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趣談|元素周期表

2020-12-15 見微er

元素周期表是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19世紀60年代發現的。門捷列夫1834年生於俄國西伯利亞的託博爾斯克,父親因為思想激進和同情十二月黨人被沙皇貶到西伯利亞,在這個偏僻小鎮當中學教師。後來父親患白內障雙目失明,由母親照料全家和一個工廠。門捷列夫7歲就進中學讀書,從小喜歡物理學和數學,成績優異。中學畢業後,母親變賣家產帶著他遠道去莫斯科、彼得堡求學。幾經曲折,門捷列夫最後考上彼得堡師範學院,他母親也在同年因操勞過度去世。在讀大學期間,英國著名化學家道爾頓的原子論,瑞典化學家柏採利烏斯的電荷學說,引起門捷列夫的極大關注。1856年門捷列夫獲得物理化學碩士學位,在彼得堡大學任化學副教授。後來到德國海德爾堡大學從事化學研究,發現了液體沸騰的絕對溫度,即「臨界溫度」。1865年門捷列夫獲博士學位,任聖彼得堡大學化學教授。

門捷列夫在編撰講義《化學原理》時,對各種元素的性質進行分析。當時人們已發現了63種元素。為了讓學生們便於學習,門捷列夫想把這些元素整理歸納成一個系統的表。

1789年,法國科學家拉瓦錫(被稱為近代化學之父,開創了化學的新紀元),他推翻四元素論(水、火、土、氣)的同時建立了自己的元素理論,還列舉了一個當時一直的所有元素表,將他們分為四大類:金屬、非金屬、氣體和土質。這是早期對化學元素進行分類的範例,是第一個化學元素的分類表。可惜的是書——《元素化學》(化學史上劃時代的事件,它的貢獻不亞於牛頓的貢獻)中把「熱」和「光」列在了無機化學界的23種元素內,這是錯的。幾十年後人們才從科學理論和科學實驗的結合上徹底地把問題糾正搞明白,並糾正了錯誤。

德國的德貝萊納(19世紀享有盛譽的化學家和化學教育家,他是「三元素組」的創立者,鉑催化研究的開拓者)提出的「三元素組」;從已知的元素中抽出15種,分為5組:

第一組: 鋰 鈉 鉀

第二組: 鈣 鍶 鋇

第三組: 氯 溴 碘

第四組: 硫 硒 碲

第五組: 錳 鉻 鐵

貝吉耶·德·尚古爾多阿(Beguyer de Chancourtois, Alexandre—Emile)法國地質學家刻制了一個元素柱,把元素按原子量逐漸遞增的規律排在柱形的螺旋線上,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都列在一條垂線上。

1866年,倫敦的化學家紐蘭茲又別出心裁地搞了一個「八音律」,指出「從一指定的元素起,第八個元素是第一個元素某種性質的重複,就像音樂中的八度音程的第八個音符一樣。」

德國化學家邁耶爾,他以最早探索化學元素的性質與原子量之間的關係而出名。1864年,邁耶爾出版的《近代化學理論》中按元素的原子量遞增順序,論述了個元素的物理性質,之處元素性質與原子量之間的關係。邁耶爾與門捷列夫幾乎同時提出化學元素的周期性規律,邁耶爾的元素周期表與門捷列夫共同地方是都在表上給未發現的元素留有空位,按照原子量遞增的順序排列。但二者不同的是,邁耶爾側重研究元素的物理性質,而門捷列夫重於元素的化學性質。1882年,邁耶爾與門捷列夫同時獲得了英國皇家學會授予的戴維金獎章。

1869年2月,門捷列夫決定排列自己的元素周期表。他把當時知道的63種元素分別記在63張卡片上,每張卡片上詳細記下該元素名稱、原子量、化合物的化學式和主要性質。他把這些卡片排成一個長列,擺在書桌上。像玩撲克牌一樣,不時改變卡片的排列順序,反覆琢磨這些元素的性質變化有什麼規律性。起初,他像德貝萊納那樣把卡片排成三組,按原子量大小排列,但是看上去卻是雜亂無章。後來,他打亂了這種組合,再試用其他方式排列,顛來倒去都毫無結果。經過苦苦思索和許多個不眠之夜,有一天,他試著按照原子量逐漸增大的順序把它們排成幾行,再把各行中性質相似的元素排成橫列。當他定睛看時,不禁激動得雙手顫料!眼前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情形:每一行元素的性質,都是按照原子量的增大而從上到下逐漸變化的;而每一列元素性質都是相似的。這清楚地表明了——元素的性質周期性地依賴於它們的原子量!

