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路往事|「浙東唐詩」品王維

2020-12-26 錢江晚報

□陳侃章

王維的詩畫成就,被才高八鬥的蘇東坡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又因他精深佛理,還有「詩佛」之稱。

有趣的是王維與李白有諸多相似,二人同歲,都出生於公元701年,即或壽期也相差無幾,踵繼離世,二人並峙於唐代詩壇高峰。然二人仕途功名迥異,王維少年英俊,詩畫俱佳,從人遊宴,一時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是名副其實的「小鮮肉」。後來又揚名科舉,高中狀元。仕途雖非一帆風順,也曾遭貶,但隨之東山再起,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而李白抱鴻圖大志,有一腔熱血,只是在請託之下,才輾轉入朝,封了一個「翰林」還是「待詔」,最後因不入「潮流」,被唐玄宗貶斥為「非廊廟器」,鬱郁然離開京都。

同樣是仕途受挫,王維則入佛思想愈加濃厚,慨嘆「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而李白則在「出世」與「入世」之間矛盾徘徊,反覆不定。明代學者胡應麟評說:「太白五言絕,自是天仙口語,右丞卻入禪宗。」不過他們兩人在一段時間的共同點是悠遊林泉,借酒消愁,尋找精神自由,且幾乎都在越中山水美景中得到些許解脫。

王維《竹裡館》詩意圖,明項聖謨繪。由視覺中國提供

據竺嶽兵先生考證,王維遊越約在開元十年(722年)以後幾年,在越中停留甚至寓居時間並不算短,王維還與弟妹同住會稽若耶溪畔,寫有多首詩篇。其中《別弟妹》寫道:「宛作越人語,殊甘水鄉食。別此最為難,淚盡有餘憶。」較為有名的是《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內中雲溪即為「五雲溪」省稱,是若耶溪別一稱呼。皇甫嶽是王維的好友,其從祖父皇甫忠曾是開元十年(722年)越州刺史。詩中「採蓮」「弄篙」「鸕鷀」「輕舟」「綠萍」等字眼,描寫了江南山水景色。

王維在《送縉雲苗太守》中寫道:「方從會稽邸,更發汝南騎……露冕見三吳,方知百城貴。」詩中的「會稽」不用多釋,而「三吳」按《水經注》記述是指吳郡、吳興、會稽三地。

王維曾專程到諸暨尋覓名山芳蹤,他去東白山會晤佛中好友道一和尚。東白山又名太白山,為會稽山主峰,既是道家求仙之所,也是佛家修行聖境。道一和尚是浙江餘杭人士,在東白山結廬修佛,與名流多有過從,而王維是道一摯友之一。

在東白山,王維與道一和尚話題深入,談興頗濃,並住宿山崗寺院,寫下《投道一師蘭若宿》:「一公棲太白,高頂出風煙。梵流諸壑遍,花雨一峰偏。跡為無心隱,名因立教傳。鳥來遠語法,客去更安禪。晝涉松路盡,暮投蘭若邊。洞房隱深竹,清夜聞遙泉。向是雲霞裡,今夜枕席前。豈唯暫留宿,服事將窮年。」蘭若是梵語「阿蘭若」的略稱,後泛指佛寺。也有說,此詩是王維隱居終南山之作。

王維還寫有《浣紗女》詩:「清淺白沙灘,綠蒲尚堪把,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詩中「浣紗」和「家住水東西」,顯然是描寫西施、鄭旦在浣江兩岸浣紗的故事。

對於西施美女,王維早已鍾情,其16歲所作《洛陽女兒行》就寫道:「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當然,王維在諸暨寫下最膾炙人口是名滿天下的《西施詠》,詩云:「豔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稀。」

