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又稱肩關節周圍炎,俗稱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漸產生疼痛,夜間為甚,逐漸加重,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達到某種程度後逐漸緩解,直至最後完全復原為主要表現的肩關節囊及其周圍韌帶、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異性炎症。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症狀的常見病症。本病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多見於體力勞動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有可能嚴重影響肩關節的功能活動。肩關節可有廣泛壓痛,並向頸部及肘部放射,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縮。
按揉肩貞穴、魚肩穴,終止肩周炎痛
肩周炎患者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肩部上舉的時候,肩軸周圍疼痛不堪,其中一個較明顯的痛點常常位於肩部後面。
該穴深層是附著在肩關節上的肌肉,由於發生肩周炎時該肌肉痙攣收縮,產生了疼痛。
肩貞穴是治療肩周炎時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本穴歸手太陽小腸經,太陽主表,故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之功,主治肩胛痛、手臂痛、缺盆痛等。
「肩貞穴」「肩」,穴所在部位肩部也。「貞」,古指貞僕問卦之意。該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由此上行陽氣所在的天部層次。本穴物質為小海穴蒸散上行的天部之氣,上行到本穴後此氣冷縮而量少勢弱,氣血物質的火熱之性對天部層次氣血的影響作用不確定,如需問僕一般,故名「肩貞穴」。
肩貞穴的位置:肩貞穴位於人體的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1寸。
魚肩穴」 在大拇指魚際穴下方約0.5寸,赤白肉際處,可以找到火柴頭大小的條索狀物,並有明顯的壓痛。這個穴位在古書上沒有,是現代人的發現,叫做「魚肩穴」。按壓魚肩穴,能快速的緩解肩周炎疼痛。
用按壓法,按壓患者雙解溪穴。反應有局部酸、麻、脹感,同時令病人活動雙患肢。2分鐘後疼痛消失,功能正常,1次而愈,肩關節功能恢復正常。
解溪穴、合谷穴肩周炎治療穴
肩後側的疼痛取後溪穴,肩後側是手太陽經小腸經的循行線路,後溪是手太陽小腸經的輸穴。
後溪穴位於微握拳,第5指掌關節後尺側的近端掌橫紋頭赤白肉際。具體在在小指尺側,第5掌骨小頭後方,當小指展肌起點外緣;有指背動、靜脈,手背靜脈網;布有尺神經手背支。小腸經上穴位,輸(木)穴,主治頭項強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攣痛等痛證;耳聾,目赤;癲狂癇;瘧疾。
肩外後側的疼痛取中渚穴,肩外後側是手少陽三焦經的循行線路。中渚是少陽經的輸穴。
中渚穴(zhōng zhǔ xué),是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手背部,當第4掌指關節的後方,第4、5掌骨間凹陷處,下為第4骨間背側肌;有手背靜脈網、掌背動脈分布;布有尺神經皮支和尺神經肌支。
主治:頭痛、目赤、耳鳴、耳鳴、耳聾、喉痺等頭面五官疾患;肩、背、肘、臂疼痛麻木,手指不能屈伸;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