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新疆達斡爾族男子春秋兩季穿長至膝蓋的皮袍「哈日密」。皮袍是下擺正中開衩,便於騎乘和勞動;男子傳統鞋有軟底短靴,白布腰黑邊的皮底短靴等;頭戴疙瘩帽或禮帽;腰間所系腰帶的兩端從後背向下垂20釐米左右。這種裝飾承襲了契丹舊俗,是達斡爾族獨有的帶飾。達斡爾人在皮袍的邊沿、衩口、皮套褲膝上、煙荷包、手套背部、帽子的頂部等都有精美的刺繡,裝飾圖案很突出也很有特色。女服外套以短矮圓領的右衽式長袍為主,禮儀場合在長袍上著綢緞面坎肩,款式有立領、圓領、窩領及對襟和右衽襟之分。女袍在開襟、袖口、領口、下擺的邊沿用機繡的成品花帶進行裝飾。條帶底色多為黑、藍、深紫、玫瑰紫等深色,圖案為鮮豔的花草蝶蟲連理枝二方連續,以不同的底色來區分年齡的長幼。已婚婦女右衽襟上側布扣上常掛有穗的裝野生香草的荷包和手帕或銀耳勺、錐子及眉毛鑷子等配飾。禮儀帽為平頂圓帽。達斡爾族婦女多穿白色布襪和矮腰平口布鞋,鞋腰及鞋尖面上有繡花和裝飾。
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47個聚居民族繁衍生息。新中國成立後,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實現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大團結,各民族之間的交往與合作的密切程度前所未有。
新疆的世居民族有13個。除漢族外,世居的少數民族有維吾爾、回、哈薩克、滿、錫伯、蒙古、柯爾克孜、塔吉克、塔塔爾、烏孜別克、俄羅斯、達斡爾族。
滿族在歷史上有他們自己便於生產、生活,而又富有美感的傳統服飾。但不管什麼樣的服裝都是左大襟。舊時:男人,由於徵戰、狩獵、騎馬之便,喜穿藍、褐、灰長袍,腰掛小刀,外套坎肩、馬褂,頭戴纓帽。出門會客或遇有族中大祭,多穿青、藍色的長袍。上套馬褂或坎肩。女人,喜穿她們在長期生活中創造的一種式樣典雅,線條優美,尊貴大方的袍子,,領子、袖口都繡有邊飾,腳穿白襪和繡花鞋。出門會客,在旗袍外套上一件繡著各種彩條圖案的大坎肩。勞動時則穿短衣短褲。除了平時的服飾外,滿族薩滿教中的薩滿還有自己特製的服裝;上裝由上衣與坎肩組成,下裝為天藍或黃色的布裙,在裙底裝飾繡邊,系帶。腰間有腰圍與腰鈴,腰圍顏色各異,上秀各種植物、動物、雲朵、人物圖案。腰鈴滿語稱為西沙,早期是石質,後改為鐵質,通常由數十個鐵製鈴鐺串圍而成。整套服飾的上裝並無固定的樣式,多為對襟的白色短褂,下裝衣裙逐漸簡化為筒式的系裙,上窄下寬,其上繡有三色、五色花式紋樣。
維吾爾族服裝具有濃鬱的的民族特色,寬鬆灑脫,色彩強烈。男子穿貫頭式襯衣,領和胸襟挑繡幾何紋,外套對襟長袍"袷袢"腰間扎一條花巾,腳穿長筒皮靴,靴上扦一把"英吉沙"小刀。繡有花紋的盛裝"袷袢"極為華貴。女子夏季穿艾得萊絲綢寬袖連衣裙,外套金絲絨對襟緊身小坎肩。冬季穿長"袷袢",牛皮鑲繡花紋長靴。花帽,是維吾爾族服飾的組成部分,也是維吾爾族美的標誌之一。經過各地維吾爾族人民的斷創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細,品種更為繁多。
塔塔爾族的服飾十分别致。無論男女老幼,通常都喜歡穿一種寬袖、豎領、對襟的白色繡花襯衣,在襯衣的領口、袖口、胸前大都繡著十字形、菱形等幾何圖案花紋,色彩和諧、美觀。在白色襯衣外,再套一件齊腰短背心。這種黑白兩色的強烈反差搭配,在男子的服飾上更為普遍。男子除了衣服是這樣,頭上也多戴黑白兩色的繡花小帽。冬季則戴一種用羊羔皮做的藍色捲毛皮帽,下穿寬襠緊身黑褲,腳蹬長筒皮靴,外套毛皮大氅,腰束皮帶,顯得威武、瀟灑。
男裝有:襯衣,白色套頭式,圓立領,在領、袖、襟邊繡幾何紋等紋飾。長衫,斜領右衽,無紐扣和口袋,長及膝蓋,有的還飾花邊,多用較厚實的絨、綢、棉布等縫製。腰帶,是三角形繡花長巾。坎肩,無領、無袖、無扣,胸前繡上大朵帶枝花。青年坎肩用鮮豔的顏色,如黃底藍花等。老年人坎肩則多用黑色。還有長褲等。
女裝有:連衣花裙,開領,寬大多褶,青年多穿黃色等豔麗色彩裙;老年人則多穿黑、深綠、咖啡等色裙。不束腰帶。上衣,比較短,只及大腿部,無領,無袖,對襟,下擺的正中和正面兩邊都開衩,形成兩片寬帶。襟和寬帶的邊都繡花。出門時還要穿鬥篷、蒙面紗,從頭到腳都不能外露。