這首詩讓同時期著名的3位女性,都出現在同一鏡框裡。詩中的西施不言自明,「浣紗」這個「伴」指鄭旦。據史書載,西施、鄭旦兩人均出生在諸暨薴蘿山下,自幼結伴在浣紗溪畔浣紗,兩人天生麗質,又同時被徵豔,獻送於吳王。傳說西施一直得到吳王夫差寵幸,鄭旦則後來失寵,鬱郁而亡。故而王維妙用了當年「浣紗伴」「莫得同車歸」的典故。至於「效顰」句,自然指東施的千古笑談了。

豔麗女子向來為天下所重,美女西施怎可能長久低微?早晨還是浣江之畔浣紗少女,到了傍晚就變成了吳宮貴妃。平賤之時看不出有什麼與眾不同,顯貴方才領悟到她稀有麗質。入獻吳宮為愛妃以後,多少人為她塗脂抹粉,連穿著錦羅玉衣,她也不用自己動手。受吳王寵幸的西施更加千嬌百媚,憐愛到從不計較她的是是非非。一起浣紗的當年同伴鄭旦,再也不能與她同車去與歸。更要奉勸鄰家東施女子,效仿皺眉怎能得到別人賞識?

這是王維實地尋覓西施古蹟後的有感而發,借西施、鄭旦、東施的故事,諷刺今日世態紛繁的社會亂象,勸告世人不要故作姿態,仿效東施,博取別人賞識,這樣會弄巧成拙,貽笑大方的。

對於王維這首《西施詠》,歷代詩家見微知著,如宋代劉辰翁評述說:「語有諷味,似淺似深。」明代《唐詩歸》:「豔情詩到極深細,極委曲處,非幽情人原不能理會,此右丞所以妙於情詩也。」清代乾隆時期的沈德潛認為:「寫盡炎涼人眼界,不為題縛,乃臻斯詣。」(《唐詩別裁集》)

今人鬱賢皓、竺嶽兵也有評述,並考證出王維此詩約在開元十年以後寫于越州諸暨,也有詩家認為此詩約作於天寶十二載之前。不過詩家們共同指向是:王維借題發揮,借情言志,語有意外之痛,發洩對世態的不滿,從而紓解胸中之塊壘。

