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澤徵爾在病榻上為他題下「絕筆」祝福

2021-03-01 潮人談

潮 流

談 資

年過八旬的小澤徵爾靜靜地坐臥在床上,他的女兒陪在一邊。雖然身體孱弱,但指揮家的一雙大眼睛炯炯有神,放出智慧的光芒,有著對音樂超凡的洞察力,也有對新人的伯樂識馬。

過去十多年來,小澤徵爾一直在和食道癌病魔作鬥爭。據接近小澤徵爾的人告訴潮人談,他已經連續五六個月沒法正常進食只能靠輸營養液,也有半年多沒有下過床了。

十一月初的一天,女兒輕聲細語地對小澤徵爾說,您的學生馬上要指揮貝多芬交響曲全集演出了,您有什麼話想對他說嗎?

小澤徵爾掙扎著從病榻上掙扎著坐起,雙目閃耀著火花。他想到了這位中國學生曾經在上海指揮小澤徵爾音樂塾,以及和他的一段忘年交及不了情。從這位中國學生的身上,小澤徵爾仿佛看到了年輕的自己:充滿理想與幹勁,不服人不求人的執拗,對音樂的無比投入和忠誠。

女兒拿來了紙和筆,在上面用中文和英文寫下加油的字樣「加油,toi toi toi」。小澤徵爾的雙手微微顫抖,用盡全力寫下了日語的加油並籤上自己的名字。隨後他虛弱地擱下筆,躺回到床上,腦海裡浮現出自己孤身奮戰出徵貝桑松指揮比賽並一舉奪魁的往事。

能夠讓小澤徵爾如此牽掛併力挺,用盡全力從病榻上發來祝福並親筆落款,恐怕在中國只有一個人可以做到,那便是這位世界超一線指揮家的得意門生,潮人談2018年度人物俞潞。

俞潞是中國的世界級青年指揮,薩爾茨堡青年指揮大獎迄今唯一的中國決賽入圍者,曾任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總監楊松斯的助理指揮。

如下是由他指揮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室內樂團灌錄的唱片節選。

小澤徵爾送去祝福的是俞潞即將指揮寧波交響樂團在五天之內演出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音樂會。

如下是小澤徵爾發來俞潞的親筆籤名祝福。上方是小澤徵爾女兒書寫的「俞潞加油!toi toi toi」,下方是小澤徵爾用日語寫的「加油」和親筆籤名。

從籤名就可以看出,小澤徵爾寫下名字時身體狀況有多糟糕,筆跡有多困難,提筆時有多竭盡全力,這難道不正是他的「絕筆」祝福嗎?

但這每一筆,都蘊含著對俞潞的無盡寄託,對中國的一往情深,對寧波交響樂團的殷切期許。

俞潞與小澤徵爾有著七年的至深友情,點擊此處深度閱讀。

此番俞潞指揮寧波交響樂團獻上貝多芬交響曲全集王炸,點擊此處深度閱讀。

潮人談亦收到諜照,小澤徵爾的祝福和落款已經掛在了寧波交響樂團的排練廳牆上,用以勉勵鼓勁。畢竟,對於中國指揮家和樂團,在五天時間裡以五場音樂會演完貝多芬交響曲全集,需要的不僅是體力和精神,也有毅力和拼搏,尤其是像寧波交響樂團這樣才成立五年的年輕樂團。

一個指揮,一個樂團,五天連演,前無古人在國內,後面有沒有來者未知。

讓我們和小澤徵爾一起,祝福俞潞及寧波交響樂團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演出,這可能是國內貝多芬系列演出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壯壯壯壯壯壯壯壯舉。

也讓我們一起趕赴寧波,現場聆聽這套演出,親歷小澤徵爾提攜併力捧的指揮才俊——俞潞執棒寧波交響樂團的重量級音樂會。

我們也祝願小澤徵爾戰勝病魔,早日康復!

