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應制詩第一,王維和唐玄宗的這首詩,寫出了大唐盛世的風流

2020-12-21 謝小樓

應制詩,是古代臣子奉皇帝命所寫的詩,這樣的詩多歌功頌德,鮮少佳作,唯唐王維唱和唐玄宗的《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一詩,較為經典,被蘅塘退士選進了《唐詩三百首》,成為應制詩的代表。清人沈德潛評價此詩是應制詩第一。

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王維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雲裡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遊玩物華。

奉和聖制,即奉皇帝命,唱和皇帝寫的詩。聖制就是皇帝寫的詩。開元二十三年(735),唐玄宗築閣道聯通大明宮和興慶宮,題中蓬萊就是大明宮,閣道,即聯通樓閣的復道。唐玄宗在閣道中遊覽,途中遇春雨,寫了一首《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並命王維唱和,王維寫下此詩以和,現在唐玄宗的詩沒有留下來,王維的詩卻成了應制詩中不可多得的經典。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

首二句寫帝都形勝。渭水曲折地流過秦地,渭水邊的黃山,盤繞在漢代的黃山宮腳下。這兩句一是以全景的視野寫出唐國山川拱衛長安城的宏大氣勢,二是以「秦」、「漢」二字點出長安城的歷史厚重感,出筆不凡。

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

頷聯方點出唐玄宗在閣道上雨中春望。鑾:[luán]輿,是皇帝的車駕。迵出,遠遠高出。皇帝的車駕,遠遠高出宮門的柳樹,皇帝站在閣道上,回看園林中的繁花。

閣道是架設在空中,就像現在的天橋,所以皇帝的車駕才會高出千門柳。

雲裡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頸聯寫皇帝雨中春望的美景,是寫景名句。

雲氣迷漫,一對凌空的鳳闕高聳,春雨茫茫,春樹掩映著萬千人家。

這一聯既然寫皇宮,也寫百姓之家,展現出長安城的闊大、壯觀和昌盛。「雲」、「雨」二字的渲染,將二者融合在一起,這景象似乎隱含著皇帝和臣的和諧關係。

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遊玩物華。

應制詩,免不了要歌頌皇帝,王維也不能免俗。最後一聯說,唐玄宗出行,是為了乘著陽氣要把農事的政令傳布,不是單純地為了遊玩。

也許唐玄宗當時也就是為了賞玩景物,不過,這樣的歌頌有了一種委婉的規勸效果,下次唐玄宗想遊玩,還得找點正當的理由了。

清人沈德潛《唐詩別裁》中評說:「結意寓規於頌,臣子立言,方為得體。應制詩應以此篇為第一。」

今天來看,這只是一種確實只是一首歌頌太平的詩,然而王維寫得高華典雅,他優美的語言寫出了那個令人嚮往的大唐盛世的風流,詩中描寫的景象至今令人神往,所以這首詩能從萬千應制詩中脫穎而出。

