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對初戀念念不忘,大雨之夜寫下一首詩,開篇就催人淚下!

2021-12-19 每日一首古詩詞

有人說,初戀單純而美好,那種唯美的愛情,往往最令人刻骨銘心。時間是一劑良藥,曾經的心靈創傷,都能被時光癒合,即使昔日許下海誓山盟的初戀,也隨著時光流逝慢慢忘卻,最終連他的模樣也越來越模糊。雖說「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但這種觀點太片面,古往今來,不乏痴情的男子,比如說白居易。

古人講究成家立業,先有穩定的家庭,而後才全身心投入到事業當中,所以古人結婚都相對較早。白居易才華橫溢,三十歲之前就進士及第,且家境不錯,但他直到三十七歲才成家,即使放到現在,也絕對是晚婚大齡青年,準確來說應該是中年,更別提古代了。

另外,白居易之所以結婚,並非心甘情願,也不是覺得自己年紀不小了,應該找個人成家,而是母親以死相逼,他才無奈邁入婚姻殿堂。莫非他是獨身主義,不想被婚姻束縛?原來,白居易心裡住著一個女子,只想跟她長相廝守,容不下別的女人,那就是他的初戀湘靈。

湘靈小白居易四歲,當時兩家人是鄰居,在兩小無猜之時兩人便是要好的玩伴。幾年之後,白居易長成一表人才的少年,讀書又相當用功,在附近頗有才名,而湘靈也成長為亭亭玉立的少女,年少時的友誼漸漸轉化為男女之間獨有的情愫,二人郎才女貌又恰好相互吸引,於是在家中不知情的時候,兩個人偷偷談起戀愛來。

白居易曾經專門寫詩描繪過湘靈的美麗:「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這些美好的詞句全部被他加注在初戀身上,不知是情到深處還是情人眼裡出西施的緣故。然而,白居易多次向母親提出迎娶湘靈均遭到母親拒絕,而拒絕的理由正是古代人成婚時最看重的因素之一——門當戶對。

白居易家中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也是「世敦儒業」的小官僚之家,而湘靈家中僅僅是平民而已。雖說「高門嫁女,低門娶婦」,不過顯然在白居易母親眼中自家兒媳婦的門檻還不至於「低」到如此地步。雖然湘靈生得美貌又知書達理,但家世這一條卻是兩人十分難以跨過去的鴻溝。白居易二十七歲時,為了家族使命前往江南投奔叔叔,臨行前他將湘靈約出來,兩人相互約定「非君不娶,非君不嫁。」

兩年後,白居易高中進士,回鄉後再次向母親提出求娶湘靈,然而母親依舊沒有答應。在孝道的制約下,白居易無法違逆母親的命令,一夜之間愁白了頭髮。八年後白母以死相逼讓兒子成婚,白居易不得不匆匆成婚。然而成婚三年後,四十歲的白居易仍舊對初戀難以忘懷,於是在大雨夜寫下了一首《夜雨》,道盡思念之苦以及無盡愛意。
詩的意思為:我有著深深思念的人,卻相隔在遠遠的異鄉。我有所感懷的事情,深深的刻在心上。她在遙遠的異鄉我不能去靠近,似乎也沒有可以用來傳情的太陽。內心痛苦萬分卻無處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無望,孤獨的在空空的屋子裡睡覺。秋天尚未來臨,卻已風雨紛紛。不曾學過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記曾經的過往!

