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那山那狗》:一人一山一狗,見證人間冷暖

2020-12-21 Blue盤點娛樂

《那人那山那狗》可能是唯一一部電影裡主角沒有名字的,唯一的身份就是父親的兒子。在大山深處裡演繹了人間冷暖,父子之間微妙的關係和忠誠的牧羊犬。「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來自木心先生創作的《從前慢》,在現在的大數據時代,一切發展的都太快了,信息可以隨時發,但在過去,書信得等上幾天才能收到,它代表著希望,是愛人的思念,家人的等候,未來的希望,給原本平庸的生活添了幾分色彩,那一字一句的背後都流露著情感。一封信爬過了幾個山頭,經歷了幾場相思,才到收件人手中,字裡行間都是真情實感,見字如面,展信如晤,給愛人寫信時的情意綿綿,給家人寫信時的請勿掛念,都會變成有聲的話語跳進讀者的耳朵裡。講述著一種信念,一種精神,更是一代一代的傳承。一人,一山,一狗,就這麼日復一日的走著一樣的郵路,給人們帶去精神上的慰藉,一個平凡又高貴的職業——鄉郵員。這部電影能給身在嘈雜社會的我們帶來一點心靈上的安靜,像奶奶在娓娓道來的給我們講過去的故事。

子承父業是許多父親所期望的,劇中父親希望兒子也當上鄉郵員,在父親心中,兒子是唯一一個能接班的人,他不放心別人走這條郵路,只有兒子能肩負這個使命。雖然發的是郵件送的卻是溫暖,是大山深處的人唯一和外界溝通的方式,是唯一的想頭。兒子第一次走這條郵路的時候,兩三次和母親道別,卻和父親少有交流,父親不放心決定同行,郵路上瀰漫著尷尬的氣氛,父子二人成了世界上最親的陌生人,不是父親不愛兒子,是彼此相處的時間太少了,三個月才能回家一趟,一趟也才住一兩天,父子之間幾乎沒有交流的機會。劇中的父親是中國式傳統父母,父親的愛是內斂且不易察覺的,他用他的方式愛了我們一生,父親既要成為一顆大樹供家人遮風避雨,又要成為頂梁柱,頂天立地,父親的愛是厚重的,回到家中,他已經滿身疲憊了,他無法再像母親一樣對我們細緻入微。

在鄉郵路上,兒子在前面大步的走著,父親在背後默默的守候,父親一直都充當著守護者的身份,後來兒子回頭看父親,他卻消失了,兒子想了想些許是父親腿疾沒有跟上吧,後來又走了一段路,依舊不見父親的身影,立馬放下了行囊回頭去找父親,看見父親突然的出現,眼中藏不住的欣喜,兒子對父親是有愛的,只是不善表達這份愛罷了,兩個男人之間總會有點隔閡,但心中的愛不會消失。

「聽村裡的老人說,背的動爹,兒子就長大了,小時候覺得我爸特高大,還擔心自己什麼時候才背得動他」,兒子心疼父親的腿疾,決定背著父親冷水過溪,父親在兒子的肩上流淚了,回憶起他也曾背著小時候的兒子逛集市的往事,忽然一瞬間兒子就能背起父親了,他變成男人了,父親望著身下的兒子,似乎也不得不承認自己老了,歲月讓兩人的位置互換了,靠著兒子寬大的肩膀,也是老有所依,兒子不再是在肩頭玩耍的小孩。父子之間的關係也是在這一次和解了,兒子懂了父親的不容易,父親也理解了兒子的怨念,一句「爸,該走了」,也讓父親詫異萬分,和狗老二說他叫我爸了,心中的欣喜和激動是無法言說的。後來寄宿在別人家時,父親和兒子睡在一張床上,他抽著煙望著熟睡中的兒子,是不是在感嘆他錯過的童年,突然時間慢了下來,才發現兒子已經這麼大了,他開始不需要被照顧了,要走他年輕時走過的路,做過的事,遇見的人,可能也看見了年輕時的自己吧。