作者簡介: 文化學者。曾出版《飛將軍蔣鼎文》《遠去歸來的昨天》《古往今來說西施》《冬季裡的春闈—1977年恢復高考紀實》等著作。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詩的妙趣,詩的魅力,通過王維《辛夷塢》慢慢感受
    王維寫過一首小詩叫《辛夷塢》,僅看這個詩名,是不是覺得特別浪漫。辛夷是紫色玉蘭花,辛夷塢就是種滿紫玉蘭的小院。王維在輞川有個別墅,辛夷塢應該就是別墅中的一個院落。王維生活在這樣的院落中,一定會對創作有幫助。文人創作要有感而發,王維起筆用了一個典故。「木末芙蓉花」,這一句套用了屈原的詩句,還是運用倒裝的修辭手法。如果改成「芙蓉花木末」,是不是就能夠理解了。
  • 《畫》這首詩的作者,到底是不是王維?王維的詩集中有這首詩嗎?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對唐代詩人王維的一句評價。 眾所周知,詩歌是通過凝練的語言來進行抒情言志的一種文學體裁,而蘇軾對王維的評價恰恰可以看出王維詩作的唯美意境。
  • 這首詩王維很容易被誤讀,很多人把他看作是一首愛情詩
    如果你用這種方式讀這首詩,那是一個很大的錯誤,這不是愛情詩,而是一首有另一個名字《江上贈李龜年》的典型友誼詩,所以他不是關於愛情,而是關於友誼。李龜年是唐代著名的音樂家,與的流行歌手相似,他在音樂方面有著傑出的才華,他們演唱的歌曲在當時非常流行。早年,王維和他形成了一個很深的友誼,經常在一起談論音樂。
  • 為什麼我認為王維的《山居秋暝》是最美的詩?
    本人雖然喜歡詩詞,但畢竟精力和時間有限,涉獵不多,而中國的古詩詞又浩如煙海,我只能:就我所知,就我所感,就我所喜好,推薦我認為的一首最美詩詞,這首詩就是唐朝王維的《山居秋暝》。接下來,我們先看看原詩是怎麼樣寫得,再來探討這首詩到底美在何處?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一種情懷和心境?
  • 王維很有意境的一首詩,簡練的文字樸實無華,娓娓道來寫得很唯美
    王維的詩如果從字面上來看的話,那著實是很一般,並沒有什麼獨特之處,完全只是描寫了尋常之景,還有尋常之物,可是他又是能夠從中發現美,用極為簡練的文字描繪出不一樣的美;以這首《辛夷塢》來說,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唯美,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此唯美的一首詩,也是最能夠體現出唐詩高遠的意境。
  • 古代應制詩第一,王維和唐玄宗的這首詩,寫出了大唐盛世的風流
    應制詩,是古代臣子奉皇帝命所寫的詩,這樣的詩多歌功頌德,鮮少佳作,唯唐王維唱和唐玄宗的《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一詩,較為經典,被蘅塘退士選進了《唐詩三百首》,成為應制詩的代表。清人沈德潛評價此詩是應制詩第一。
  • 王維很唯美的一首詩,通篇只有短短的20個字,怎一個美字了得!
    王維的詩有一種獨特的韻味,特別是他晚年的作品,由於一個人隱居在終南山,這一時期創作出來的作品,每一首都與眾不同寫得極為唯美,例如《山居秋暝》、《鹿柴》、《山中》、《鳥鳴澗》等等,那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實王維的詩如果從字面上來看的話,那著實是很普通,但是我們只要深入了解,細細品來則又會發現,他的作品其實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有的還充滿了哲理,這也正是他作品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
  • 王維最唯美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20個字,但是怎一個美字了得
    那麼王維眾多的作品中,我個人卻是更偏愛《辛夷塢》,這也是他最美的一首詩,通篇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是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意,每一句都美得猶如一幅畫,怎一個美字了得。這首詩也是寫於後期,當時他正是在終南山隱居,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時常一個人去到山中遊玩,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他有了更多的時間思考,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與眾不同。
  • 王維寫給妻子的一首詩,短短20字卻含有無限情味,動人心弦
    它出自於唐代詩人王維之手,是王維組詩作品《雜詩三首》中的第二首,也是王維擬江南樂府民歌風格,所寫的一首思鄉懷人之作。而根據王維的《雜詩·其一》:「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我們可以得知王維所懷之人,正是遠在家中的妻子。因此這首詩的主要內容,便是把王維對故鄉和妻子的思念,在短短20字中含蓄、濃烈、深厚的表現出來。
  • 雨過天晴王維寫下這首絕美之作,通篇如詩如畫,最後一句回味無窮
    而在眾多的田園詩中,筆者更喜歡王維筆下的田園,因為蘇軾曾讚譽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所以品讀王維的田園詩,會讓人有身臨其境的畫面感,仿佛置身於一幅絕美的山水畫中。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詩正是雨後天晴,王維遊覽田園寫下的一首被嚴重低估的絕美之作,通篇如詩如畫,以繪畫的技巧寫詩,最後一句更是回味無窮。
  • 王維:正因本身的「空」,故可容納萬境丨周末讀詩
