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9月1日,是小澤徵爾的85歲生日,儘管現在的他早已白髮蒼蒼、皺紋滿面,但當他站在舞臺上的那一刻,只讓人覺得「被歲月帶走的不過是以前充滿膠原蛋白的容顏,被病魔所摧殘的也不過是暫時的,他內心深處對於音樂的熱愛和激情,是早已刻進了他骨子裡的存在,永遠不會被消磨。」
之所以會這樣認為,是因為2016年10月份在東京的那場表演。
那時候的小澤徵爾相繼被食道癌、腰病、心臟病、肺炎所折磨,整個人看起來異常憔悴,但當他牽著同被譽為「東方三大指揮家」的祖賓·梅塔,一起出現在東京三得利音樂廳的舞臺上時,他臉上的笑容俏皮又可愛,開心的宛如一個拿到了糖果的小孩子。
當維也納愛樂樂團開始演奏《雷鳴電閃波爾卡》,他和祖賓站在指揮臺上一起指揮樂隊的時候,小澤徵爾就像換了個人一樣,之前靜圖中呈現的那種頹敗和垂暮之氣全都消失不見了,渾身散發的氣息是無限的激情和朝氣。
小澤徵爾是個名副其實的日本人,但卻能在中國和歐美國家的音樂界裡混的風生水起。我想這其中的原因,除了他的音樂天賦之外,還因為他對音樂愛的非常深沉,他在面對音樂時似乎永遠都包含熱愛和激情,也永遠都沒有一絲懈怠和放鬆的時候。
也許這也是觀眾們為什麼這麼喜歡他的原因吧。在他的身上,人們能看到一種崇敬音樂的莊嚴態度,也能感受到他在指揮時散發出的藝術魅力。在小澤徵爾指揮樂隊的時候,他一定是全身心投入的,在他指揮的過程中,他身上的每一個部位都會參與其中。
如果你沒有看到他的舞臺,僅看上述這段文字,你也許會覺得他的表演非常浮誇,但如果你看了他的表演,你會發現他所有的動作都與音樂完美契合。讓人看了只覺得是音樂的另一種藝術表達。
2002新年音樂會《拉德斯基進行曲》
小澤徵爾是個日本人,但是他出生在中國瀋陽,成長於北京。所以在小澤徵爾的童年回憶裡,滿滿當當都與中國北京有關。在中國生活的日子裡,小澤徵爾的母親教他唱彌撒曲,再長大點時,母親又開始教他一起練習合唱,這樣簡單的歌曲傳授過程,給小澤徵爾打開了音樂的大門。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小澤徵爾隨家人一起回到日本東京,在那裡,他開始了自己真正的音樂生涯——開始學鋼琴。1951年,小澤徵爾考進了日本著名的桐朋學園的音樂系,開始追隨日本著名指揮教育家齋藤秀雄,學習指揮藝術。因為齋藤秀雄的訓練方法比較特別,所以小澤徵爾在跟隨齋藤秀雄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打下了紮實的指揮專業基礎,還學會了非常棒的指揮技巧。
(齋藤秀雄)
從桐朋學園畢業的小澤徵爾,並沒有滿足於自己當下的成就,而是轉身奔往歐洲,去尋找人生更多的可能。在美國時,他因為參加了一檔指揮比賽而獲得大獎,也正是因為這次的機緣巧合,他成為了查爾斯·明希(當時擔任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指揮大師)的學生。在學成後,他又成為了偉大的指揮大師卡拉揚的學生。
(查爾斯·明希)
當時,與查爾斯·明希、卡拉揚並列「20世紀最偉大指揮家」的還有一位,他就是伯恩斯坦。在1961年的時候,小澤徵爾成功吸引了伯恩斯坦的注意力,被其收為徒弟。
(倫納德·伯恩斯坦)
小澤徵爾是幸運的,因為他能深得三位指揮大師的真傳。但小澤徵爾的幸運並不完全是上天給予的,而是他自己努力獲得的。
小澤徵爾說「我是世界上起床最早的人之一,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我常常已經讀了至少兩個小時的總譜或書」。而曾經與他同住一屋的日本作曲家武滿徹也曾說「每天清晨四點鐘,小澤屋裡就亮起了燈,他開始讀總譜。真沒想到,他如此用功」。
幸運,是成功者的謙辭,努力,才是成功的本質。僅憑所謂的天賦和運氣,能夠支撐一個人在音樂之路上走多遠呢?答案顯而易見。
真正發自內心熱愛音樂、珍惜音樂、用心去對待音樂的人,才能夠收穫音樂所回饋的魅力。雖然小澤徵爾現在因為身體的原因,很少再登上舞臺,但現在的他一直在培養年輕的音樂愛好者,這也是小澤徵爾熱愛音樂的另一種方式!