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這首詩,短短四句既有思鄉之情,又有家國之愁

2020-12-26 詩文大觀園

登高望遠好似文人最喜歡的事情。李白登高望遠,俯瞰長江寫下「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的壯美的景色;杜甫遊覽泰山,發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慨。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白居易的一首詩,《郢州白雪樓》,寫登樓遠望家鄉。

白雪樓中一望鄉,青山簇簇水茫茫。朝來渡口逢京使,說道煙塵近洛陽

白雪樓中一望鄉詩人登上郢州白雪樓,悠悠地望著遠處的家鄉。詩題是《登郢州白雪樓》,郢州在盡湖北的鐘祥。白雪樓在戰國時期楚國宋玉《對楚王問》中說,有人在郢都唱《陽春》、《白雪》,曲調高雅,能跟著唱的人很少。也有唱《下裡》、《巴人》的,跟著唱的卻很多。後人附會此事,就在郢州建了白雪樓。

詩人就在此,在湖北的郢州白雪樓,登樓遙望遠處的家鄉。人在異地,思鄉之情也格外濃烈,回不去的家鄉只能遙遙遠望,一個「望」字,即體現瞭望穿秋水的思念。

青山簇簇水茫茫這裡的青山重疊在一起,水流無限,茫茫流去。詩人努力向故鄉望去,可是一眼望去,群山重疊。水流茫茫,真是「山也迢迢,水也遙遙」,家鄉已被山水路途阻隔了。詩人只寫眼中望到的景象,未說此時的心情,但是思念之愁悶卻可以從景色中想見。茫茫的水,一眼望不到邊的群山遮住了詩人家鄉的視線,家鄉歸路遙遙,怎不黯然 神傷呢?

朝來渡口逢京使詩人登上郢州的白雪樓,早早地來到了渡口,在渡口看到了京城來的使者。使者從京城過來是有什麼事呢?京城來的使者肯定來報一些朝廷中傳來的消息。不知是喜是憂。

「說道煙塵近洛陽」,說起剛剛知道的消息,戰爭已經打到了洛陽。詩人心中思念家鄉,此時卻確是家國戰亂,戰爭頻繁。詩人剛剛知道消息,淮西叛軍已經威脅洛陽,表現出對國事的憂慮。元和九年,淮西節度使使陽死,子吳元濟抗拒朝廷,唐憲宗下令討伐,但相持不下,引起了這場戰爭。

戰爭是殘酷無情地,人民流離失所。詩人思家之愁,想到了國家大事,憂心國事,可自己卻報國無門,內心苦痛,更是焦慮萬分。思念自己的小家,又關心國家這一大家,不得不被詩人的壯志所豪情所折服。詩人是想為百姓為國家莫福利,他的這份心值得大家讚揚。

