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12月1日海南「禁塑令」正式實施 你準備好迎接綠色的生活方式了嗎?
《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自2020年12月1日起實施,意味著自12月1日起,海南省正式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飲具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
海南省禁塑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禁塑」工作是海南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標誌性項目之一,也是保持一流生態環境的現實需要。
記者從海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禁塑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省生態環境廳也呼籲廣大企業、公眾多渠道多方位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積極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積極響應「禁塑令」,拒絕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具,使用可重複使用製品、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紙製品、布製品等替代品,共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以人人參與環保的實際行動,共同呵護海南的綠水青山。
全省已構建全流程閉環管理體系
據介紹,海南省委辦公廳和省政府辦公廳於2019年2月16日發布了《海南省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實施方案》,成立海南省禁塑工作領導小組,發布《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海南省禁止生產銷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名錄(第一批)》《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通用技術要求》等系列政策法規,建立了禁塑名錄、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可追溯、塑料回收利用和部門聯合執法等制度,將塑膠袋、餐具等2大類,10個小類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納入禁塑範圍,構建形成了「法規+標準+名錄+替代產品+可追溯體系」全流程閉環禁塑管理體系。
7家省內企業具備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生產能力
據了解,在培育發展替代品全產業鏈方面,海南省工信廳、省發改委、海口市、澄邁縣等協同推進海南全生物降解塑料產業發展,培育發展替代品全產業鏈。
目前已有7家省內企業具備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生產能力,預計到年底可形成膜袋類產能3.2萬噸/年,餐飲具產能約1.1萬噸/年。
同時發揮自貿港政策優勢,通過招商引資吸引中科院、中石化等8個上遊原材料項目落地洋浦、海口和澄邁,預計投資總額逾24億元,將於2022年-2023年前後形成全生物降解材料及製品完整產業鏈。推進材料產業研發創新,推動中科院理化所在海南籌建海南省降解塑料技術創新中心,推進降解塑料前瞻性技術研究,新產品技術開發和檢驗檢測能力建設,搶佔生物降解材料技術高地。
試點單位替代品銷售總量約為350噸
海南省堅持先易後難原則,重點行業禁塑試點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自今年8月1日起, 分階段、分區域、分重點在全省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學校、旅遊景區、大型商超、醫院等重點行業場所開展禁塑試點工作,目前試點單位替代品銷售總量約為350噸。
同時,加強禁塑宣傳教育,省委宣傳部制定了專項宣傳方案,各級政府和各相關部門,依據職責大力推進禁塑宣傳教育工作,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央視等國家級主流媒體紛紛對海南禁塑工作經驗進行報導,形成了一定的禁塑宣傳氛圍。
今年已立案查處涉塑案件8宗
據了解,海南嚴格監管執法,加強超薄塑料膜袋類流通環節管理。今年以來,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6668人次,檢查相關企業3483家次,監督抽查塑料製品80批次,立案查處涉塑案件8宗,目前檢查中未發現有生產、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和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等行為。
同時,打擊非法利用,杜絕廢塑料類「洋垃圾」入境。嚴厲打擊塑料廢棄物進口、回收、利用、處置環節的環境違法行為,加大對廢塑料加工利用「散亂汙」整治力度。
2019年以來,共對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處置單位檢查145家次,立案查處16宗,處罰金額約114.45萬元。海南省廢塑料加工利用「散亂汙」共39家,現已關停取締33家,整合搬遷1家,升級改造1家,餘4家正在確定整治方式。自2012年以來,海南省固體廢物持續保持零進口,未發現非法進口廢塑料等違法行為。
持續推進郵政快遞綠色包裝
郵政快遞塑料包裹方面,省郵政管理局落實國家郵政局「9792」工程部署,推進全省「111999」工程,在行業內推廣應用45mm以下「瘦身膠帶」及電子運單。同時加快推進可循環中轉袋應用,督促企業淘汰一次性塑料編織袋,開展省內同城快遞業務可循環可摺疊包裝應用試點工作。
截至目前,全省電子運單使用率、「瘦身膠帶」使用率均超過99%,設置快遞包裝物回收裝置的郵政快遞網點超過1000個,全省寄遞企業購置可循環可摺疊包裝超過2萬個。
