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9 1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王曉君 上海灘雜誌公眾號
「駢指生」自製墨錠的來歷
2019年12月,我在好友錢亞君府上小聚,見藏櫃內有高9釐米、寬3釐米的刀幣松煙墨錠,薄薄的,玲瓏奇巧。刀幣上方為內方外圓的錢幣,兩旁刻有「制刀」篆字,下為刀形,刻有「五百」並鏤有「文房雅玩」印鑑。其背面有陰文填金,上刻有「駢指生造」篆字,下刻楷字「己酉春月於市中購得古硯一方,土花斑剝,數百年物也。背貼此泉刀於上,青綠可愛,故仿其式制松煙,以記之」,落款為「仿古」。刀幣一側有「古歙曹素功法制」,另一側有「貢煙」兩字。
刀幣墨
錢亞君見我對這塊墨愛不釋手,對我說:「這錠墨很有來歷,更有嚼味。」
據《清墨圖錄》考證,「駢指生」是清同治年間狀元郎徐郙,官至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徐郙因左手天生六指,故自號為「駢指生」。他工詩,精書,擅畫山水。慈禧太后稱其「字有福氣」,晚年御筆作畫時悉命徐郙題字。徐郙喜制墨,制有「黑松使者」「黃山松煙」等墨,他更喜制松煙墨,因其黑度濃、色澤蒼古,且覆蓋度好,比油煙墨更合適書寫。
我問錢亞君:「這塊同治年間的私人藏墨,你是如何覓來的?」錢亞君笑著說:「此墨得來全不費功夫,是我女兒錢瑋婧的書法老師、沈尹默的入室弟子戴自中送我的。」
那日,戴自中也正坐在席中,於是便向我娓娓道來:「這塊墨是我的老師沈尹默留下來的,師母褚保權贈送給了我。那我為什麼又送給錢亞君呢?說來有趣,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豫園商場領導邀請了一批上海文人墨客撰楹聯、寫書法以點綴樓宇。本人有幸書寫了牛耕先生撰的『倚禪傍道,鐘鼎木石養真性;念今思古,琴棋書畫伴和風』,掛在著名歷史學家、書法家周谷城題寫匾額『華寶樓』的大門兩側。不久,華寶樓領導將相關書畫對聯交付上海墨廠製成徽歙曹素功彩色書畫墨。我書寫的一聯也入選其中。不過,我當時一點也不知道。後來,朵雲軒的一位朋友告訴了我這件事,我便去華寶樓購買。可是,這批彩色書畫墨做得特別少,因此很緊俏,早已售罄。我很無奈,心中也念念不忘。一次與亞君談起這事,亞君爽快地說,『我有,我收藏著兩套,給你一套!』很快,亞君就把一塊刻有我書寫的對聯的扇形墨錠送到了我家。此墨金碧輝煌,我十分喜歡。高興之餘,我便拿出師母給我的二錠沈老遺墨『刀幣墨』,選其一轉贈給了亞君收藏。」
戴自中(左)與錢亞君
沈尹默于右任交往逸聞
當我問及沈尹默是如何得到刀幣墨錠時,戴自中只是笑笑未語。待戴自中走後,快人快語的錢亞君告訴我,這也許與于右任有關。於是,他又給我講了一些沈尹默與于右任來往的故事。
沈尹默祖籍浙江吳興,1883年生於漢陰,早年便與關中老漢于右任相識。于右任比沈尹默年長4歲,酷愛詩詞和書法,常與若干好友以談詩論書為樂。于右任十分推崇沈尹默的書法,曾說:「沈尹默的書法精絕無比,是『三考』出身的大方之家。」
上世紀三十年代,于右任居住在上海靜安別墅,並在此建社創議標準草書之研究,制定和推廣標準草書。沈尹默曾參議其事並為于右任題《標準草書》歌,兩人一時成了十分親近的朋友。1939年,沈尹默西走成都、重慶,時任國民黨監察院院長的于右任盛邀他接受監察委員一職。
其間,沈尹默因彈劾孔祥熙貪汙案未遂,辭職東歸,寄居上海鬻書自給。之後,于右任從南京到上海,隨即去海倫路沈尹默的住處拜訪了老友,兩人開懷暢談。當天,沈夫人平君準備了便餐招待于右任。餐桌上,平君夾了一隻河蝦入口,只見蝦在她嘴裡一轉,蝦殼即被吐出。有意思的是,蝦殼放在桌上還能拼成原蝦樣。平君笑著對于右任說:「江南盛產魚蝦,陝西老鄉怕未必能如此消受吧?」于右任二話沒說,一手捋須,一手用筷也夾了一隻蝦,稍稍用力,蝦仁便被擠出蝦殼而入口,蝦殼頭尾仍似全蝦放在桌上。于右任這一出奇的筷下功夫,贏得了滿座喝彩。
徽歙曹素功彩色書畫墨
沒想到,錢亞君小小一錠曹素功徽墨,竟然帶出了如此美妙有趣的故事,收藏它,值了。
1
END
1
本文選自2020年第6期《上海灘》雜誌
講好上海故事
傳播上海精彩
原標題:《「刀幣墨」中趣事多》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