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生態宜 產業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2020-12-12 新華報業網

  藍天,碧水,白帆,一場帆船賽正在宜興市團氿風景區的湖面上進行。隊員們奮力划槳,岸邊一片「加油」吶喊,風聲、浪聲、人們的呼喊聲,交織成一曲歡快樂章。

  「宜興擁有得天獨厚的水上資源,很適合舉辦水上運動項目。」賽事主辦方介紹,宜興的生態優勢讓「賽事+旅遊」等新業態揚帆起航。

  近年來,江蘇宜興市始終堅持「生態宜居、生態惠民」,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走出一條生態宜居、產業興盛的特色發展之路。

  修山治水,讓生態更美好

  梯田花卉、銀杏大道、休閒草坪……落成剛一年的丁蜀鎮青龍山生態公園,景色美不勝收。家住附近的宋林方大爺常來遛彎,對這個佔地50多萬平方米的大公園十分熟悉。

  而這個月接待遊客近10萬人的「網紅地」,曾是另一副模樣。青龍山從1958年開始開採,主產石灰巖,留下了採石宕口和巨大石坑。2017年,丁蜀鎮啟動建設青龍山公園,依託原有的深水潭,設計倚望青峰、孤石閒鶴等多個景點,主打秋季景觀,還設計夜間山水燈光秀、保留礦山遺址風貌。宋大爺心中的最佳觀景地,是核心區的「疊山臺」。這裡原先裸露著大量石土泥塊,生態修復後綠化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呈現出梯田式的層疊花海。

  「我們在土壤改良、客土栽培、水土保護中運用了一系列技術手段。」丁蜀鎮相關工作人員徐順法介紹,通過深翻結合施肥,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肥力;將局部土壤換成酸性土,加大種植穴,達到酸性樹種的要求;對坡度較大區域採用格柵固土法,上覆地被植物,減少水土流失。

  據宜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人介紹,全市有130多座礦山宕口,近年來在礦山修復、綠色礦山建設、廢棄宕口再利用方面形成特色,5年內將對3.68萬畝土地全面修復治理。

  立冬已過,位於周鐵鎮符瀆港的近岸控藻工程仍在運轉,負壓發生器和水位升降機發出陣陣轟響。夾雜著零星藍藻的湖水,沿著新建的4000多米長的圍隔,流到直徑1米寬的深井平臺,被吸入70米深的井底,藍藻的「救生衣」——偽空泡,在高壓狀態下被撕碎,然後湖底管道將藍藻推向遠處,由湖中浮遊動物採食消化。

  新技術、新手段,運用到了太湖治理上,「比過去人工打撈藍藻節省了80%人力。」管理人員邵峰說,有了這道攔截,漂到港口打撈點甚至倒灌進內河的藍藻明顯減少。這個河網密布、水系勾連的魚米之鄉,河湖水質更清更美、居民用水安全放心。

  整治環境,讓城鄉更宜居

  走進位於丁蜀鎮三洞橋村的蓮花蕩農場,眼前呈現一派田園水鄉風光:遠處小橋流水、白鷺蹁躚,近處村道兩旁波斯菊盛開,金燦燦的水稻田等待著收穫……

  這個獲得「江蘇人居環境範例獎」的美麗村莊,「幾年前連路都沒有,下雨天滿鞋底泥漿。」村民郝三英正在平整的田間駕駛一臺收割機。

  村莊位置偏、種田成本高,村民們之前將農田改建成了魚塘。「年頭好的時候,比種糧強點。」郝三英說。除了養魚,幾乎家家戶戶養雞養豬,環境被汙水搞壞了,收入也沒增多。

  2012年開始,丁蜀鎮對蓮花蕩區域實施環境整治,拆除圈舍面積近3萬平方米、退漁還河300畝,原本的千畝農田復墾後經過流轉,打造成了生態農場。

  擔心失業的郝三英一度不願配合。丁蜀鎮組織了培訓班,教轉型農戶學農技、用農機,並給予經濟補償,打消了郝三英的顧慮。「前兩年我和幾個村民辦了合作社,提供從種到收全程服務,一年能收入10來萬元,還帶動200多個農戶務工增收。」郝三英說,為給復墾土地增加肥力,11月水稻收割完,將種上紫雲英等肥田植物讓土地休耕,第二年春天綻放成一片花海,「收入提高了,環境變好了,人也回鄉了。」

  藉助蓮花蕩農場的生態效應,周邊村莊進一步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裝扮秀美庭院。在三洞橋村,除了配套建設汙水收集管網和生活汙水處理站,還修建了景觀圍牆、橋梁亭臺,以及一座龍窯文化園。「吃吃茶、散散步,真是太愜意了!」郝三英說。

  產業轉型,讓發展更綠色

  「最近宜興正舉辦帆船賽,我們的客房都訂滿咯!」說話間,籬笆園農莊老闆娘黃亞雲的手機一直響個不停。農莊位於湖公式鎮龍山村,這裡群山四合、竹林環繞,森林覆蓋率達83%。遊客們慕名而來,採桂花、打板慄、挖野菜,體驗農家慢生活。

