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於秋日的夜晚寫下一詩,短短四句如詩如畫,讓人回味無窮

2020-12-21 詩文大觀園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春天最美的不過是百花競相怒放的絢麗時刻。夏日裡蟬鳴聒噪,響徹林間小路,燥熱的暑風吹得人煩躁,倘若此刻有涼風襲來,如同久旱的禾苗品嘗甘露的滋味,清涼極了。秋日裡最美妙不過是皎潔的月光,月色既能映照出離人的心曲,又能品出團圓的味道。冬天裡的雪花宛若精靈傾瀉於屋頂,大道上,還有山間的小路上,所到之處一片潔白,恍若仙境。四季的美景不同,都輪迴上演著它們獨特的風光。

秋天最迷人莫過於秋月了,今天給大家分享朱熹的《秋月》,品賞秋天月色下的詩情畫意。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清澈的溪水流過碧綠的山頭,懸空一瀉而下,清澈的水在藍天的映照下構成了一幅空明澄澈的秋日畫卷。這是詩人描繪秋日裡夜色下山間溪透的美麗景色。開頭的這兩句是化用了謝靈運《登江中孤嶼》中「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兩句詩的意境。

詩中說清溪流過碧山頭,水往地處流,清溪水不可能流過碧山頭,應該是清溪水中的倒影流過的。清亮的溪水靜靜地流淌,流過碧綠的山頭,山頭的倒影映照在水中,是那樣的空明、純潔。詩人在皎潔的月光下欣賞到山之碧、水之清、天之澄鮮,正好構成了一幅美妙的秋日畫卷。

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美妙的春色把人隔在三十裡的紅塵之外,空中是悠閒的白雲,山中有悠閒自在的紅葉。詩人在幽靜的月光下漫步,靜靜的生出了超凡脫俗,物我之外的想法。說這裡幽靜的月光仿佛詩遠離了紅塵,且隔了三十裡,「三十裡」是說極說很遠很幽深。佛教中說紅塵是指人世間,世人隔斷了紅塵,詩人說這個地方為隔斷紅塵的世外之地 ,那就是世俗之外了,有超然物外的境界。

秋天天高雲淡,藍天白雲還有紅葉格外的迷人。白雲悠悠,紅葉悠悠,這景色像是詩人想像中的,又好似看到的月光下的山林美景。白雲悠悠飄飄然於塵世之外的仙境,紅葉飄飄,給人詩意的秋日美,令人回味無窮。