白居易的這首詩,寫登高遠望家鄉,看著群山水流,想念家鄉,引出自己無限的遐思。此詩由遠望開始,短短四句境界闊大,既有思鄉之情,想家之切,透著士大夫的柔情,又有家國之愁,有著大丈夫願為國家貢獻的擔當。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冬至日白居易寫了一首詩,短短28個字,表達了濃濃的思念之情
    公元804年歲末冬至日這一天,唐代詩人白居易宦遊在外,恰好客宿邯鄲一站,孤單寂寞之時中想起家中熱鬧的場景,一家人圍著燈火的樣子,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就寫了一首詩,全詩短短28個字,表達了濃濃的思念之情,至今讀來仍令人感動。《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 如何用詩詞來表達對思鄉之情?這三首詩意境太適合
    ——王維這首詩是王維在九九重陽時所作,也是思鄉類的詩詞中,最讓我感慨的一句。每一個人長大過後,便面臨著自身未來發展的問題,此時我們就要做出選擇,是否背井離鄉遠離父母,獨自在外闖蕩。故鄉是一個人的根,父母是一個人最深的牽掛。
  • 王維的這首詩,短短20字,淺白如話,盡顯濃濃的思鄉之情
    今天給大家分享王維的這首《雜詩》,人在他鄉,想念故鄉的梅花。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開頭詩人就說,你從故鄉歸來,應該知道故鄉的發生的種種事情吧 。兩次說道「故鄉」,卻絲毫沒有囉嗦的感覺,字句中是詩人的思鄉心切,關心家鄉親人的,充滿了急切心情。「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的雕花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詩人看到好友,急切地想探求到家鄉的消息。
  • 白居易的一首冬至詩,寫出了堪比《靜夜思》的思鄉情,值得一讀
    很多人沒有注意到自己讀過的許多思鄉詩其實就是羈旅詩,其中最有名的當然要數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其實,詩魔白居易也曾有一首羈旅詩,雖沒有《靜夜思》有名,但是白居易在詩中表達出來的思鄉之情並不輸於李白,並且他寫這首詩時還是在一個十分特殊的日子——冬至。
  • 柳宗元被貶柳州,寫下一首思鄉詩,短短28字感人至深
    在古代,詩人經常會因謀求仕途、探親訪友、升遷貶謫等原因而不得不客居他鄉,所以就有了思鄉詩。這類詩主要抒寫的就是詩人客居他鄉的孤寂心境以及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如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菅,一夜徵人盡望鄉」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便是唐代詩人柳宗元很經典的一首思鄉詩。一般來說,唐宋時期的思鄉詩大多寄寓了複雜的思想感情。
  • 白居易的這首詩,寫失寵宮女的哀怨,短短四句傳唱了千年
    古時皇宮中不僅有高高在上的皇上,漂亮的嬪妃以及太監,還有眾多侍奉主子們的宮女。漂亮的宮女從被選進皇宮,有機會的能得到皇上的寵幸飛黃騰達過上衣食無憂,令人羨慕的生活。大多數的宮女只能是作為傭人,做到人老珠黃的那刻,被遣出宮,這是多麼令人悲傷。
  • 王維寫給妻子的一首詩,短短20字卻含有無限情味,動人心弦
    古往今來,故國鄉土之思、骨肉親情之念、摯友離合之感,不知道牽動了多少中華兒女的心弦。思鄉懷人,自然也就成了我國古典詩詞中的一個永恆主題。如唐代詩人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表達的便是家國之愁、懷鄉之思。再如宋代詞人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表達的則是骨肉親情之念。
  • 白居易46歲遊覽古寺,看到滿山桃花寫下這首詩,開篇就是絕妙之句
    蘇軾在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時,將自己的內心感情升華到了一個常人無法企及的高度: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小赫赫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首詩是來自於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對於這首詩,想必我們都比較熟悉。眾所周知,白居易的詩,就是一通俗易懂而著稱,而即使是這樣的簡單、通俗也不會影響其所蘊含著的哲理與感悟。
  • 全篇無一「思」字,白居易的這首冬至詩,卻字字深情
    ——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在寫這首詩時正宦遊在外,夜宿於邯鄲驛舍中。古語說,冬至大如年,由此可見,對古人而言,冬至不僅僅是一個季節,更是一個重大的節日。但此刻詩人獨居驛館,孤獨寂寞,想起家中的燈火,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 白居易的這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把少女的嬌羞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類詩歌作品,最早可見漢樂府《江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南北朝時期也有《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之句。而到了唐代,這類詩歌逐漸成為一種流行,不乏名篇佳句。譬如,李白的:「若耶溪邊採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王昌齡的:「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張籍的:「秋江岸邊蓮子多,採蓮女兒憑船歌」等。
