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侃章
王維的詩畫成就,被才高八鬥的蘇東坡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又因他精深佛理,還有「詩佛」之稱。
有趣的是王維與李白有諸多相似,二人同歲,都出生於公元701年,即或壽期也相差無幾,踵繼離世,二人並峙於唐代詩壇高峰。然二人仕途功名迥異,王維少年英俊,詩畫俱佳,從人遊宴,一時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是名副其實的「小鮮肉」。後來又揚名科舉,高中狀元。仕途雖非一帆風順,也曾遭貶,但隨之東山再起,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而李白抱鴻圖大志,有一腔熱血,只是在請託之下,才輾轉入朝,封了一個「翰林」還是「待詔」,最後因不入「潮流」,被唐玄宗貶斥為「非廊廟器」,鬱郁然離開京都。
同樣是仕途受挫,王維則入佛思想愈加濃厚,慨嘆「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而李白則在「出世」與「入世」之間矛盾徘徊,反覆不定。明代學者胡應麟評說:「太白五言絕,自是天仙口語,右丞卻入禪宗。」不過他們兩人在一段時間的共同點是悠遊林泉,借酒消愁,尋找精神自由,且幾乎都在越中山水美景中得到些許解脫。
王維《竹裡館》詩意圖,明項聖謨繪。由視覺中國提供
據竺嶽兵先生考證,王維遊越約在開元十年(722年)以後幾年,在越中停留甚至寓居時間並不算短,王維還與弟妹同住會稽若耶溪畔,寫有多首詩篇。其中《別弟妹》寫道:「宛作越人語,殊甘水鄉食。別此最為難,淚盡有餘憶。」較為有名的是《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內中雲溪即為「五雲溪」省稱,是若耶溪別一稱呼。皇甫嶽是王維的好友,其從祖父皇甫忠曾是開元十年(722年)越州刺史。詩中「採蓮」「弄篙」「鸕鷀」「輕舟」「綠萍」等字眼,描寫了江南山水景色。
王維在《送縉雲苗太守》中寫道:「方從會稽邸,更發汝南騎……露冕見三吳,方知百城貴。」詩中的「會稽」不用多釋,而「三吳」按《水經注》記述是指吳郡、吳興、會稽三地。
王維曾專程到諸暨尋覓名山芳蹤,他去東白山會晤佛中好友道一和尚。東白山又名太白山,為會稽山主峰,既是道家求仙之所,也是佛家修行聖境。道一和尚是浙江餘杭人士,在東白山結廬修佛,與名流多有過從,而王維是道一摯友之一。
在東白山,王維與道一和尚話題深入,談興頗濃,並住宿山崗寺院,寫下《投道一師蘭若宿》:「一公棲太白,高頂出風煙。梵流諸壑遍,花雨一峰偏。跡為無心隱,名因立教傳。鳥來遠語法,客去更安禪。晝涉松路盡,暮投蘭若邊。洞房隱深竹,清夜聞遙泉。向是雲霞裡,今夜枕席前。豈唯暫留宿,服事將窮年。」蘭若是梵語「阿蘭若」的略稱,後泛指佛寺。也有說,此詩是王維隱居終南山之作。
王維還寫有《浣紗女》詩:「清淺白沙灘,綠蒲尚堪把,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詩中「浣紗」和「家住水東西」,顯然是描寫西施、鄭旦在浣江兩岸浣紗的故事。
對於西施美女,王維早已鍾情,其16歲所作《洛陽女兒行》就寫道:「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當然,王維在諸暨寫下最膾炙人口是名滿天下的《西施詠》,詩云:「豔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稀。」
這首詩讓同時期著名的3位女性,都出現在同一鏡框裡。詩中的西施不言自明,「浣紗」這個「伴」指鄭旦。據史書載,西施、鄭旦兩人均出生在諸暨薴蘿山下,自幼結伴在浣紗溪畔浣紗,兩人天生麗質,又同時被徵豔,獻送於吳王。傳說西施一直得到吳王夫差寵幸,鄭旦則後來失寵,鬱郁而亡。故而王維妙用了當年「浣紗伴」「莫得同車歸」的典故。至於「效顰」句,自然指東施的千古笑談了。
豔麗女子向來為天下所重,美女西施怎可能長久低微?早晨還是浣江之畔浣紗少女,到了傍晚就變成了吳宮貴妃。平賤之時看不出有什麼與眾不同,顯貴方才領悟到她稀有麗質。入獻吳宮為愛妃以後,多少人為她塗脂抹粉,連穿著錦羅玉衣,她也不用自己動手。受吳王寵幸的西施更加千嬌百媚,憐愛到從不計較她的是是非非。一起浣紗的當年同伴鄭旦,再也不能與她同車去與歸。更要奉勸鄰家東施女子,效仿皺眉怎能得到別人賞識?
這是王維實地尋覓西施古蹟後的有感而發,借西施、鄭旦、東施的故事,諷刺今日世態紛繁的社會亂象,勸告世人不要故作姿態,仿效東施,博取別人賞識,這樣會弄巧成拙,貽笑大方的。
對於王維這首《西施詠》,歷代詩家見微知著,如宋代劉辰翁評述說:「語有諷味,似淺似深。」明代《唐詩歸》:「豔情詩到極深細,極委曲處,非幽情人原不能理會,此右丞所以妙於情詩也。」清代乾隆時期的沈德潛認為:「寫盡炎涼人眼界,不為題縛,乃臻斯詣。」(《唐詩別裁集》)
今人鬱賢皓、竺嶽兵也有評述,並考證出王維此詩約在開元十年以後寫于越州諸暨,也有詩家認為此詩約作於天寶十二載之前。不過詩家們共同指向是:王維借題發揮,借情言志,語有意外之痛,發洩對世態的不滿,從而紓解胸中之塊壘。
作者簡介: 文化學者。曾出版《飛將軍蔣鼎文》《遠去歸來的昨天》《古往今來說西施》《冬季裡的春闈—1977年恢復高考紀實》等著作。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