相關焦點

  • 王維的這首詩很冷門,卻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譬如,陶淵明的《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王維的《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等,都是田園詩中的千古名篇。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春園即事》,便是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一首田園詩。雖然它相較於王維的《山居秋暝》等詩來說要冷門很多,但是依然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 詩聖、詩佛分別給「大唐樂聖」寫首詩,都流傳千年,傳唱至今
    杜甫是「詩聖」,這大家都知道。「詩佛」是誰,大家也不陌生,王維王摩詰嘛!「大唐樂聖」何許人也?他就是李龜年。李龜年,唐代音樂家,大唐樂聖,能歌善舞,還擅吹篳篥、奏羌鼓,亦能譜曲。李龜年還有兩位兄弟,李彭年、李鶴年,三人各有所長,一起合作的《渭川曲》頗受唐玄宗賞識。三人的樂隊組合是各大豪門貴族的常客,在一定程度上,他們的藝術活動能反映當年開元盛世的繁華與輝煌。
  • 王維:讓穀雨過得像穀雨,就是太平盛世
    皇帝自然要先寫,然後大臣和詩,這類詩那時候叫做「應制詩」,立意要落在歌頌皇帝上,說白了就是要歌功頌德。04 王維的穀雨命題作文王維在隨行大臣中。王維還有這樣歌功頌德的黑歷史嗎?有這段歷史,但不黑,那時候的唐玄宗是一個值得歌頌的好皇帝。
  • 假如古代詩人發朋友圈,看到王維寫的詩,你驚豔了嗎?
    詩詞背後/文有一個地方李白詩仙曾經居住過,有一個地方詩聖杜甫曾經生活過,有一個地方詩佛王維嚮往過,有一個地方樂師李龜年曾經留下足跡過。那就是――大唐。今天走進他們的朋友圈,欣賞一下他們的「大唐兄弟情」。
  • 詩佛王維寧靜致遠,詩畫相融得天獨厚,為唐詩開拓山水風光
    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鮮衣怒馬遊長安,瓊林玉宴謝君王。他比屢試不爽的杜甫幸運,也比豪放不羈的李白沉穩,一時間他王維之名傳遍京城,青年才俊,功成名就,好不風流。可惜好景不長,他因伶人舞黃獅子受牽連,被貶為濟州司倉參軍。
  •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用詩和酒勾畫出一幅盛世大唐的模樣
    杜甫在這首醉八仙詩,從飲酒的角度,依次描寫了賀知章、李璡、李适之、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焦遂八位酒仙。賀知章資格最老,第一個出場,其他基本上是按官爵出場的,從王公宰相一直說到了布衣。是一首極富有特色的人物肖像詩。首先,杜甫說的是賀知章。賀知章醉酒後的形象是騎馬像坐船,不小心失足落入井中,都能就勢在井底下睡著。
  • 我的大唐我的詩:10位大唐著名詩人的小傳,數十首經典唐詩的串燒
    我相信一千個人會有一千個標準,也會有一千種答案,而對於《我的大唐我的詩》的作者胡維先生,就比較率性,他以個人的認知和喜好,選出了10位頂尖的大唐詩家聖手,而人家更牛的是,在查閱了三十多種古籍、五十多本專著、百餘篇論文後,寫出一本有趣又生動的書籍:《我的大唐我的詩》。這是一本讓人長知識的詩人小傳合集,也是一本不錯的唐詩讀本。
  • 王維將此詩送給朋友,樸素無華傳唱千年,成為最動人的情歌
    王維的詩歌,清新淡遠,自然脫俗,能夠創造出「詩中有畫」的意境。他晚年的作品,融入了對佛教的感悟和國家巨變的背景,更加雋永深刻。相信很多人都會對這首《相思》情有獨鍾: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 因為這首詩,孟浩然得罪了唐玄宗,一生都不得志,不得已隱居山林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光明史冊,詩詞能提高人的文化素養和知識情懷,而書法能增進人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感悟。在這裡有朗朗上口的詩詞和飽含氣韻的名碑名貼,趕快來看今天的文化鑑賞吧!說起王維和孟浩然這兩個人,大家肯定不陌生,他們都是唐代最著名的山水詩人。其中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園詩的第一人,而王維的山水詩被稱為「詩中有畫」,他們各自都有各自的特色。
  • 十首王維最經典的五言律詩,寫出了絕美的詩意生活
