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狗》:如畫湘西,如詩鄉愁,如山父愛

2020-12-21 碟影蟲蟲

謝謝好友的推薦,讓我和《那山那人那狗》這部好片「久別重逢」。

給「久別重逢」這個詞加引號,是因為事實上我並未看過電影,卻有心理上的親近與認同,就如賈寶玉第一次見林黛玉,脫口而出:「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

不過,我的這種感受乃空穴來風,有因可循:一則原著小說我多年前看過,儘管具體情節已忘得差不多了;二則不管是小說作者彭見明,還是電影製片方之一的瀟湘電影製片廠,抑或故事的發生地湘西,都跟我的家鄉湖南相關。

關於原著與影視劇改編的關係,一般後者超越前者的鳳毛麟角。因為文字比畫面留給受眾的想像空間要大得多,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加工過的那個哈姆雷特,如果要轉化為具象的畫面,眾口難調。

個人覺得,《那山那人那狗》這部影片的改編是非常成功的,給我的心靈震撼和藝術享受超越了原著。

如畫的湘西

故事的發生地是湘西遂寧,一個美成清新雋永山水寫意畫的地方。

天剛拂曉,霧氣還未完全散去,草木沾滿了露珠,一隻狗,一老一少兩個人,走過悠長的小巷,走過潮溼的石板路,走過青蔥的田野,走過古老的小石橋……

靜謐的的山谷裡,逆光發亮的樹葉輕輕顫動,清冽的溪水譁譁流淌,岸邊的大水車在吱呀呀地轉……

大片大片綠得無一絲雜質的稻田中,風情萬種的侗族女孩嫣然回眸,銀鈴般的笑聲灑落一地……

如果你痴迷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你也會愛上影片裡的好山好水好人。

如詩的鄉愁

電影以郵政為題材,以父子兩代鄉郵員的親情為主線,串連起一個個山裡人的故事。

唯美的畫面背後,是濃得化不開的鄉愁。很容易讓人想起兩首詩。

一首是余光中的《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一首是木心的《從前慢》:「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影片中,父親問兒子是不是喜歡那個侗族女孩,兒子默認了,卻說不會娶她,因為怕她像大山裡出來的母親一樣,「一輩子都想家」。

而影片中的母親,又成了鄉愁具象化的符號。兒子小的時候,她帶著兒子等丈夫歸來;兒子長大了,她又要和丈夫等兒子歸來……

母親在哪裡,家就在哪裡,鄉愁就在哪裡。

這裡要提到我眼中的影片的唯一bug。酒醉的父親回憶年輕時的母親時,有個鏡頭有點晦澀,可能會讓人把母親手中的梳子誤認為刀子。我就一直在想,她為什麼要自殺。到網上查了資料,才恍然大悟。

如山的父愛

影片中,兒子接替了父親的鄉郵員工作。他第一次走郵路,父親不放心,陪他一起。跟著他們的,還有一直陪伴父親的那條狗。

這條長長的難走的郵路,也是父子間通往彼此內心的心路。

因為父親長年在外工作而造成的父子間的隔閡,在他們一起走郵路的過程中,慢慢消融。

父親的愛,如同那沉默的大山,需要細細體會,慢慢品嘗。

影片中,父親三次落淚。

一次是兒子擔心他腿疾再發,背他過河,他在兒子的背上,想起自己年輕時將兒子扛在肩頭……

一次是他們借宿在一戶山裡人家,兒子睡著後,他靜靜看了兒子許久,然後在兒子身邊躺下,無盡的滿足……

一次是兒子再次上路,他把追隨自己多年的愛犬推向兒子,目送著兒子離開……

兒子也在走郵路的過程中,通過父親與山裡人的各種互動,看到父親的熱心、善良、負責、低調等諸多優點,從心裡重新接納了父親。

世間最微妙的親情或許是父子情,尤其是兒子對父親,從仰視到平視,再到俯視,最終回到仰視,走過漫長心路,伴著百般滋味。最終,男孩長成了男人。

電影的其他

據說此片為劉燁的處女作,當時的他還是中戲的學生,演技稍顯稚嫩,卻又符合片中的兒子角色,反而加分。

年輕時的劉燁是典型的北方大男孩的形象,臉部線條硬朗,稜角分明,笑起來陽光率真。如果眼睛再小一點,可能會更有男人味。我想,就因為他有大眼睛長睫毛,才會被《藍宇》挑中吧。