首句「我有所念人, 隔在遠遠鄉」,開門見山,寫出了所要記敘的事情,強烈的感情色彩也在無需意像的渲染的情況下,立刻展現在讀者面前。四句話形式上兩兩相同,但情感上卻是層層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遠,都是平平的概述,點到為止,並沒有提及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第二句「我有所感事, 結在深深腸」,則重點寫到了思念,寫到思念的程度,也並沒有深寫。行文至此,全詩的中心已經點明框架,已經明晰,但還只是一幅,如果用畫畫作比的話,構圖,或者說是工筆前的白描圖,線條簡潔而有力。第三句「鄉遠去不得, 無日不瞻望」,是對第一句進行了擴充和延伸,鄉遠遠的程度,對故鄉,更準確的說是對故鄉的生活,故鄉的人的思念之深。第四句「腸深解不得, 無夕不思量」,是對第二句進行了擴充和延伸。一、三句是寫實,故鄉、人都是客觀存在的。二、四句是寫虛,回憶中的事和肝腸絞痛的感覺是詩人主觀的感情。一實,一虛,把氣氛渲染開來,行文至此,白描已經被染,出現了淡淡的色彩,陰陽、冷暖色初步分明。前兩句,詩人付與「人」一個「隔」,付與「事」一個「結」字。「隔」、「結」都是冰涼涼的字眼,給人一種一對火熱的戀人被活生生分扯開來的感覺。詩人用兩個冰冷的字形象地寫出了自己火熱的情感,而火熱又敗於冰冷,這時引出自己肝腸絞痛的感覺顯得自然,又打動了讀者。在這裡,詩人又用了一個打動人的動詞「瞻望」。鄉遠,瞻望卻不可相望見,可是還要望,縱是眼望不見那心也早已回到了那故鄉的戀人身畔。前四句是對一個長時間一直以來狀態的寫,從「況此」一句開始,詩人就開始描繪一個夜雨的場景了。作者在描寫夜雨場景的時候,卻是惜字如金。他只用了兩句話二十個字。這兩句話不寫思,不寫念,不寫人,不寫事,只是用簡潔的言語描繪了許多意像,燈、堂、天、風雨。一個「況」字說明這四句所描寫的這些是在前四句的前提上進一步增加的。所以,在情感上也是在前四句的思念上增加的。一個「況」字就替代了千言萬語的心理描寫。「夜」是時間,在「夜」之前詩人用了一個名詞作形容詞來形容「夜」,「殘燈」。燈從晚上點,點到殘,一定已是深夜。詩人夜不能寐,久久的思念著心中的戀人。殘燈昏暗的光下,長長的燈芯使光閃爍著,詩人在這情景萬分傷心,沒有言自然顯得寂靜,寂靜使屋子顯得「空」,顯得寂寥。「空」不一定是真的缺少家具,而是因為缺少「人」。夜雨同話五更的人「空堂」不一定是堂「空」也寫出詩人心中的悵然若失。第五、六兩句「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曉,風雨正蒼蒼」中的「秋天」「未曉」「風雨」更是融情於景。尤其是「蒼蒼」二字,既是對風雨的描寫,又是詩人此時的心境。這兩句,不著一字思念,而又字字句句把詩人的思念之情著色,分染過的白描已經基本上上好了顏色。最後一句話「不學頭陀法,前心安可忘」,可謂畫龍點睛之筆,使用直抒胸意的寫法,將全詩推向高潮。想忘,又不能忘,想忘,又不敢忘。詩人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就在這無果的結局中謝幕,無數的思念,向何處傾訴。總之,整首詩貫穿著白居易的大、簡、妙風格,雖是寫愛情,寫思念,但不像多數愛情詩一樣婉約,它大氣、又不失細膩,這不是刻意為之,而是一種情感之至,一種渾然天成。這首詩不是唐代所流行的工整的今體詩,它共有七句話,前四句大量的重複用字,也並不合乎詩歌的習慣。意像的描寫被放在了敘事之後,全詩沒有比喻、沒有用典,也沒有大量的興、比之作,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格律的羈絆,用最直白的語言,抒發了最真摯的情感。讀完整首《夜雨》,小編在同情白居易的同時,更心疼善良美麗的湘靈,她默默等待白居易,沒有絲毫怨言,幻想穿上婚紗,與他拜堂成親,生兒育女相濡以沫。為守護當初的承諾,湘靈終身未嫁,在那樣一個年代可以想像湘靈是承受了多大的壓力。在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時,兩人再次相遇,然而不知為何,此次相遇,白居易看著遵守二人約定而苦苦等候的湘靈,依然沒有迎娶她進門的打算,或許是因為這一份初戀太過美好,白居易也不願意讓湘靈委屈為妾吧。據說,當時白居易心中肯定五味雜陳,緊緊抱住湘靈痛哭流涕,並以《逢舊》為題作詩:「久別偶相逢,俱疑是夢中。即今歡樂事,放盞又成空。」元稹在悼念亡妻時曾經寫下千古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明明相愛的兩個人卻因現實,或者生死而阻隔,這是世間痴情男女最大的悲劇之一。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逐漸脫去了封建禮教的束縛,也許白居易此時再遇到他的湘靈,就可以頂住母親壓力與對方成婚了吧,但這只是一種假象而已。既然兩人仍然愛著彼此,且上天安排他們再次相遇,為何白居易這時候不把湘靈娶回家?畢竟古代可以三妻四妾。史書沒有給出解釋,但筆者推測,應該是湘靈不同意。雖然她還愛著白居易,但已經沒有嫁給他的衝動,寧願把那份唯美的愛埋在心底,當成最美好的回憶。衷心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愛情不要被現實打敗,白居易與湘靈的愛情悲劇,最好別再發生。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間風月如塵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國學經典