在某個長廊中,一陣風吹來,把郵件吹的到處都是,父親還沒來得及思考,便扔掉了拐杖,向那些隨風飄遠的信封撲去,狗老二也同父親一樣,那一刻他忘記了自己的腿疾,心中只有那些信封,他對郵件的重視高於自己,鄉郵員不僅是份職業更是一份責任,兒子望著年邁的父親朝信封奮起直追的背影,應該也能感受到這份工匠精神,把一件無門檻的事情做到極致和無可替代,對事業從一而終,村民把父親送到村口時,他就成功了,他獲得了人民的尊重和愛戴,走了一輩子的郵路也走進了村民的內心,父親知道村中所有人家中的情況,也會根據情況對他們「區別對待」,他不在乎那些虛無縹緲的表揚,努力工作只因為有那些記掛的人兒,有想頭按照我們現在的話是理想,也因為肩上的擔子和責任,付出和回報是成正比的,村裡的人辦酒席都要等到父親來的那一天,只為也讓他沾沾喜氣,喝喝喜酒,他不僅僅是在送信,帶去的更是溫暖。

五婆的孫子考上大學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山裡看望她,眼睛也因思念成疾哭瞎了,只有父親隔幾天就送來這封特殊的信,信封裡有夾著十元和一張空白的信紙,父親就這樣念著空白的信,為五婆送去心靈上的慰藉,五婆含辛茹苦的將孫子養大成人,有能力之後居然杳無音信,人這輩子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忘本,何況還是一位因為思念導致眼疾的老人,父母不在,五婆相當於是救命恩人,一個人可以平凡、貧窮,但一定要無愧於他人,她陪你長大,你陪她變老,本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現在居然成了奢求,父親他不僅是一位鄉郵員,亦是一位寫信人和關愛者。

黃昏時刻,父子倆到了下一個寨子,遇見了一位侗族姑娘,兒子與侗族姑娘有說有笑,也讓父親回憶起了和母親的青澀過往,轟轟烈烈的青蔥歲月,愛的簡單又質樸,父親問兒子喜不喜歡侗族姑娘,他說「我不會娶大山裡的姑娘」,不是因為窮也不是因為見識短,只是他見證過母親半輩子是怎麼過來的,不想再讓另一個心愛的女人經歷母親這樣的痛苦,母親的前半生在等父親,後半生在等兒子,她的一生都在等待。她的思鄉之前兒子都看在眼裡,遠嫁他鄉的人,沒有親人朋友的陪伴,或許飲食習慣也不同,可是為了愛情,母親願意忍受思鄉之苦。

兒子的飾演者劉燁,《那人那山那狗》是他十九歲拍的第一部戲,那個時候的劉燁,青澀又不失靈氣,並且第一部處女作就獲得了金雞獎。劇外的劉燁也找到了那個願意為他遠嫁他國的女人,這個女人應該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他的拯救者,在他人生低谷,是安娜幫他一步一步走出來,失戀的痛苦和失眠的折磨都在吞噬著他,是安娜在背後照顧他、安慰他,劉燁曾說:「希望孩子們快快長大,他想要帶著白髮蒼蒼的安娜去環遊世界」,他不僅擁有了愛情,還當上了父親,在參加《爸爸去哪兒》的綜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好丈夫、好父親。

這部電影講述了親情、愛情、友情,表達了人間的真情和溫暖,是文化的傳承,也是男人的成長,「山裡人為什麼要住在山裡」,「因為就像腳穿在鞋裡一樣,舒服」。因為那是養育自己的土地,包含著自己的青春和童年,見證自己成長的土地,是家鄉,是我們世世代代所生存的地方。兩百八十公裡三天的時間也化解了父子之間堆積的怨念,開始了解彼此,給五婆的信,是否讓父親懷念起了親情,村民的歡送,會不會覺得自己已經老去,善良樸實的車娃,有沒有完成自己的願望,美麗的侗族姑娘,最後是否會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兒子在這條孤僻的郵路上還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