    一徑通山路,行歌望舊岑。「斤竹嶺」之名,或典出南朝謝靈運詩《從斤竹澗越嶺溪行》。顧名思義,此處是一座山嶺,其上多竹。詠此嶺必寫竹。王維寫的是竹在水中的倒影。檀欒,秀美之貌,疊韻連綿,從聽覺上傳達出竹子的茂密感。
  • ——品讀王維山水田園詩中的寂寞與唯美
    王維,字摩詰,701—761年,唐代詩人。在詩文圈中,同輩大咖有李白、高適、崔顥,同代大咖有杜甫、王昌齡、孟浩然、岑參、王之渙等。 王維之詩,現留存於世的,有四百餘首。對王詩的評價,廣為人知的評語,應該是蘇軾的「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王維四十歲後寫的一首詩,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曾入選高考試題
    田園詩,首推陶潛,山氣日夕佳的恬淡,那採菊東籬下的悠然,都讓人嚮往,那是一种放下束縛後的無為與自然,是道家的,是追求樸質無華的,也是追求逍遙自適的。是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獨立人格追求。這為後人寫田園奠定了寫作基調。
  • 王維很優美的一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讀後讓人回味無窮!
    《山居秋暝》是王維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寫於他隱居終南山下輞川別業(別墅)期間。它主要描寫了一處山村秋雨初晴後的旖旎風光,以及山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王維寄情山水田園生活怡然自得的心情。尤為重要的是,這首詩還寄託著王維對高潔人格美的讚揚和理想社會美的追求。因此可以說,王維這首很優美的詩,從開篇美到結尾,讀後讓人回味無窮。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0字意味盎然,小學課本的第一首!
    王維被後人稱為「詩佛」,他是當朝的高官,又是輞川隱士,流連於山水之間,修煉著自己的一顆佛心。王維精通詩畫,兼修音律,詩畫自不必說,一部《輞川集》足以讓輞川別業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文化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音律更是王維仕途的敲門磚,王維就是用音律和詩歌方面的才華徵服了玉真公主,最終在科舉時金榜題名的。
  • 王維《相思》:最肯忘卻古人詩,最不屑一顧是相思
    早無人在意……」這件很遙遠的事情,被唐代王維寫進了詩歌《相思》。《相思》(唐代)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詩臨其境】王維寫的這首《相思》,還有一個名字叫《江上贈李龜年》。沒錯,就是杜甫的名詩《江南逢李龜年》裡的李龜年。李龜年是唐玄宗初年著名的歌手,在開元盛世時常被邀請到貴族豪門中歌唱;後來安史之亂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輾轉到了江南。杜甫在詩中嘆:「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 山水田園詩自成一派,王維十首詩作,首首經典,又流露濃濃的禪意
    但我們對於作者及其生平,所處年代以及詩的創作背景卻投入的不是很多。比如說王維,他的很多詩我都可以背得出來,但先前我對他的了解卻一點也不多。我只知道他詩寫得好、寫得美。他筆下的詩有意境,像一幅幅山水畫。他詩中有畫,有韻味。除此之外,我對王維認識的不多,了解的也有限。
  • 王維的這首詩很冷門,卻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譬如,陶淵明的《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王維的《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等,都是田園詩中的千古名篇。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春園即事》,便是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一首田園詩。雖然它相較於王維的《山居秋暝》等詩來說要冷門很多,但是依然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 王維最美的一首田園詩,第二句是千古名句,卻被人嘲笑「抄襲」
    在電視劇《還珠格格1》中,紫薇在郊外做菜,用詩句給菜起名字,其中,有一句詩,清新明淨,如詩情畫意一般,讓當時少年的我一直念念不忘,這句詩,就王維的「漠漠水田飛白鷺」。這句詩出自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是其中的名句,可是,你知道嗎?在唐代,有人舉報王維:這句詩是抄襲的,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先來看這首詩。
  • 王維佛系隱居生活:不會還有人不知道王維不僅詩好,畫還一絕吧?
    相信這首課堂上曾背過的詩一定能喚醒你對王維的記憶,崔興宗稱王維是「當代詩匠」,蘇軾更是給了一個經典評價:「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就是所謂的意境,也是古人最推崇、最高的文學境界了。王蒙仿輞川圖卷或許是因為在課堂上接觸到的都是王維的詩,所以很多人印象中的王維是個大詩人,而殊不知他還是個極妙的畫家,能寫出「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樣詩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