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陶淵明之後,歷代文人墨客對于田園都有著別樣的情結,所以歌詠田園生活的詩篇不在少數,就像孟浩然筆下的「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還有杜牧筆下的「雲光嵐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餘家」等。
而在眾多的田園詩中,筆者更喜歡王維筆下的田園,因為蘇軾曾讚譽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所以品讀王維的田園詩,會讓人有身臨其境的畫面感,仿佛置身於一幅絕美的山水畫中。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詩正是雨後天晴,王維遊覽田園寫下的一首被嚴重低估的絕美之作,通篇如詩如畫,以繪畫的技巧寫詩,最後一句更是回味無窮。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如畫美詩。
《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
王維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年愈40,當時的他已不再熱衷於官場之事,而是開始過起半官半隱的悠閒自在的生活,在京郊修築了別墅,時常在那裡修養身心。這一時期他創作了很多田園詩歌,這一首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寫就。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雨後眺望所見之景。首句寫的遠眺的整體景象和感受,雨後初晴,原野似乎也變得幾位開闊空曠,極目遠眺,空氣中也沒有塵埃霧氣,看上去格外明淨。隨著詩人的視線轉移,看到城郭大門口緊臨的渡口,小村邊上的樹木生長在村中小溪流入河水的地方。而詩人不管是看到「原野曠」還是「郭門」「渡口」「村樹」「溪口」,其實都是為了突出「無氛垢」,因為雨後的空氣明淨所以視野才這麼好,才能看清這些。
五、六兩句,詩人的從近寫到遠,近處「明田」外水流波光粼粼,遠處一座座碧綠的峰巒隱隱出現在山後。而不管是「白水」亦或是「碧峰」,其實都是因為雨水洗過的才顯得顏色格外豔麗,遠比平時更為明亮。詩人本來寫的是靜景,但是其間點綴了「明」「出」二字,無疑是讓這幅靜美的畫面多了幾分生動,也更為逼真傳神,可謂妙極。
最後兩句在通篇看來似乎寫的有些突兀,本來寫的是雨後初晴之景,怎麼突然就寫到了人呢?其實這樣的描寫不僅不突兀,更是讓這雨後之景多了幾分生意,這滿滿的生活氣息直接便讓這雨後之景變得生動立體起來,就像突然從二維的照片跨越到三維的立體電影一樣,整個畫面變得鮮活起來,令人讀之便覺回味無窮。
不得不說,王維的「詩中有畫」真的是名不虛傳,在他的筆下,那些靜態的字詞串聯在一起,給讀者腦海裡映出的卻是一幅幅動靜結合的山水畫卷,有光、有色、更有千姿百態。或許在很多人看來王維的這首詩簡單直白,沒什麼大不了,但是細細品讀,將他筆下的景物倒映在腦海中腦海中流轉,我們才會發現他這首詩確實是被低估了,這樣以繪畫的技巧寫詩,真的是十分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