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門捷列夫完全按照原子量遞增的順序排列元素周期表是不妥的。門捷列夫的偉大貢獻,其一即是並未完全以原子量遞增的順序排列(同時期有很多人在思考如何排布已發現的元素,幾乎都是按照原子量遞增的順序排列)當時所發現的元素,而是大膽地預測某些原子量的測算是錯誤的!
認為現在的元素周期表是門捷列夫一個人的功勞是不妥的,至少有10+位化學家的貢獻。see 作者發表在《化學教育(中英文)》微信公眾號上的微課【微課賞析】探秘元素周期表+精彩PPT
格梅林手冊,後世幾代化學家不斷增補的化學工具書,神奇的是她依然叫做格梅林手冊
個人認為:元素周期律的提出,才讓人感覺到排布元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門捷列夫雖然因為種種「人情世故」的原因,並未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但是他的偉大是難以用文字述說的。要知道這張門氏周期表發表近30年後才發現了電子,之後才發現原子核,在這之前人們深信道爾頓原子不可再分理論!
不斷有人驗證了門捷列夫的當年預測的未知元素,不斷有人用現代物理方法證明門捷列夫將Te排在I之前,將F、Cl、Br、I排在同族...是多麼的高明,只能讓我們驚愕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如此有規律。
從門捷列夫豎式排列元素周期表,到現代元素周期表橫向排列、惰性元素、鑭系錒系元素...離不開物理化學家不斷地努力
元素周期表何去何從?
119號元素排在哪裡?
2786種同位素如何排?
是否需要重新排布元素周期表?
關於元素周期表的故事還未結束...
讚賞de動力,堅持de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