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有木詩八首》之丹桂賞析

2021-01-07 榆木齋

白居易《有木詩八首》之丹桂賞析

枯木

《有木詩八首》

其八

【唐】白居易

有木名丹桂,四時香馥馥。

花團夜雪明,葉剪春雲綠。

風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

獨佔小山幽,不容凡鳥宿。

匠人愛芳直,裁截為廈屋。

幹細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重任雖大過,直心終不曲。

縱非梁棟材,猶勝尋常木。

《有木詩》是一組寓言詩,一共八首,借樹木喻人事。詩人白居易在序中(見附文))指出作詩的起因,是因為詩人讀《漢書》列傳而發的感慨。前七首用弱柳、櫻桃、枳橘、杜梨、野葛、水檉、凌霄,譏諷在位與依附權勢者,而第八首描述的是丹桂,不再是諷刺而是讚譽,放置最後,也是唯一一首和前七首主旨相反的詩詞。

《有木詩》創作年代,從內容推測,似乎應為詩人中舉前後的作品,詩人白居易前半生命運坎坷,31雖才和小他8歲的元稹同時中舉,被授予校書郎,工作比較清閒和辛苦,詩人懷才不遇,對官場的一些阿諛附勢的現象極為不滿,因此讀史有感,借用樹木來諷喻現實。

「有木名丹桂,四時香馥馥。花團夜雪明,葉剪春雲綠。」,前四句描寫丹桂的形態,四季常綠,常年開花不斷,花香宜人,花朵團花似錦,在雪夜裡非常靚麗,葉片猶如裁剪春天的雲彩那麼碧綠。

「風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獨佔小山幽,不容凡鳥宿。」隨後描述丹桂的風骨,丹桂風格清雅,在寒風的吹動下,樹影斑駁,猶如流水清影,不畏寒霜,骨格如玉,在幽靜的田野山谷中獨佔鰲頭,不允許普通鳥兒在樹上留宿。

「匠人愛芳直,裁截為廈屋。幹細力未成,用之君自速。」,丹桂又名木犀,因為木材紋理頗似犀角,再加上有清香,喬木高直,因此人們把丹桂截斷用作椽梁建屋,雖然枝幹比較細,承受力未必能撐住整棟大廈,可是還是建議需要的人們早點選取。

「重任雖大過,直心終不曲。縱非梁棟材,猶勝尋常木。」,最後四句總結,丹桂雖然不一定能承擔重擔,然而永遠是硬直不彎,即便不是棟梁之材,也比普通木材強多了。

這首《有木名丹桂》,是詩人借用丹桂的氣質自喻,頗為謙虛,首先盛讚丹桂的花、葉、香、形俱佳,不隨波逐流,四季溢香,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會傲視群芳,用「獨佔小山幽」形容自己雖然在野,然而也不屈服,不允許凡鳥留宿,藉以表明自己的心跡,那就是不與那些趨炎附勢之類同流合汙。

然後用丹桂作椽梁來比喻,丹桂不一定能做棟梁,然而,因為硬直不彎的性格,總比那些普通尋常的樹木要強得多。這是一種自謙的口吻,給那些招賢納諫的上層一些建議,一定要選品質高潔的德才兼備的人才,如果退而求其次,那也要選擇敢於諫言的「芳直丹桂」之才,而不是選擇前面七種弱柳、櫻桃、枳橘、杜梨、野葛、水檉、凌霄這些趨炎附勢之類。

詩人通過《有木詩》譏諷當時結黨營私的政治現象,對那些飛揚跋扈、狐假虎威的趨炎附勢者雨亦無情鞭撻,通過對丹桂的高潔品質進行讚美,形成鮮明對比,同時也藉以丹桂自喻,自謙並非「棟梁之才」,然而卻品潔高雅,芳香四溢,擇才而用,扭轉風氣,希望「用之君自速」,能夠得到賞識,不要埋沒良材。

2018/9/6榆木齋

附《有木詩八首》全文:

《有木詩八首》

【唐】白居易

序:餘嘗讀漢書列傳,見佞順媕婀,圖身忘國,如張禹輩者。見惑上蠱下,交亂君親,如江充輩者。見暴狠跋扈,壅君樹黨,如梁冀輩者。見色仁行違,先德後賊,如王莽輩者。又見外狀恢弘,中無實用者。又見附離權勢,隨之覆亡者。其初皆有動人之才,足以惑眾媚主,莫不合於始而敗於終也。因引風人騷人之興,賦有木八章,不獨諷前人,亦儆後代爾。