縱觀全文,這首詩的題目是「秋月」。詩人寫了秋月籠罩下的山間小溪中的景色。清澈的溪水,碧綠的山頭,純淨的夜空中悠悠的白雲與飄揚自在的紅葉,沒有一筆寫月亮,卻處處見月。一切的景物都浸潤在皎潔的月光中,這就是秋月下的景色。秋日的夜晚,美妙的月色,在詩人的筆下,短短四句盡顯秋日山間的獨特意境,如詩如畫,美得動人。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周敦頤一首很唯美的詩,僅開篇短短的七個字,便是美得如詩如畫
    其實除了散文之外,周敦頤還寫過很多的優秀的詩歌,以這首《題晚春》來說,那就是一首精品之作,全詩儘管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可是每一句都如詩如畫,美得令人驚豔。  《題春晚》  宋代:周敦頤  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  吟餘小立闌幹外,遙見樵漁一路歸。
  • 雨過天晴王維寫下這首絕美之作,通篇如詩如畫,最後一句回味無窮
    而在眾多的田園詩中,筆者更喜歡王維筆下的田園,因為蘇軾曾讚譽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所以品讀王維的田園詩,會讓人有身臨其境的畫面感,仿佛置身於一幅絕美的山水畫中。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詩正是雨後天晴,王維遊覽田園寫下的一首被嚴重低估的絕美之作,通篇如詩如畫,以繪畫的技巧寫詩,最後一句更是回味無窮。
  • 讀書有什麼用,朱熹的這首詩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還有的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現代的作家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無論是那些答案,都不盡相同,讀書是有用的。今天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讀來感慨,是我見過的最好的回答。出自南宋理學家朱熹之手。這是朱熹寫的一首七言絕句。說到這首詩,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尤其是這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早已成為了千古名句。
  • 朱熹詩中的哲理:言之有物,更意在言外
    前兩句將定論說出,給人些許沉重感與緊迫感,後兩句勾勒出一個生動的場景,或許春草之夢未醒,秋葉已入西風,這兩個意象初看很是輕柔舒緩,但春草(人的少年)與秋聲(人的老年)相比,更顯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是多麼重要,從而予以人們深刻啟迪。身為大儒,朱熹善於通過詩來闡述學習的方法。
  • 朱熹水平很高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充滿憂愁,但是不著一個愁字!
    然而此時的朱熹只好是去到各地遊玩,乘船回到福建,南下古田,在路上還寫下了一首很傷感的詩《水口行舟二首.其一》,整首詩意境悽美,每一句都充滿了愁,但是又不著一個愁字。朱熹的理學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明清兩朝,他的學說成為了主流思想;所以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他的詩清新脫俗,大部分以說理為主,營造出了高遠的意境,講述了一個個大道理。不過在這首《水口行舟二首.其一》一詩中,卻又是不走尋常路,只不過是抒發了當時的情感,寫下了內心在的悲痛之苦。
  • 陳子昂登幽州臺寫下一首詩,短短四句二十二字,天地為之動容
    其詩風骨崢嶸,蒼勁有力,徹底肅清了齊梁詩歌旖旎纖弱的風氣,對於初唐到盛唐詩風轉變,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歷史選擇了陳子昂,他光榮地完成了這個使命。陳子昂第二次從軍出徵時,正是契丹李盡忠、孫萬榮反叛朝廷,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出徵契丹,陳子昂隨軍參謀,而武攸宜此人剛愎自用,胸無韜略,致使前鋒屢敗,陳子昂直言進諫,惹怒武攸宜,被貶為軍曹,鬱郁不得志,此時,他登上幽州臺,滿懷悲憤,遂寫下這首《登幽州臺歌》,短短四句二十二字,天地為之動容。
  • 朱熹的這首詩,短短4句,卻是最好的回答
    如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就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即在黃庭堅看來,長時間不讀書就會缺乏文學氣質,言談舉止方面也會顯得缺乏修養,到最後就會使人厭惡。黃庭堅的話或許有點誇張,但讀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再如北宋文學家蘇軾,亦有「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樣的詩句。
  • 曹植在秋天登高望遠,思念遠方的人,從而即興寫下一首很傷感的詩
    而曹植在寫這首一組《雜詩七首》時,其實是被貶到了偏遠的海邊,於是他在一個秋日的清晨登上一座高山,思念遠方的人,從而即興寫下了這麼一組很傷感的詩。那筆者今天則是為大家推薦這一組詩中,最為傷感的一首,也是其中的第一首,這首詩情感細膩,描寫得也是極為悲傷,字裡行間充滿了憂愁,畢竟一個人獨自生活在外地,自然而然就會思念故鄉,可是他又無法回去,這對於曹植來說,那無疑是最令他傷感的一個地方,所以這首詩寫得極無比的憂愁,讀來也是令人很是悲痛。《雜詩七首·其一》兩漢:曹植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之子在萬裡,江湖迥且深。
  • 一位宋代僧人寫下一首詩,詩中有杏花雨和楊柳風,這首詩妙在哪裡
    詩歌的創作者是誰「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這兩句出自於一首叫做《絕句》的詩歌裡,原詩題目就是《絕句》,共四句,是一首七言絕句,選自於清代文學家厲鶚編篡的《宋詩紀事·卷九三》。志南的詩很有特點,既有清新的一面,又有流暢自然的一面。朱熹很欣賞志南的詩,並讚賞他的詩沒有書生氣,尤其是朱熹很喜歡志南的「沾衣欲溼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這兩句。