全省廢舊農膜提前完成80%的年度回收任務
海南強化回收利用,落實農用地膜汙染防治措施。
推進農膜回收,深入實施農膜回收行動,將農膜回收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任務進行部署。2019年全省使用農膜約7388.21噸,共回收廢舊農膜6433.1噸,回收利用率達87.1%,比全國75%的目標要求高出12個百分點。截至2020年10月,海南全省共回收廢舊農膜6156噸,農膜回收率達83.3%,提前完成80%的年度回收任務。
禁塑仍存在缺少氛圍、執法難等4方面問題
儘管海南塑料汙染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禁塑工作也在有序推進,但塑料汙染治理工作涉及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等多個環節,實施難度較大,從目前工作推進情況來看,存在著以下4方面主要問題。
據介紹,禁塑工作宣傳發動不接地氣、上熱下冷。老百姓對何時禁、禁什麼、如何替代等一系列問題不了解,還沒有形成全民皆知的社會輿論氛圍。
同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體系尚未真正建立。垃圾「先分後混」現象未根本杜絕,玻璃等低價值回收仍沒有有效措施,同時廣大群眾垃圾分類意識薄弱,參與度不高。
流通環節執法存在難度。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面廣、應用場景多、監管對象數量龐大,不良商販存在製售使用假冒偽劣產品的空間。
此外,農業廢棄物回收網絡不夠完善。目前,農膜及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網點多在鄉鎮,鄉村網點普及率還不夠高。海南省有資質的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企業不足,回收處置能力有限。
將探索開展以舊換新、積分兌換、押金回收等工作機制
下一步,海南省將不遺餘力加大宣傳教育力度。開展進機關、進校園、進教材、進醫院、進商場和進國企等「六進」精準宣傳教育活動,儘快形成塑料汙染治理的社會氛圍。
多種措施打通供銷渠道。採用產品展銷和網上採購等各種方式進行供需對接,加強對塑料製品批發商的指導,引導批發商提前銷售替代品,打通替代品採購渠道。
同時,專項執法強化流通環節監管。研究制定監管措施和制度,提前部署替代品流通環節專項監管執法行動,加強流通領域的執法監管,避免魚目混珠、以假充次,對違規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行為堅決查處,形成執法震懾效應。
此外,將創新廢棄物回收體系。積極推進生產者責任延伸機制,引導塑料製品生產企業履行回收責任。探索開展以舊換新、積分兌換、押金回收等工作機制,提高廢棄塑料製品回收比例。
即日起,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開通熱線電話966123,市民如發現市場上有銷售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行為,可撥打以上熱線電話舉報,也可在新海南客戶端相關欄目下留言。如果您在禁塑過程中遇到困難事、煩惱事,也可通過以上渠道反映。
《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自2020年12月1日起實施,意味著自12月1日起,海南省正式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飲具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
海南省禁塑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禁塑」工作是海南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標誌性項目之一,也是保持一流生態環境的現實需要。
記者從海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禁塑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省生態環境廳也呼籲廣大企業、公眾多渠道多方位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積極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積極響應「禁塑令」,拒絕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具,使用可重複使用製品、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紙製品、布製品等替代品,共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以人人參與環保的實際行動,共同呵護海南的綠水青山。
全省已構建全流程閉環管理體系
據介紹,海南省委辦公廳和省政府辦公廳於2019年2月16日發布了《海南省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實施方案》,成立海南省禁塑工作領導小組,發布《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海南省禁止生產銷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名錄(第一批)》《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通用技術要求》等系列政策法規,建立了禁塑名錄、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可追溯、塑料回收利用和部門聯合執法等制度,將塑膠袋、餐具等2大類,10個小類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納入禁塑範圍,構建形成了「法規+標準+名錄+替代產品+可追溯體系」全流程閉環禁塑管理體系。
7家省內企業具備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生產能力
據了解,在培育發展替代品全產業鏈方面,海南省工信廳、省發改委、海口市、澄邁縣等協同推進海南全生物降解塑料產業發展,培育發展替代品全產業鏈。