相關焦點

  • 白居易夜想初戀,寫下一首詩,道盡相思之苦,一字一句仿佛從肺腑鏤出……
    夜未央,是誰在寂寂無聲中,輕觸著記憶的石碑?雪紛飛,是誰的思念,涼透了這一季的時光。千年前的一個冬夜,白居易想起了闊別多年的初戀,寫下一首詩《冬至夜懷湘靈》,短短20字道盡相思之苦。在古代,冬至是闔家團圓的大節日,宦遊異鄉的白居易在冬至夜寫過很多首思念親人的詩歌:「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十一月中長至夜,三千裡外遠行人」……這首五絕同樣表達了深切的思念之情,只是思念的對象由家人變成了他一生都難以忘懷的初戀——湘靈。
  • 詩魔白居易想喝酒了,於是寫下了這首詩,竟成了人人喜歡的一首
    用這樣的口語入詩收尾,既增加了全詩的韻味,使其具有空靈搖曳之美,餘音嫋嫋之妙;又創設情境,給我們可以想像,劉十九在看了白居易的詩後,定然是立刻欣然而來,兩人痛快暢飲,也許此時屋外正下著鵝毛大雪,但屋內卻是溫暖、明亮,是多麼溫馨愜意,令人身心俱醉。
  • 冬至之夜,思家心切的白居易,寫下一首清新質樸的詩
    在一個冬至夜,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獨坐驛站,思念起了家人,寫下了一首清新樸實的七絕。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唐)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可是,在這個團聚的日子,看著別人一家圍坐爐前歡聲笑語,大詩人白居易卻有事在身,遠行在外,只能在邯鄲的驛站度過,他能不想家嗎?詩人便以一個很直白的題目表達自己的思念。第一句,「邯鄲驛裡逢冬至」,白居易經過一天車馬勞頓後,天色已晚,便在邯鄲驛站裡休息。
  • 白居易很深情的一首詩,開篇4句就十分驚豔,打動了無數人!
    看到題目「白居易很深情的一首詩」,大家第一時間是不是想到了《長恨歌》?雖然《長恨歌》也是情深至極,但終究寫的是別人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首「白居易很深情的詩」,說的是他自己的深情,是屬於白居易對一個女子的深情。
  • 蘇軾、李清照各自在新婚之夜寫下一首詩,「肉麻」程度不相上下
    雖然蘇軾和李清照沒有什麼交集,但是他們兩人都在新婚當夜寫過一首詩,而且兩個人所寫的詩內容都很「肉麻」,可以說是不相上下。蘇軾迎娶王弗當晚,洞房花燭夜,才子佳人共處一室,蘇軾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詞送給愛妻,全詞如下: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冶葉倡條遍相識。淨如,豆蔻花梢二月初。
  • 晚年的劉禹錫洗盡鉛華,寫下一首詩送給白居易,傾訴了人生的無奈
    ,兩個人經常在一起詩詞唱和,寫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白居易其實也是很倒黴,儘管他一輩子小心翼翼,但最終還是沒能逃過被貶外地的命運,兩個人正是有著被貶的經歷,也就使得他們有著共同的話題;為此晚年之後的劉禹錫寫過很多詩贈送給白居易,其中有一首寫得就很是傷感,正是這首《杏園花下酬樂天見贈》,在這首詩中劉禹錫把自己當年被貶之後的生活,以一種極為悲情的口吻描繪的淋漓盡致,字裡行間也是充滿了無限的憂愁,使得我們讀了之後立馬能夠感受到他內心的無奈