有木名弱柳,結根近清池。風煙借顏色,雨露助華滋。

峨峨白雪花,嫋嫋青絲枝。漸密陰自庇,轉高梢四垂。

截枝扶為杖,軟弱不自持。折條用樊圃,柔脆非其宜。

為樹信可玩,論材何所施。可惜金堤地,栽之徒爾為。

有木名櫻桃,得地早滋茂。葉密獨承日,花繁偏受露。

迎風闇搖動,引鳥潛來去。鳥啄子難成,風來枝莫住。

低軟易攀玩,佳人屢回顧。色求桃李饒,心向松筠妒。

好是映牆花,本非當軒樹。所以姓蕭人,曾為伐櫻賦。

有木秋不凋,青青在江北。謂為洞庭橘,美人自移植。

上受顧盼恩,下勤澆溉力。實成乃是枳,臭苦不堪食。

物有似是者,真偽何由識。美人默無言,對之長嘆息。

中含害物意,外矯凌霜色。仍向枝葉間,潛生刺如棘。

有木名杜梨,陰森覆丘壑。心蠹已空朽,根深尚盤薄。

狐媚言語巧,鳥妖聲音惡。憑此為巢穴,往來互棲託。

四傍五六本,葉枝相交錯。借問因何生,秋風吹子落。

為長社壇下,無人敢芟斫。幾度野火來,風回燒不著。

有木香苒苒,山頭生一蕟。主人不知名,移種近軒闥。

愛其有芳味,因以調麴糵。前後曾飲者,十人無一活。

豈徒悔封植,兼亦誤採掇。試問識藥人,始知名野葛。

年深已滋蔓,刀斧不可伐。何時猛風來,為我連根拔。

有木名水檉,遠望青童童。根株非勁挺,柯葉多蒙籠。

彩翠色如柏,鱗皴皮似松。為同松柏類,得列嘉樹中。

枝弱不勝雪,勢高常懼風。雪壓低還舉,風吹西復東。

柔芳甚楊柳,早落先梧桐。惟有一堪賞,中心無蠹蟲。

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標。偶依一株樹,遂抽百尺條。

託根附樹身,開花寄樹梢。自謂得其勢,無因有動搖。

一旦樹摧倒,獨立暫飄颻。疾風從東起,吹折不終朝。

朝為拂雲花,暮為委地樵。寄言立身者,勿學柔弱苗。

有木名丹桂,四時香馥馥。花團夜雪明,葉翦春雲綠。

風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獨佔小山幽,不容凡鳥宿。

匠人愛芳直,裁截為廈屋。幹細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重任雖大過,直心終不曲。縱非梁棟材,猶勝尋常木。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
    在《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當中,我們賞析了王維、孟浩然、王之渙、元稹、王建等人的10篇詩詞,今天我們要繼續賞析杜甫、賈島、柳宗元、白居易、李白、劉長卿和裴迪的10首詩詞。請大家持續關注。唐詩三百首所有五絕作品賞析,值得每一個喜愛詩詞的讀者收藏轉發!
  • 古詩賞析第十二首: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其詩作通俗易懂,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因編輯於唐穆宗長慶年間,遂以年號為詩集名。(杜甫)創作背景《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的成名作,作於唐德宗貞元三年(787年),當時白居易十六歲。此詩是準備科舉考試的習作,按當時考試的規定,凡是已經限定內容的詩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其作法與詠物詩類似。
  • 白居易最深情的3首詩,以為是愛情,卻是寫給一名男子
    無獨有偶,白居易也留下了許多深情的名句,其中許多都是寫給他「如膠似漆」的好友元稹的,卻因為太過深情,而被誤以為是愛情詩句。今天便分享給大家3首,不是愛情,勝似愛情。 1.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
  • 五首白居易感慨頗多詩,艱辛,憂愁,青春,讀來不禁讓人動容!
    這首詩以「客」開場,以「客」結尾,全詩都圍繞「客」與「月」的關係展開描寫。古人與月亮有著深深的淵源,中國文人更是有很重的月亮情結。人在旅途,一輪明月掛在天空,身邊又無家人好友相伴,詩人必是感慨頗多。這首詩在流露出對月亮感激之情的同時,也表現出了詩人一路的艱辛與寂寞。3.
  • 白居易有關紫藤的詩詞賞析
    白居易有關紫藤的詩詞賞析(原創)枯木紫藤花株型蜿蜒攀爬,春天一到,葉片翠綠,紫色的花蕾從上下垂,滿樹紫霞,惹人喜愛,自古以來就是非常美麗的觀花造景植物,古人將之栽植庭院,搭起架棚,春季賞花,夏季納涼,秋季觀果,非常愜意。
  • 唐詩經典之《白居易·琵琶行》賞析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 白居易這首冬至詩,說盡相思之苦,簡單卻震撼人心
    古往今來,關與思念的冬至詩不勝枚舉,今天夢瞻要給大家講的,便是白居易的一首冬至詩,說盡相思之苦,簡單卻震撼人心。眾所周知,白居易才華橫溢,一首《長恨歌》極盡才情,詩中那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不知道感動了多少人。但殊不知,這句詩除了講述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其實也帶有白居易自己的感情經歷和願望。
  • 白居易的一首冬至詩,通篇沒有一個「思」字,卻字裡行間都是深情
    而此刻,33歲的白居易卻獨居驛館,孤單寂寞冷,想起家中熱鬧的燈火,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就寫下了這首《邯鄲冬至夜思家》詩。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唐.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的這首冬至詩,通篇不見一個「思」字,卻處處都是濃濃的思念之情,讀來令人動容,堪稱冬至思親的經典之作。01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 拉貝詩3首賞析
