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龍南資訊」↑免費訂閱 龍南移動生活門戶
資訊.工作.交友.買房.推廣.活動.品牌
爆料、合作:18870701000
吃了不安全的食物會中毒,食物搭配出錯會中毒,但是對於水這樣乾淨單純的東西,喝多了也會中毒?
「喝水會中毒」看似無稽之談的話青其實在現實中卻不乏案例。那麼,什麼是水中毒呢?怎樣的喝水方式會導致水中毒?如何避免水中毒的發生?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杭州一名業務員小夏就因喝水不慎中毒了。正值悶熱的桑拿天氣,杭州連續多日超過37度高溫,這讓長期頂著大太陽工作的小夏有點吃不消,他經常覺得口乾舌燥,因此一直在身邊備著一個1升容量的大水壺,半天就能喝下三四壺水。
前幾日,由於工作需要他連續跑了好幾家,悶熱天氣令他出汗不止。他已經記不清到底喝了多少水,只記得突然頭暈,接著就開始噁心嘔吐。本以為自己中暑了,經醫生診斷後,小夏才知道自己是「水中毒」了。
小夏說,原來只知道夏天出汗多喝水能避免身體脫水,但沒想到水喝多了也會中毒。醫生解釋,「水中毒」是因為人體攝取了過量水分而產生脫水低鈉症的中毒症狀。
在此,特別提示像小夏這樣長期在戶外工作的市民,應在水裡加點鹽或直接喝含有鈉成分的電解質飲料。另外,在補充水分時,千萬注意每次喝水量應保持在200毫升以內,莫要著急。
其實水中毒的真正元兇是體內的鈉鹽流失過多所致,因此,它的學名又稱「脫水低鈉症」。
在夏季高溫天氣,人體大量出汗,丟失的除了水分外,還有大量的鈉鹽和其他電解質。此時如果一下子補充大量水分而不補充電解質的話,人體無法調節鈉和水的比例,不僅會導致水鈉比例失調,電解質混亂的現象,還會因過量水分的一次性攝入,再次稀釋體內僅存的電解質濃度,繼而促進大腦不斷發出信號,加快排出體內多餘水分以達到體內電解質濃度平衡的需要。
而當血液中的鹽分進一步減少時,吸水能力也隨之降低,一些水分就會很快被吸收到組織細胞內,致使細胞水腫。造成「慢性水中毒」後,輕者誘發頭暈、頭痛、嘔吐等症狀,嚴重的患者還會突然昏倒,極端情況下,甚至可能致死。
醫生提示,科學的補水概念並不是單純指飲用大量的水,尤其是在大量出汗之後,要讓水分長時間的駐留在體內才能有效。
含有電解質的飲料,其滲透壓能更容易使水分進入到人體細胞中,從而使身體對水分的吸收更快、更充分,且在體內停留時間更長。
最重要的是,當體內的電解質和水保持平衡時,會使水中毒的風險降低至零。因此,醫生指出在補水同時補充電解質對預防水中毒非常重要。
另外,醫學研究表明,人體腎臟的持續最大利尿速度約每分鐘16毫升,一旦攝取水分的速度超過了這個標準,將對心血管、腎臟造成負擔,容易使人出現心慌、乏力、尿頻等症狀。因此,不管平時喝水還是喝電解質飲料都不宜一次過多過快。
來源/網際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約龍城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