  • 白居易為女兒寫下兩首詩,一首舐犢情深,一首痛斷肝腸
    白居易37歲才結婚,一生共有三個子女,其中的兩個都在三歲的時候夭折。這對於年近四十才當了父親的白居易來說,是極其痛苦的經歷。他曾經為長女金鑾子,寫下過兩首詩,一首舐犢情深,一首卻讓人肝腸寸斷。 第一首詩,是在金鑾子周歲的時候寫下的,此時,第一次做父親的白居易看著懷抱中嬌憨可愛、粉妝玉琢的女兒,心裡非常高興,便寫下了《金鑾子晬日》這首詩—— 行年欲四十,有女曰金鑾。生來始周歲,學坐未能言。慚非達者懷,未免俗情憐。從此累身外,徒雲慰目前。若無夭折患,則有婚嫁牽。使我歸山計,應遲十五年。
  • 白居易的三首冬至詩,滿滿的孤獨寂寞冷
    如果上一首詩還是因為思家而覺得有些孤獨寂寞,這首詩就有點悽慘冷清的意味了,且這一次老白到了離家更遠的三千裡地之外。在交通發達的今天,三千裡地幾千個小時飛機就到了,而在古代,無異於到了邊陲之地,最快的馬車估計也得數十天才能到達。紅樓夢裡探春遠嫁,曹雪芹為了渲染其悲,就用了一個「一番風雨路三千」。
  • 如果你也有難以忘懷的初戀,讀讀白居易這首詩,比我想你更心碎
    夜未央,是誰在寂寂無聲中,輕觸著記憶的石碑?雪紛飛,是誰的思念,涼透了這一季的時光。千年前的一個冬夜,白居易想起了闊別多年的初戀,寫下一首詩,短短20字道盡相思之苦。在古代,冬至是闔家團圓的大節日,宦遊異鄉的白居易在冬至夜寫過很多首思念親人的詩歌,「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十一月中長至夜,三千裡外遠行人」……這首五絕同樣表達了深切的思念之情,只是思念的對象由家人變成了他一生都難以忘懷的初戀——湘靈。
  • 大晚上睡不著,白居易寫下一首詩打發時間,短短20字成就千古絕句
    張繼晚上睡不著,寫下了《楓橋夜泊》;李白晚上睡不著,寫下了《靜夜思》。我們本篇的主角——大詩人白居易,大半夜睡不著,就爬起來寫了一首詩,雖然只有短短20字,但這首詩卻成為了千古絕句!這大概就是我們和大佬的區別吧!說起白居易,那可真是一時半會說不完啊!
  • 白居易這首冬至詩,說盡相思之苦,簡單卻震撼人心
    古往今來,關與思念的冬至詩不勝枚舉,今天夢瞻要給大家講的,便是白居易的一首冬至詩,說盡相思之苦,簡單卻震撼人心。眾所周知,白居易才華橫溢,一首《長恨歌》極盡才情,詩中那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不知道感動了多少人。但殊不知,這句詩除了講述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其實也帶有白居易自己的感情經歷和願望。
  • 元稹死後9年,白居易午夜夢回寫下一首詩,深情入骨的不只有愛情
    那麼,白居易與元稹之間的贈詩又能有多甜呢?試舉幾例,讓大家感受一下。 白居易離開長安時,元稹寫詩道:「會合天之垂,願為雲與雨。」——出自白居易《酬樂天·時樂天攝尉,予為拾遺》。
  • 初春時節下了一場大雪,白居易去到朋友家做客,還寫下了一首趣詩
    讀白居易的詩最是能夠讓人感受到詩歌獨特的美,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那也是寫得很有趣,譬如這首《春雪過皇甫家》,那就是他眾多作品中比較獨特的一首,整首詩情感細膩,寫得很是生動,同時也把深厚的友誼描寫得感人肺腑。
  • 李白的一首相思詩,開篇很美,結局更是催人淚下