相關焦點

  • 那山,那人,那狗
    一個我,一條狗,以及刷山刷到的一堆葉子。因為約不到一起爬山的小夥伴,所以只能夠帶著我的狗去刷山。一個膽小的我,和一條比我還慫的狗。
  • 《那山那人那狗》:如畫湘西,如詩鄉愁,如山父愛
    謝謝好友的推薦,讓我和《那山那人那狗》這部好片「久別重逢」。給「久別重逢」這個詞加引號,是因為事實上我並未看過電影,卻有心理上的親近與認同,就如賈寶玉第一次見林黛玉,脫口而出:「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因為文字比畫面留給受眾的想像空間要大得多,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加工過的那個哈姆雷特,如果要轉化為具象的畫面,眾口難調。個人覺得,《那山那人那狗》這部影片的改編是非常成功的,給我的心靈震撼和藝術享受超越了原著。
  • 那山那村那人
    那傳說中的「蟠龍玉洞」和「杏嶺丹霏」又在何處呢?正在我們納悶的時候,忽然就看到了一處臺階,據說有99級,拾級而上,一處仿古建築映入眼帘,旁邊是寫有「蟠龍玉洞」的一處洞穴,東邊是撰寫在石頭上的兩篇詩作。「杏嶺丹霏」就位於蟠龍玉洞的東南方,只有等到春天杏花開放的時候才能出現。對於「蟠龍玉洞」,清人黃恩彤贊曰:「懸瀑吟風籟,平池舞雪湍。靈源冬不涸,始信有龍蟠。」
  • 那山、那海與嘀嘀吹的小螺號
    今年雨水旺,小區裡的泉水,從高處落下,形成一掛瀑布,譁譁譁在河溪裡流淌,這也是我最中意的地方了。此前,這裡是一片農田,山泉不知自在奔流了多少年,澆灌著農田、滋潤著農人,如今,這泉水,雖被圈養在門前窗下,卻仍不分寒暑、不舍晝夜地浪奔浪流,不知今夕何夕,卻點綴著多少人的夢鄉呢。
  • 吉首大學實踐團再上聯團村:那山那村 那人那狗
    聯團村的大黃狗。紅網吉首7月11日訊(通訊員 朱梓渝 賀思嶸)7月9日,吉首大學「愛在聯團」社會實踐服務團來到了有「吉首屋脊」之稱的矮寨聯團村。群峰雲霧繚繞,吸引著每一位志願者的注意力,不禁讓人產生在聯團村上面,將看到的景象,山峰在你腳下,雲霧與你相伴。剛抵達聯團村,幾個聯團的小孩兒徑直向聯團的志願者跑去,吵著要為這些哥哥姐姐拿東西。
  • 〔小說〕那村那狗那月(第一章)
    田野裡的枯草,剛出蕾的油菜,還有那些胡豆苗,豌豆苗,都裹著一層絨絨的白粉。  這樣的夜晚,那些看家狗即使被驚動了也是懶懶的叫兩聲就偃旗息鼓了。  夜色中的車車山,像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靜默的端坐著,無力庇護那些臥在他懷裡的竹林村舍,只能夠讓它們在這夜的冷風裡瑟瑟發抖。  車車山圓形的山頂像是一個巨大的車輪。
  • 【決戰脫貧攻堅】那人,那山,那水,那脫貧攻堅路!
    「平地苞谷林,山上石旮深,一家兩畝地,吃穿都愁人。」就是在這樣山高、坡陡、箐深、偏僻難行、乾旱缺水的彝村,駐紮著一群可愛的人,面對困難和考驗,他們沒有退縮,沒有畏懼,而是用擔當的精神和果敢的行動作出對司法精神最好的詮釋。他們就是楚雄市人民法院扶貧工作隊員。他們,跋山涉水查民情
  • 快手上的「最佳拍檔」:一人一狗,逐夢西藏
    我們曾領略過依山壘砌的布達拉宮,以藍天草地為背景,盡顯蒼穹之勢;在那曲草原,欣賞到一望無際,山與大地渾然一色的美景;在扎什倫布寺,親吻大地,虔心祈福;錯那湖畔,碧波蕩漾,魚兒跳躍……還有,旅行怎能少得了美食?犛牛肉、酥油茶、青稞酒,通通收入腹中。美食美景美酒,這些是我在旅途中最真實的小確幸了。但甜頭不會一直有,苦也得吃。進藏後,我異常激動,興奮過度,上躥下跳。
  • 初三作文:翻過那座山
    在我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的漫漫人生路中,一直有座大山阻礙著我的前行,那就是令無數女生煩惱的數學。我的數學成績說的好聽,那叫中等,說的難聽,就是與我現在的成績嚴重不符。為什麼呢?小時候數學老師不夠嚴格,導致我上數學課就昏昏欲睡,所以我的數學成績一直都不好。當然,我也嘗試過許多辦法去拯救我的數學,比如:上補習班,刷題等等,但結果總是不盡人意。
  • 湖南作家何石精準扶貧小說集 《那山那村》出版
    結集在《那山那村》小說集的作品,都是他近年在《湖南文學》《湘江文藝》《廣西文學》《中華文學》《湖南日報》《湘聲報》《讀者報》等報刊發表的中、短篇小說。如《那山那村》《將心比心》《掰腕》《千秋寨寨王競奪記》與《泥灣渡臉譜》(扶貧短章)等。