  • 元稹催人淚下的一首詩,短短28字,卻讓人回味無窮
    送別詩作為唐詩主要題材之一,在璀璨的文化聖殿中佔有一席之地。自漢唐以來,送別詩在唐詩中就佔據了很大的篇幅,其中不乏許多流傳千古的佳作,為我們帶來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名句,譬如「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等等。古人云:「詩言志」,但詩更能傳情。
  • 李白漫遊重慶時被人瞧不起,怒而寫下一首詩成千古名作
    宋代理學家朱熹的《論語集注》中,有這樣一句話,「狂者,志極高而行不掩」。我想李白就是這樣一個狂人。早在李白青年時期,他便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表露過自己的遠大志向。即「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內清一」。
  • 朱熹極唯美的一首詩,完全可與他那名篇《春日》相媲美
    朱熹的詩很多都充滿了哲理,因為朱熹不僅是文學家也是思想家。這種雙重的身份,也令他的作品不僅抒情,裡面更是充滿了哲理。例如他的《春日》表面上是寫遊春觀感,但實際上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哲理詩。但他的這首《秋月》,則又是不一樣,全詩雖然少了那一份哲理,但整首詩可謂是如詩如畫意境高遠。
  • 春遊何處去,跟隨古詩遊:品賞十首春遊踏青詩
    同時,李白有點瞧不起對方,詩題中的「俗人」二字就是佐證。此地美不美,去了便知。有的人未到踏青時節,就出外春遊。如唐代詩人楊巨源二月初,就到長安都城東郊春遊,他觸景生情,作了首《城東早春》詩: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均。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 賀知章回到家鄉寫下兩首詩,有情感的文字,寫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文章中的「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鳴。又有誰能想到,文章是出自北京四中一位初二學生的手筆。《願你》以流暢的文筆、溫馨的語言,說出了多少人的心聲,這是一篇既有靈感又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功底的文章。南宋詩人陸遊在《文章》一詩中寫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無疵瑕,豈復須人為。」
  • 白居易的這首詩,短短四句既有思鄉之情,又有家國之愁
    李白登高望遠,俯瞰長江寫下「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的壯美的景色;杜甫遊覽泰山,發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慨。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白居易的一首詩,《郢州白雪樓》,寫登樓遠望家鄉。白雪樓中一望鄉,青山簇簇水茫茫。
  • 杜甫52歲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流傳千年,小學生必背
    說起杜甫,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憂國憂民,杜甫的詩歌中總是充滿著憂愁和坎坷。當然,也有為數不多的比較輕快的詩句,比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但是今天安久想和大家分享一首小詩,是杜甫心情非常好的時候寫下的。這首詩很短,但是非常經典,小學生都會背。
  • 【青山綠水】象州桔園美景:秀麗大氣 如詩如畫
    【青山綠水】象州桔園美景:秀麗大氣 如詩如畫 2020-09-03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韓愈夜裡在宮中值班,寫下一首很唯美的詩,短短幾句美得令人驚豔
    特別是這首《題百葉桃花》,整首詩看似很普通,可是同樣寫得很唯美。韓愈寫這首詩時正是在宮中值班,由於有些無聊,正好看到了窗外的桃花,於是有感而發,匆匆寫下了這麼一首生動有趣的作品,通篇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寫得唯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韓愈作為中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很多作品,那也是流傳極為廣泛。
  • 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日本風景,一步一景,精緻的如詩如畫
    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日本風景,一步一景,精緻的如詩如畫!生活不止眼前的風景,還有更遠的風景,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被一組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日本風景曬照吸引了目光,一步一景,精緻的如詩如畫。多虧了攝影師精湛的攝影技術,才能夠捕追下這一幅幅美好的景致。我們之所以需要這些美好的風景,是因為如詩如畫的風景裡面,多了一份美好,能夠治癒我們眼前生活的創傷,讓心靈發自內心感到從容自在。
  • 《畫》這首詩的作者,到底是不是王維?王維的詩集中有這首詩嗎?
    一、絕句《畫》 相信很多人在小學的時候都對這首《畫》印象特別深刻,即便是沒有刻意研讀過的人,想來也不會忘記如此琅琅上口的一首絕句:「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如此簡單一首詩,嵌入了「遠」「近」「去」「來」等字,讓這首詩變得極易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