    1、《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這首詩是王維寫給一同在輞川隱居的好友裴迪的詩,詩的主題在一個「閒」字。2、《山居秋暝》這首《山居秋暝》,是王維最受人喜愛的名篇之一,因為詩中寫出了一種令人嚮往的人生境界,那就是空山一樣空澄明淨的人生境界。在這個秋天的傍晚,王維的內心經一場秋雨洗過,變得無比空明澄淨。他的內心有明月照拂,有清泉流過,澄明無比。
  • 這首詩是王維的代表作,其中一句最為出名,現代人都很羨慕
    唐朝不僅是盛世的象徵,更是詩歌的國度。唐朝詩人如同燦爛的群星,又像爭豔的百花,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然而,如果給唐朝詩人排名,想必李白和杜甫處於前兩位是沒有爭議的。那麼,誰是第三大詩人呢?在教科書中往往提到白居易,樂天居士也曾被譽為「廣大教化主」。不過,也有相當多的人認為王維更有資格。
  • 王維很有意境的一首詩,簡練的文字樸實無華,娓娓道來寫得很唯美
    王維穩坐大唐第三把交椅,也是公認最具有創造力的詩人,他的詩清新脫俗,用詞極為簡練,但是又有著一種樸實無華的美,這其實是與他的性格有關;他不像李白鋒芒畢露,又不像杜甫孤苦無依。大唐有無數的詩人,王維是為數不多中了狀元,一度連玉真公主都為之傾倒。
  • 《畫》這首詩的作者,到底是不是王維?王維的詩集中有這首詩嗎?
    不過,無論怎麼說,這首詩細細品味下來,都能感受到一股非凡的意境感悟。也就是說,儘管這首詩只有短短二十字,而且詩句簡單易於理解,但其中所蘊含的意蘊卻是美的如夢似幻。 在品味讚美這首詩的唯美之處之餘,可能很多人也會有疑問,那就是這首詩到底是不是王維所作?
  • 李白和王維是情敵嗎?我只說事實,你來做判斷
    李白和王維是同齡人,都是生於701年,都是唐朝的大詩人,都有大部分共同的朋友圈。可是他們卻老死不相往來,這是為什麼呢?王維就更不用說了,他和孟浩然兩個人是大唐田園詩人的代表。兩個人互相都有很多贈詩。孟浩然在長安求職失敗,心冷返鄉的時候會第一時間給王維弟弟寫詩——《留別王侍御維》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 詩路往事|「浙東唐詩」品王維
    然二人仕途功名迥異,王維少年英俊,詩畫俱佳,從人遊宴,一時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是名副其實的「小鮮肉」。後來又揚名科舉,高中狀元。仕途雖非一帆風順,也曾遭貶,但隨之東山再起,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而李白抱鴻圖大志,有一腔熱血,只是在請託之下,才輾轉入朝,封了一個「翰林」還是「待詔」,最後因不入「潮流」,被唐玄宗貶斥為「非廊廟器」,鬱郁然離開京都。
  • 這首詩王維很容易被誤讀,很多人把他看作是一首愛情詩
    如果你用這種方式讀這首詩,那是一個很大的錯誤,這不是愛情詩,而是一首有另一個名字《江上贈李龜年》的典型友誼詩,所以他不是關於愛情,而是關於友誼。李龜年是唐代著名的音樂家,與的流行歌手相似,他在音樂方面有著傑出的才華,他們演唱的歌曲在當時非常流行。早年,王維和他形成了一個很深的友誼,經常在一起談論音樂。
  • 山水田園詩自成一派,王維十首詩作,首首經典,又流露濃濃的禪意
    其實,學古詩,了解一首古詩,看一首古詩,或者是讀一首古詩,除了去讀那十幾個、二十幾個字,古詩最有魅力的地方,還有他的創作背景和與創作者關聯的地方。單純的欣賞作品固然可以,但如果結合作者一起去欣賞,那會更加有趣、奇妙。有了這個意識之後,我再去讀王維的詩,慢慢的讀到了王維自己,他真的是一個極富有魅力和趣味的人。
  • 古代以「冰心玉壺」入詩的詩人很多,為什麼只有王昌齡流傳千古?
    寒雨連江夜入吳王昌齡在開元十五年,應進士試時一舉登第,被授予秘書省校書郎。之後於開元二十二年再應博學宏詞科的考試,並再次登第。然而,二次登第後官職卻未見升遷,僅被授予祀水尉。平明送客楚山孤這首送別詩從昨夜秋雨寫起,為送別設置了悽清的氣氛。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0字意味盎然,小學課本的第一首!
    大家還記得,自己在上小學語文課的時候,或者翻語文課本的時候,讀到的第一首詩是哪一首嗎?懵懵懂懂的少年時代,走進陌生的校園,見陌生的小朋友,學習世界上早已存在的陌生的知識和規則。第一次接觸到詩歌這種東西,應該是會在心中留下很深很深的印象的吧。
  • 沒想到「火樹銀花」在他的詩中,蘇味道的這首詩寫美了元宵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唐朝每一位詩人都在自己不同的時代彰顯著自己詩歌獨特的魅力。說起唐朝,有些詩歌能沁人心脾、如沐春風,同時也能在唐詩的世界中能領略到詩人筆下的憂愁、無奈、惋惜,詩歌的發展也見證了歷史的變革和興替。在盛唐時期百姓安居樂業,文人墨客爭相鬥豔,很多詩中也有很多描繪國富民強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