俄羅斯族服飾,男女款式不同。男子多穿長及膝蓋的套頭襯衫和細腿褲;婦女夏季穿粗布襯衣,外套無袖、高腰身的對襟長袍,下穿毛織長裙。喜慶節日穿綢制的繡花襯衣。男女都穿氈靴、皮靴和皮鞋。
在歷史上,哈薩克族絕大多數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因而其服飾帶有濃鬱的草原畜牧生活的特徵,服裝便於騎乘。民族服裝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製作,反映著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點。
牧民主要用牲畜的皮毛作衣服的原料。哈薩克族男子喜歡穿棉毛衣褲,喜歡以條絨、華達呢等作衣料。顏色上多選用黑色、咖啡色等深色。冬季主要穿皮大衣、皮褲。選材以羊皮為主,也用狼皮、狐狸皮或其他珍貴獸皮。為了便於上、下馬,褲子用羊皮縫製成大襠褲,因此寬大結實,經久耐磨。襯衣多為高領,上繡花邊。襯衣外套坎肩,坎肩上穿短衣,有時還再套「袷袢」。
回族服飾的主要標誌在頭飾。男子們都喜愛戴白色的圓帽。回族婦女常戴蓋頭。回族老年婦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頭巾,夏季則戴白紗巾,並有扎褲腿的習慣。青年婦女冬季戴紅、綠色或蘭色頭巾,夏季戴紅、綠、黃等色的薄紗巾。山區回族婦女愛穿繡花鞋,並有扎耳孔戴耳環的習慣。
新疆蒙古族以西蒙古衛拉特四大部: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的後裔為主體,還有清代西遷的察哈爾以及沙畢納爾、扎哈沁、烏梁海、喀爾喀、圖瓦等部組成。新疆蒙古族的服飾主要秉承了衛拉特蒙古傳統服飾的風格,以獨特的帽飾為標誌。男子一般頭戴尖頂、頂上結有朱英,用水獺皮、貂皮等製成的護耳帶的圓形「託爾齊克」帽。女性結長髮辮,戴一種叫「哈珠勒噶」的圓帽或者一種叫「厄登」的金絲氈帽。新疆蒙古族女性服飾以手法獨特的精美刺繡著稱,用料考究,色彩絢麗。
柯爾克孜服裝的形式,男子上身穿白色繡花邊的圓領襯衫,外套羊皮或黑、藍色棉布無領長「袷袢」,也有用駝毛織成的,袖口黑布沿邊。系皮腰帶,帶上拴小刀、打火石等物。還有一種豎領、對襟短上衣也是牧民常穿的。下身穿寬腳褲,高筒靴,或用牛皮裹上,稱為「巧考依」鞋。柯爾克孜族男子一年四季多戴用羊毛製做的白氈帽(恰爾帕克),這是從衣著上區別柯爾克孜族的標誌。帽裡下沿鑲有黑布或黑平線,向上翻卷,露出黑邊,有左右開口或不開口之分,有圓頂和方頂之分。冬季戴狐狸皮或羊皮的皮帽(太別太依)。不論老少四季均戴綠、紫、藍或黑色圓頂小帽,外加高頂卷沿皮帽或氈帽。女穿對襟上衣,寬大無領,長不過膝,綴銀中,多褶的長裙下端鑲皮毛。也有穿連衣裙者,裙子下端帶雛襉,外套黑色坎肩或「袷袢」。青年女子穿紅色連衣裙,戴紅色絲絨圓頂小帽或頂系珠子、纓穗、羽毛的大紅色水獺皮帽,多系紅、綠頭巾;老年婦女尚白色。女子所著高筒皮靴多繡花紋。未婚女子梳許多小辮,婚後改扎兩辮。辮梢系銀鏈或銀質小錢、鑰匙等物再用珠鏈系在一起。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裡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具有塔吉克族鮮明的民族特點的服飾。塔吉克族主要居住在氣候寒冷的帕米爾高原,經濟生活以畜牧業為主,兼營農業,所以服裝多用皮毛、氈褐為面料。清代以後,用自織土布和外來的絲綢漸多。男女都穿染成紅色的、長統、尖頭、軟底皮靴和氈襪、毛線襪。
新疆錫伯族男子喜歡著藍、青、灰、棕色長袍,外面套上青馬褂,頭戴圓頂帽,腰系青布帶,腳蹬厚底鞋;錫伯族女子的服飾式樣較多。喜歡穿各色花布和方格布旗袍(多滾邊)、繡花鞋、坎肩等;錫伯族老人的服飾又有不同,一般老年男子內穿對襟小白褂,外穿長袍(冬天為棉的)。除了平時的服飾外,錫伯族薩滿教中的薩滿還有自己特製的服裝;頭戴六股鋼盔,胸掛護心銅鏡,腰圍飄帶繡裙。薩滿穿上這種服飾跳起薩滿舞,模仿各種動物的形態和追逐、打鬥、廝殺的動作,既反映了原始氏族時代的精神和狩獵、遊牧的生活氣息,又反映了山林文化和草原文化的特點。
關注抖音號:Yire2015,更多驚喜等著你哦!
投稿請發至郵箱292114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