  籬笆園農莊最早由一家茶廠的破舊廠房改造而來。新農村建設、村莊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創建……整個村子的大環境持續變好,為鄉村旅遊帶來發展機遇。黃亞雲從做農家菜、賣土特產的農家樂幹起,發展成如今的休閒觀光、住宿體驗的精品民宿。

  「好山好水就是我們最大的底氣!」黃亞雲介紹,龍山村100多家農戶有58家開起了民宿,村民吃上旅遊飯,村旅遊年收入超過8000萬元。

  綠色產業生機勃發,傳統產業也在提檔升級、調輕調優。轉型過程中遇到環保難題怎麼辦?中宜環保科技工業園可以提供幫助。

  立霸公司是本地老牌裝備製造企業,近兩年為適應環保要求謀求轉型,卻難以消除輥塗環節產生的揮發性氣體,後來找到了中宜環科園的專家。「來自業界和學界的專家經過『體檢』和『會診』,開出『藥方』——量身定製了一個可閉環運行的氣體吸收處理設備。」企業負責人說,治好了排放頑疾,企業已實現清潔生產。

  「每當新產業導入時,環保領域的『健康顧問團隊』會參與環評、立項,協助遴選符合新發展理念及產業方向的項目把脈。」中宜環科園相關工作人員陳玉宇介紹,近5年來中宜環科園提供環境治理方案、參與立項評估近萬次,助力綠色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園中。依託山水相依、廣袤田園的生態優勢,綠水青山已成為宜興城市發展和富民增收的金山銀山。

