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顏小二的朋友最近問了小二一個問題,說「清代宮女,是不是流浪漢都不願意娶?」問題挺有趣,顏小二便查閱了相關資料,還真發現了清代宮女也有「愁嫁」的情況。那麼為何清代宮女難嫁人?我們繼續往下看。
1、清代宮女「約等於」「大齡剩女」,「愁嫁」也算歷史悠久了
清代宮女連流浪漢都不願意娶嗎?這種說法誇張了,但是也側面反映了一個現象,在清代,離開皇宮的宮女在婚嫁上面,確實「吃虧」。
根據查閱的資料來看,在清朝,宮女出宮一般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服役時間到了,可以出去。這種情況出宮的宮女,年紀小的25歲,大一點的一般30歲左右。
第二種就更悲慘些了,因為伺候「主子」伺候得很出色,往往會被多留10年,於此,她們出宮的時候,35歲都算年輕的了。
第三種出宮的,要麼是身體不行,要麼是腦子不靈活,在總管太監的核查下,上報批准後出宮。
從上面三種情況,我們知道,除了病得不行的,以及有些蠢笨的,大多數宮女出宮以後,最年輕的都已經25歲了,而30多歲出宮的,不在少數。
25歲的年紀,放在我們現代社會,如果女孩子條件不錯,自身對男方要求不高,找對象一般不算太難,但是接近30歲就不一定了。30歲以上,算是「大齡剩女」了,因為年紀原因,找對象確實難。
就我們現代社會來說,25歲的姑娘青春依在,但是在古代,25的姑娘,年紀可就相當大了。一般來說,清代女子十幾歲就可以出嫁,比如清代的穆庫什格格。
她是1595年出生,1608年嫁人的,大家可以看下圖,也就是說,在清朝即便是君主的女兒,在十三四歲的時候就嫁人了,更何況尋常百姓家。
於此看來,25歲的姑娘,早就錯過了清朝約定俗成的女子成婚年紀,可不就是妥妥的大齡剩女嗎?
所以,從收集的資料來看,顏小二覺著,清朝宮女出宮不好嫁,年齡是個十分實在的問題。
2、從大觀園回到「凡間」的「剩女」,不好婚嫁也不是不能理解
我們從許多宮廷劇中,可以看到清朝宮廷中宮女生活也是相當不容易的,那麼民間就輕鬆嗎?
而且在「生活條件」上,地位低下的宮女出宮了,往往會有極大落差感。畢竟民間的「條件」可比不上「宮裡」。
若沒有一個好心態,本身年紀就大了,從富麗堂皇的皇宮,回到樸素的民間,就好似從大觀園回到「凡間」。一不小心,就容易高傲。
不要小看這種高傲,前後的落差之下,人便會生出「高傲」,這是千百年來的人性。
不能怪「宮女」,若是我們處在那種境況,也難以控制心底的這種「高傲」情緒。
年紀大,還可能高傲,即便是有「漢子」願意娶,出宮的姑娘們可能都未必願意嫁,這是不得不忽略的現實。或者說即便嫁了,因為生活落差,婚後在丈夫耳邊數落,這對丈夫也是一種「折磨」。
所以,清朝宮女出宮後「嫁人難」,也不是不可以理解。
3、宮女身份雖然影響姑娘們嫁人,但也不是說出宮的女孩兒沒有吸引力
不過顏小二覺得,清朝出宮的宮女沒有人願意娶,連流浪漢都不願意?這種說法實屬誇張。
宮女身份給姑娘們帶來的壞處大概就是年齡太大、心態不大好。
但是,並非所有的姑娘心態不好。
愛情這東西,若是心心相惜,年齡和門第都不是「問題」,就看有沒有這個緣分了,不是嗎?
如果姑娘心態好,又勤儉持家,還善良,未必不能找到一個好夫君。
寫在最後,顏小二也想對現代的女孩兒們說,不要讓自己的年紀成為耽誤自己追求真愛的因素。
人就這麼一輩子,雖然有許多無可奈何,至少在選擇陪伴自己一生的那個人上,大家要選擇自己心之所向的那個人。
那麼,各位覺得,在嫁人方面,年齡是問題,還是心態是問題?關於大齡愁嫁,您怎麼看?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兩周內)。
喜歡的朋友請點讚關注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