1869年3月,門捷列夫在物理化學年會上發表了他的元素周期表,引起了科學界的轟動。門提夫不僅把63種元素按照其原子量的遞增及化學性質的變化排成了一個個周期,顯示出內在聯繫的規律性,而且還在表中留下了空白,預言這些空位中的新元素。他推斷將會發現原子量大約等於44、68和72的三種新元素,它們的性質分別類似硼、鋁和矽。門捷列夫替它們取名類硼、類鋁和類矽。果然,4年後法國化學家步阿勃德朗發現了被他稱為「類硼」的鎵;又過了6年,瑞典人發現了「類鋁」鈧;7年之後,德國的芬克勒找到了門捷列夫預言的第三個元素「類矽」—這就是鍺。門捷列夫還根據周期表的規律,修正了鈾、銦、鈰等元素的原子量,後來陸續為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元素周期率作為大自然的基本定律,揭示了物質世界的秘密,對現代物理學和化學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2019年為國際化學年

但是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每一個格子中,究竟隱藏著什麼奧秘呢?那就不得不講一講原子的結構組成了。下一期為大家帶來元素周期表那些事。

相關焦點

  • 「元素周期表」與「陰陽五行說」
    化學元素周期表讀化學時,書本後面有《化學元素周期表》,學化學,可以按圖索驥。化學元素周期表的雛形是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在1869年創造的。化學元素周期表揭示出物質的本源,把看來互不相關的元素統一起來,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自然體系,是近代化學史上一個重要裡程碑。
  • 元素周期表
    認為門捷列夫完全按照原子量遞增的順序排列元素周期表是不妥的。
  • 即將150歲 元素周期表仍在"添丁"
    即將150歲,元素周期表仍在「添丁」「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看到這一串字符,中學化學課上搖頭晃腦背誦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場景是否又浮現在你眼前?明年,化學元素周期表將迎來它的150周歲生日。為了給它「慶生」,聯合國宣布2019年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
  • 朱元璋後代按周期表起名,但元素周期表清朝時才發明,誰抄襲誰?
    01眾所周知,元素周期表是在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所發明的,而元素周期表的出現也極大程度地推動了世界化學史的發展。然而喜歡歷史的朋友們可能會發現,元素周期表的排列順序居然與明朝眾多皇室子弟的名字高度重合,這讓人不禁浮想聯翩難道在我國的明朝朱元璋早早的就發現了元素周期表的奧秘了嗎?首先,有一部分人表示很有可能是歷史的偶然性,導致明朝時期出現了與元素周期表相當類似的皇室子弟名稱。
  •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
    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規律稱為元素的周期律,其表格形式被稱為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明的。1.能級組與周期2.價層電子組態與族元素周期表中,將外層電子結構相似的元素排成一列,稱為族。元素周期表中的18個縱列分為16個族,一類為主族,另一類為副族。
  • 元素周期錶速記卡片:12#鎂元素 (持續更新)
    元素序號:12元素符號:Mg元素名稱
  • 元素周期表手稿屬性介紹
    最強蝸牛元素周期表手稿怎麼樣?最強蝸牛元素周期表是個SSS級品質的貴重物,那麼它的屬性如何,有什麼樣的背景故事。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相關攻略,希望能幫助到你。
  • 元素周期表新成員命名那些事
    在原子核的所謂超重質量區,核內大量質子的超大庫倫斥力使原子核極不穩定,乃至不可能存在,不僅未在地球自然界觀察到,從實驗上合成和鑑別這些超重原子核,也面臨極大挑戰,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上第7行右端出現長期空缺。
  • 元素周期表見過嗎?一座樓那麼大的「限量版」!
    「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還記得被化學元素周期表支配的恐懼嗎?你記憶中掛在中學牆上的元素周期表,是不是長這樣?加粗的框線,反差過大的區域色彩,中文不認識,英文記不住……你可能想不到,元素周期表還能長這樣↓為迎接5月18日至19日的中國科學院第十五屆公眾科學日,同時也紀念門捷列夫版化學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年,中科院化學所把包含了118個元素的最新版元素周期表,重新設計,一格一格,貼滿了這幢10層的實驗樓。這幢實驗樓瞬間變身為「限量版」元素周期表。
  • 以前的周期表白背了?科學家推出更新的元素周期表
    最近俄羅斯兩名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布局的元素周期表,利用現代科技注重的元素特性進行排序,有助於設計未來和現有新技術所需的新型複合材料。最簡單的周期表可以只有一個維度的布局,可以僅按照原子相對質量(原子量)進行排列,比如氫的原子量為1,氧的原子量為16。