  • 【那山那水我代言】魅力積石山 秀麗大墩峽
    【那山那水我代言】魅力積石山 秀麗大墩峽 2020-03-10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那山,那水」之間感悟美麗中國
    上世紀70年代以後圍湖造田,修建了幾道大壩,湖水退到村莊十裡之外,『那山,那水』已經變成了一種鄉愁。」全國政協委員皮劍龍動情地打出一段文字,輕敲手機鍵盤,發送到委員移動履職平臺的「兩山」理論學習討論讀書群裡。「您這番話可能勾起了很多人的回憶,我們深有共鳴。」作為「群主」的全國政協委員張福成很快回應說。
  • 「這山望著那山高」用英語怎麼說?
    Hello, 我們今天分享的表達是「這山望著那山高」,有的朋友直接翻譯成「This mountain looks higher than that one」. 這是Chinglish,中國式英語。(總是覺得別人的處境好)鄰家的草分外青;這山望著那山高Mark is always changing his job because the grass always looks greener to him on the other side of fence/hill.
  • 那山那村,白家大院,還有一些小母雞
    白家大院的大公雞每家也就養十來個雞,多了也養不起,需要雞舍,而且一散開滿院子都是,雞糞一地,也頗費打掃,雖然把雞撒攆出去,去院裡院外、山坡草叢轉轉,但是小雞戀家,一天裡總是來來回回晚上暮色漸黑,各自家裡煙嵐升起,媽媽餵完了豬雞,嘴裡呼著,得子,好飯了,得子,好飯了……那群跑山的孩子,伴著暮色和肚子咕咕的叫聲,撒著丫子,從白家山包頂上,飛也似的俯衝下去……
  • 那年,那山,那女人
    此消息一出,眾多的年輕司機跑偏關的動力銳減。再加上偏關的路窄,山高、溝深、坡陡,自然就越來越不吸引人了。      師傅和保德班車司機聊天的時候,省城太原開往岢嵐縣的綠皮火車就轟隆隆地開進了五寨火車站。幾分鐘後,背著行李或者提了大包、小包的旅客們像草原上狂奔的野馬,向著停在廣場上接站的班車湧來。五寨火車站是晉西北黃河沿岸不通火車的河曲、保德、偏關的中轉站。
  • 記敘文:翻過那座山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憑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動。」人總是會通過別人的目光來對自己有一個所謂的「認知」,在這種「認知」下的我們明顯感受到來自他人成見的目光是我們難以躲避的,就如同臺詞中那不可搬動的大山。即使如此,我們又何必執著於做那個愚公?何不做一個攀登者,翻過那座大山。
  • 冬青說旅行——一人一車一狗再出發,從此我們一起浪跡天涯!
    一人一車一狗,不多也不少,一切都剛剛好。收拾好行囊,向著星辰大海,再出發!草原篇於狗而言奔跑是這世界上最簡單最樸素的快樂  你看那遠方是我們嚮往的明天如果恨一個人,帶他去沙漠,因為那裡艱苦如地獄我和巴圖相愛相殺著來到了沙漠
  • 成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中,得道的那一人是誰,你知道麼?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談起一個人當官,全家人跟著得勢時,通常都會用一句成語,那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很多人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這個成語背的滾瓜爛熟,卻不知其出處。如這個成語中得道的那個人是誰,你知道麼?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成語的主人公。第一位:淮南王劉安。
  • 狗嘴裡的那點事兒
    貓貓狗狗的口腔衛生問題其實很多家長都比較重視貓狗們主動來舔我們一臉你們主動去抱一抱親一親
  • 人被狗咬會得狂犬病而死,那得了狂犬病的狗會怎麼樣?
    狗也會感染狂犬病病毒而死,狂犬病病毒並不能和狗和平共處下去,實際上,雖然名稱叫做「狂犬病病毒」,但狗也是受害者,它們也是被患有狂犬病病毒的動物傳染的,但由於我們感染狂犬病大都是被病狗傳染的,所以也就起了個狂犬病這樣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