    拉貝的作品不多,一般都歌頌纏綿的愛情,維護婦女的地位,在當時輿論反響強烈,褒貶不一,有人斥之為「娼婦」,也有人尊之為新時代的「薩福」。她的詩名在歷史的長河中也幾經波折,直到浪漫主義時期才得到應有的地位,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甚至推崇。拉貝一共有24首十四行詩流傳於世,《我生,我死……》是其中的第8首。
  • 最唯美的100首春天古詩(附賞析)
    【賞析】要用十幾個字來概括江南春景,實屬不易,白居易卻巧妙地做到了。三首詞各自獨立而又互為補充,分別描繪江南的景色美、風物美和女性之美。詩019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五代】李煜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 白居易的三首冬至詩,滿滿的孤獨寂寞冷
    合家團聚的時節,他一人宦遊在外,不得回家,能陪伴他的,只有燈前的影子,一如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沒想到,大詩人白居易也有顧影自憐的時候。老白的這首詩作於唐德宗貞元二十年歲末(804年),他當時三十多歲,尚未結婚,正宦遊在外,因為是冬至,無論貧富之家,大多都一家人歡聚在一起,而白居易卻一人獨宿於驛館中,其心情可想而知。
  • 白居易寫了一詩平淡無比,不料被劉禹錫刪掉兩句後,成為千古絕唱
    白居易和劉禹錫相識時,已經54歲,劉禹錫也已經52歲。白居易號稱「詩王」,他為詩狂,為詩入魔,為了作詩他「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所以當他遇到和自己一樣名滿天下的詩豪劉禹錫,他就如身處巔峰的武林高手,遇到了一個難得的敵手。年紀相仿,又都才華橫溢,心心相惜之情讓二人很快成為了摯友。
  • 白居易詩文20篇賞析
    這是白居易《新樂府》五十首中的第七首,是一首著名的政治諷諭詩。詩的標題下,作者注云:「愍怨曠也。」古時,稱成年無夫之女為怨女,成年而無妻之男為曠夫。這裡「怨曠」並舉,實際寫的只是怨女,是指被幽禁在宮延中的可憐女子。原詩前另有一小序說:「天寶五載以後,楊貴妃專寵,後宮人無復進幸矣。六宮有美色者,輒置別所,上陽是其一也。貞元中尚存焉。」
  • 有一種友情叫做白居易寫給元稹的詩
    因為白居易的母親是在看花掉到井裡淹死的,但白居易竟然還寫了《賞花》和《新井》這樣的詩,簡直有辱中華文化傳統美德。其實這兩首詩是白居易在母親去世之前寫的,和不孝扯不上任何關係。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白居易對於眾人的污衊百口莫辯。最終,降職擔任江州司馬。仕途不順,白居易就把更多時間用在了寫詩上。此為我們語文課本增加厚度的原因之一。
  • 白居易夢到元稹後給他寫首詩,元稹回詩一首,最後7字扎心了老鐵
    本期筆者要介紹的也正是他們之間的兩首有趣唱和詩。公元817年,白居易和元稹同時遭遇貶謫。八月的一個早晨,白居易醒來後想起前一天晚上夢到元稹,於是便提筆給元稹寫了首詩:《夢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
  • 「古詩詞賞析」《春思》《感遇十二首·其一》
    精彩賞析:李白有相當數量的詩作描摹思婦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在我國古典詩歌中,「春」字往往語帶雙關。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詩題"春思"之「春」,就包含著這樣兩層意思。開頭兩句:「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可以視作「興」。
  • 每日一詩 | 《問劉十九》(唐·白居易)
    每日一詩 | 《問劉十九》(唐·白居易) 2020-12-16 1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白居易46歲遊覽古寺,看到滿山桃花寫下這首詩,開篇就是絕妙之句
    蘇軾在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時,將自己的內心感情升華到了一個常人無法企及的高度: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小赫赫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首詩是來自於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對於這首詩,想必我們都比較熟悉。眾所周知,白居易的詩,就是一通俗易懂而著稱,而即使是這樣的簡單、通俗也不會影響其所蘊含著的哲理與感悟。
  • 白居易這首詩,不僅創造了兩個詞語,還讓兩位女性名流千古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因為寫了《長恨歌》與《琵琶行》,而在唐代詩壇閃耀無比。關於白居易的故事,流傳下來的自然不少,可是,有兩個人卻因為他的一些詩歌而為人知曉,並流傳千古。先來看這首詩: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 白居易的這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把少女的嬌羞表現得淋漓盡致
    南北朝時期也有《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之句。而到了唐代,這類詩歌逐漸成為一種流行,不乏名篇佳句。譬如,李白的:「若耶溪邊採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王昌齡的:「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張籍的:「秋江岸邊蓮子多,採蓮女兒憑船歌」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採蓮曲》,便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留下的一首寫採蓮的經典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