飾演父親的滕汝駿,本身就是中戲的老師,表演如行雲流水,落落自然。

飾演侗族女孩的陳好,在影片中驚豔亮相,還有著少見的清純。

其他配角,如默默奉獻的母親、苦等孫子來信的盲人五婆、立志做新聞記者的放牛娃、樸實話少的村秘書……也都給人深刻印象。

影片還貢獻了許多經典臺詞。

「越高深的話聽起來越像廢話。」

「村裡的老人說,背得動爹,兒子就長成了。」

「想頭,也叫理想。越苦越有想頭。人有想頭啊就什麼都有!要是沒有想頭,再好的日子也沒滋味。」

「人的心要比走路的腳還要累。」

「山裡人生在山裡就像腳放在鞋裡,舒服。」

「在外的人總是有很多原因顧不上想家,倒是家裡的人更牽掛他們。」

……

而在影片最後的字幕中,我看到了監製中有個熟悉的名字「歐陽常林」,電視湘軍的虎將之一。

The End

相關焦點

  • 《那人那山那狗》:一人一山一狗,見證人間冷暖
    《那人那山那狗》可能是唯一一部電影裡主角沒有名字的,唯一的身份就是父親的兒子。在大山深處裡演繹了人間冷暖,父子之間微妙的關係和忠誠的牧羊犬。「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來自木心先生創作的《從前慢》,在現在的大數據時代,一切發展的都太快了,信息可以隨時發,但在過去,書信得等上幾天才能收到,它代表著希望,是愛人的思念,家人的等候,未來的希望,給原本平庸的生活添了幾分色彩,那一字一句的背後都流露著情感。
  • 那山,那人,那狗
    一個我,一條狗,以及刷山刷到的一堆葉子。因為約不到一起爬山的小夥伴,所以只能夠帶著我的狗去刷山。一個膽小的我,和一條比我還慫的狗。
  • 在「那山,那水」之間感悟美麗中國
    上世紀70年代以後圍湖造田,修建了幾道大壩,湖水退到村莊十裡之外,『那山,那水』已經變成了一種鄉愁。」全國政協委員皮劍龍動情地打出一段文字,輕敲手機鍵盤,發送到委員移動履職平臺的「兩山」理論學習討論讀書群裡。「您這番話可能勾起了很多人的回憶,我們深有共鳴。」作為「群主」的全國政協委員張福成很快回應說。
  • 本草裡的鄉愁 ——讀楚林散文集《詩經如畫 本草如歌》
    其實,讀《詩經如畫 本草如歌》能發現,作家楚林讀了很多書,不僅讀傳統醫藥經典,也讀了許多中外文學經典。她是個讀書用功用心的人,每每能從經典中讀到她心中的「本草」。經典是文學之流,生活是文學之源。讀經典,是為了描寫「本草」,感悟生活。《詩經如畫 本草如歌》中的每一種「本草」,都在激活作家的懷舊的靈感和美好記憶。於是,我們讀到了許多童年的故事,鄉村的故事,風土的故事。
  • 余光中最經典的八首詩,愛那首《鄉愁》,是否也能勾起你的鄉愁?
    余光中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詩人」,他的詩多變,詩風因題材而異。初識余光中還是他那首最著名的《鄉愁》,這首詩是余光中1972年所寫,這是因為他跟隨父母在1949年便離開故鄉,在強烈的思鄉之情中,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完成。余光中是江蘇人,出生在南京,母親是常州武進人,妻子也是江蘇常州人,所以他也自稱為「江南人」。余光中與妻子範我存結婚61年,兩人相知相惜,成為一代佳話。
  • 這是對父愛如山最好的詮釋
    多麼讓人寒心的話語,但現在的我知道,他從來只是說說而已。父愛如山,從來不是說說而已,你可能一時沒有察覺,但它一直都在。第一次要外出上學之前,我從來就沒有出過遠門,只好由父親送我去,這是我和父親兩個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單獨相處的時光。
  • 那山那村那人
    那傳說中的「蟠龍玉洞」和「杏嶺丹霏」又在何處呢?正在我們納悶的時候,忽然就看到了一處臺階,據說有99級,拾級而上,一處仿古建築映入眼帘,旁邊是寫有「蟠龍玉洞」的一處洞穴,東邊是撰寫在石頭上的兩篇詩作。「杏嶺丹霏」就位於蟠龍玉洞的東南方,只有等到春天杏花開放的時候才能出現。對於「蟠龍玉洞」,清人黃恩彤贊曰:「懸瀑吟風籟,平池舞雪湍。靈源冬不涸,始信有龍蟠。」
  • 父愛如山【中原詩韻052期】
    春去冬來白滿川,思念悠悠,涕下如泉。年高德邵抱膝吟,耿耿言談,猶記當年。鷓鴣天·父愛如山朱展良每憶椿庭淚欲潸,無疆大愛刻心間。養兒受盡千般苦,創業曾經萬樣難。情似海,愛如山,風霜雪雨也心歡。春暉寸草無從報,唯把家風代代傳。
  • 父親寫的散文詩:在新的時代重塑中國式父愛
    《父親寫的散文詩》這首歌不能算是新歌,只是最近無意間才聽到,伴隨著歌聲,是從童年至今電影一般回放的往事。這往事裡有濃濃的父愛和淡淡的鄉愁。當思緒繼續拉伸,更有80年代伴隨改革開放的腳步,並不殷實的中國家庭在困苦中匯聚在每個人血脈中的時代印記。
  • 重報小記者雲挑戰|濃稠父愛,如遞到手上的那杯熱水——讀《傅雷家...