  • 元素周期表是誰翻譯的呢
    元素周期表每個人在高中時期都背過,當時怎麼把那一個個生僻字背下來的,自己都很服自己。雖說那些字很多又不好讀,又不好寫,實際上是一項非常偉大的創造。大家可以看看那些非英語國家的周期表,比如日本的,每一項都要用創造一個新詞去代入,而我們的周期表,即使一個沒接觸過化學的人,也能直接通過部首來簡單判斷是什麼屬性。例如金字旁是金屬,氣字頭的是氣體。那麼是誰翻譯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呢?1869年,美國人嘉約翰口譯、何瞭然筆述的《化學初階》在廣州出版。
  • 探索元素周期表,機器學習幫你找!
    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寫在卡片上,根據化學和物理性質進行排列,形成了元素周期表的雛形。目前常用的元素周期表是短式表,還有長式表,特長表,平面螺線表,圓形表,甚至還有立體周期表。現在,科學家們利用機器學習,重新挖掘元素間的關係,探索元素周期表的新形式以及材料的新可能。元素周期表,進化!
  • 元素周期表是如何走入中國的?和甘肅科技館輔導老師一起去「雲享...
    今天,我們繼續和甘肅科技館的輔導員老師一起「雲享」化學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走入中國,從一份皇室家譜說起  主講人:甘肅科技館輔導員 瞿繼鑫 張琦  在幾千年的華夏文明史上,古人很早便開始了對物質和元素的探索。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便開始燒制陶器,並通過添加不同的著色元素來上釉。
  • 溯源化學元素周期表
    可惜邁爾未能對該圖解進行系統說明,且該圖解更側重於對元素物理性質的規律體現。4.門捷列夫周期表門捷列夫幼年居住於西伯利亞,對科學知識有極大興趣。1860年,時任彼得堡大學副教授的門捷列夫在為著作《化學原理》一書考慮寫作計劃時,為無機化學的缺乏系統性所困擾,於是想用一種合乎邏輯的方式來組織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
  • 原子結構示意圖和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2、在圖中質子數等於核外電子數,則是原子結構示意圖,質子數大於核外電子數,則是陽離子示意圖,質子數小於核外電子數,這是陰離子示意圖;3、熟記元素周期表的結構,以及每個小格的含義;了解周期和族的變化規律,結合題目具體分析即可;4、原子(或元素)的化學性質由最外層電子數決定,種類由核內質子數決定。
  • 元素周期表諧音詩解-情海理皮蓬
    元素周期表諧音詩解-情海理皮蓬情海理皮蓬,坦蕩豔福來,納美女歸寧,柳綠崖夾垓,故事概述: 故事可能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名為元素的書生,想要出海尋找夢裡的姑娘周期,於是,在情海裡打造了一個皮蓬,一種簡易的船隻。元素找遍了仙山仙島,沒有灰心,以坦蕩的胸懷去面對挫折,終於有一天,周期找到了,周期被元素的痴情感動,相約一世美好。
  • 元素周期表真的會在118號後「全劇終」嗎?科學家是這樣說的!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星球科普2016年,伴隨著四種新的化學元素被發現,人們熟悉的元素周期表看起來也終於要「全劇終」了,截至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118種不同的化學元素並填滿了整個化學元素周期表,難道這就意味我們不會再有更多的化學元素被發現了嗎?
  • 化學老師「深藏不露」我保證這一定是「世上最好玩」的元素周期表
    當老師還是學生時,科學和綜合科學這三門學科中最麻煩的部分是化學。如此繁瑣的公式相當簡單。最麻煩的是,當我第一次接觸化學時,我對元素周期表感到沮喪。曾經是部分化學專業的學生,他被化學老師照顧。
  • 恐怖的元素周期表!你知道買下1克表中的所有元素需要多少錢嗎?
    自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表元素周期表以來,經過科學家們的多年完善,元素周期表已經近乎完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包含7個周期,16個族,一共有118種元素,不同的元素有著不同的特性。不僅如此,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數量也大不相同,其中個別元素甚至無法在自然界中找到!有人曾經這樣計算:如果將元素周期表中的全部118種元素各買1克,大約需要多少錢?如果你覺得不需要太多錢就可以買到,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如果將元素周期表中的全部118種元素各買1克,需要的金錢甚至無法估量。
  • 元素周期表共有118種元素,每種收集1克,要花多少錢?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目前,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總共有118種。從第1號元素氫開始一直到第98號元素鉲,都能在自然界中發現它們的蹤跡。而後20種元素都是人工合成的,自然界中並不存在。如果收集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打個比方,各收集1克,需要多少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