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的必需,人要健康,就離不開水。但水喝多了,也會影響健康。有人為了做B超而使勁喝水憋尿,結果出現噁心嘔吐、手腳抽搐等症狀,被確診為「水中毒」,搶救4小時後才脫險。
一、關於水中毒
一則,何謂水中毒?
當機體所攝入水總量大大超過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體內滯留,引起血漿滲透壓下降和循環血量增多,稱之為「水中毒」。
二則,為什麼會水中毒?
現代醫學認為,長期喝水過量或短時間內大量喝水,隨著水分的排出,人體內以鈉為主的電解質會受到稀釋,血液中的鹽分會越來越少,吸水能力隨之降低,一些水分就會很快被吸收到組織細胞內,使細胞水腫,產生水中毒反應。
三則,水中毒的症狀是什麼?
開始時會出現頭昏眼花、虛弱無力、心跳加快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痙攣、意識障礙、昏迷、腦壓上升、肺水腫、腎臟損害和肌肉傷害,甚至致死。
二、水中毒的中醫解釋
水中毒之所以產生,源於陽虛而氣化不利,導致水溼泛濫,進而消耗陽氣,導致心陽不振,虛陽外浮。
正常人一般不會在短時間內喝掉幾升水,但卻有不少人能在一頓飯的功夫喝下去幾瓶啤酒,這也是有水中毒的風險的。
特別是有人本來就有腎臟疾病或心功能不全等疾病,這多屬於陽虛體質,若一次性喝水太多太猛,就容易造成陽虛而水溼泛濫,導致水中毒。
另外,醫源性輸液過多,也會造成水中毒。我在臨床上觀察到,有的病人住院輸液,結果四肢越來越腫脹,漸而精神萎靡,這也是水中毒的表現。
三、每天要喝多少水?
水是生命之源,因此不能不喝水。我們要喝多少水才健康呢?有專家提倡,每天要喝足八杯水。這其實非常錯誤。為什麼呢?
一則,若機體陽氣不足,氣化功能下降,再喝水太多,氣化不了,則蘊滯而成水毒。水毒不化,即為痰飲、水飲之源,成為大病的種子;
二則,水屬陰,過陰則傷陽。喝水太多會消耗陽氣,導致人體陽氣變虛。尤其是素體陽虛之人,喝水太多更耗其陽;
二則,亦會造成水毒或水飲,成為致病因素。那麼當如何喝水?我的觀點是:那麼,正常情況下我們每天該喝多少水?水性陰,需要人體陽氣的氣化,然後才能為身體所用,發揮其生理功能。由此說,喝多少水是由自身的陽氣說了算。當以自己不渴為度。只要能滿足自己口渴的程度就夠了,不要刻意多喝水。飲水多少,要憑出汗多少與身體的感覺,尤其是陽虛之人堅決避免過多飲水。陽虛者若過多飲水,水溼內滯,反成掣肘。
四、水中毒的治療
若出現了水中毒的初期症狀,建議用中醫治療。我主張可服五苓散。
一則,水中毒的病機
水中毒為水溼內盛,膀胱氣化不利。仲景用五苓散原治蓄水證,乃由太陽表邪不解,循經傳腑,導致膀胱氣化不利,而成太陽經腑同病。我移植來治療水中毒,其病機是相符的。
膀胱氣化失司,故小便不利;其人本有水蓄下焦,飲入之水不得輸布而上逆,致水入即吐,故此又稱「水逆證」;水溼內盛,泛溢肌膚,則為水腫;水溼之邪,下注大腸,則為洩瀉;水溼稽留腸胃,升降失常,清濁相干,則為霍亂吐瀉;水飲停於下焦,水氣內動,則臍下動悸;水飲上犯,阻遏清陽,則吐涎沫而頭眩;水飲凌肺,肺氣不利,則短氣而咳。
凡以上諸種病狀,都可利水滲溼,溫陽化氣。五苓散正是對證之方。
二則,五苓散的功效
此方有利水滲溼,溫陽化氣之功效。主治膀胱氣化不利之蓄水證。小便不利,頭痛微熱,煩渴欲飲,甚則水入即吐;或臍下動悸,吐涎沫而頭目眩暈;或短氣而咳;或水腫、洩瀉。舌苔白,脈浮或浮數。
臨床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腫、急性腸炎、尿瀦留、腦積水等屬水溼內停者。亦治水中毒,能迅速消除體內鬱滯的水氣。
三則,五苓散的方義
方中重用澤瀉為君,以其甘淡,直達腎與膀胱,利水滲溼。臣以茯苓、豬苓之淡滲,增強其利水滲溼之力。佐以白朮、茯苓健脾以運化水溼。《內經》謂:「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膀胱的氣化有賴於陽氣的蒸騰,故方中又佐以桂枝溫陽化氣以助利水,以助發汗,使表邪從汗而解。
我常用的五苓散方:白朮10,澤瀉25,豬苓10,茯苓30,桂枝10,水煎服。(單位:克)亦可按比例研成細末,每次十克,日兩次,溫水衝服,或用米粥衝服。
另外,水為陰溼之邪,得陽則氣化,因此水中毒亦可用灸法,因為灸能溫陽利水。比如,可灸水分穴。顧名思義,水分是分利水道的要穴。亦可灸中極,中極為膀胱經的募穴,最能溫通膀胱陽氣以加強氣化功能,有利於水溼自小便排出。
再者,當水中毒初期出現各種不適症狀時,可馬上選擇針灸。比如,頭昏眼花,可針百會、四關;虛弱無力,可針足三裡、三陰交;心跳加快,可針內關;抽搐,可針風池、陽陵泉諸穴。針灸能平衡陰陽,調和臟腑,疏通經絡,暢和氣血,扶正祛邪,安定神志。用針灸能緩解水中毒的症狀,可收速效之功。
小結:
腎與膀胱主水溼的氣化。健康人的腎和膀胱有強大的適應能力,不會因為多喝了些水就罷工。只要不是短時間內猛喝水,就沒必要擔心水中毒。健康的喝水方法是:聽身體的呼喚,渴了再喝,不渴不喝;喝水要多次、少量、慢飲!(董洪濤)#水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