目前已有7家省內企業具備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生產能力,預計到年底可形成膜袋類產能3.2萬噸/年,餐飲具產能約1.1萬噸/年。
同時發揮自貿港政策優勢,通過招商引資吸引中科院、中石化等8個上遊原材料項目落地洋浦、海口和澄邁,預計投資總額逾24億元,將於2022年-2023年前後形成全生物降解材料及製品完整產業鏈。推進材料產業研發創新,推動中科院理化所在海南籌建海南省降解塑料技術創新中心,推進降解塑料前瞻性技術研究,新產品技術開發和檢驗檢測能力建設,搶佔生物降解材料技術高地。
試點單位替代品銷售總量約為350噸
海南省堅持先易後難原則,重點行業禁塑試點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自今年8月1日起, 分階段、分區域、分重點在全省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學校、旅遊景區、大型商超、醫院等重點行業場所開展禁塑試點工作,目前試點單位替代品銷售總量約為350噸。
同時,加強禁塑宣傳教育,省委宣傳部制定了專項宣傳方案,各級政府和各相關部門,依據職責大力推進禁塑宣傳教育工作,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央視等國家級主流媒體紛紛對海南禁塑工作經驗進行報導,形成了一定的禁塑宣傳氛圍。
今年已立案查處涉塑案件8宗
據了解,海南嚴格監管執法,加強超薄塑料膜袋類流通環節管理。今年以來,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6668人次,檢查相關企業3483家次,監督抽查塑料製品80批次,立案查處涉塑案件8宗,目前檢查中未發現有生產、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和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等行為。
同時,打擊非法利用,杜絕廢塑料類「洋垃圾」入境。嚴厲打擊塑料廢棄物進口、回收、利用、處置環節的環境違法行為,加大對廢塑料加工利用「散亂汙」整治力度。
2019年以來,共對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處置單位檢查145家次,立案查處16宗,處罰金額約114.45萬元。海南省廢塑料加工利用「散亂汙」共39家,現已關停取締33家,整合搬遷1家,升級改造1家,餘4家正在確定整治方式。自2012年以來,海南省固體廢物持續保持零進口,未發現非法進口廢塑料等違法行為。
持續推進郵政快遞綠色包裝
郵政快遞塑料包裹方面,省郵政管理局落實國家郵政局「9792」工程部署,推進全省「111999」工程,在行業內推廣應用45mm以下「瘦身膠帶」及電子運單。同時加快推進可循環中轉袋應用,督促企業淘汰一次性塑料編織袋,開展省內同城快遞業務可循環可摺疊包裝應用試點工作。
截至目前,全省電子運單使用率、「瘦身膠帶」使用率均超過99%,設置快遞包裝物回收裝置的郵政快遞網點超過1000個,全省寄遞企業購置可循環可摺疊包裝超過2萬個。
全省廢舊農膜提前完成80%的年度回收任務
海南強化回收利用,落實農用地膜汙染防治措施。
推進農膜回收,深入實施農膜回收行動,將農膜回收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任務進行部署。2019年全省使用農膜約7388.21噸,共回收廢舊農膜6433.1噸,回收利用率達87.1%,比全國75%的目標要求高出12個百分點。截至2020年10月,海南全省共回收廢舊農膜6156噸,農膜回收率達83.3%,提前完成80%的年度回收任務。
禁塑仍存在缺少氛圍、執法難等4方面問題
儘管海南塑料汙染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禁塑工作也在有序推進,但塑料汙染治理工作涉及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等多個環節,實施難度較大,從目前工作推進情況來看,存在著以下4方面主要問題。
據介紹,禁塑工作宣傳發動不接地氣、上熱下冷。老百姓對何時禁、禁什麼、如何替代等一系列問題不了解,還沒有形成全民皆知的社會輿論氛圍。
同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體系尚未真正建立。垃圾「先分後混」現象未根本杜絕,玻璃等低價值回收仍沒有有效措施,同時廣大群眾垃圾分類意識薄弱,參與度不高。
流通環節執法存在難度。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面廣、應用場景多、監管對象數量龐大,不良商販存在製售使用假冒偽劣產品的空間。
此外,農業廢棄物回收網絡不夠完善。目前,農膜及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網點多在鄉鎮,鄉村網點普及率還不夠高。海南省有資質的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企業不足,回收處置能力有限。
將探索開展以舊換新、積分兌換、押金回收等工作機制
下一步,海南省將不遺餘力加大宣傳教育力度。開展進機關、進校園、進教材、進醫院、進商場和進國企等「六進」精準宣傳教育活動,儘快形成塑料汙染治理的社會氛圍。
多種措施打通供銷渠道。採用產品展銷和網上採購等各種方式進行供需對接,加強對塑料製品批發商的指導,引導批發商提前銷售替代品,打通替代品採購渠道。
同時,專項執法強化流通環節監管。研究制定監管措施和制度,提前部署替代品流通環節專項監管執法行動,加強流通領域的執法監管,避免魚目混珠、以假充次,對違規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行為堅決查處,形成執法震懾效應。
此外,將創新廢棄物回收體系。積極推進生產者責任延伸機制,引導塑料製品生產企業履行回收責任。探索開展以舊換新、積分兌換、押金回收等工作機制,提高廢棄塑料製品回收比例。
即日起,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開通熱線電話966123,市民如發現市場上有銷售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行為,可撥打以上熱線電話舉報,也可在新海南客戶端相關欄目下留言。如果您在禁塑過程中遇到困難事、煩惱事,也可通過以上渠道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