加入潮人團,力挺潮人談。20日17:00假上海素凱泰酒店舉行泳趴。入團/合作請加客服微信號chewingtang

No. 1 6 4 9

相關焦點

  • 當85歲的小澤徵爾被病魔折磨,他用另外一種方式熱愛音樂......
    今年的9月1日,是小澤徵爾的85歲生日,儘管現在的他早已白髮蒼蒼、皺紋滿面,但當他站在舞臺上的那一刻,只讓人覺得「被歲月帶走的不過是以前充滿膠原蛋白的容顏,被病魔所摧殘的也不過是暫時的,他內心深處對於音樂的熱愛和激情,是早已刻進了他骨子裡的存在,永遠不會被消磨。」之所以會這樣認為,是因為2016年10月份在東京的那場表演。
  • 趙婷:葉永烈的「絕筆·絕響」與「專藏」
    「絕筆·絕響」系列並非只作舊物呈現的書信集,書信只是記憶的引子,是歷史的證物,葉老將書信背後的來龍去脈、傳奇故事娓娓道來,時微笑,時帶淚,書寫者的人品性情歷歷在目,字裡行間深藏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悠然迴響。正如《絕響》封底上所寫的:「有些人名,有些歷史,已經被時光放入收納盒,不再示人。然而,還有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卻在葉永烈的細心收藏、記錄下,得以借書信留存。
  • 《歷史的絕筆》成為絕筆,葉永烈生前修訂的兩部作品即將出版
    記者從天地出版社獲悉,葉永烈生前還在對《歷史的絕筆:名人書信背後的歷史側影》《歷史的絕響:名人書信背後的如煙往事》進行精心修訂,兩部作品近期將與讀者見面。葉永烈一向以高產聞名,曾經有記者問他作品的總量,他做了一個詳細的說明:「科普作品1000萬字,紀實文學1500萬字,行走文學500萬字,50多年總共寫了3000萬字的作品。」
  • 10位藝術大師的臨終絕筆,徹底擺脫束縛,真正達到「忘我」境界
    看「悲欣交集,見觀經。」這件絕筆手跡,幅面小,未蓋章,與弘一法師以往中規中矩的作品大不一樣。「悲欣交集」四個字,似乎是為眾生依舊沉淪生死之苦而悲傷,為自己即將脫離「苦海」去往極樂而欣喜,小小一紙「絕筆」,竟別有一番撼人心靈的力量。3. 齊白石
  • 藝術家的絕筆之作:出神入化、渾然天成
    《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創作完成半年後,1322年6月,趙孟頫離世,這件行書作品也成了一代書畫大家的絕筆之作,這是趙孟頫晚年爐火純青的書法藝術在自己一生中空前絕後的展示,也是他在近60年書畫創作舞臺乃至在中國數千年的繽紛書壇上,最後一次的完美謝幕……李叔同以「悲欣交集」心境告別世界
  • 齊白石「絕筆畫」之爭,子女:是牡丹,專家:是葫蘆
    在美術界有段未了的「公案」——關於齊白石的「絕筆畫」之爭。絕筆畫,也就是離世之前、生命最後所畫的作品。齊白石子孫滿堂,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身邊有眾多子女及親友陪伴,按道理來說他的絕筆畫也肯定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所畫,因為那個時候他已經無法自行站立,作畫時需要有人攙扶的,而且陪在一旁的人絕對不止一個。
  • 他雙腿被炸斷後,拔劍自刎,給妻子的絕筆信令人淚如雨下
    不過在這個時候出現了許多的抗戰名將,他們不怕犧牲、英勇無畏,就像寸性奇將軍,在抗戰中身負三處重傷,當雙腿被炸掉之後,為了保全軍人的氣節拔劍自刎,這樣的英雄豪傑值得每個人敬佩,當人們知道他寫給妻子的絕筆信後,更是潸然淚下。
  • 葉永烈生前帶病修訂作品,遺作「絕筆」修訂版、「絕響」首版將在6...
    他的遠行,引發眾多讀者緬懷。葉永烈以高產著稱。他一生出版180多部著作、逾3500萬字。2016年1月,在北京圖書訂貨會上,葉永烈攜他的《歷史的絕筆:名人書信背後的歷史側影》出現在新書發布會上。時隔4年之後,封面新聞記者從天地出版社獲悉,雖然身體狀況已經不好,但葉永烈在患病之際,還不忘對《歷史的絕筆:名人書信背後的歷史側影》進行修改。只是他未能趕上看到今年6月份的最新修訂版。
  • 曹可凡:「餘音繞梁」,成陳佩秋先生絕筆
    原標題:獨家|曹可凡:「餘音繞梁」,成陳佩秋先生絕筆,仿佛冥冥中向大家告別 同時,還熱心公益事業,今春疫情暴發,她還為醫護人員題詞,給白衣戰士送去祝福。」   曹可凡最後一次和陳佩秋接觸,是今年春節期間。為了鼓勵全民「抗疫」,曹可凡代表節目組向節目採訪過的嘉賓徵集和抗疫相關的「一句話」。陳佩秋二話不說,第二天就讓家人發來一張書法作品的圖片,上面寫有「向醫務工作者致敬」。「因為疫情,一直沒去登門,還在先生那裡。
  • 葉永烈遺作《絕筆·絕響》系列出版,140位名人書信再現時代情懷