  • 白居易對初戀念念不忘,大雨之夜寫下一首詩,開篇就催人淚下!
    然而,白居易多次向母親提出迎娶湘靈均遭到母親拒絕,而拒絕的理由正是古代人成婚時最看重的因素之一——門當戶對。白居易家中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也是「世敦儒業」的小官僚之家,而湘靈家中僅僅是平民而已。雖說「高門嫁女,低門娶婦」,不過顯然在白居易母親眼中自家兒媳婦的門檻還不至於「低」到如此地步。雖然湘靈生得美貌又知書達理,但家世這一條卻是兩人十分難以跨過去的鴻溝。
  • 白居易《有木詩八首》之丹桂賞析
    白居易《有木詩八首》之丹桂賞析枯木《有木詩八首》其八【唐】白居易有木名丹桂,四時香馥馥。花團夜雪明,葉剪春雲綠。風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獨佔小山幽,不容凡鳥宿。幹細力未成,用之君自速。重任雖大過,直心終不曲。縱非梁棟材,猶勝尋常木。《有木詩》是一組寓言詩,一共八首,借樹木喻人事。詩人白居易在序中(見附文))指出作詩的起因,是因為詩人讀《漢書》列傳而發的感慨。
  • 白居易這首詩,不僅創造了兩個詞語,還讓兩位女性名流千古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因為寫了《長恨歌》與《琵琶行》,而在唐代詩壇閃耀無比。關於白居易的故事,流傳下來的自然不少,可是,有兩個人卻因為他的一些詩歌而為人知曉,並流傳千古。先來看這首詩: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 白居易這首冬至詩,說盡相思之苦,簡單卻震撼人心
    古往今來,關與思念的冬至詩不勝枚舉,今天夢瞻要給大家講的,便是白居易的一首冬至詩,說盡相思之苦,簡單卻震撼人心。眾所周知,白居易才華橫溢,一首《長恨歌》極盡才情,詩中那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不知道感動了多少人。但殊不知,這句詩除了講述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其實也帶有白居易自己的感情經歷和願望。
  • 冬至之夜,思家心切的白居易,寫下一首清新質樸的詩
    在這個美好的日子,那些漂泊在外不能與家人團聚的遊子,自然會泛起思鄉的愁緒。在一個冬至夜,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獨坐驛站,思念起了家人,寫下了一首清新樸實的七絕。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唐)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 白居易秋日詠懷,這首五律開篇就比喻生動,尾聯更是妙語雙關
    下面介紹的是白居易秋日詠懷,這首五律開篇就比喻生動,尾聯更是妙語雙關。秋思唐代:白居易夕照紅於燒,晴空碧勝藍。獸形雲不一,弓勢月初三。雁思來天北,砧愁滿水南。這首詩作於唐代太和六年秋天,當時詩人已經60歲,還在擔任河南尹。這一年他的好友元稹去世,白居易為其撰寫了墓志銘,並將元家給的潤筆費,全部布施於洛陽香山寺。元稹曾是樂天幾十年的老朋友,如今先於樂天而去,詩人悲痛交加,加上自己身體也逐漸衰弱,於是心情也非常惆悵。時值寒秋,他更加感慨秋意蕭瑟,於是詩人秋日詠懷,寫下了這首詩。
  • 杜牧的兩首絕句,婉轉曲隱,字裡行間充滿了思鄉之情
    下面介紹杜牧的兩首絕句,婉轉曲隱,字裡行間充滿了思鄉之情。朱坡絕句二首(其一)故國池塘倚御渠,江城三詔換魚書。賈生辭賦恨流落,只向長沙住歲餘。詩人的家鄉在長安郊外,雖然長期在外,卻眷戀著自己的故園,當時他身在睦州,卻時常回憶家鄉。
  • 五首白居易感慨頗多詩,艱辛,憂愁,青春,讀來不禁讓人動容!
    作者對月亮充滿了感激之情,也說明詩人一路無人相伴,旅途孤寂清冷。這首詩以「客」開場,以「客」結尾,全詩都圍繞「客」與「月」的關係展開描寫。古人與月亮有著深深的淵源,中國文人更是有很重的月亮情結。人在旅途,一輪明月掛在天空,身邊又無家人好友相伴,詩人必是感慨頗多。這首詩在流露出對月亮感激之情的同時,也表現出了詩人一路的艱辛與寂寞。
  • 一首寫秋的唯美古詩詞,寫出了無盡的思鄉之情
    李攀龍,字於鱗,號滄溟,明朝「後七子」之首。李攀龍九歲喪父,家貧,靠著自學考上了進士,他一生為官清廉,為人耿直,卻在身後顯得有些寂寥。在文學上,李攀龍在當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組建文學社,並且打出了"文必先秦、兩漢,詩必漢魏、盛唐"的文學主張。
  • 岑參最著名的一首思鄉詩,讀後令人頓生豪情,鄉愁不在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描寫過對故園的思念,唐詩中更是有無數思鄉詩的佳作。李白在《靜夜思》直抒思鄉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把思鄉之情融入夜泊江邊的景色之中: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