相關焦點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宜興:生態宜 產業興
    「宜興擁有得天獨厚的水上資源,很適合舉辦水上運動項目。」賽事主辦方介紹,宜興的生態優勢讓「賽事+旅遊」等新業態揚帆起航。  近年來,江蘇宜興市始終堅持「生態宜居、生態惠民」,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走出一條生態宜居、產業興盛的特色發展之路。
  • 公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湖南調研點名單
    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湖南調研點名單的公示根據中宣部關於開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的工作部署,經市州推薦、會議研究,擬將長沙市等4個市州、長沙縣等41個縣(市區)、芙蓉區東岸街道東屯村等348個村(街道)作為我省「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調研點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陶瓷古村落三寶村的小康路
    近日,記者在中宣部組織的百城千縣萬村主題調研行中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三寶村在「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方面走出了一條極具人文特色的城郊村小康發展之路。獨特的「三寶現象」三寶村地域面積6.36平方公裡,耕地面積180畝,戶籍人口767人。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奮勇攻堅,逐夢小康!吉安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在逐夢全面小康的路上,吉安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感恩奮進、奮勇攻堅,全力以赴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幾年來的奮戰歷程可謂波瀾壯闊。小康承載初心,小康源自奮鬥。日前,記者在採訪中,透過精準為要、產業為本、探索為先三個關鍵詞找尋我市決勝全面小康的實施路徑。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奮勇攻堅 逐夢小康...
    在逐夢全面小康的路上,我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感恩奮進、奮勇攻堅,全力以赴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幾年來的奮戰歷程可謂波瀾壯闊。小康承載初心,小康源自奮鬥。日前,記者在採訪中,透過精準為要、產業為本、探索為先三個關鍵詞找尋我市決勝全面小康的實施路徑。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從「後進」到「先進」,前進村是怎樣前進的?
    這裡,一幅正徐徐展開的美麗畫卷,是前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初步成效:一個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產業興旺、文明和諧的特色新村已經成形。在村兩委和市駐村幫扶組的帶領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成堆的垃圾不見了,安裝了安全飲水設施,新擴建蓄水池2座,建成汙水處理系統;創新設計了三格式化糞池,建設了一戶一廁,解決了村民如廁難的問題;累計改造村莊道路2萬平方米,各主幹胡同、裡巷道路硬化、美化面積達到100%。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鄉鎮調研行①」通城縣馬港鎮探尋生態振興之路...
    編者按: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鄉鎮一級至關重要。「十三五」以來,全市各鄉鎮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把推進高質量發展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方針政策落實落細,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社會治理等諸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為鹹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了基礎,增添了光彩,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調研行」大同市發展壯大特色產業鞏固脫貧成果
    陽高縣古城鎮道賢村居民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全景大同市新榮區奶牛養殖園區新榮區農民在收穫馬鈴薯。雲州區黃花產業基地。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今日起,本報開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調研行」欄目,組織記者深入各市、縣、村基層一線調研採訪,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等重大主題,深入田間地頭,走進車間廠房,全景展示我省城市和鄉村的發展變化,展示各地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措施成效,展示人民群眾的生動實踐和火熱生活,展示三晉兒女不懈奮鬥的精神面貌,講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山西故事。
  • 煤炭之鄉蹚新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與此同時,旅遊業、特色農業、新材料等產業加速發展,助力富民增收。2019年,全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到30928元、14743元。「有個客人來住了7天,我家掙了1000多元。」頭一回吃上旅遊飯時,娘子關鎮河北村張秋寶老人難掩興奮之情。過去,雖說緊挨著娘子關景區,可村容村貌髒亂差,進出的道路也不好走,河北村村民守著綠水青山受窮。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山谷世外「陶」源 三寶村處處是「寶」
    開欄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小康社會、小康生活,是中國人民的百年夢想、千年期盼。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為記錄好、呈現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荔枝新聞深入全國在小康社會建設中頗具特色的市、縣(區)或村,把筆頭和鏡頭對準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實記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全面小康而奮鬥的非凡歷程與輝煌成就,生動展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拼搏與奉獻,展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小康的成色與溫度。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海雀振翅:精準扶貧綠了山頭,紅了日子
    開欄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小康社會、小康生活,是中國人民的百年夢想、千年期盼。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為記錄好、呈現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荔枝新聞深入全國在小康社會建設中頗具特色的市、縣(區)或村,把筆頭和鏡頭對準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實記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全面小康而奮鬥的非凡歷程與輝煌成就,生動展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拼搏與奉獻,展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小康的成色與溫度。
  • 秀山融媒體中心開展「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
    秀山網訊 為進一步展示我縣部分村(居)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生動實踐和鮮活經驗,8月13日,縣融媒體中心調研組前往妙泉鎮熱水塘村開展「百城千縣萬村」調研。產業基地。調研產業發展情況。調研組實地走訪了熱水塘村產業發展基地和溫泉山莊等地,詳細了解該村特色產業發展、企業帶貧效益等情況。
  • 產業立起來 村貌美起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2018年,在外務工多年、學得一手縫盤手藝的王巧決定創業,一開始沒考慮自己的老家夏莊村,「村路破損嚴重,運輸不便,又找不到合適的場地。」得知她的想法,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派駐夏莊村第一書記司保江登門做工作。「場地我們幫你找,路很快也會修通。就在自己村創業,帶著鄉親姐妹一起幹!」一番推心置腹,王巧改了主意:就在夏莊幹。
  • 四川「百城千鄉萬村」共享籃球盛世
    圖片由四川省籃球協會提供四川在線記者 薛劍2020年四川「百城千鄉萬村」·社區」籃球比賽日前落下帷幕。全省共有183個縣(區),3467個鄉(鎮,街道),23917個行政村(社區)。截至發稿,共計舉辦賽事活動10749場。
  • 躍動的音符 活力的鄉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隨著周窩村音樂小鎮的快速發展,音樂人來了,活動辦起來了,遊客多起來了,旅遊和文化創意產業旺起來,拉動3000餘人就業。「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郭玉管說。   小村莊洋溢著藝術範兒   周窩村有村民256戶、959人。9年前,武強縣與北京璐德藝術中心合作,計劃將周窩村打造成「周窩音樂小鎮」。「音樂小鎮是啥?」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黑城村,古城夢圓在今朝
    村中小路上裝飾的青石依然保持著天然雕刻的痕跡,不期而遇的涼亭帶著黑城獨有的風味,乾淨整潔的村莊內隨處可見笑容滿面的村民……村中的點滴氣息都透著幸福的味道,在古城經歷的悠悠歲月中譜寫了一篇與眾不同的新篇章。2017年底,黑城村被確定為第一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示範村。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 調研活動湖南調研點名單
    寧鄉市:雙江口鎮槎梓橋村、黃材鎮黃材村、金洲鎮關山村、大成橋鎮鵲山村、溈山鄉溈水源村衡陽市(26個)衡南縣:茶市鎮怡海村、慄江鎮六合村、泉湖鎮紅湖村衡陽縣:西渡鎮梅花村、臺源鎮東湖寺村、曲蘭鎮湘西村衡山縣:開雲鎮雙全新村、白果鎮棠興村
  • 民風更淳樸 鄉風更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近年來,北川縣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教育引導群眾、激發內生動力、化解社會矛盾,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該縣已創建4個全國文明村鎮,被列為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示範縣、全國第二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成為北川破解農村基層治理難題的有力抓手。一大早,永昌鎮金霞社區大院裡,社區居民正在鍛鍊身體。
  • 廣東東莞潢湧村:千年古村迎千年之變丨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對於以造紙作為支柱產業的潢湧村而言,這塊顯示屏,是集體經濟由粗放式發展向綠色發展的縮影。這條發展路,潢湧已經走過了15年。黨的十九大代表,潢湧村黨工委書記黎錫康如今能拍著胸脯對每個人說,「小康我們做到了,是物質、精神、生態的。」
  • 鄉村「鎮」興·決勝小康——「匯」眼看百村 系列報導
    編者按: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戰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