驚嘆,它能容納5萬人,教堂呈十字形,長212米,寬137米,高46米,平面面積為1942平方米,總佔地面積達1.51萬平方米。在1989年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人們現在所看到的教堂已經取代了公元325年左右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修建的老教堂,在原址重建一座新教堂。新建的聖彼得大教堂呈十字架形,有一個巨大的圓頂。
  • 共赴重慶來福士,品鑑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大師作品
    10月29日,義大利駐重慶總領事畢嵐祺(Guido Bilancini)、重慶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副主任唐文先生、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二級巡視員白雨玄女士、渝中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孔新軍女士、駐重慶各領事館嘉賓、凱德集團管理層及媒體來賓齊聚重慶來福士,共同揭開「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這一文化盛事的帷幕。
  •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都有哪些傑出的大師?
    一說起現的義大利,大部分人的腦中都是義大利的藝術和時尚,因為義大利這一座城市是藝術之城,它能做到把人們對藝術的美好幻想給實現出來,歷史上孕育了超多著名的藝術家,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名人。
  • 義大利的拜佔庭式建築——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
    義大利的拜佔庭式建築——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   聖馬可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St Mark's Basilica),又被稱為"金色大教堂",矗立於威尼斯市中心的聖馬可廣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