    李白的的詩句也有表現相思之苦的,給人極其幽怨纏綿的感覺,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他的一首三五七言詩《秋風詞》,不同於絕句律詩那麼規整,用女子的口吻寫起,簡單隨意,卻足以打動人心體味到相思成疾之苦。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
  • 白居易46歲遊覽古寺,看到滿山桃花寫下這首詩,開篇就是絕妙之句
    對於這首詩,想必我們都比較熟悉。眾所周知,白居易的詩,就是一通俗易懂而著稱,而即使是這樣的簡單、通俗也不會影響其所蘊含著的哲理與感悟。整首詩無一生僻字,看似信手拈來,但是白居易以一種獨特的視角將自己對於大自然的真切感受細膩地描寫了出來,他用這樣「簡單」的詩句向我們訴說著自然的美和其中蘊含的哲理。
  • 白居易夢到元稹後給他寫首詩,元稹回詩一首,最後7字扎心了老鐵
    就像李白和杜甫,作為好友他們之間就時常有詩信往來,杜甫想念李白了就為他寫下「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而李白想念起杜甫也是不逞多讓寫下「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徵」。兩人在攜手同遊的時候更是曾大被同眠,這在杜甫的詩中就有記載「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這樣的友誼可謂是讓人羨慕不已。
  • 元稹催人淚下的一首詩,短短28字,卻讓人回味無窮
    自漢唐以來,送別詩在唐詩中就佔據了很大的篇幅,其中不乏許多流傳千古的佳作,為我們帶來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名句,譬如「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等等。古人云:「詩言志」,但詩更能傳情。
  • 成親之夜,李清照,蘇軾各寫下一首洞房詩,「肉麻」程度不分高下
    蘇軾迎娶王弗,李清照嫁給趙明誠,二人都曾為對方寫過一首閨中詞,肉麻得很高級。公元1054年,蘇軾19歲,王弗16歲,二人兩情相悅,喜結連理,蘇軾特地寫下一首詞,為新婚作紀念。通讀全詞,既有對愛妻王弗美貌的讚美,也有對洞房花燭夜幸福的描述。特別是那句「羅帳細垂銀燭背」,流露出了洞房之夜香豔的一面,讓很多讀者感到臉紅和肉麻。雖然說這首詩引用的都不是名人名句,但是蘇軾卻將它組成了千古絕唱!
  • 白居易很經典的一首山水詩,字字珠璣,美的不可方物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暮江吟》,便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筆下很經典的一首山水詩。它就完全符合「詩中有畫」的特徵,可以說是字字珠璣,美的不可方物。正如清高宗《唐宋詩醇》中的評價:「寫景奇麗,是一幅著色秋江圖」。而「一切景語皆情語」,山水承載著古人悠悠不盡的情思。那白居易這首《暮江吟》寄寓了他的哪種情感呢?
  • 白居易最暖心的一首小詩
    白居易《問劉十九》暝暝欲雪,凜凜寒冬。把酒獨酌,思念漸濃。此時,是否期待有一個人,從遙遠的他方踏雪而來,共赴這一場圍爐之約?白居易,便在靜靜等待著。白居易和他的友誼,始於江州。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貶謫江州的時光,正是白居易最失意之時。昔日春風得意,少不了高朋滿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