    近期,天地出版社出版葉永烈遺作《絕筆·絕響》系列,再現一個時代的情懷。葉永烈以高產著稱,他一生出版180多部著作,逾3500萬字。葉永烈晚年轉向從事當代重大題材紀實文學創作,也因此與眾多政治家、作家、藝術家、科學家乃至境外友人有著書信交往和採訪經歷,積累了大量歷史和書信資料。
  • 唐伯虎一生知名畫作不少,而臨終前的絕筆詩,才是其真實寫照
    首先筆者和大家鄭重聲明:影視劇當中的唐伯虎,與真實歷史上的唐伯虎相去甚遠。唐伯虎出生於公元1470年,他是蘇州市人。唐伯虎24歲時,其父親唐廣德因病去世。兩年之內,唐伯虎母親和妹妹也相繼病逝,此時唐伯虎妻子也因難產而亡。唐家日漸窘迫,短短兩年,唐伯虎接連遭遇親人病逝等其他重大變故。所以這位明朝大才子,只能寄情於山水,平日裡與三五好友喝酒作樂。
  • 4位大師的臨終絕筆,有的作品隨性灑脫,有的名言讓後人受用一生
    他生於晚清,成於民國。他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接受西方思想的偉人,並且用西方思想論述中國文化,使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著作等身的大儒,對於他的死因到現在都諱莫如深,我們不知道他到底是為殉道還是殉清,也不知道是否是對當時的社會充滿了不信任,他的死亡是我們中國最大的遺憾,我們失去的不止一位普通的文人,而是一位偉大的學者。
  • 第五人格:裡奧絕筆「催淚」發布,直到最後還想著艾瑪!
    作為一個求生者卻處處遭人嫌棄,作為一個監管者卻處處遭遇冷板凳,兩名角色雖然在排位上難有一席之位,要知道這不僅僅是對戰遊戲,偵探分析的不僅僅是遊戲規則還有那保留在莊園中感動,這一天是裡奧與艾瑪的角色日。今年的裡奧與艾瑪迎來第二個角色日,裡奧絕筆「催淚」發布,直到最後還想著艾瑪!對於廠長的故事最為深刻,為了家庭擔起了重任,信賴了最信任的人卻欺騙了自己最深,最後陪伴的只是有著一筆爛帳的軍工廠,一封離婚協議書鬧得妻離子散,多麼的絕望和無助一夜之間撕碎了這位父親最後的心理防線,一場大火自焚而亡,這是裡奧自私嗎?
  • 一位同性戀研究生的自殺絕筆
    文中歷數其4年間因為同性戀身份,不斷被兩位女領導嘲諷、侮辱、孤立、打壓,「你們的『口無遮攔『讓所有人都知道我是搞同性戀的,讓我在單位裡徹底沒有了立足之地」,「搞得臭名昭著」,最終逼上絕路。我知道您們為了讓我和哥多讀點書,在我上五年級時就遠赴深圳去打工,直到我考上研究生那年才回老家過上第一個完整的年。這麼多年來,我知道您們很想家,為了我和哥,甚至連舅舅結婚這麼重要的日子也不回來,就是怕多花一分錢。所以,我很感念您們的劬勞之恩,也為擁有這麼好的父母而自豪!可您們不知道,自我碩士畢業論文選題為同性戀後,經常會有人用異樣的眼光看我,或是對我狠狠誚薄一番。
  • 一切有情,都無掛礙,細解蘇曼殊的絕筆,他是情人還是僧人?
    蘇曼殊絕筆「碧玉莫愁身世賤,同鄉仙子獨銷魂。袈裟點點疑櫻瓣,半是脂痕半淚痕。」蘇曼殊《本事》詩其一「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心經》節錄一:蘇曼殊的寂寞死亡1918年5月2號,蘇曼殊病逝在上海慈安醫院,享年35歲。他的身邊,是兩位熟悉的朋友。
  • ...歲少年離家5天後遺體在河中找到 曾留下裝有疑似「絕筆信」的盒子
    王某生前照片封面新聞記者 陳遠揚近日,一則尋人啟事在四川安嶽當地傳開,14歲少年王某留下裝有疑似「絕筆信」的盒子後,於4月5日離家不知所蹤,其家人與及當地派出所四處尋找。4月10日,少年離家的第5天,記者從其母親陳女士處獲悉,目前王某遺體已在安嶽縣人和鎮的一條河中發現。「他為什麼這麼傻呀。」
  • 電影人視角下的高考作文題
    7月7日起,高考相關話題就在各社交網站上「刷屏」,其中有很多電影人為高考學子加油打氣。從中國面孔、中華地名到疫情下的距離和聯繫等,今年的高考作文題可謂是涉獵廣泛、應有盡有。今天,我們特別邀請了中國影評學會網評委秘書長虞昕,一起聊聊電影人視角下的高考作文題。
  • 魯迅這首詩詩題即肅殺至極,前7句更蒼涼無比,最後一句亮色突顯
    今天跟大家一起來欣賞魯迅的絕筆詩《亥年殘秋偶作》,這是魯迅先生應好友許壽裳索句所寫,作於1935年秋冬之際,而魯迅先生在1936年10月與世長辭,這首詩成其絕筆詩。曾驚秋肅臨天下,敢遣春溫上筆端。塵海蒼茫沉百感,金風蕭瑟走千官。
  • 香奈兒的巴黎大皇宮秀場,「老佛爺」卡爾·拉格菲爾德的絕筆之作
    這是卡爾·拉格菲爾德生前為香奈兒設計的最後一個系列。(圖片來自東方IC)為紀念2月19日去世的香奈兒前設計總監卡爾·拉格菲爾德,活動開始前全場默哀一分鐘,眾人神情憂傷,潸然淚下。(圖片來自東方IC)自從卡爾·拉格菲爾德1983年進入CHANEL以來,一直全情投入工作,2019秋冬系列成了他的絕筆之作。這次香奈兒在大皇宮的秀場,必將為世界時尚歷史留下濃重筆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