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茶道傳媒」關注訂閱號哦!
柏林一家創新的茶鋪〝紙與茶(Paper &Tea)〞,其創始人傑(Jens De Gruyter)就是一位在東方學習茶道後,回到德國創業成功的茶人。
P & T的使命是將優質的茶及茶文化傳遞給更多的愛茶人。設計師用現代的方式來詮釋茶的內涵。改變傳統的櫃檯模式,大型的展示櫃配有滑動抽屜,各式茶及附帶信息展示在白色的容器中,顧客可以近距離聞茶品嘗,了解茶的起源、生產過程及特性等。
牆上一字排開的貨架,形成連續的展示空間,裡面擺滿了各類茶壺茶杯。傳統中式燈籠的照明系統,為空間增添詩意氣息。
整個店面簡潔明朗,極簡抽象,為顧客提供了一個純粹安靜的飲茶空間,品嘗著來自東方的優質茶葉。
在咖啡盛行的歐洲開設茶鋪,傑在他的茶鋪外掛著一個招牌,上面寫著:「親,你喝咖啡,我喝茶〞,這句話似乎說明了傑對於茶的狂熱。
對於把東方的茶道文化介紹給西方人,傑有他的一套創新模式。
他說:〝其實,茶葉在西方一直是透過類似藥房的商店銷售,對於茶葉裡面豐富的成分,對身體的幫助等的知識結合茶葉的香氣、味覺、回乾等,這裡面需要讓客戶先體驗後消費,因此我設置了一個體驗區,客人可以透過體驗的課程,無需支付任何費用,先體驗後才決定要購買哪一種〞。
西方人對於茶並不理解,經常會將茶與草藥茶混在一起,因此,我們會先簡單的介紹一下茶葉的分類,從生茶到熟茶,依據氧化的程度,從白、黃、綠、烏龍、紅茶,最後普洱茶。客戶可以根據他們的喜好決定從哪種茶開始嘗起。「
每一款P&T的茶品來源都可追蹤至茶產地與茶園,以實際行動支持世界各地的茶農,因為傑相信,唯有親自了解每位茶農與茶園的生產故事,才能以對環境最友善的方式,制出最具風味的好茶。
「 Life is short, drink good tea.」
人生苦短,不如放棄掙扎喝杯好茶。
由專業選茶旅人為你帶回世界各地的茶香記憶,敬我們短暫卻充滿滋味的人生。
傑將他從日本與中國所學習來的茶道文化,改良成為體驗的課程,這種有趣又新奇的過程,讓許多西方人更深入的認識茶葉背後的種種知識以及美學。
每天花點時間靜心衝茶是把生活放慢的一種方式,如法炮製日本茶道肯定枯燥,P&T研發出幾款抹茶飲品,奇異果、菠菜跟生薑提味,抹茶也可以做蔬果汁。杏仁、牛奶衝入熱抹茶,冬天喝最適合。最狂的是調和烈酒,一款與「Our Vodka」聯名的抹茶伏特加,根本就是喝茶喝酒兩不誤的選擇。
曾有去德國旅行的茶客,誤闖這間茶葉界的「奇美博物館」,她說店員推薦她試試「Unter den Linden 」這款茶來感受道地的柏林。
「Unter den Linden」(菩提樹下大街)其實是柏林知名景點,位於米特區的林蔭大道延伸到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西洋菩提樹其實是椴樹,這款複方茶用德國產的菩提樹花、接骨木花、向日葵跟蘋果的複方花草茶,想重現夏日午後走過街區,陽光灑落的詩意。
或許是這座城市對外來文化總是友善,主推茶飲的P&T目前在柏林已有兩家店面,時常客滿。
不酗咖啡只酗茶,喝茶成為一種日常儀式。
P&T給人一種德國人也很愛喝茶的感覺。似乎他們不酗咖啡更愛酗茶,讓所有來訪的中國人都感到驚喜。
雖說有錢才能任性,但傑任性的方式挺浪漫,不僅是茶葉控,還是細節控,所販售的原料皆是各地小農直送,定期查看原產地以求品質穩定。包裝茶葉的設計、紙張跟配色經過反覆考究,非常細緻,很不想用最強伴手禮來為它加冕,但確實每款茶葉都美到捨不得拆,送禮自用兩相宜。
不光單品茶,若認真逛P&T的官網,曾擔任過攝影視覺總監的傑,嚴格控管,他同時還具有茶飲的發明家、自媒體跟知識庫的多重角色,兩家分店裡的擺設、陳列物平整程度,連日本人都會肅然起敬,握著雙手說幸會。
傑的茶鋪在柏林非常成功。這個模式不執著拘泥於傳統形式,將茶文化的體驗本質重新改造,創新成為年輕人能接受的模式。如今在中國臺灣也能看到P&T的門店,甚至在臺灣,將獨特的飲茶哲學延伸至飲食,菜單從前菜、主食到甜點,搭配茶品與酒飲,享受一道道顛覆印象的美味料理。
喝茶不一定要堅持日本千利休的茶道,更不一定要遵循中國古代的喝茶儀式,我們生活在現代,推廣傳統的茶文化應該要創新,就像傑在東方居住時,他將日本的茶道、中國的茶文化領悟透徹,並改良成為現代西方人能接受的方式,透過一種體驗的課程與程序,讓人深刻的理解茶葉背后豐富的知識、茶道文化的閒情逸緻,慢生活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