    那一封封家信如暖流一般仍舊在我心中迴蕩,不斷扣響我心中的房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你走後的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真的,你在家一個半月,是我們一生中最愉快的時期……何況母親的眼淚永遠是聖潔的,慈愛的。」1945年,傅聰受邀到波蘭參加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並留學波蘭,這一封信便是傅雷在送別傅聰後不久所寫到的。
  • 真「父愛如山」 巨石強森父親節曬父女最萌身材差
    真「父愛如山」 巨石強森父親節曬父女最萌身材差 時間:2020.06.2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mia
  • 當然要推薦一些父愛如山的輕小說!
    所以,橙子要給大家一些父愛如山的驚喜......雲養貓,雲養狗肯定沒有雲養女兒好玩呀!那當然是選擇去全都找回來呀! 但是,這麼多女兒,都找回來的話要放在哪裡好呢? 在我煩惱之時,身為魅魔的大女兒環抱住了我的腰間。 「使用我的身體就好了呀!容量超級大的莉莉亞姆可以滿足爸爸你開疆拓土,自由開發的欲望哦♥~」
  • 父愛如山!換一張微信頭像,道一聲「您辛苦了」
    父愛如山,深沉又有力。本期的姓氏微信頭像,娜娜為大家製作的是關於父親這個主題的,你有一個父親,或者你已是孩子的父親,這個角色很重要,希望這一期的頭像大家會喜歡!筷子兄弟有一首歌叫《父親》,歌頌的就是父愛,所謂父愛如山,大致上說的就是愛的深沉和無言,父愛不只是像山,他也有似水的一面。父愛如大海,我們做子女的是一艘艘輪船,永遠不會駛出這個港灣。
  • 三個飽含情感的小故事,蘊含著這句話:父愛如山,沉默但永不缺席
    這就是我們需要用心感悟的父愛。父愛是什麼,有很多種答案,但我個人卻非常喜歡這一句話:「父愛如山,沉默但永不缺席!」這裡我們可以從這三個小故事說起。1、父親默默培育兒子栽種的樹苗,雖沒有讓他成為植物學家,卻讓他成為了偉大的總統有這麼一個小男孩,因罹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
  • 父親節活動——父愛如山父親節活動策劃
    父親節活動——父愛如山父親節活動策劃2016-06-13 09:05:2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活動前言:  孩提時,總抱怨父親不愛自己,連分別時都不曾回頭看看自己。母親悄悄告訴我:不是父親不愛你,而是父親將愛藏在心底,他總會在轉彎處偷偷看你。
  • 清明節快到了,我想起了余光中老師的那首詩歌《鄉愁》
    中國是詩的國度,關於清明節的詩歌,小朋友都能背的上來的當屬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回家去祭祀,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只能遙望家鄉的方向,去寄託自己的哀思,將自己對親人的思念濃縮成一段鄉愁。所以到清明的時候,我總會想起余光中先生的詩歌鄉愁。
  • 航拍磁縣|天保福地,那山那村那保寨
    四面遠望,只覺心曠神怡、物我兩忘 金秋的美景盡收眼底 真正能體會到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 朱熹於秋日的夜晚寫下一詩,短短四句如詩如畫,讓人回味無窮
    詩中說清溪流過碧山頭,水往地處流,清溪水不可能流過碧山頭,應該是清溪水中的倒影流過的。清亮的溪水靜靜地流淌,流過碧綠的山頭,山頭的倒影映照在水中,是那樣的空明、純潔。詩人在皎潔的月光下欣賞到山之碧、水之清、天之澄鮮,正好構成了一幅美妙的秋日畫卷。
  • 桌遊世界:父愛如山 「孝」傲江湖
    廠商特供稿,以下內容並不代表網易言論六月的陽光是一年中最熾熱的,就像父親給與子女那火熱的父愛所謂商場如戰場,生意場上無父子,不停的出怪招,搶房產。Q版的遊戲畫面讓您和父親一起回到您的童年,父子隔閡消失得無影無蹤。
  • 帶不走的,是那抹「鄉愁」
    1971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情切,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裡寫下《鄉愁》。一首《鄉愁》,傳誦至今,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40多年來,這首詩在海內外華人間被廣為傳誦。余光中近年出現在公眾視野裡時,屢屢被問及他的鄉愁。1992年,余光中應邀來到北京,雖然不是小時候的故鄉,但看到的京城胡同、故宮和梁啓超故居,還是十分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